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著名伦理学家爱米尔·涂尔干认为:“任何职业活动必须得有自己的伦理,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
”但是工程师和其他职业不同,工程师服务的项目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比其他职业的更大。
所以这三个案例中,或是因为工程师的疏忽,或是因为工程师的能力不够,导致工程事故,这都是工程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挑战者号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相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2.美国宇航局2004年8月13日进一步确认,“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3.法航空客A330-200航班
法航首席执行官皮埃尔-亨利·古尔容说,飞机在失事前出现了多个技术故障,这可能是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
工程师责任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三起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技术故障,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环形封密圈失效都会导致了航天飞机的解体。
可见工程师的责任之重大。
他们需要确保自己的产品是合格的满足要求的。
工程师作为现代工程活动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向直接的雇主负责,还要向受其产品影响的最终消费者和更大范围的公众负责,向社会负责。
在这三起事故中,因为工程师的疏忽或能力不够,而导致乘坐飞机的航天员及乘客遇难。
这就是工程师的责任。
工程诚信问题
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1月24日航天飞机项目承包商美国波音公司技术人员撰写了一份报告,报告称,在“哥伦比亚”号发射82秒后,有三个泡沫材料碎块从连接外部燃料箱和航天飞机的支架区域脱落,每个碎块长约20英寸(相当于50厘米),它们击中航天飞机后“似乎出现了瓦解”,化为大量更小碎片。
美宇航局在公布这份报告时强调说,根据报告得出的结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飞行安全性,宇航局飞行控制部门也觉得泡沫碎片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安全性。
2004年8月13日美国宇航局进一步确认,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
2003年1月16号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2003年1月16号。
同样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和法航客机失事事件的是因为技术故障的缺陷,引发事故。
虽然工程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可从中看出来一下诚信问题。
就是承包商为了预期交货而隐瞒一些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点小缺陷不会发生意外,就篡改数据,或者直接忽略这个小问题,没有向使用方严明这个问题。
这违背了NSPE提出的工程道德基本准则。
因为工程师应该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应该以客观的、诚实的方式发表公开声明。
不报或刻意隐瞒事实都是不诚实的。
利益者的博弈
谢帕德把工程师称为“边缘人”,因为工程部分是作为劳动者,部分作为管理者;部分是科学家,部分是商人。
莱顿说,工程师既是科学家又是商人
科学和商业有时把工程师拉向对立面。
既然工程项目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次商业交易,那么就存在利益博弈。
我们可以这样猜想一下,上述三个案例中的的承包商为了准时完成任务,不违反合同项目,不赔偿违约金,而将存在隐患的产品交货,这是为了利益。
工程师虽然是完成项目的直接人员,说到底其实也只是一个公司、团队所雇用的劳动者,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他必须要交货了,一个小小的工程师难道还想和经理对着干?显然大部分的工程师都不敢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直言进谏。
总结
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经过很多工序,其中也存在许多工程伦理问题。
首先对于工程师来说,自从19世纪工程作为一种职业开始诞生以来,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思想主要有三种明显的观点:第一种是强调公司忠诚,第二种强调技术专家的领导,第三种则强调社会责任。
要想做一位合格的工程师,具备这三种观念十分重要。
同时诚信也十分重要,不仅是工程师,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要具备伦理准则:应诚信、正直、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得剽窃他人的工作成果;遵守人道主义准则;尊重知情权准则;尽力维
护雇主权益,不擅自从事私人事务。
而最重要就是诚信,如果不诚信出了问题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那就是不可估量了。
利益冲突的事在所难免,只有双方协商达成最大最合理的共赢,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