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考查方案(试用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考查方案(试用稿)
一、指导思想: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学习,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的培养,数学的思维、思想与方法的培养,关系到后续的学习,所以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尤其重要。
为了使小学数学一、二年级学习与考查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体性。
为此,特制本方案。
二、学习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
1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识别图形(形、体初步认识)。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册):
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时间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方位1、长度及线段和度量)。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册):
表内乘除法、几何小实践(角1、长正方体形初步认识)
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册):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加减法、应用{比较、重量单位与时间单位及计算}、几何小实践(方位2、轴对称、角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种类、多边形)
三、考查要求:
(一)学生状态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与保育阶段上升至小学班授制学习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应需有一定时间适应期,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基本停留在无意识状态,布鲁姆:儿童的形象思维早于抽象思维,儿童的语言发展优于数学发展。
所以,对现有的教材、现行的课标、对学生实际(心、生理特点)、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发展,以“做”为学习的突破口,以“玩”为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悟”为学习形式,以“爱”为学习的落脚点。
实现“做中学、学中悟、悟中爱”。
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标的要求及建议:
(1)基本内容:
数与运算:
1.会数出10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
2. 认识符号“<”“>”和“=”,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 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
4. 学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5.从合并、添加等情节引入加法,从拿走、去掉等情节引入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6.探索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
7.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8.知道混合运算顺序,认识圆括号,运用递等式计算百以内两步式题。
9.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
10.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11.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
减法笔算。
12.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13.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
(如:用加法运算定律说明口算方法
23+36 或23+36
=23+(30+6) =(20+3)+(30+6)
=(23+30)+6 =(20+30)+(3+6)
=53+6 = 50+9
=59 = 59)
14.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
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15.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16.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
17.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如用15根小棒可以摆出多少个单独的正方形?还余下多少根小棒)
18.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的进率。
19.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
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0.进行爱惜人民币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21.看图口述图意,选择算法,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2.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列式解答用文字叙述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单位名称写在答句中,算式中可以不写单位名称),结合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如:根据课间操场上同学们活动的情况,或参观游览的情况,提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23.知道数源于计数,结合数的大小比较渗透对应思想,
( 如 ▲ ▲ ▲
↑ ↑ ↑
● ● ● ●)
结合加、减法认识,渗透集合思想。
(如
24.从一年级起注意培养学生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
算法,并加以比较。
培养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25.从二年级起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方程与代数:
1.
初步学会在( )、□中填写要求的数。
(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如:3 +( )= 7) 2. 2.初步认识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如:13+8=8+13;★
+▲=▲+★;a b b a +=+)
图形与几何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通过观察,学习对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3.联系实际,认识米尺,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等活动建立1米(m)、1分米(dm)和1厘米(cm)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初步感知量源于量。
(说明)
4.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初步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足整厘米,用接近整厘米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5.从前后、上下、左右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用几排几座、几楼几室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渗透坐标思想。
6.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7. 初步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8.通过观察、折纸及其他操作活动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9.初步会用目测或不同器具,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大约几厘米或几米。
数据整理与概率:
1. 对事物进行分类计数,认识形象化的统计图。
字典小说画册)
2. 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
3.学习收集数据,初步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
(如:数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圆的个数,用颜色在右边的表格中表示出来。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
○称对称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初步感知轴对称的特点。
○拼图与创意:用七巧板或其他学具进行拼图,通过拼图欣赏图形,激发认识图形的兴趣。
(2)专题研究与实践:
○数的起源与所学数学符号的来历;九九表的来历: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数的起源与所学数学符号的来历,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数”数与图形识别、统计、计算结合或与物体长度测量等结合:
结合校园生活、日常生活,在计数、测量、统计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如以校园、动物园的情景为载体,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寻求答案,或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
○人民币与时间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合理用钱。
(如以“今天我当家”为题,尝试根据需要与现有的钱,合理购物,以及合理安排做家务的程序,节省时间。
)
(三)考核的要点:
一年级:
第一学期:
(1)会数出2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
(2)认识符号“<”“>”和“=”,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知道个位、十位的含义,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
(4)学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5)知道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6)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
(7)知道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20以内两步口算题。
(8)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关系,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9)看图口述图意,选择算法,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10)知道数源于计数,结合数的大小比较渗透对应思想,结合加、减法认识,渗透集合思想。
(11)注意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
(12)养成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初步学会在()、□中填写要求的数。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如:3 +()= 7)
(1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5)通过观察,学习对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16)式的相等与不等:将数的大小比较推广到算式。
(在○内填“>”,“<”或“=”,并说说比较的方法,如:5+6○5+7)
第二学期:
(1)会数出10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
(2)用符号“<”“>”和“=”表示比较的结果。
(3)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
(4)正确掌握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
(5)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6)知道混合运算顺序,计算百以内两步口算题。
(7)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
(8)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关系,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9)能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
(10)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的进率。
(11)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天、几时、几时半的实际时间观念,看、读、记钟面上几时、几时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12)进行爱惜人民币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13)会看图口述图意,选择算法,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14)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15)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
(16)养成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7)联系实际,认识米尺,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等活动建立1米(m)、1分米(dm)和1厘米(cm)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初步感知量源于量。
(18)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初步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足整厘米,用接近整厘米数表示测量的结果。
(19)从前后、上下、左右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用几排几座、几楼几室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渗透坐标思想。
(20)初步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二年级:
第一学期:
(1)知道混合运算顺序,运用递等式计算百以内两步式题。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两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会加减法的验算。
(4)会从实例中尝试,归纳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
(5)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
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6)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7)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
(8)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笔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9)会看图口述图意,选择算法,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10)会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11)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12)通过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角与直角。
(13)通过观察,学习对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14)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15)通过观察、折纸及其他操作活动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6)对事物进行分类计数,认识形象化的统计图。
(17)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
(18)会收集数据,初步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
第二学期:
(1)知道混合运算顺序,认识圆括号,会运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
(3)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4)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5)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6)会看图口述图意,选择算法,注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7)会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8)养成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角、三角形和四边形。
(10)通过观察,会对三角形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
(11)会用东南西北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渗透坐标思想。
(12)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3)会拼图与创意:用七巧板或其他学具进行拼图,通过拼图欣赏图形,激发认识图形的兴趣。
四、具体实施:
第一学期:
一年级: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后,测试内容:数字的书写,加减意义,10以内加减法等。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口算测试:12月底,20以内的加减法。
形式:听、视算。
测试对象:全县本年级所有学生。
综合测试:期终,加减意义,20以内横式一步、二步同级计算及应用,比较,形、
体图形识别及计数等。
测试对象与要求:下发至全县各校,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
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口算竞赛:1月初,5%学生参加,20以内的加减法的听、视算等。
【评出:一(15%)、二(30%)、三(55%)等奖学生奖和教师指导奖,
一等奖发证书,一、二、三等奖张榜表彰】
二年级: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后,测试内容:乘除意义,表内部分数的乘法一步运算。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口算测试:12月底,表内乘除法,二步加减乘除两级运算。
形式:听、视算。
测试对象:全县本年级所有学生。
综合测试:期终,乘除意义,表内乘除法,一步、二步加减乘除两级运算及应用,
100以内的一步竖式、二步横式加减计算及应用,统计表、图,角1,
正、长方形和体的认识等。
测试对象与要求:下发至全县各校,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
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口算竞赛:1月初,5%学生参加,表内乘除法,二步加减乘除两级运算。
【评出:一(15%)、二(30%)、三(55%)等奖学生奖和教师指导奖,
一等奖发证书,一、二、三等奖张榜表彰】
第二学期:
一年级:
单元测试1:第三单元后,100以内的数,人民币,钟表(几时、几时半)。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单元测试2:第四单元后,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应用。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综合测试:期终,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和应用,人民币,钟表,方位及应用,
长度及线段等。
测试对象与要求:下发至全县各校,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
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二年级:(整体修改还没定,现依试用本安排)
单元测试1:第三单元后,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单元测试2:第五单元后,应用{比较、重量单位与时间单位及计算}、几何小实
践(方位2、轴对称、角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种类、多边形)。
测试对象与要求: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所学校作测试分析。
综合测试:期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巧算,应用{比较、
重量单位与时间单位及计算}、几何小实践(方位2、轴对称、角2、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种类、多边形)等。
测试对象与要求:下发至全县各校,全县本年级上、中、下三层次10
所学校作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