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社会》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

”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①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②作为个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③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④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一切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学习了《我与社会》一课后,同学们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小红:宇航员在太空独立生存,说明了个人也能离开社会
B.小张:“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
C.小丽: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感觉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关系
D.小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
3.下列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本质是单个人
D.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4.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也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这是因为()
①我们青少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②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密切相关
③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④青少年关心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有些人常对这一群体作出“没有
责任感,不负责任”的评价。

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这些人的看法,我们就要()
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人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奉献社会
②充分表现自我
③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④增强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盐城女职工郑巧玲,以微薄的收入圆了21名新疆孩子的上学梦,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她的这一行为()
A.是亲近社会,忠于职守的表现
B.自觉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C.弘扬了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D.巩固了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7.莲花中学各年级每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

这告诉我们()
A.学雷锋活动只适合在学校举行
B.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C.只有莲花中学每年举行了“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
D.莲花中学的师生对“学雷锋”活动的热情最高
8.2017年1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主观题
10.2016年11月11日和11月18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的约四百名学生开展了以“规划未来,成就梦想”为主题的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包括:国美电器、京师律师事务所、富德生命人寿、全聚德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盈科律师事务所、凯撒旅游、中国平安、宜信财富、新东方、团中央未来网、上海夸客优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三元食品、码高机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十五家企业单位。

(1)该校学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哪些感受?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这句谚语是从个人离不开社会的角度考查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个体也只有紧紧的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④观点是从个人对社会的作用的角度考查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D【解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就是由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故选项A、B、C均说法错误,应排除。

3.C【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B、D均说法正确。

C错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

4.A【解析】本题考查我与社会的知识。

青少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与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密切相关,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魄另质观点都是正确的。

①⑧国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应是青少年关心社会可以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

故本题选A。

5.C【解析】要改变“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的看法,就需要我丽咏担责任,树立远
大理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①③④正确。

充分表现自我不是承担贵任的表现,②;11除。

答案选C。

6.B【解析】为少数民族孩子奉献爱心,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履行7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B正确。

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郑巧玲的“忠于职守”,A不选。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C错误。

我国民族关系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错误。

7.B【解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融入公共生活的表现,可以使我们健康、快乐成长,B 正确。

8.A【解析】学校开设新的课程,有利于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可见,应该排除
④。

故选A。

9.D【解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故选D。

二、主观题
10.(1)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

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④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等等。

(2)参观博物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收看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开展社会调查;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等等。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与材料内容要求作答即可。

《在社会中成长》同步练习
◆选择题
1.我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
A.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B.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D.脱离社会,独立生活
2.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
A.做一个社会的人
B.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D.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自己青春
3.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

而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A.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来往
C.与人交往,关注自己的发展
D.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通过社会化()
A.我们才能实现由“社会的我”向“生物的我”的转变
B.我们才能最终独立生存
C.我们才能与其他人交往
D.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5.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学会亲近社会,要()
①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②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③自觉服务社会
④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不做“看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是()A.以天下兴亡为己任B.文明礼貌、爱护公物
C.见义不为、见死不救D.积极弘扬真、善、美
8.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谦让②分享
③帮助他人④关心社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主观题
9.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二:2017年4月1日下午,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真爱志愿者服务站启动仪式在天鹅湖校区报告厅顺利进行。

启动仪式前期,五十中新校团委充分利用三月“学雷锋月”这一良好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多样,形式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造林、安全用电宣传、防空防灾宣传、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清扫等,并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倡议,积极招募天鹅湖校区和望岳校区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组建形成五十中真爱志愿者服务队。

真爱志愿者服务站启动仪式的顺利启动,为五十中新校志愿服务工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有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请你从“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角度说说党和国家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中学生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联系你参与的社会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也应关注窗外的事情。

?
小刚是个时政达人,最近他非常关注关于南海仲裁案非法判决,认为临时仲裁庭就中国的南海主权作出了有违历史事实、有违国际法!结合时事热点,他经常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他希望同学们也多关注,同学小磊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他瞎操心。

(1)假如你是小刚,该怎样反驳小磊的观点。

小刚还向同学介绍了社会新闻:学生小何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路上,他不顾围观路人的善意提醒,立即下车扶起老人,并拨打120。

但当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老人却坚称是小何绊倒了他。

小何立即报警,拨打100,警方到了现场并调取附近的监控后发现,老人是自行骑车摔倒的。

?
(2)从亲近社会的角度,谈谈小何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教材知识,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是我啊牡
会化的重要途径,故应选B。

2.B【解析】根据教材知识,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故选D。

3.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仕会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牛良据教材知识,
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正确答案选D。

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化的意义。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通过社会化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A应是由生物的我向社会的我抒专变。

本题选D。

5.B【解析】排除④,因为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故选B
6.D【解析】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贵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口团区句均正确;本题选D。

7.C【解析】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
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A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体现,是亲社会行为,B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C见义不为、见死不救,这是冷漠的看客现象,不是亲社会行为,D积极弘扬真、善、美,这是在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亲社会行为。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选C。

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均属于亲社会行为,本题选D。

二、主观题
9.(1)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需要通过社会的关爱,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属于亲社会行为。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①要在身边找到学习模仿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②要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学习模仿,并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③要在观察、参与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习得亲社会行为。

等等。

(符合题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求学生重点理解“人的社会化”,学会辨别亲社会行为,并懂得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养成。

10.(1)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有助于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或者亲近社会,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亲近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亲近社会,还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在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网络改变世界》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微信、QQ等无处不在,它正悄无声息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与远地的亲人朋友瞬间相连、互通信息。

这充分说明()
A.网聊可以实现我们一切交友的愿望
B.网络交友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交友主流
C.网络世界充斥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D.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也越来越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不仅如此,人们还从网络中了解到许多有用的信息,结交到许多朋友。

这说明()
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②网络交往提高了人们活动的质量
③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今后我们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到网上去购买
④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①网络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②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正确的网上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用手机扫码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合理使用互联网能促进社会进步
③网络发展改变人们消费方式④生活中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手机不可自拔,成为新生代的“低头族”。

中学生沉迷手机( )
A.适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B.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荒废了学业
C.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D.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
6.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但也会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

对戏,以下四位同学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有()
①小敏:我们要充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量多上网
②小樱:我们要认清网络带给我们的危害,远离网络
③小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④小群:中学生的我们也未必能够抵制网上不良诱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第二屑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大学生代表等共2000多名嘉宾参加了大会。

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互联网,是因为()
①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
②互联网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③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了其消极作用
⑧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和丁作带来极大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人数已经达到9620万,年增长率达到60%,这说明网上购物()
A.使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场所;
B.一定会上当受骗,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C.将会全部取代传统的销售形式;
D.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主观题
9.习近平曾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

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请你谈谈互联网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0.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

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未来社会,不懂网络的人就是文盲。

材料二:据报载,某校女生小李,自从迷上了网上聊天之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无心上学,又不听家长和学校的劝告,最后发展到离家出走。

材料三某市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统计表:
结合材料请回答:
(1)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利与弊?
(2)如何利用网络完善和发展自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题文中通过网络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联系,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A观点绝对,是错误的;B、C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D。

2.【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题文中人们通过网络购物,消费,了解信息,结交朋友,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观点绝对,是错误的;④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A。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

网络一半是“天使”说明网络交往具有积极作用,正确的网上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处理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正确;网络一半是“恶魔”体
现了网络的消极作用,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②正确;网络文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①的说法只看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没有看到网络的消极作用,错误;
③的说法过于片面,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认识。

题干材料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用手机扫码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理使用互联网能促进社会进步,网络发展改变人们消费方式。

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沉迷手机的危害。

中学生沉迷手机浪费时间和金钱,影响学习,荒废学业,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C都是手机的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正确对待网络的认识。

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题文说明网络有利有弊,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多上网,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没有必要多上网,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远离网络无法发挥网络优势,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诱惑能力还不够高,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网络交往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错误;③说法不符合实际,错误。

故选C。

8.【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网上购物的作用。

网络购物人数的增长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使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场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A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AD。

三、主观题
9.【答案】利:呼各使大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为我们了解时事、增长知识、与人沟
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结交新发、扩大交往,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我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并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弊:网络信息良荞不齐。

如虚假、不良信息,网络诈骗,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等,会毒害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有的人借助网络无所顾忌地宣泄等,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沉迷网络、虚拟交往往往会疏离现实人际关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会不思进取,容易导致学业荒废,误入歧途,甚至走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学习新知,求医问药等,但网络中也有很多不良信息存在,沉迷网络会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和睦,甚至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0.【答案】(1)①利:网络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网络拓宽了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
②弊:中学生过分迷恋网上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会造成精神颓废、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首先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提高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再次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拒绝利用网络从事违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活动,同时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懂得在网络上谩骂、使用侮辱性的言语、传播网络谣言等会被追究相关责任。

【解析】(1)此题考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再现能力,学生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利:网络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网络拓宽了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②弊:中学生过分迷恋网上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会造成精神颓废、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此题考查如何利用网络完善和发展自我。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再现能力,学生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首先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提高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再次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拒绝利用网络从事违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活动,同时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懂得在网络上谩骂、使用侮辱性的言语、传播网络谣言等会被追究相关责任。

《合理利用网络》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