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
甄阳光
【摘要】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高效抗菌特性,且不易引起耐药性,成为最有潜力的肽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文章综合近年来抗菌肽的研究,概述了抗菌肽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4页(P8-11)
【关键词】抗菌肽;理化特性;机制;应用
【作者】甄阳光
【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S815
抗菌肽(AMPs)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N 端含极性氨基酸,富含Pro,而C端通常酰胺化[1-2]。

1980年瑞典科学家在研究北美天蚕的免疫机制时,发现滞育蛹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后,其血淋巴中产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即天蚕素[3-5]。

后来,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昆虫、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有抗菌活性的多肽[6]。

迄今为止,在不同动物组织中已发现千余种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和多肽,且
有70余种的结构已被测定[7]。

此外,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AMPs受到广泛的关注。

目前,对AMPs的来源、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安全
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AMPs网上更新数据库。

本文就AMPs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和应用等作以综述。

1 抗菌肽的理化特性
AMPs一般由12~50个氨基酸组成,无(弱)免疫原性,水溶性较好,等电点为8.9~10.7,且其一级结构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因富含疏水和碱性氨基酸而具有较
强的阳离子特征,因此多数AMPs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8-11]。

AMPs的
自身浓度、外界温度、盐离子浓度及pH对其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12]。

当在
60~100℃时,AMPs抑菌效果依然明显,在121℃时其抑菌效果才有下降趋势。

纯化后的蚕蛹AMPs在100℃处理20 min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仍可达
1.80 cm;pH在7.0~7.5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98 cm,室温放置3 h后抑菌圈直径可达
2.05 cm;盐离子浓度在0.2 mol·L-1时抑菌圈直径为2.02 cm[13]。

表明AMPs具有较强热稳定性,在较强离子强度和较低的pH下仍可保持较强的活性,并且部分AMPs还有抗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水解的作用。

2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AMPs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准确定论,但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假说,如
形成膜通道、细胞内杀菌、调控免疫发挥抑菌活性等。

2.1 细胞膜损伤机理
生理状态下带正电荷的AMPs以物理的方式吸附于细菌胞膜,破坏胞膜的完整性,导致胞质外漏而杀灭细菌[14]。

带正电荷AMPs能与细菌胞膜上带负电荷的LTA、TA、LPS及LPG以静电作用而吸附于细胞膜上,然后AMPs的疏水端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牵引其进入磷脂双分子层或改变膜表面张力或引起磷脂单分子层弯曲或形成肽-脂聚合物,从而扰乱双分子层中脂质和蛋白质等组分原有的排列秩序,再结
合AMPs分子间的相互运动,最终形成跨膜通道,导致胞内物质外漏引起死亡[15]。

目前,跨膜通道以“桶板”“地毯”“环形孔”“ 聚集体”“筏沉没”和“分子电穿孔”等模型备受关注,能较好地解释AMPs的膜通道机制[16]。

2.2 细胞内杀菌机制
研究表明,部分AMPs还有胞内作用靶标,即AMPs穿透胞膜进入胞质内,扰乱
其生理活性,从而杀灭细菌[17]。

如源于蛙的buforinⅡ可直接穿过胞膜进入胞质中积聚与DNA和RNA作用,当浓度在100 μg·mL-1时,其能完全抑制大肠杆菌DNA和RNA的合成,而在150~200 μg·mL-1时,其显著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最终杀灭菌体[18]。

同样地,AMPs PR39、NK-18、HNP1/2也能进入大肠杆菌
菌体内抑制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19]。

另外,死亡素和人唾液抗菌蛋白富组蛋白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线粒体,抑制细菌的呼吸作用达到杀菌目的[20]。

此外,部分AMPs还可调节菌体基因表达,从而干扰细菌繁殖,如攻击素、麻蝇素-Ⅱ能抑制大肠杆菌膜蛋白Omp(C、F、A)和LamB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壁成分的合成,导致菌体生长受阻[20]。

2.3 调控免疫发挥抑菌活性
部分AMPs虽不能直接杀死细菌,但其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发挥其抑菌活性[21]。

AMPs能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抑制促炎性因子的合成,而在正常生
理状态下可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募集免疫细胞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达到抑菌的目的[22-23]。

阳离子AMPs的作用机制与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性质密切关系,因此AMPs发挥
抑菌功能而不伤害宿主正常细胞主要是因细胞膜结构的差异所致。

真核细胞膜主要是由鞘磷脂、中性磷脂和胆固醇等不带电荷的物质组成,因此带正电荷的AMPs
不能与之结合。

同时,真核细胞膜中含有细菌细胞膜中缺少的胆固醇,因此磷脂双分子层更加稳固,不易形成膜通道。

真核细胞膜上磷脂的不对称分布、细胞骨架的
存在和体内血清成分等均可削弱AMPs对真核细胞的毒性作用。

此外,AMPs的氨基酸组成决定了其两亲性、电荷量以及疏水程度等性质,也决定了其抑菌机制和对微生物细胞的选择性[24]。

3 抗菌肽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近年来,抗菌肽因具有与抗生素不同的杀菌机制和抗菌谱广等特点,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其可抑制或杀灭宿主体内病原菌,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

3.1 抗菌肽的促生长作用
在畜禽饲粮中添加AMPs能抑制病源微生物增殖代谢,改善宿主肠道菌群,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不同浓度的AMPs能显著降低仔公鸡或肉鸡肠道中大肠杆菌的丰度,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改善肠道菌群,降低料重比,促进肉鸡生长[27-28]。

陈芸等在山羊饲粮中添加复合AMPs能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螺旋菌门的含量,提高与生长相关的部分降解纤维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含量[29]。

姜文等发现,AMPs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和直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丰度,降低料重比、腹泻率和大肠杆菌丰度,表明AMPs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其生长性能[30]。

3.2 抗菌肽的免疫作用
AMPs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其能诱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成熟DC和T-淋巴等细胞的趋化性,调控B和T分泌细胞因子的模式,并产生多种趋化因子[31]。

研究表明,AMPs可作为鱼类潜在的防御性武器,用于防治新出现的破坏性疾病,其能快速扩散到感染部位,招募免疫细胞到感染组织中和病原体[32]。

白建等用不同浓度的AMPs饲喂1日龄的AA肉鸡,发现不同浓度的抗菌肽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和42日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认为AMPs能提高肉鸡免疫器官
指数[28]。

刘莉如等用天蚕素AMPs饲喂海兰褐蛋用仔公鸡42 d,结果表明,血
清中IgG、IgA,补体C3、溶菌酶含量显著提高,认为AMPs可提高蛋用仔公鸡
的免疫力[27]。

杨颜铱等发现复合AMPs能显著提高川中黑山羊血清中IgA、IgG、IgM,IL-2、IL-6、IL-10、IL-12、TNF-α、IFN-γ以及补体C3、C4的浓度,表
明复合AMPs能增强山羊的免疫力[33]。

也有研究表明,AMPs能结合LPS从而
展现出抗炎活性,并在衰老过程中,AMPs与血清中IL-10、IL-2、IL-4、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浓度呈现逆相关性,表明AMPs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剂[31,34]。

4 小结
在原核生物、大多数真核生物及所有动物体内均存在具有防御作用的AMPs。

因此,AMPs作为畜禽养殖等领域的饲料添加剂、治疗剂或免疫调节剂等有巨大的
潜力。

大量研究已表明这些小生物活性肽的益生活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并有研究报道部分细菌通过减弱AMPs结合、降低AMPs有效浓度、修饰细胞膜、形成生物膜及信号调节等方式产生对AMPs的耐受性。

此外,AMPs在人类临床
上的应用仍然有限。

因此,AMPs作为新一代抗微生物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但
对于其作用机制、耐药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综合考虑AMPs的作用机制和细菌对其的抗性机制,避免在生产中滥用,才能扬长避短,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王俊杰,赵燕,涂勇刚,等.蛋源性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34(9):399-403.
[2] 华绍烽,周凯华.天然抗菌剂──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5):15-16.
[3] 胡云龙,赵学忠.抗菌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7,17(3):13-17.
[4] 王芳,张双全.抗菌肽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9(2):97-102.
[5] 郭玉梅.某些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1997(1):29-30.
[6] 尚田田,徐彦召,杭柏林,等.抗菌肽的抗菌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26-28.
[7] 苏庆红,许晓群,王郡甫.抗菌肽的分子设计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11):1-4.
[8] 刘耀,夏培元,任建东.抗菌肽的免疫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3(7):632-636.
[9] 宋士刚,杨在宾,杨维仁,等.添加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盲肠菌群影响的研
究[J].饲料工业,2012,33(23):16-19.
[10] 周继章.抗菌肽抗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204-208.
[11] 何英翠,刘虹霞,张国刚.天然抗生素—抗菌肽[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8):656-660.
[12] 崔敬爱,宋玉涛,詹冬玲,等.Spinigerin α抗菌肽的理化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3(1):55-57.
[13] 岳阳,崔敬爱,陈晓平.蚕蛹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3(2):63-67.
[14] Chan D I,Prenner E J,Vogel H J.Tryptophan-and arginine-rich antimicrobial peptides: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J].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BA)-Biomembranes,2006,1758(9):1 184-1 202.
[15] 黎观红,洪智敏,贾永杰,等.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4):546-555.
[16] 汪吴晶,高金燕,佟平,等.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应用及改良策略[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1):3 885-3 892.
[17] Hodges R S,Jiang Z.Antimicrobial peptides:WO,US 2011002 8386 A1[P].2011,199(2):199-204.
[18] Subbalakshmi C,Sitaram N.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action of indolicidin.[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8,160(1):91-96.[19] Yan J,Wang K,Dang W,et al.Two hits are better than one:membrane-active and DNA binding-related double-action mechanism
of NK-18,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derived from mammalian NK-lysin[J].Antimicrobial Agents&Chemotherapy,2013,57(1):220-228.
[20] Andreu D,Rivas L.Anim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an overview[J].Biopolymers,2015,47(6):415-433.
[21] 张东东,尚德静.抗菌肽作为新型抗感染药物的潜力及应用前景[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178-182.
[22] Song D,Zong X,Zhang H,et al.Antimicrobial peptide Cathelicidin-BF prevents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endotoxemia[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5,25(1):141-147.
[23] Narayana J L,Huang H N,Wu C J,et al.Epinecidin-1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vitro,membrane lysis and in vivo,efficacy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in a mouse model[J].Biomaterials,2015,61:41-51.
[24] Findlay B,Zhanel G G,Schweizer F.Cationic amphiphiles,a new generation of antimicrobials inspired by the natural antimicrobial peptide scaffold[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0,54(10):4 049-4 058.
[25] 王宏.小菜蛾抗菌肽pxCECA1抗细菌和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6] 黄海凤,缑三虎,马银云,等.抗菌肽在细菌感染动物模型中的抗菌活性和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3):103-108.
[27] 刘莉如,滑静,王晓霞,等.抗菌肽对蛋用仔公鸡血液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
报,2012,24(9):1 812-1 818.
[28] 白建,杜京旗,郝旺林.海藻粉和抗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6,25(2):170-177.
[29] 陈芸,刘旗,邓俊良,等.复合抗菌肽对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11):1 800-1 808.
[30] 姜文,赵鑫,宋凯,等.抗菌肽与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4):74-76.
[31] De l F C,Silva O N,Lu T K,et al.Antimicrobial Peptides:role in human disease and potential as immunotherapies[J].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17,178:132-140.
[32] Shabir U,Ali S,Magray A R,et al.Fish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as essential and promising molecular therapeutic agents:a review[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8,114:
50-56.
[33] 杨颜铱,邓俊良,陈芸,等.精料水平和复合抗菌肽对川中黑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8):1 243-1 252.
[34] Castañeda-Delgado JE,Frausto-Lujan I,González-Curiel I,et al.Differences in cytokine production during ag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roduction[J].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2017,46(1):48-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