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 小数混合运算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小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小数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1及练习十七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热身练习(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15-16=
26-2×5=
9×8-12=
100÷[(12-7)×5]=
2、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

(教师板书:20-×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

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4)×
=20-(+) == = =(元)=(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板书)
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列综合算式?是否多此一举?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综合算式更简洁,更能体现思维的连贯性。


试一试(课本第70页)
出示题目:÷[ ×]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课堂练习
1.课件展示; 练习十七第1题。

请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
变式:加上小括号÷( +)×
变式:再加上中括号÷【( +)×】
观察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2.课件展示练习十七第3题
酱油元/瓶,醋元/瓶,用30元买3瓶酱油和1瓶醋,还剩多少元?教师:你能独立尝试用综合算式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列综合
算式有问题,可以先列分步算式,再整合成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元)
或 30-(×3+)=(元)
3.课件展示练习十七第3题变式
酱油元/瓶,醋元/瓶,张老师有55元。

课件展示一个算式××2= (元)
教师:你知道张老师买了什么东西吗?老师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吗? 请小组讨论再汇报。

学生汇报:用55元买5瓶酱油和2瓶醋,还剩多少元?
教师:你能把结果算出来吗?
××2= (元)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课件总结
1.小数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相同
2.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思维拓展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
让学生理解首先是因为具体情景需要,其次加减法是最低级、
最基本的运算,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除法则是递减相同减数的简便运算,乘除法比加减法高一级,计算效率也提高了一步六·数学小故事
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

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

“—”:亦是魏德美创造。

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

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

“÷”: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

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

“=”: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

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

让学生感受四则混合运算的符号由来以及意义,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追问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列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更加简洁更能体现思维的连贯性。

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最后在练习题中,学生已经能解决这类问题,我将问题呈现的方式改变,给出条件和算式,让学生去寻找老师买了什么商品?这个算式解决的什么问题,这
种逆向的解决问题的形式,进一步加深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堂小结时,方手让学生去总结汇报收获,顺势给出一个思维拓展: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由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深层次思考。

让学生理解首先是因为具体情景需要,其次加减法是最低级、最基本的运算,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除法则是递减相同减数的简便运算,乘除法比加减法高一级,计算效率也提高了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