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游戏迅速制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和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法,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1、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性建构。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设计估测大气压的数值等。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P44-P45页内容,进行解读验证
观看多媒体, 并说出自己的认识口答
阅读课本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气压的应

1、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
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
2、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桌交流, 反馈口答
观看多媒体
体验物理与生活、 社会的密切联系
4、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 大气压可支持约多高的水柱?
2、课本P44自制气压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之间合作的能
,力
类比分析,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拔河
其余同学加油鼓劲小组合作体验

的压强的大小,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6、想想议议:大气压的数值这么大,为什么没把我们的房屋压塌?
7、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多媒体展示,
8、大气压是否一成不变呢?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认识。阅读课本
水槽、广口瓶、饮料、弯玻璃管、两个大的橡胶吸盘、缝衣针。
学生实验:玻璃杯、硬纸片、水、矿泉水瓶、大号注射器、水槽、易拉罐、
橡胶吸盘、挂衣钩、弹簧测力计、小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备注
导入
1、两个同学吸饮料
2、针扎饮料瓶
3、回顾旧知,类比液体压强
引出主题: 大气压强
观察、思考
复习旧知,口答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
(1)通过实验,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归纳小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本节内容的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
积极思考归纳并
口答
体现学生的主地位,
结及评测
识?同桌交流,
2、对照小结,识记本节内容。
3、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考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独立完成达标检
测题
及时了解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情况
拓展作业
1、水无毒,且取材方便、便宜,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
3.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约0.5米长的玻璃管、矿泉水瓶、水、玻璃杯、
4、游戏: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大小。
两个橡胶吸盘正对后,挤压一下,先找两个女同学,然后找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然后小组之间合作体验。5、利用多媒体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马德堡半球实验
说明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派代表上台演示自己小组的实验并分析产生实验
现象的原因。
玻璃杯硬纸片水矿泉水瓶大号注射器水槽易拉罐橡胶吸盘挂衣钩弹簧测力计小烧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备注两个同学吸饮料观察思考激发学针扎饮料瓶复习旧知口答生探究回顾旧知类比液体压强欲望引出主题
《第3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气体压强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以证明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三个板块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实验:大气压托住玻璃管中的水柱。提出,这能否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还
观察, 思考, 分析实验现象。参与判断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那些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不同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或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3、引导学生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一下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大气压强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