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天气系统 第18课时 锋面系统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天气系统
[考纲展示]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命题点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的判读。
题型设置选择题或综合题。
考查形式常以气压分布图、气候要素变化图或统计图表、天气变化文字描述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天气的变化过程。
第18课时锋面系统
1.冷锋和暖锋
(1)代表冷锋的是□01甲,代表暖锋的是□02乙。
据图说明主要判断依据:□03冷气团的运动状况、雨区位置。
(2)代表冷气团的序号是□04①④,代表暖气团的序号是□05②③。
(3)A、B、C、D四地位于锋前的是□06B、D,位于锋后的是□07A、C。
这说明冷锋降水的位置主要是□08锋后,暖锋降水的位置是□09锋前。
(4)受单一气团控制,多为□10晴天。
(5)冷锋过境,常出现□11大风、阴天、雨、雪等天气,气温□12降低,气压□13升高。
(6)暖锋过境常产生□14连续性降水,气温□15升高,气压□16降低。
(7)我国受典型冷锋影响的天气现象有□17寒潮、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北方夏季的暴雨。
2.准静止锋
(1)某某准静止锋形成于□01冬半年。
某某受□02冷气团和锋面控制,多□03阴雨天气,气温较□04低;某某受□05暖气团控制,多□06晴天,气温较□07高。
(2)某某准静止锋形成的原因是□08冷气团受地形的阻挡。
(3)准静止锋形成的原因还有□09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我国□10江淮地区最为典型,形成□11梅雨天气,多出现在6~7月。
考点二十二冷锋和暖锋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
据此完成(1)~(3)题。
(1)与“回南天”现象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准静止锋 C.气旋 D.冷锋
(2)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 B.江淮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3)“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
A.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B.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
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1)“回南天”出现在□01初春时节,此时暖湿空气迅速□02增强,致使当地气温□03回升。
(2)“回南天”结束时,我国正值□04春季。
(1)□05暖锋过程,气温升高。
(2)初春时期,我国□06华南地区空气湿度大。
(3)长江流域□077~8月出现伏旱,华北地区□08春季易出现风沙天气,江淮地区梅雨出现在□096~7月,东北地区雷雨出现在□10夏季。
答案(1)A (2)D (3)B 1.冷锋与暖锋的对比
2.冷暖锋的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X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6)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雨雪、大风、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019·豫南九校联考)下表为2017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
读表,完成1~2题。
日期天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风力
7 晴10 -2 西北风3~4级
8 晴16 4 微风
9 晴20 8 东南风3~4级
10 晴22 8 东南风3~4级
11 晴22 14 南风3~4级
12 多云25 14 南风3~4级
13 阵雨23 4 北风4~5级
14 小雨 6 -1 北风4~5级
1.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下列关于该地的位置及气温上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太阳辐射较强
B.某某盆地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C.华北地区暖气团持续补充
D.某某半岛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答案 C
解析读表可知,7日到12日该地区为持续晴天,气温上升较快,说明此时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暖气团持续补充可形成晴天,使气温升高,故C项正确。
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A项错误;地形和洋流不直接影响天气,排除B、D两项。
2.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凌晨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答案 C
解析读表可知,该日最高气温没有明显变化,最低气温明显降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说明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在14时以后,排除A、B 两项;傍晚时冷空气前锋到达该地,则最低气温会出现在该日夜间,C项正确;午夜为两日的分界线,13日午夜即14日开始的时间,若冷空气前锋在此时到达,则13日最低气温不会出现明显的降低,D项错误。
考点二十三准静止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某准静止锋示意图(图一)和某某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二)。
材料二某某与某某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
(1)描述某某准静止锋在某某和某某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某某和某某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1)由图二可知,某某准静止锋呈□01西北—东
南走向;由图一可知,某某准静止锋与冷暖气团相遇有关。
(2)某某受□02暖气团控制;某某受□03冷气团控制,且处于锋面下方。
(3)由材料二可知,冬半年,某某降水□04多于某某,1月平均气温□05低于某某。
(1)冬季时,□06冷空气可到达云贵高原,冷空气受□07地形阻挡而停滞。
(2)受冷气团控制,气温□08低;受□09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3)锋面下方多阴雨天气。
答案(1)西北—东南走向。
秋冬季节(冬半年)。
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
(2)差异:某某降水多于某某,气温低于某某。
成因:某某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某某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
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比较
(2019·某某某某调研)华西秋雨是指我国华某某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包括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东部和南部、某某关中和陕南及某某西部、某某西部等地,一般出现在9~11月。
下图示意2018年9月我国部分省区降水量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某某准静止锋长期控制②雨带的季节性推移
③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④冷空气沿高原北侧东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在秋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某某区,使这一带具备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冷暖空气在该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
2.与夏季降水相比,华西秋雨的主要特征是( )
A.降水强度大 B.降水持续时间长
C.降水量大 D.降水常伴有雷电
答案 B
解析与夏季降水相比,华西秋雨以阴雨绵绵的连阴雨为主要特征,一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
3.华西秋雨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土壤的黏性 B.保障秋季播种
C.保证春小麦播种 D.预防来年春旱
答案 D
解析华西秋季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减轻次年春旱对农作物的威胁;绵绵细雨不利于秋季播种。
一、选择题
(2019·某某某某调研)下图示意2018年1月4日至5日某某省不同区域最大降雪深度(单
位:cm)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某某省此次大X围降雪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C
解析此次大X围降雪发生在冬季,且影响X围大、降雪厚度大,应是冷锋活动造成的,故C项正确。
2.某某以南地区最大降雪深度由北向南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压 C.风力 D.气温
答案 D
解析冷锋南下,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天气;图示某某以南地区降雪深度变化与纬度变化相近,由南向北随着纬度升高,气温越来越低,降雪深度也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气团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北美洲五大湖区是全球大湖效应最典型的地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产生时,水温高于气温,冷气团经过大湖湖面,大湖对冷气团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冷气团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暖湿气团。
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形成降水或降雪,故大湖效应与暖锋降水过程相似,A项正确。
4.下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发生时,气温较低,水温大于0 ℃。
读图可知,①时期气温、水温均小于0 ℃,故A项错误;②时期气温高,水温低,故B项错误;③时期气温低于水温,但气温较高,故C项错误;④时期,气温低于0 ℃,属于强冷空气,水温大于0 ℃,气温和水温差值较大,故D项正确。
“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某某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图反映出( )
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某某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某某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依材料可知,“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并不是完全无降水,①错误;据图可知,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99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两个年份降水量的差值大约为20多倍,②正确;该图反映的是某某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而不是季节变化,据图可知,年际变化较大,③错误,④正确。
6.“短梅”和“空梅”的年份( )
①我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②某某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出现“空梅”和“短梅”的年份,我国江淮地区降水偏少,说明夏季风偏强,雨带快速移到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①错误;夏季风偏强,说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某某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②③正确,④错误。
二、综合题
7.(2019·某某乌鲁木齐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1月30日21时~12月1日12时,乌鲁木齐地区天气骤变,出现大X围降雪,白色的雪层上覆盖着土黄色尘土,被网友戏称“提拉米苏雪”。
下图为乌鲁木齐30日21时~1日12时的气温变化图(甲)和风向变化图(乙)。
(1)指出影响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到达的时间,并说明产生大风的原因。
(2)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乌鲁木齐降雪量大的原因。
(3)分析乌鲁木齐降下“提拉米苏雪”的原因。
答案(1)冷锋;1日2~4时;气温骤降,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出现大风。
(2)东南风带来明显的升温过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含水量充足;冷暖气流交汇更加明显,暖气流强烈抬升,降水量增大。
(3)西北风(冷空气)势力较强,风速快;准噶尔盆地许多地区由于气温大于0 ℃,地表裸露,没有积雪;大风将沙漠、戈壁的尘土卷到高空形成浮尘;西北风裹夹着浮尘东移南下,到达乌鲁木齐上空,随着风速减慢,浮尘飘落而下,因此乌鲁木齐原本白色的积雪上覆盖了一层土黄色的沙尘。
解析第(1)题,此时为冬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此时出现了大风降温现象,故影响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为冷锋;降温幅度最大的时间为冷锋经过的时间;大风的产生主要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有关。
第(2)题,降雪量大的原因从风向、水汽供应、降温幅度、锋面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第(3)题,据材料可知,“提拉米苏雪”是白色的雪层上覆盖着土黄色尘土。
故本题主要分析黄土的来源。
结合地理位置可知,黄土来源于准噶尔盆地;据图可知,锋面到达
前,该地气温高于0 ℃,地表黄土覆盖X围广;受大风搬运作用的影响,黄土被搬运至乌鲁木齐上空,受天山地形的阻挡,风速减小,黄土堆积,从而形成“提拉米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