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
21世纪图书馆进入信息时代的全新标志,具体展示了以原子(atom)形式存储的传统方式向以比特(bit)形式存储的电子方式转变的一般趋势。
信息资源管理的诞生和发展处于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全球化,开创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全新局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某种崭新范式的作用。
国内图书学界对信息资源这一课题研究正方兴未艾。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信息资源的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在对信息本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培植起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思维和能量思维的信息思维方式。
正是信息资源共享的认同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提法似乎不能适应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需要,且缺乏对信息资源共享这一概念的解释力,于是人们在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
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信息资源建设是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管理重心从管理信息资源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变化过程。
在图书情报界,人们对于两者的认识有些模糊,甚至有人认为两者是同一事物,相互混淆使用。
但笔者认为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本文旨在对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做些理性的思考,期望能对今后图书情报界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关于“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源起与理解. 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国内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可发现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展开。
第二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实际上是研究在给定的信息资源状态下,如何对现有组织机构或社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供有效利用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以如何提高生产率与增值服务这一目的为出发点的。
在英语中,作为单数的resource意为信息内容本身,作为复数的resources意为信息财产,既包括任何媒体上的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设备和处理此信息的工作者。
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而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是不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发展的产物,它既包括信息技术的管理也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
2. 关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如前所述,信息资源管理起始于西方国家,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积极吸收西方学者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根据(草案,1987年)《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定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适应性和有效性,提高其数字化、数据库化、网络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实现高度共享,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直到2000年底,一些作者对这一新的理论概念展开讨论,其中高波,吴慰慈在《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一文中专题论述了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并认为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该文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定
义为:“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组织的活动。
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果形成信息资源。
”这个定义表明,信息资源建设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形成信息资源。
最近,肖希明先生在“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体系”一文中,阐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体系规划,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确切地说,该文所界定的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均来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
本文在分析不同学者所作信息资源建设定义的基础上,以及参考1997年《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则》相关文件认为,图书馆界有关信息资源建设的提出是在科技情报领域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上展开的。
科技情报领域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探索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的形成以及方兴之势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价值功能研究带来了图书馆信息的综合应用阶段。
根据信息资源的定义,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凡是未被组织开发的信息都不是信息资源。
我们认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正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本质所在。
两者为同义词,也是对等物。
3. 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据分析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
众所周知,信息不等于资源,只有当信息成为社会活动中的生产要素,同时产生劳动价值才被称为信息资源。
这是从价值意义上讲的。
生活中存在着过时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不在构成资源,相反,它构成垃圾信息,信息污染。
从信息可利用的角度讲,信息要成为资源必须通过重组,二次开发,即要对信息进行挑选、分类、组织、编码、存储、传递、分析、积累、识别,才能使其具有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也就是说,信息必须经过人类的管理与建设开发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除了具有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使信息形成可资利用的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可建设性。
信息资源同无序状态存在的信息并不相同,它更大的程度上是人们创造的再生性信息产品,虽然它的生产和分布是一种客观现象,但其生成更取决于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主观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建设性”是信息资源建设概念的逻辑起点,信息资源建设的本质实际上是将信息集合化、资源化的过程。
第二,可共享性。
同自然资源不可复用的特征相比,信息资源是可以同时使用、异地使用、反复使用的共享资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转录、缩微等加工和开发,而不会影响信息价值。
这是由于信息资源具有使用整体性,效益的间接性和利用效果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4. 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在联系.毋庸置疑,管理不等于建设。
建设的目的是使信息获得可增值效用,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条件下,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提高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自然资源。
没有建设,即不开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乃至有效利用就无从谈起。
信息资源建设倚重于信息资源管理是不言而喻的。
信息资源建设依赖于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
从内涵上看,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机构的使命而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即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诸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之类的相关资源。
而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本身的开发利用。
从性质上看,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手段,更多的是针对某一机构组织本身。
同时,突出
标准化和规范化与信息的保存,信息资源建设则更像是一种策略或称行为方案,更注重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
从侧重点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侧重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投入,强调其管理职能。
而信息资源建设的焦点在于利用自动化,网络化手段获得更多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存取服务。
当然,它们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基础与应用的关系,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最终实现,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从而确保信息资源建设的外部环境与未来变化相一致。
而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化会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相互依存,彼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