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羌族的饮食主要是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
羌族的饮食文化是羌族的一些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风俗,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代表。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羌族的饮食习惯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
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
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羌族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
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
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羌族的饮食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
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
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
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
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
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
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已经4000多年,虽然羌族随着时代的变化风俗也有所变化,但是羌族的饮食一直都保留着最原始的味道,是羌族文化的一大分支。
羌族民族历史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中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
《诗地理考》曰:“羌本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
”《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
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
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
《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炎帝集团部落众多。
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联盟败给黄帝部落联盟。
炎帝部落联盟大部分随炎帝与黄帝部落联盟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汉族)。
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藏族、彝族、纳西族以及今天的羌族。
羌族自此诞生。
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
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羌人建立了后秦,但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
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
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
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
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获准,并赐李姓。
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
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
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
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
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
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此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此不赘述。
不管怎样,他们和华夏族一样;;具有部分炎帝部落血统。
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
秦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纳其为民。
而秦穆公灭戎国十二个,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
再者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
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等到了战国时又与中原的华夏族融为一体。
秦始皇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史记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晚年迷信,听信了方士所谓的“亡秦者胡也”。
乃使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徙谪,实之初县。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