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
《三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事。

大家都一起来读读吧,让中华的传统文化永驻你我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作文8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一
《三字经》是一本千古名著,在好看的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又深刻的道理,大家快来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吧!
其中第一小结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他所讲的道理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影响,行为习惯也就越来越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成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好的人。

接下来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孟子的母亲知道小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便坚持给孟子选择一个好邻居,前后共搬了三次家。

最后他们搬到了学校旁边,孟母看着孟子多么热爱学习,终于放下心来。

可孟子也有调皮的时候,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啦!这可把孟母气坏了。

孟母把孟子叫到身边,当着他的面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

梭子折断后就不能织布了。

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孟子一个道理——学习也是不能中断的,中断后就会一事无成。

”多少人都不是输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输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

所以,大家必须要懂得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最后,我还要跟大家说:“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这里的故事含义更深刻:“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仲永,五岁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大哭起来,吵着要纸要笔。

他的父亲很惊奇——小仲永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要它干什么?但还是向邻居借来了纸笔。

小仲永拿起笔就写了一首诗,文采和内容都很像样。

他的父亲连忙拿给村里的秀才们看,大家都称奇。

从此后,就不断有人来请他们父子
去做客,有的还拿出一些钱,让仲永当场表演做诗。

他父亲很高兴,带着小仲永到处表演,却没有让小仲永看一本书学习新的知识。

转眼间,小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

这一天,他见到大政治家王安石,又当场写了一首诗。

王安石拿起来看来看去,怎么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精彩。

又过了几年,仲永的才能完成消失了,变成的跟普通人没有两样。

王安石知道后,非常感慨,他心想——有才智的人不好好读书,结果尚切这样可悲,普通人再不好好学习,肯定会一事无成。

”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去学习。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道理,好吗?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二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最喜欢的是《三字经》,这本书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三字经》共378句,背诵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的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给我感受最深,东汉人黄香,9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为人子女都应该实行和模仿的。

当我们拥有母爱的时候,当我们在母爱的阳光雨露里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的想想,怎样去回报母亲的爱?就像九岁的黄香那样,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穿棉袄时,只要能给父母一件布衣,母亲就会高兴的满面笑容。

在人生的每个旅程,都有母亲的陪伴,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回报给我母亲同样的温暖,母爱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总是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了让我们幸福地成长,对于伟大的母爱,我们要给予回报:在吃饭时,父母总是往自己的碗里夹菜、夹肉,然后又和蔼的说:“多吃点,好好学习”。

其实只要给他们捶捶背,洗洗脚,或者说声“我爱你”,即使是些微不足道的举动,他们都会热泪盈眶,心灵总会感到十分欣慰。

高尔基又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母亲就是这样的
爱,它让你肆意的享受,却往往不想让你给予任何回报,因此,我们忽略了母爱的存在。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儿童必备读物。

读这本书,你会懂得更多道理: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三
《三字经》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本中国古典名著之一。

作者用三个字的,像诗歌的形式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了中国古代的家教及传统。

《三字经》里的语言,有的易懂,有的难懂。

为了透彻的理解这本书,我借了一本《解读三字经》。

它是中国历史学教授钱文忠的作品。

细细地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看着注释,慢慢的理解着。

一遍读不懂,就再读第二遍。

这次,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章节,思绪渐渐变得清晰,那一句句精练的语言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到这里,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位教授。

这些字在钱文忠教授的“说教”下变得安静下来。

当我“历尽千辛万苦,越过崇山峻岭”之后,我被《三字经》这一本书深深地震撼了。

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含义!我心想:这个无名作者到底是谁?是文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能写出《三字经》这本书的人一定不简单!在古代私塾,所有孩子的启蒙书籍就是《三字经》。

流传至今的《三字经》在世界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现在的《三字经》早已不单单“属于”中国。

许多外国的儿童,也开书读各种语言的《三字经》。

当然,原创还是在中国。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去读先辈们留下的文学经典,我们还去读什么呢?读自己国家的书,然后学习进步,写出更好的文章。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美好的明天属于我们,美好的未来属于我们,美好的祖国依旧属于我们!祖国妈妈将在我们的建设下,更加繁荣昌盛!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四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三字经》传承下来已有七百多年了,历史十分
悠久。

这本书承载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今《三字经》的内容已被我们椒江人民印画在了文化墙上,大大增强了我们椒江的文化气息。

来,现在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读椒江文化墙上的《三字经》。

来到文化墙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乌黑发亮的《三字经》里的文字和生动的配图。

看得出来,这么多文字和画都是聪明勤劳的人们精心书画写上去的。

颜色艳丽,字迹工整,栩栩如生,美丽动人!我从左往右读,“教之道,贵以专……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看着这些图文并茂的文字,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等句子中体会到黄香小小年纪都懂得孝顺父亲,值得学习、发扬!“融四岁,能让梨。

”作为弟弟的孔融对自己同辈都能懂得谦让与宽容。

我比起孔融,可真是相差太远了!生活中,哥哥不管吃的玩的总让着我这个做妹妹,而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不懂得半点谦让。

现在看到这里,让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回家后,马上真诚地对哥哥说声“对不起!”表示我的歉意。

“养不教,父之惰。

教不严,师之惰。

”它告诉我们做父母都有教育孩子的义务,父母要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

老师教育学生不严格,那是老师的过错,会误人子弟。

我庆幸自己有负责、严格教育我们的好老师!“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我们作为小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段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搬家,都是为了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孟子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大家,是和他母亲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

是呀,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我庆幸自己在百年名校——人民小学,在区优秀班级——四(5)班,热情高昂地学习。

我相信同学们都会珍惜这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字经》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它更多地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走读《三字经》文化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愿与我一起分享吗?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五
这些天,我在读一本书——《三字经》,虽然读得还不怎么多,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和故事使我获得了一些新知,体会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真谛,特别是其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更令我感触极深。

“孟母三迁”的原文是“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它讲述的是孟子小时候丧父,为了给父亲守节,他家住在坟地附近。

孟母生怕影响儿子的学习,就搬到了地方上的集市。

可他们的邻居是个屠夫,令孟子耳濡目染,学起了买卖。

孟母又为儿子搬到了一所学堂边。

谁知,孟子觉得学习十分乏味,竟逃学回家。

孟母十分生气,织布中的她一气之下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

她让孟子明白学习要踏实,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懂得这个道理后,每日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家。

古有孟母,今有“王母”。

我的母亲也与孟母一样,为我付出了很多,放弃了不少。

记得有一次,母亲要参加一个“教育会计培训考试,而我正好在那个时间要上笛子课。

我心想:真好!——这次母亲肯定会让我在家休息了。

于是,我就试探着问母亲:“妈妈,今天我应该没事劳驾您。

您去考试吧!”“不,你的笛子课不能落下的!”母亲十分坚定地说,“不去的话,你会跟不上的!”母亲看看手表,眉头一皱,继而大声催促道:“快,准备好东西,我们马上下去!”我俩心急火燎地下楼,坐车,母亲把我送到了培训地点,正好赶上上课时间,可她考试肯定要迟到了(母亲考试时间与我上课时间同时的)。

我上好课,走在楼梯上,心想:今天母亲肯定不会按时接我了,该耐心地等一等了。

谁知,母亲居然早到了,还是那个车位,还是那个熟悉的身影。

我快速上了车。

我上了车。

见母亲依然如春风般的笑容满面,我竟然没问母亲的考试情况,傻傻地说:“怎么这么早?”母亲答道:“嗯,我考好后查三遍就交卷了。

一通过,我马上就过来了。

我可想在你的印像中保持良好记录哦。

”母亲的话好似在开玩笑,可我听起来,却是沉甸甸的……
车子开动了,往日里说个没完没了的我,此刻是那样的安静!可看似文静的外表下却涌动着一股难以平静的思潮: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的母亲与孟子的母亲是一样,她们都是那样的为儿女着想,都
是那样的无私,都是那样的教子有方!当时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呼喊着:谢谢您——我的“王母”,我亲爱的母亲!……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六
在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错事,妈妈就让我看《三字经》,让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

一开始,我就想:“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呀?能让我学到什么呀?”看了之后,我真的学到的了许多道理。

比如: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

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从那以后,我就发奋起来,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个没用的人。

”还有这句: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所以,我就又对自己说:“一定要勤劳,让自己活得更加真实。

不要浪费时间,否则,就会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的。


它虽然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记得这个学期离中断考试的前一天,我刚做完功课,便想出去玩了。

后来脑子里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就是: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吗?我立刻又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了。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得到了许多的道理。

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七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经典的语句
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

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

她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

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八
初会《三字经》,是刚入小学时的事。

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懵懂无知,踏入校园不久的孩童,哪里懂得那些文字后蕴藏的深厚哲理,不过是面对学校布置下的经典诵读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虽是记得个滚瓜烂熟,却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能博得老师的一两句表扬也就满足了。

再读《三字经》,依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开始本以为只要会背就行,心中还暗自雀跃了一番,默默感谢了荷花池小学的启蒙教育,帮
我省却了再次背诵的时间。

可老师接下来需要理解的要求让我长叹一声,不得不无奈的又拾起这部当初让自己头痛至极的奇文怪字。

可是,毕竟是年长了七岁,随着时间的流淌,我的人生阅历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对古文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加之是在假期,时间上更为充裕,重拾这部著作,不必如同当年那般囫囵吞枣。

细细品味后,我开始渐渐明白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对《三字经》所下的定义。

这看似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语句,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义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开学之后,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师的指引下又读《三字经》,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

读《三字经》,方知孔孟之练达睿智,历史之广博丰富,中华文化之深奥精微。

“中不偏,庸不易”,“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璞玉的机会,可是,为何人与人之间竟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是社会不公吗?是先天注定的吗?不,我想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堕落、颓废的理由。

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学会付出努力。

像播种一般,只有洒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来收获成功的果实。

如果今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时光,不努力学习,却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自己的懒惰寻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么将来你注定一事无成。

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愿意为自己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一定会苦尽甘来,上帝定会赐予你变为璞玉的机会。

我们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今天的你定不会错失成为美玉的机会。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是作为“人”所必须遵从的准则。

父母给予了我们至深至纯的爱,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牵绊着他们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顺父母,不心怀感恩。

想想今天,有多少
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为借口,理直气壮地顶撞父母,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

又有多少人不断为自己找寻借口,想着日后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为我们无怨无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泪,错过了才道惋惜。

都说不同的年龄段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名著会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读《三字经》也是如此吧。

或许,再过十年,或是更久以后,我回头再来翻阅这幼儿时期开始的启蒙教育读本,从中得到的感悟又会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经》读书笔记与领悟范文九
在这段时间的读书活动课上,我饶有兴趣的读起了图书角我班同学放的《三字经》一书。

《三字经》就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觉得越读越有兴趣,每天写完作业,我都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每次的班级读书活动课上,我都会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

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

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现在虽然读四年级了,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次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

“孝于亲,所当执。

”孝敬父母,理所当然,可我都十岁了,孝敬过父母吗?倒是妈妈天天为我洗衣、做饭,接送我上学,忙个不停,多累啊!我真惭愧啊,我比黄香大
一岁,居然没有好好尽过一次孝。

我想:不行,正好周末我得给妈妈“放假”一天,想到就要做到,我就立刻忙活起来,我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先是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抹桌子;然后洗衣服、洗鞋子;又到厨房里忙了起来,煮饭、洗菜、炒菜,一会儿,饭做好了,喊妈妈、爸爸吃饭了。

吃完饭,我就又念着《三字经》,收拾起碗筷来……
我还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

”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不吉利的语言和动作。

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

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附近,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

这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因此我们从小就要立下伟大的志向,不能浪费光阴,刻苦学习,勇攀高峰,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

我还喜欢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孔子曾经把七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射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我反复读这一段话,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没有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