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书法之祖”的是()。
A.颜真卿
B.赵孟頫
C.王羲之
D.钟繇
【答案】 D
2、张老师在进行木刻版画教学时,现场进行了执刀、刻制、印制等制作。
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游戏法
C.讲述法
D.示范法
【答案】 D
3、某地以汉画像石闻名。
因此,当地教育部在该地区普通高中推广汉画像石专题系列美术课程。
该课程属于
A.职业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C
4、下列线项中,体现史前人类对母性“生殖崇拜”的作品是( ) 。
A.《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B.《阿弗洛狄德的维纳斯》
C.《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D.《命运三女神》
【答案】 A
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的鉴赏程序是()。
A.描述、观察、评价和创作
B.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
C.鉴赏,联系,比较和解释
D.鉴赏、构思、创作和展评
【答案】 B
6、鳖甲经砂炒醋淬后,其作用是
A.入肝消积,软坚散结
B.改变药性,活血止血
C.引药入肝,活血止痛
D.养阴清热,潜阳息风
E.引药入肝,破瘕散结
【答案】 A
7、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了解色彩搭配的所有具体形式
B.体会色彩搭配给个人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C.了解色彩搭配的发展史
D.了解配色的基本规律,掌握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法
【答案】 D
8、包老师让学生布置作品汇报展,他给每位同学两张小纸条,让他们分别给好友的作品、最佳的作品贴上写有优点和不足的纸条。
这种做法属于()
A.自我评价
B.同伴评价
C.教师评价
D.合作评价
【答案】 B
9、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和提高动手能力。
A.设计意识
B.审美意识
C.探究意识
D.创新意识
【答案】 A
10、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高品位和审美的过程。
A.发现美
B.欣赏美
C.表现美
D.以上都对
【答案】 D
11、下列对“帕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供奉雅典娜女神
B.位于现今的希腊共和国
C.建于古罗马时期
D.其柱式风格属于多利亚式
【答案】 C
12、似橘瓣状,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的药材是
A.金樱子
B.女贞子
C.小茴香
D.牵牛子
E.酸枣仁
【答案】 D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是()。
A.拍摄一组节日照片
B.进行版画创作
C.色彩风景画写生
D.设计传统纹样
【答案】 D
14、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汉字与书法文化》一课教学难点的是()。
A.了解书法的发展简史
B.了解主要书体的笔画和结构
C.掌握主要书体的门类
D.掌握不同书体的艺术性特征与审美品质,增加感性认识
【答案】 D
15、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工艺美术欣赏——陶器”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陶器的艺术特色
B.陶器的制作步骤
C.陶器的制坯方法
D.陶器的烧制技艺
【答案】 A
16、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是()。
A.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B.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C.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D.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答案】 A
17、课程标准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两类。
A.研习记录
B.成就性成长记录
C.学习过程成长记录
D.作业成长记录
【答案】 B
18、下列选项中,对“美术课堂导人”理解恰当的是()。
A.应当尽量丰富多彩
B.应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不宜使用非美术的方式
D.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答案】 B
19、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
A.黄绿色荧光
B.蓝紫色荧光
C.碧蓝色荧光
D.蓝色荧光
E.绿色荧光
【答案】 C
20、德拉克洛瓦是()绘画的代表人物。
A.现实主义
B.印象主义
C.浪漫主义
D.抽象主义
【答案】 C
21、朱耷又号八大山人,关于他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D
22、()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答案】 C
23、既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
又曾担任西泠印社首位社长的艺术家是()。
A.吴昌硕
B.赵之谦
C.任伯年
D.虚谷
【答案】 A
24、《链子上一条狗的状态》是未来主义画家()的代表作品。
A.巴拉
B.毕加索
C.波洛克
D.莱热
【答案】 A
25、通过泥条的排列、围绕成为一定的空间,从而形成器型的陶瓷工艺是()。
A.泥条盘筑成型
B.泥板成型
C.拉坯成型
D.陶瓷装饰
【答案】 A
26、黄丝郁金药材的原植物是
B.姜黄
C.蓬莪术
D.广西莪术
E.温莪术
【答案】 B
27、在不同的美术作品中,美术家运用艺术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
A.具象艺术
B.意象艺术
C.抽象艺术
D.现代艺术
【答案】 A
28、美术课程改革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也是对()的改革。
A.教学途径和教学目标
B.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教材材料和教学手段
D.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
【答案】 B
29、借鉴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外国艺术家是( ) 。
A.达利
C.米罗
D.波洛克
【答案】 C
30、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通过手工制作小纸盒,来了解立方体。
此案例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习领域。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探索”
【答案】 A
31、林老师在《软陶配饰》一课提出“运用所学习的软陶技能,有创意的制作一个以花为题材的饰件”,这一教学目标是()。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记忆与表现
【答案】 C
32、以下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A.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
B.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C.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D.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答案】 B
33、在《学校标志设计》一课中,合适的教学活动是()。
A.教师设计,学生制作标志
B.师生探究,学生自主设计标志
C.教师提供设计范本,学生临摹
D.学生直接模仿其他学校标志
【答案】 B
34、某老师在欣赏课时,为了拓展学习内容,巧妙设计了“历史画能否被摄影作品所取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历史画不能被摄影所取代。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这种教学方法是属于()。
A.情境法
B.学业游戏法
C.比较法
D.辩论法
【答案】 D
35、陈老师上高二《校园记事》摄像课时,让学生用摄像机根据主题搜集材料,该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 )。
A.剧本编写
B.拍摄技术
C.配音配字幕
D.后期处理
【答案】 A
36、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下列选项不合适的做法是( )。
A.对教学中所有作品都予以讲解
B.对作品讲解同时关注鉴赏方法
C.选择教科书中部分作品进行深度讲解
D.适当增加教材以外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答案】 A
37、宋代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体现的色彩关系是()。
A.同类色
B.调和色
C.对比色
D.互补色
【答案】 A
38、李老师在素描课程上讲解素描线条的分类和画法,每讲完一种类别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评价。
李老师的评价方法属于()。
A.相对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C
39、学校有一段废旧的墙体,教师带领学生,每个班级负责其中一段墙体,进行绘画创作.美化校园。
这样的做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习了墙绘的基本方法。
这种活动内容属于()的范畴。
A.基础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B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实主义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是( )
A.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达芬奇《蒙娜丽莎》
C.库尔贝《打石工》
D.米勒《晚钟》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案例: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他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
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
”刘老师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都是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和推敲的。
问题: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是一名美术老师,你该怎么上好美术课以下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块中选自教材《家乡的春天》的教学片段。
在初中色彩知识课程中属于基础阶段。
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2.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色彩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情感功能。
【答案】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
要充分利用好一节课的时间,又要能激起学生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与课堂教
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
如果我是一名美术老师,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去上好美术课:第一,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第二。
美术课程是注重视觉感受的课程,我会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以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三,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的次数等,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正建议。
【答案】分析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察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评价建议内容的理解以及美术教学中的评价环节。
故此题目分要结合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内容来分析该教师做法。
三、案例:上课了,学生们每六个人围成一组,每一组的桌上都放着一盆盆的植物,学生们对着植物写生。
不一会儿学生都画好了。
教师把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许多植物放大,植物叶子上细微的叶脉都清晰可见。
于是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叶子上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见到了植物叶上白白的绒毛和尖尖的刺。
然后老师再把植物的局部放得很大很大,再让学生观察植物局部的不同纹理。
并要求学生拿着放大镜取眼前植物的局部,再画一张画。
老师把学生的第二次作业同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
(明显后一次作业由于观察得更细致而显得更精致)。
最后老师发小卡片来奖励画得好的同学。
问题:本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教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案例能够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表现、共同分享美术之美的过程中领会美术术语的含义。
准确运用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语言,梳理健康的艺术观念,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案例:《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但在当时,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问题:本节课的导人方法有什么优点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导入切合本课的课程内容.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内容,且这样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为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很好的基础。
设置导入需要注意:明确目的,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每一节不同学习领域,就有着更明确的目的。
语言精练,一节课的时间45分钟,不宜在导课环节中花费太长的时间。
过于花哨的导入既没有美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引导效果。
好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达到预期的目标。
富有创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课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在《描绘心中的彩虹桥》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的作品比较“另类”:作业本上画了一条黑黑的线,其他部位涂满了黄色。
按照画面效果,彭老师本来想给差评,又想到可能有其他原因,就问了一下这位同学。
这位同学说,老师,现在哪还有什么彩虹,我们整天处在雾霾之中,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一片黑色。
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处于黄色之中。
听完之后,师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然后老师和同学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老师最终给这位同学的作品打为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放入该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
依据美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对彭老师上述行为的优点做出评述。
【答案】(1)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彭老师能够注重学生在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和价值观,给这位同学的作业打了优,说明其能够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彭老师让这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他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这说明他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建议。
(3)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等质性评价方法。
彭老师把该学生的作品放入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这说明彭老师能够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这种质性的评价方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评价建议。
六、案例:吴老师上《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过程。
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
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
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
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
他提出“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得出来”的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
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因。
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
师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新的内容。
问题:吴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课程。
过去,我们理解的课程就是课程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是规定好了的内容。
它和教师、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只有教的权利,不容许有任何的改动。
学生只有学习和听从的权利,充斥在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早已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权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生成性,这是课程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展.它把教学活动与课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课程已变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文本课程被激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使课程内容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课程意义也被不断地提升。
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没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疑惑、才智、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课程才能不断地生成、发展。
“教学相长”,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课程在师生互动中向前发展。
一个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之初,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不易。
从吴老师的这节课后半段来看,她认识到学生的作业虽没有完成,但仍然是值得的,这种认识当然是对的。
不过,我也在想,她在后面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东西可以印出好看的艺术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许多精美的拓片,让敦煌的飞天、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走进千家万户,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平日生活中所蕴藏的美。
这也是对课程的发展,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发展。
七、请按所提供的教材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5)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6)对教案中的主要教学环节做出说明。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干内容,课程内容是文化衫的设计制作,确定教学设计围绕的重点知识,活动建议是开展体验活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课时完整,恰当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合理设计教学,以及要出现三个提问,环节上要有设计说明。
考生要按要求、分步骤设计教学。
八、案例: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的次数等。
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问题: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该教师的做法是可取的,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作业是由教师来评判“优、良、中、差”,这样学生不仅不能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了解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
长此以往,他们的绘画水平就会得不到提高,慢慢地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程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讨论活动,能使一些存有疑问的同学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得以继续开展探索活动。
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助于相互启发彼此向更深层次讨论探究。
对于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不需要留到结束时集中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存有闪光点,可以及时请学生停下。
进行欣赏评价。
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能很好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思路,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随机的成果展示,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九、案例:某创作课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存在什么问题(2)请给本堂课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答案】(1)本课的目标只注重了知识目标。
在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教学目标应围绕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
(2)知识与技能: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有所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自然的美。
一十、在《描绘心中的彩虹桥》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的作品比较“另类”:作业本上画了一条黑黑的线,其他部位涂满了黄色。
按照画面效果,彭老师本来想给差评,又想到可能有其他原因,就问了一下这位同学。
这位同学说,老师,现在哪还有什么彩虹,我们整天处在雾霾之中,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一片黑色。
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处于黄色之中。
听完之后,师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然后老师和同学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老师最终给这位同学的作品打为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放入该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
问题:依据美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对彭老师上述行为的优点做出评述。
【答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主要分析彭老师在课程中评价方式的优点,而评价建议在美术新课标中有详细的阐述。
在解答此题的时候要善于用新课标的理念解释彭老师在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