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西游记》【易失分点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西游记》【易失分点解读】
★作品名片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主要内容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易失分点“避雷”】
【主要人物、相关故事情节、性格特点】
孙悟空
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
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唐僧
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
恨逐美猴王,有灾沉水宅,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
供状玄英洞,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
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猪八戒
天庭戏嫦娥,被贬投猪胎,高老庄招亲,半山开路,大战流沙河,承恩转山林,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助力败魔王,忘形濯垢泉,大战青龙山。
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沙僧
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
取经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偶尔犯错,但知错能改。
观音菩萨
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
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法力无边,手段高强。
红孩儿
骗取唐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
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
铁扇公主
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
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艺术特色】
1.神魔小说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2.现实意义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
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
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
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相比似乎改变许多,其实悟空的个性仍然没有变,比如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
”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跃然纸上。
【对点过关训练】
1.名著中塑造的许多典型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所选人物的经历谈谈给你的启示。
(含标点符号80字以内)
(1)唐僧(《西游记》) (2)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仔细观察下列一组连环画,结合《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情节,为每幅画选配恰当的文字说明。
(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 A.我扇你个八万四千里!B.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 C.嫂嫂,借扇一用。
D.谢借也!谢借也!
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
”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 A 扇,执在旁边。
语段选自小说《西游记》,其中“行者”是______,女童拿一柄A______扇。
行者第一次借到扇子的方法是 ______。
4.名著阅读。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
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
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
(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主是___________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_________(名字)强占为妻,生儿育女。
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___________
5.读书贵有所得。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结合书中某个情节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6.任务二:名著当中有一些“真假难辨”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
请你根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填空。
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
”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
“A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热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语段二)
老儿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
孩儿小字翠莲……”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
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
”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
”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节选自《水浒传》)
(语段三)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即“多言多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
(节选自《西游记》)
7.结合上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
(1)写出人物A的姓名。
(2)鲁达于第二天清晨发付金家“父子”之后,又是如何对付“郑大官人”的?
(3)依据八戒在本次风波中的表现,简析悟空对其“詀言詀语”的评价是否公平恰当。
8.在正直、果敢、善战等英雄特质之外,A、鲁达和孙悟空三位人物身上还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语段分析。
9.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大仙念动咒语,噀(xùn,含在口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明月为何称师傅的故人是“一伙强盗”?
10.下图是某同学为文学名著游记手绘的一幅画。
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①图上文字中的“嫂嫂”指的是__________(人物名),图中表现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两个与孙悟空直接相关的其他情节。
11.学习委员发言了:“亲爱的同学们,课本中推荐了名著阅读,大家看这张图片(见图),谁能说说这张图片取材于哪部作品?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故事情节?”甄思维同学抢先举手回答:“__________。
”
12.《西游记》中的入物形象立体丰满。
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①四圣试禅心②婴儿戏化禅心乱
13.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14.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
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
(选自60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
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
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
(节选自《西游记》)
16.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指_____,分别变为_____、_____、_____,三戏唐僧。
17.选段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性格特点?中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形象,请以“作品——形象——情节”的方式举一例。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
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
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
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
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
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大众不知,以为走了。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
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
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8.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选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19.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20.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21.阅读名著,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请从《西游记》《简·爱》中任选一个人物,按照示例完成表格。
22.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hàn)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________(填人名),B指________(填人名)。
(2)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23.名著阅读。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牌气相同。
(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____________》(作品名称)
(2)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4.名著阅读。
(1)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
(任选一联)上联:__________孙行者下联:鹰愁洞遇小白龙
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白虎岭________
(2)《西游记》第27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在这一回中,圣僧为什么“恨逐美猴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走进“西游”,重温经典。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________的心理。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26.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
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
”
上文中的“那人”是_______,“真君”是_______;“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_______。
27.名著阅读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
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
(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
选文中他成功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却遇上了“尾巴不好收拾”的麻烦,他是怎样处理的?
(2)大仙道:“……曾闻他大闹天宫,……”请概括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中的典型情节(至少写出两个),并指出大闹天宫的故事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28.《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
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29.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
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
”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
”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
’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
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_________)。
A.二将军宫门镇鬼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______,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B.黄狮精 C.九头虫
(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阶段推荐的名著阅读书目中,对你影响较大的还有《_____________》,它教会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曾是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其出自《西游记》的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对这一故事情节做简要概述。
31.小缙和小云在阅读《西游记》时,发现沙悟净虽然是西天取经的主角之一,可在个性的塑造上似乎不太鲜明,所以他们展开了关于沙悟净的人物形象探讨。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32.《西游记》阅读。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间,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的________________心理。
(2)《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33.《西游记》研读。
研读人物言行,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请你阅读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研读札记中的批注。
34.阅读《西游记》,完成下面试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原为东盛神州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
他拜菩提祖师为师,他的武器是在__________得到的,这个武器原来叫__________,经孙悟空变化,名字叫如意金箍棒。
(2)《西游记》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
作者想象丰富,妙笔生花,许多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
请概述某一故事(不超过80字),并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35.名著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