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汇总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汇总5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平均气温15.7度,南京市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系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最高峰为南京紫金山主峰,海拔448米区内其它较高的山头还有:栖霞山、幕府山、孔山、汤山、仑山。
这里地层发育齐全,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类、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
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便利,观察容易,已成为地质旅游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1、六合方山
1、南京长江北岸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十余座由玄武岩构成的锥状火山丘及平顶方山,如瓜埠山、灵岩山等,属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
2、组成火山锥的岩层及其特征:
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相当于洞玄观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一套胶结疏松的砂砾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燧石等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
覆盖在浦镇组之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浦镇组砾石,填隙物为火山灰。
在火山碎屑岩之上为橄榄玄武岩。
它呈新月状围绕山顶分布(北坡火山口开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顶部的悬崖和陡坎,厚50米至70米。
岩石呈暗紫红色和深灰色。
微晶质或隐晶质,具气孔构造。
此外,玄武岩在此处柱状节理明显,形成了石柱林,多为六棱柱,少数五棱、七棱柱。
这是因为玄武岩溢出地面后围绕结晶中心收缩冷凝裂开,最终形成六棱柱。
石柱多垂直于岩层层面,相对于地面倾斜。
2、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地区
汤山位于南京东郊宁镇褶皱束南带,由三列山组成,其走向北北东。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与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孔山、火石峰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
1)地层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
寒武系、奥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统均分布在汤山。
中列山与南列山体之间的谷地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该地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
下中泥盆统茅山群很不发育,仅零星见于中列山。
上泥盆统五通组至下二叠统孤峰组发育良好,均产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达山顶,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丰富。
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位于中列山北侧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该组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
在谷地中段黄花岸附近因公路穿过,有龙潭组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
下中三叠统青龙群组成并列山体,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盛产瓣腮类及头足类化石。
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叠统顶部的大隆组地层。
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缓的丘岗,是由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与下中侏罗统象山群组成。
(1)上泥盆统五通组(孔山北坡)
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砾岩及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
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薄层粉沙岩。
具有缝合线构造以及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及粉砂岩,夹有较多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状薄层赤铁矿。
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十分发育。
在距此地约100
米的地方观察到波纹构造,是流水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保存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
该处的波痕为流水波痕。
流水的波痕形态不对称,波峰波谷均较圆滑,陡坡的方向代表流水的方向。
(2)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孔山北坡)
假整合与金陵组之上。
金陵组顶部的侵蚀面起伏不平,因受过氧化,颜色发红,面上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是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是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是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粘土质及粉砂纸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总厚约36米。
(3)上石炭统船山组(孔山组两边)
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黄龙组顶面因受到侵蚀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颜色发红。
但厚度约40米。
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
具有缝合线构造,可借以判识剖面。
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见于深灰色灰岩中,也见于浅灰色灰岩中,是藻类生物聚集而成的。
它是识别船山组的重要标志。
顶部有一层及富海百合茎的生物屑灰岩。
本组产有麦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
(4)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石碑北壁断层下图)
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厚度约为130米。
分为四部分:
①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
风化面上有沿层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状及扁豆状小溶沟。
产米斯蜓。
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
②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③栖霞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
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
具有缝合线构造。
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国孔珊瑚等。
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
④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
露头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拟纺锤蜓等蜓类化石。
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厚约500米。
分为上青龙组与下青龙组。
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龙组,可分为四部分:下部是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及克氏蛤。
中部是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及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是灰色中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及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是厚层微晶灰岩,多被覆盖,仅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
上青龙组未见在此出露。
棒槌山岩性是页岩夹杂砂岩。
岩层走向:东北西南220度,倾向:东南西北332度,倾角:65度。
2)构造
(1)汤仑背斜是宁镇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
核部由上寒武统观音台组构成,两翼由奥陶系、志留系以及上古生界组成。
有时在翼部还有次一级褶曲构造出现。
轴向主要为北东向,往东逐渐变为北东东向,为背斜。
该背斜延长约60~70公里,宽度约为4~5公里。
该褶皱北翼较陡,南翼较缓。
北翼:走向:东南西北87度,倾向:南北0度,倾角:84度。
南翼:走向:东南西北87度,倾向:南北180度,倾角:19度。
(2)阳山碑林
在阳山的这个采石场遗址,朝南的石壁上还可以看到一处明显的断层,这个是一个正断层。
大石碑断层两盘位移明显,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垂直底层距约三米左右。
因为断层面倾角较陡,故往往引起错觉。
断裂面张开宽度不一,最宽处约一米多。
裂隙内填着再结晶方解石与红褐色粘土。
内长有小树和杂草,起着生物风化的作用。
使该裂缝慢慢变大,根据以上特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3、钟山地区
1)地层
主要是紫红色钙质页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页岩,夹有数层细砾岩、含砾砂岩,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韵律。
有虫迹、交错层理、波痕和微层理等原生构造。
岩性自下而上可分:底部为砾岩层。
中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发育大量虫迹及交错层理。
上部是暗灰色的泥质砂岩夹黄色砂质页岩,波痕发育。
紫金山岩性是石英砂岩,岩层走向:东西94度,倾向:南北183度。
地理的实习报告篇2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
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
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
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
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
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
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
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
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
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
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
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
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
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
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
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
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
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
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
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
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这便是那一朵明艳之花的真正内涵吧。
一种属于地质工作者的强大的精神内涵!
地理的实习报告篇3
实习的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
(1)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
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
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
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
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理水观念
走进村落,便为其丰富的水资源所吸引。
该村座北朝南,东西两面均有山溪河流突起村庄。
山环水绕古村庄,南湖自古津玻璃,天杰地灵之月沼,碧波荡漾映古墙……宏村水系景观最美的属月沼和南湖,因其民居建筑以及周边合理的水系规划所形成的独特的水脉景观而著称。
把自然与人文天然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月沼
月沼是宏村牛形村落的“牛胃”,是由一泓天然泉水扩建而成的月沼常年活水长流。
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融合,它将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两股活水融合后,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年年不竭。
南湖
湖位于宏村南首,南湖的开挖是继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是村中水的总汇之所。
我们从宏村的理水观可以总结出几点启示。
第一,从整体、全面的宏观视角出发,通盘考虑,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无规划盲目建设;
第二,贯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宏村水系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而不是破坏自然和滥用自然。
从而满足了世世代代的需要;
第三,集实用、功能与艺术为一体;另外,宏村水系是在环境和人口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改造,修葺使之完善的长期过程。
马头墙
宏村建筑的另一特色,民居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
【马头墙简介】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人地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景观是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有意识的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的景观。
是文化的外在表
现形式和特定地域人地关系的反映。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必然要通过文化景观反映出来,任何文化景观本身都肯定烙有人文环境的印记。
通过宏村我们了解到徽州的生活民俗。
我们可以想象到把一个小村庄打造成一个旅游村庄是何等的突破。
以前我总是认为村庄都是宁静的、和谐的。
还有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家家都是被水环绕,那种人文景观体现出宏村的理水理念。
这种人与自然地关系可以说是十分融洽的。
我不知带见过多少的山村都感觉越发地城镇化,纯的山村景观在我们东南已经很少了。
去的人的同时,可以感觉到宏村比任何一个村庄更商业化,真的,我没有去调查宏村是否还有农业、种植业了。
但我可以推断出宏村的农业已经淡出,那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个体户,纯粹的徽商。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在那独特的小巷、流水的环绕。
而竹雕文化也就孕育而生,这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收支平衡(这是自己随意发挥的,没有实际调查与查询资料,希望理解)。
同时,由于当地与黄山较近,茶行业也有所发展,如:黄山毛峰、红茶等。
村落文化、民俗:
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传承等。
日前,西递古村落完成了抛绣球、祭祖两项徽州风俗表演标准的草案编制及上报工作,让抛绣球、祭祖两项表演穿上“标准”绚衣。
歙县挂贺联、歙县祝寿、歙县抢亲、歙县婚嫁、涉嫌年节、涉嫌称呼、歙县讳忌等民风民俗。
总结:
皖南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呈现地,是徽州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释者。
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宏村---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持了最初建筑的特征。
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如今,宏村也正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宏村早已不是那几百年前的那种自然村庄,它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喧闹。
南湖书院早已听不到朗朗书声,而只有导游的说辞。
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就可以发现,宏村的水系已不是那么的清澈,渐入浑浊与富营养化。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时刻都应该注意要做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而这也正是我们应该是思考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实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旅游参观,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人文景观与人地关系的内容与深刻含义,为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但愿吧!
地理的实习报告篇4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
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与实习工具
(一)实习方法
1、勘察法。
通过对实习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