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三、四单元 复 习 提 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通论知识要点
(七)判断句,也字
一、看懂什么是判断句(注意:是以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能从语句中找出
判断句。
二、说明与这种句式有关的两个字的词性和作用:者(语气词,表示提顿语
气)、也(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
三、注意“是”字的词性和作什么成分(代词,经常做判断句的主语、谓语)。
四、注意判断句的省略(往往省略主语,见246页)。
五、注意否定判断句,其中的“非”字。
247页
六、注意“为”字的词性(是一般动词,不是判断动词)。
247页下
七、注意判断句的活用:
1、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如:夫战,勇气也;
2、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解释原因。
如: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
者,冯谖之计也。
3、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示比喻,如:君者,舟也。
八、两种“也”的词性和用法:煞句的,语气词,表达肯定的语气;句中的,
也是语气词,表达停顿的语气。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一、注意253页举例中的双宾语句,尤其是中间的一组例句。
要求是能看出是双宾语。
二、253页下,提到了第一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
一定要把254页上的那些例句看明白。
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能对其中的“之”、“是”、“实”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三、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能举例说明
第一,一般式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
如:“三过其门而不入”,“三”就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
这样的数词是作状语。
第二,假如说话人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可以把数词从动词前移至句尾,并在这个数词的前面用“者”字隔开前面的词语,这样,“者”字前面的词语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移至句尾的数词就上升为全句的谓语。
如:“鲁仲连辞让者三”。
一般说成“鲁仲连三辞让”。
正是为了强调辞让数量之多,才改为“鲁仲连辞让者三”的。
“三”由动词前移至句尾,由状语上升为谓语。
四、关于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
1、能举例说明五种被动句式。
①“於”字句。
注意:这个“於”是介词,这里的作用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并不表示被动。
②“为”字句。
这个“为”也是介词,它的作用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且能表示被动。
“为……所”式。
这个“为”与②中的“为”词性和作用是一样的。
“所”是表示被动的助词。
注意:这种结构的被动句式在中古以后的古书中出现频率最高,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书面语里。
③“见”字句。
这个“见”是表示被动的助词,它不能引进主动者。
④“被”字句。
这个“被”也是介词,它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也能表示被动。
五、、矣、焉
“矣”是个句尾语气词,一般表示报道新情况的语气,这就是它的语法功能(作用)。
“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个兼词。
兼有语气词和代词两种词性和语法功能,按照“于此、于是”的语义灵活翻译。
在句尾做补语。
品味259—260页上的含有这样的“焉”的例句。
(九)否定句,否定词
一、263页中,提到了第二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前的。
一定要结合263页上的那些例句把规律看明白。
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即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是一个代词,放在动词了)。
注意:这种前置,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注意264页下谈到的“不”和“弗”的语法差别,能简答:“不”的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
三、能简答“未”和“未尝”的区别,答案在266下。
四、能简答“不”和“无”在语法上的分工,答案在269下。
五、270页上的“莫”字是个必考的字:能说明它的词性(无定代词)和用法(作主语)。
注意例句,要会解释。
下页否定副词的“莫”不必看。
(十)疑问句,疑问词
一、271页下提到了第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疑问句里,疑问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注意:包括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
一定要看明白这些例句。
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即疑问句里,疑问代词做宾语)。
二、注意279页下句尾的“诸”字词性和用法(合音词,是“之於”的合音。
其中的“之”是代词,“於”是介词)。
三、280页上面句尾“与”、“邪”表示的语气(探询的语气)。
三、应该准备一个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三种宾语前置的简答题。
四、对于282页谈到的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能翻译就可以。
语气词的连用可以不看。
第四单元文选知识要点
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3、塗有饿殍而不知发。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或百步而后止。
5、直不百步耳。
6、不违农时。
7、不可胜食。
8、数罟不入
9、斧斤以时入山林。
10、树之以桑。
11、谨庠序之教。
12、孝悌之义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4、塗有饿殍而不知发。
14、非我也,岁也。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亦走也。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③非我也,岁也。
④非我也,兵也。
2、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未之有也。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填然鼓之。
②王无罪岁。
※全文翻译此文。
许行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禽兽偪人。
2、圣人有忧之。
3、师死而遂倍之。
4、昔者,孔子没。
5、子贡反。
6、皜皜乎不可尚矣。
7、饱食、煖衣。
8、布帛长短同,则賈相若。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自楚之滕。
2、愿受一廛而为氓。
3、饔飧而治。
4、仓廪府库。
5、恶得贤?
6、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7、何许子之不惮烦?
8、是率天下而路也。
9、或劳心。
10、天下之通义也。
11、五谷不登。
12、教民稼穑。
13、门人治任将归。
1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
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16、比而同之。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圣人也。
2、滕君,则诚贤君也。
3、天下之通义也。
4、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5、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6、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宾语前置句
1、捆屦织席以为食。
2、奚冠?
3、奚为不自织?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7、子是之学。
8、莫之或欺。
被动句
1、劳力者治于人。
2、治人者食于人。
3、变于夷者
主谓倒置句
1、大哉,尧之为君!
2、君哉,舜也!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1、踵门而高文公。
2、皆衣褐。
3、厉民而以自养。
4、许子冠乎?
5、治於人者食人。
6、益烈山泽而焚之。
7、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又从而振德之。
8、惟尧则之。
9、无能名焉。
10、是乱天下也。
※翻译本文的304页第二段,305页第二、三两段,306页一段,307一段,308一段,309一段,最后两段。
(十一)词类的活用
一、把握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包括哪几种情况。
见343页。
二、看懂各类活用,熟悉书上的例句。
三、准备两个概念题:动词的使动用法,344页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48页上。
四、答题时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1、说明活用时,要先说本来是什么词,然后再说是如何活用的。
例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动词,使动用法,使……响。
不能仅仅简单地回答使动用法。
2、对于名词做状语,说明是名词做状语后,还要回答是表示什么的,最好有翻译。
例如:豕人立而啼。
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像人似的。
※动词做状语的情况可以忽略。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一、关于人称代词,注意以下几点
1、第二人称代词“而”和“乃”只能做定语。
第三人称代词“之”只能做宾语,第三人称代词“其”只能做定语。
2、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单复数同形的。
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3、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译作“我”。
尊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译作“您”。
自称其名属于谦称,称人之字属于尊称。
4、简答为什么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一是因为古代汉语省略主语的地方较多,而且第三人称代词不作主语;二是因为谦称、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二、关于指示代词,注意以下几点
1、“”字都可以做哪些成分
主语,如:是乃仁术也。
谓语,如:武王是也。
定语,如: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
介词的宾语,如:故谋用是作
动词的宾语,如:寡人是问。
(注意:“是”作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
2、“或”,是无定代词,只能作主语,译作“有的”。
三、古书中,有两种“者”
1、特别代词,其用法是
①见363页(三)“者”字下面的表述。
注意下面的例句。
②见364页上数第二行的表述。
注意下面的例句。
2、语气词,其用法是
①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表示提顿的语气。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用在“有”字及其宾语后,与“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作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
③在时间词“今”、“昔”等字的后面,见364页下。
④用在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示停顿,见365页中。
四、特别代词“所”字
其用法见365页的表述,注意例句。
“所”字还可以用在某些带有形容性的词语的前面,指代描述的对象。
见369页下。
3、简要回答与及物动词结合后特别代词“者”和“所”的异同。
它们都是特别代词,但“者”字指代动作的主动者,而“所”字指代动作的对象。
见366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