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
Will
意志(Will)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总是和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由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作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就叫意志。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人在活动之前,已经具有比较明确的活动目的。
目的引导人类的活动,不断地指引人们按着既定目的的方向去行动。
动物虽然也作用于环境(如挖洞筑巢),但是,它对环境的作用与人对环境的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动物对它周围环境的影响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
而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就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动物不能了解自己行为目的与后果,不可能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目的意识。
只有人类才能预先确定一定的目的,有组织地逐渐实现这一目的。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意志,通过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
自觉的目的指人在行动之前就已对行动的方向、结果以及如何达到这一方向和结果有充分的认识。
婴儿吸吮、眨眼等本能行动,坐着时抖动双腿等习惯动作,以及其他一些没有意识、没有目的的和不自觉的行动都不是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需要根据预期的目的,形成一定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目的的行动。
目的任务愈明确,愈有社会意义时,人的意志水平愈高、愈坚定。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所谓随意运动是一种受意识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的运动,是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的动作。
例如,学生举手发言、用脚踢球、弯腰做操、画家持笔作画、科学家操作仪器作试验等等,都属于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意志行动就表现在随意运动中,如果不能掌握必要的随意动作,意志行动就不可能得以实现。
但是,随意行动并不总是意志行动,因为意志行动除了具有随意行动的特征之外,还与克服困难紧紧相联。
3=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人的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在目的的确定和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种咱困难,因此,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
困难有两种: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
外部困难是指外在条件的障碍,即来自客观环境中的阻力,例如环境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人员、设备过少以及人际关系不协调等。
内部困难是指人在行动时内心所发生的相反愿望的干扰或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信心不足、情绪消极、身体不佳等引起的内心矛盾,即来自主体的障碍,例如犹豫不决的态度、胆怯懒惰的性格、没有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外部困难是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的,因此,在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分析困难的性质,然后从解决内部困难着手,排除内外障碍,达到最终目的。
一个人的意志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来衡量。
因此,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关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的特征之一,而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头脑里就固有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人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活动的产物。
目的虽是主观的东西,它的来源却是客观世界。
人的行动目的不可能凭空产生,确定这种或那种目的,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需要。
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
物质需要是人对物质性需求的反映,精神需要则是人对一定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
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
人的行动目的,也不是任意提出的,它受着客观规律的制约。
从主观方面看,只有当人确信
他的愿望和目的符合于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采取此项愿望和目的;从客观规律看,也只有他的愿望和目的确实符合客观规律时,他的意志行动才能实际地得到实现。
因此,人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合理的目的。
实现意志活动还需要有行动的手段。
关于行动手段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通过认识活动而形成的。
个体的认识愈是丰富和深入,他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愈多,他在意志活动中对行动手段的采取和运用愈是顺利和有效。
在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意志行动的时候,为了确立目的和选择手段,通常要审度客观的情势,分析现产的条件,回顾以往的经验,设想未来的后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权衡、斟酌,这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
这引起过程实际上构成意志活动的理智成分。
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
其次,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
一方面,人对外部世界有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随意识记的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实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展开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
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可以成为鼓舞意志的动力,积极的情感是人们意志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它能够对人的行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
例如,在学习、工作中,积极的心境、对祖国的爱和社会责任感会推动人们努力学习、辛勤劳动。
一个人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抱着漠然的态度的话,常常是难以表现出坚强的意志的。
情感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人在从事他所不乐意去干的活动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形。
“不乐意”的情绪对于这项活动而言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它妨碍着意志行动的贯彻,造成意志过程的内部困难,成为阻碍或削弱人的行动的因素。
此外,人在完成某项他所热衷但却又感到棘手的任务时,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形,因为由外部困难所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如困惑、焦虑、彷徨以至痛苦),也动摇和消蚀着人的意志。
由于意志本身执行着调节功能,因此,对某项意志行动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行动最终是否得到实现,取决于种种主客观条件。
就人的内部条件来说,主要取决于意志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力量对比。
意志力薄弱而消极情绪强烈,会导致意念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则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把行动贯彻始终。
意志对情绪的影响,有时还表现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
如果一个遭遇个人不幸而陷于哀伤心境中的演员,为了不妨碍本职工作,在舞台上仍然能成功地扮演喜剧性角色,那么他就是凭借意志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种情绪而激发了另一种情绪。
平时人们所说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其实也是意志与情绪的冲突;所谓“理智对情感的驾驭”,其实是由意志遵循理智的要求而实现的对情感的驾驭。
认识过程本身并具有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是由意志来完成的,所谓“理智战胜情感”,是指意志的力量根据理智的认识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而“情感战胜理智”,是指意志力不足以抑制情感的冲动而成为情感的俘虏,背离了理智的方向。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
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理智成分和或多或少的情感万分,而理智和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万分,它们是各具特点又相互渗透的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
例如,以我们的学习活动中,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咱认识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基础,而情感、意志则是学习活动的动力与调节力量,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学习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三、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一亲友,是人脑的机能,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证明,意志行动是通过一系列随意运动来实现的。
大脑皮层的运动分析器对于随意运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感受和分析来自运动器官(肌肉、肌腱、关节)的神经冲动,并调节运动器官的活动。
运动分析器的皮层部分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运动感觉细胞(动觉细胞)。
它位于中央后回,称为躯体感觉区,这个区域以感觉为主,运动为辅,它主要是感受来自运动器官的冲动;一种是运动细胞(效应细胞),它位于中央前回,称为躯体运动区,这个区域以运动为主,感觉为辅,它主要是调节运动器官的运动。
随意运动就是在这两种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果。
同时,由于运动分析器的细胞也能与其他分析器的皮层末端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因此,内外界的各种刺激都可以通过暂时神经联系的机制引起皮层运动区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引起或抑制一定的运动。
例如,当一个人按照乐谱学习弹钢琴或拉提琴时,刺激引起的兴奋由视觉细胞传到运动细胞;当想到一定的具有动感概念的运动时,就能进行这种运动(如向左转)就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运动。
巴甫洛夫指出,语词是全部高级神经活动的随意运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对运动目的、运动手段、运动条件和运动结果的意识,是借助语词信号作用进行的。
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前提下,词能代替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使人的活动可以不直接依赖于具体事物的直接刺激,在行动之前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手段,赋予随意运动以自觉意识特点。
词词刺激有极大的概括性,它能让概括的形式和一个人的旧有经验发生广泛的联系,使人得以充分利用他的生活知识,从一定的刺激出发,去确立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完成合理而有效的意志行动,从而使人的意志行动根本不同于动物的行动。
语词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具有高度精确而又灵活的的选择性扩散有特点,比具体刺激物要优越得多。
这使人由一定的言语信号所调节的随意运动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比如,“注意”一词,在教室里由教师发出,它是使分心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的信号;俣如果是在冰河上行走的情境下发生,它可能是提示前面有危险的信号,会使人产生立刻减慢步伐甚至停止行走的动作效果。
言语强化的效果也是具体刺激所不可比拟的。
通过语词所表达的行动理由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去从事困难的活动。
同时,在学习新技艺时,指导者的言语指示的强化,是练习者发现和改正错误动作的有力因素。
语词信号不但引起动作反应的兴奋,也能引起动作反应的抑制,从而起着随意运动的始动和制动售的作用。
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许多复杂的具体动作方式的特点,不是言语所能确切描绘的;另一方面,对具体动作细节的过多干预,有时反会干扰动作的准确执行。
比如投篮动作,它的发动是由意识用语言实现的;为了改进投篮技术,教练员的言语指导,投篮者本人以内部言语蝉自对动作的分析和评价,无疑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投篮动作的细节,如哪些肌肉群是按什么顺序收缩或伸张的,就无法用语言表达;而且有举手投篮的瞬间,他必须暂停言语活动以便集中注意于手臂动作,否则反会影响命中的机会。
鲁利亚等人的研究表明,大脑额叶是形成人的意志行动的目的并保证贯彻执行的器官。
它维持和调节大脑皮层的总紧张度,对组织随意运动或有意动作直重要作用。
额叶区严重操作,人就难以形成行动愿望,不能独立地产生行动计划,并且意识不到自己行动中的错误,不能适当地调节运动过程,不能把握和保持所需要的动作程序,更严重的会出现惰性运动定型。
儿童的额叶比其他各叶发育成熟的时间较晚,所以学前儿童的言语系统的机能较弱,自觉性较差,意志力也较差。
皮层顶枕部(包括视觉、前庭、皮肤和动觉分析器中枢)是保证运动的空间组织的主导区域。
这一部位的操作,并不影响愿望的形成,不影响动作的程序及控制,但使运动在空间的构成出现障碍,难以完成较复杂的动作。
大脑皮层整体性的整合功能把皮层各部位联系起来,对来自动觉内导系统以及其他感受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通过多次的返回传导,最终实现随意运动。
例如,视分析器、听分析器以及其他分析器都参与随意运动的调节与定向,只有在这些分析器协同活动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地完成准确的随意运动。
视动协调的联系受到操作时,随意运动就很难准确地进行;运动区与额叶某些部位联系的阻断,会导致不连贯动作的出现,甚至在动作中出现忘记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动作的情况,稳定的、系统的随意行动的模式也遭到破坏。
总之,人的随意运动是由人的神经系统,首先是大脑器官的五定形态和机能活动来保证的。
无论人的随意运动多么复杂、巧妙,也无论人在动作时是多么自如和自在,它总得依赖于上述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意志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且也必定受着内部生理条件的制约。
四、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是人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意志品质的好坏,根本的一条是要看意志活动的社会价值;判断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则要看意志表现程度。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在人的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1、自觉性。
首先体现在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有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以此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的。
这种品质来自于人的正确的观点、信仰和世界观。
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也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
具有自觉性的人能够正确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利益,并据此提出反映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使个人的目的服从社会目的。
这样才能方向明确,目的鲜明,行动果断,有困难也会努力克服。
其次,自觉性还表现在目的确立后,个人的兴趣、动机、情绪体验都要自觉服从这个目的,能自觉独立地调节行动,不依靠外力的督促与管束,不鲁莽,不任性蛮干,不盲目附和别人的行动。
自觉性的品质还表现活动时头脑清醒,成功时不自夸,为争功,谦虚谨慎;失败时不灰心,不埋怨,敢于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再次,自觉性与独立性是分不开的,有了意志的自觉性,才能在斗争中表现出独立精神与创新精神。
有独立性的人相信自己决定的正确性并竭力去实现,同时也能斟酌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与自觉性相反的是盲从和独断。
盲从就是盲目地受其他人的暗示或影响,没有主见,不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往往是在得到别人的提示、建议或命令时才表现出其行为动机。
独断就是盲目地拒绝其他人的意见或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而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变化。
盲从和独断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都具有不分是非曲直而盲目遵循的倾向,这引起都是意志的不良品质。
2、果断性。
是指一个人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所作决定的品质。
果断性的发展与意志的自觉性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果断性以正确认识为前提,这个正确认识来源于对目的的自觉理解,又与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深思熟虑和大胆勇敢为条件,善于抓住时机,争取主动。
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够清醒、周密地考虑行动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深刻地认识所作决定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在面临紧要关头的时候,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毫不动摇。
在条件不成熟时,则善于等待,并积极创造条件。
与果断性相反的是轻率和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的人主要特征是思想、情感的分散,没有力量克服矛盾的思想和情感,不能把思想、情感引到某种明确的轨道,在各种动机之间,在不同的目的、手段之间摇摆不定,迟迟做不出取舍。
由于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常常怀疑所作决定的正确性和决定实现的可能性,担心实现决定的后果;或者作出决定后,又不能坚决执行,当要他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又可能会任意地遇上什么,就选择什么。
草率决定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周密的思考,只凭一时冲动,仓促作出不计后果的决定。
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只是为了摆脱动机斗争,避免确定目的和选择方法时产生的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而不顾主客观条件和后果,以敷衍了事直到最后失败而告终。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3、坚韧性。
这是指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在行动中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通往直前地克服达到目的的途中的重重困难方面的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表现为,一方面善于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面临各种干扰而不为所动;一方面善于长久地维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
和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
执拗的人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依据,并以此拟订计划并付诸行动,尽管这些论据是错误的或不好的,但仍不能正视现实,放弃错误决定,不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灵活对待变化着的情境,而是一意孤行。
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品质与坚韧性也是不相容的,具有这些特征的人不能坚持既定的目的,一遇到困难就可能放弃或改变决定,缺乏坚韧的毅力,不能有始有终。
4、自制力。
这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自制力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
有处自制力的人,一方面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制止与决定无关的行动;另一方面,善于克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的行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激励自己前进。
因此,具有自制力的人,组织性、纪律性特别强,情绪较稳定,学习时注意力能高度集中,甚至臻于“忘我”的境地,并且记忆力强,思维敏捷。
与自制力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任性是反映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怯懦是指在行动时畏缩不前或惊慌失措,这两种品质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上述四种意志品质在一个身上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稳定的意志品质,反映了一个意志力的发展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意志品质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因此,人们的意志品质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倪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