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
从经济周期看,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处于周期波动中。
如图1所示,从1953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共经历10次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前1953-1976年形成了5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改革开放后1982-2019年经历了3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基本围绕10左右的平均增长水平上下波动,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和工具不断完善,经济波动的幅度趋向收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大起大落的现象逐步消失。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2019年开始的第10轮经济周期。
2019年至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7、77和74,我国经济正逐步由过去30多年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换,经济发展已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即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新时期的社会存在出发,立足于客观实际变化和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新的趋势性变化,更好地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变化
一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逐步上升
我国正在同时经历人口结构快速变迁和经济结构逐
步调整的过程,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减。
我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在1969-1971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57,1979-1981年期间为26,1992年以后急剧降至20以下水平,近年来已降到12左右,进入了超低生育率时代。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增劳动力减少,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2,2019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就逐步趋于下降,并将在未来15
年之内持续下降,预计"十三五"时期继续减少1000万以上。
2019-2019年,我国劳动参与率在081-076,未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劳动参与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尽管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但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实现当地非农化,现有农业劳动力又由于年龄结构等原因,难以继续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群体与无劳动力可转移并存,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和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二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761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增速持续下滑。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为12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第一大流入国。
对外投资规模达1400亿美元,已经超过利用外资规模,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
但是,我国人均资本占有量较低,资金成本较高,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滑。
新增1元需要增加的投资,由2019年的29元上升到2019年的43元。
同时,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与全要素生产率密切相关的设备投资占比从2019年的235降至2019年的194,而土木建筑类投资上升,2019年占比已达23,导致大量房屋闲置,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缺乏投资意愿,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资源消耗将保持刚性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总量已经开始危及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仅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紧缺,全国23城市缺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近80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沙化土地占18资源
利用效率低,单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
雾霾天气呈现频发性、全国性态势,有13城市人口居住在劣于二级的空气中。
地下水超采严重,有近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有9000多万城镇人口集中饮用水源地不达标。
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发达国家二百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四创新能力不足
经过多年追赶式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落差缩小,技术引进消化空间不断压缩,但重要技术受到国外封锁,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在拉大。
国内很多行业主要还是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价格战争夺国内外市场,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
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我国授权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中,由国外企业持有的约占一半,国内发明专利中有近13被三资企业拥有。
很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4左右的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52,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也迟滞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特征
一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近年来,中国在多双边安全合作中更加积极有为,"议程设置者"的角色日益凸显。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及印度的军事交流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加。
推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推进与各国的军事互信。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还打不起来,使我国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
平国际安全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巩固和充分利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与各国经济紧密联系,进一步深化互相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
根据预测,未来两年国家的产出缺口虽然依然为负,但将由2019年的-23,缩减至2019年的-19和2019年的-14美国2019年以来的经济活动继续保持扩张势头,制造业比重快速提升,就业水平和个人消费稳步增长。
欧元区国家未来两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将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处于发展的快车道。
总体上,我国仍面临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环境。
我国国际财经话语权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实力的增长,我国不断寻求和深化在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问题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国际影响力和规则制定权。
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告成立,金砖新开发银行在上海开业,宣布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成功主办峰会,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人民币加入,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财经规则制定,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独掌全球金融大权的格局,这些都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财经领域的话语权。
二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增加。
一是来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重竞争压力。
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
新的经贸规则制订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二是人才竞争压力增加。
我国长期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一方面大量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效果一直不够明显,在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处于劣势。
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加大。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人均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11月,中国和美国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019年6月,中国在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进一步承诺,2030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天花板"被量化确定,达成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的风险对我国经济发1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本国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走出去"能力和动力不足。
二是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受到负面影响。
三是由于要素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利于经常项目顺差的资源导向型将减少,由于人力资本、技术和研发落后,服务业将增加,国际收支失衡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