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5全球趋势预测报告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2025全球趋势预测报告的解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cil)2008年末发表的2025全球趋势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在对未来较长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新的力量结构的形成,资源分配趋势的判断,以及届时世界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2008年《国防战略》的思想,得出了美国在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对我过实行所谓”塑性”(Shape)战略以及利用其它国家来牵制我国发展的观点,同时,分析和总结了我国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2025 全球趋势分析中美战略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2008年11月20日发表厚达121页的全球趋势报告,预测今后20年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将式微,中国和印度可能与美国并列多极世界的顶尖国家。

报告并预测世界局势将更加危险,粮食、水资源日渐稀少、武器愈来愈多,造成紧张和不稳定,使全球笼罩在战争阴影下。

同时,2025年前动用核武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总的来看,这份预测2025年前景的报告论调比较悲观。

一、主要观点和思想
1、资源争夺再度现
报告援引英国一项研究成果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称全球气候变暖将使水、粮食、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状况恶化。

到2025年,人类应已开始或完成摒弃基于石油的能源体系。

诸如太阳能、风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将为现行能源体系改变提供便捷的机会。

2、秩序重建
报告认为,到2025年,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将日渐削弱,世界将出现多个权力中心。

“由于新兴国家日益强大、经济日趋全球化、财富从西方向东方转移、非国家因素影响力增强,到2025年时,国际体系将全面改观。


3、核武威胁剧增
随着获取核技术的途径拓宽,核武器使用几率将与日俱增。

报告说,核能力扩散会引发新问题,比如一些国家是否具备保护核武器及核技术的能力,“如果具有核能力的国家数量上升,在潜意识上愿意向其他国家或恐怖分子提供核援助的国家数量也将相应增加”。

4、“基地”瓦解
国家情报委员会预计,恐怖主义到2025年仍将存在,但形式将略有不同。

不过,如果中东国家能够真正协作在一起,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将失去存在的土壤,尤其是在新的一代人逐渐接受更加民主的教育之后。

5、悲观评价
这份2025年预测报告比4年前的2020年预测报告基调更为悲观。

报告总结说:“世界在今后20年间向一个新体系转型的过程伴随风险。

” 但芬加认为,转型可能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并非不可避免。

他说:“人类的智力水平、政治体系和市场机制或许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可以应付或缓解这些问题。


二、提炼出的对华思想和战略的部分
在这份预测报告中,美国全面肯定了在未来,新兴力量在世界格局的重建以及新的世界秩序中发挥的作用,其中就包括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以及展望五国的即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Inthis fictionalizedworld,the new power supplant West as leader on the world stage)报告的第三部分为新加入的成员,即在未来参与全球秩序调节和利益分配的最重要的两个新的面孔——中国和印度,报告称,中国在未来15-20年的快速的发展几乎已经是定局,不可逆转,并且其军事势力也将处于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领先地位,总量经济方面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在相当一些领域,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美国,同时报告也指出,美国在全球的最大的主导权依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依然是世界第一大国,通过对中印度两国的全面的分析以及对报告的分析,基本可以梳理出在对华战略方面,美国的基本思路。

(一)沿袭其在2008《国防战略》中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对华进行“塑性”战略。

1、中国崛起引起美方的恐慌
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的15-20年之间的发展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的影响力将空前强大,(Few countries are poised to have more impact on the world over the next 15-20 years than China.)随着它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带动的军事文化方面的影像也将随之增大,这将会使得国际间原本形成的以美国为核心的基本结构和框架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这显然引起了美方高层的极大的恐慌,在政治经贸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美国正在并将长期将中国作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来对待,这在其对中国政策中长期坚持的“两手抓”导向就能清晰的看不出来,即在抓住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加大双方经贸合作的同时,利用经贸,人权、军事方面的途径,不断的制造一些影响我国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的遏制我国的发展。

2、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塑性”之目的
在近期发布的多款报告文献中,美国一直在高调的宣称,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将在世界大格局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暗示,这些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负担的更多,并且,已经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将一部分矛盾和难题,不负责任的转嫁
给了其它国家,中国首当其冲。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充当着积极的角色,主动的承担着发展和维系地区稳定的重任,以一个负责人的国家的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的认可。

但是不能否认,当我们的能力和责任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巨大的偏移,我们不堪重负,这样的状态对我们的长期的持续发展,将是极其有害的。

而美国的不断的高声呼吁和叫嚣,在推脱自己的责任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大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既转移了问题,得到了宝贵的战略转移和调整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有效的的抑制了其它国家的发展,并且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轨迹上深深的烙上了美国主导的印记,达到了“塑性”的目的。

(二)利用印度来抑制中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其在亚洲的影响力的施加,一直要受到中国的牵制,尽管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但是,美国却一直以各种不实言论作为武器,压制我们的发展,其中,印度就是美国扶持的抑制中国的最方便最得力的力量之一。

有了对印度的控制和掌握,加上在韩国、日本、阿富汗的驻军以及太平洋的强大海军力量,美国对中国的合围之势就分外清楚了。

同时,作为亚洲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势必会在各自的独立发展中面临无法回避的竞争和利益的交割,面对中国政府的谦让大度,印度在积极维系两国关系的同时,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的赶超,对它而言,想要占据对亚洲事物的绝对的掌握,中国是绕不开的障碍。

印度也在暗中利用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积极的发展经济,迅猛发展,妄图取中国而代之。

综上所述,美中印三国间围绕制衡与被制衡,必将长久的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对抗,其对亚洲事物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巨大的。

三、中国应对战略的几点思考
1、积极推行和谐共生的中国模型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战略理念,逐渐实现了特有的中国模型——即对内通过科学发展和文化复兴来实现和谐发展;对外用平发展的理念来向世界传达“和”“同”的思想。

这种理念并非简单的口号,更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邻为善积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利用坚实的地区盟友,广泛的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事务中保持良好的互惠和合作关系,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自主关系圈”,共同应对美国的各种遏制活动。

二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

将和发展作为作为首要目标,未来也不可能将追求境外权势作为国家战略的目标。

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不想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同时决不会因为有人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而放弃自己的发展。

我国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与我国地位相称,能够为世界的和平、稳定
和繁荣做贡献的和平保障力量。

三是科学有效塑造新中国形象。

国家主权和国家形象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的是,这两个利益的实现需要国际社会的确认,前者确认主要依据国际法,后者则是自我认知与国际社会认知博弈的结果。

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重要的手段。

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复苏崛起,中国正在承担着带动整地区发展的重任。

中国政府及时的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立足本土和地区的共同利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在中国平和的姿态和强大的发展势头面前,绝大多数国家都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也正是这样的战略模式的选择,才保证了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和机遇。

2、充分团结新兴国家和平崛对抗被“塑性”
未来的世界格局,之间力量的大量涌现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点在这份趋势报告中也有很明确的说明,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充分的团结和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如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上合组织和东盟,调动这部分国家的力量,积极推行“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实利和责任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的点,为下一步永续的发展储备必要的基础。

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大做文章。

实际上直到90年代中期,对美国在亚太军事存在的重大挑战,甚至是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东盟。

未来,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遇到的主要挑战首先是东南亚的地区主义倾向。

它在思潮上表现为一度盛行的“东盟意识”或“东南亚意识”,在政治上的反映是“大东盟”、“东南亚共同体”等主张,在外交上的反映是“平衡大国”的对外政策,在安全上则是防务自主的趋向。

不论何种情况引起东南亚地区冲突(很可能都是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美国都必定进行军事干涉。

军事冲突的起因、美国干涉的方式和力度、介入的倾向性等等,都会对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造成复杂的影响。

由于南中国海可能发生的冲突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包括东盟各国在冲突中可能采取的立场不可预测。

东盟国家的战略是利用与美国的安全关系保持地区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一旦平衡真的被打破了,东盟与美国的关系将发生剧烈变化,给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破坏性的。

如果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战略制衡,取得宝贵的战略空间,对我国自身的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

3、在美亚洲均衡体系中用好印度这张牌
美国针对中国的亚洲战略体系可以概括为所谓“均衡战略体系”,即扶持若干力量来遏制和阻挠中国的发展,这个队伍里面,印度无疑尤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美国同样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足以与其在国际事务中分庭抗礼的印度的出现,所以,印度的角色既尴尬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扩大与印度的广泛的交流和和合作,在更大的平台上更前瞻的视野里,求同存异,把与
印度的携手发展,积极与印度在地区事务中达成利益一致,将印度纳入我们的“自主关系圈”,以此作为牵制美国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达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目的;另一方面,团结印度有助于我们对亚洲格局现状有效的保持;第三,这也是一条在复杂环境背景下,通过小范围协作而达到巨大战略利益的途径。

注:1、原报告中,并没有归纳出‘金砖四国’,‘展望五国’这样的称谓,只是在不同的章节,在涉及到新兴国家时,分别提出了相关国家,文章沿用我国媒体较常用的叫法。

参考文献:
[1]《200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2]《Global Trends 2025:A Transformed World》
[3]《从战略文化视角看印度的大国地位与追求》.现代国际关系,2008.06
[4]《实力战略的变革:硬战略抑或软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08.12
[5]《中间力量的兴起与世界格局结构性变化》.国际问题研究,200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