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知识点练习二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知识点练
习二十二
第1题【单选题】
170年前,它经历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75年前,它目睹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63年前,它见证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在它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
“它”是(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点是( )
A、都是从英国入侵广东沿海地区开始的
B、都曾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清政府都是先抵抗后妥协求和
D、都是为了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面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不包括(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请完成:(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行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香港曾被哪国割占?我国何时收回香港?香港回归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海峡两岸打破坚冰,频繁交往有何意义?
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这幅浮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你知道其它几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吗?
你认为图中销毁鸦片的方式合理吗?试对今天销毁毒品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每次战争和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下面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1《______条约》图2——《______条约》图3《______条约》
""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19世纪中后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事例。
""
上述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
凌青(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清军总兵力约80万,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而当时英国陆军只有10万人。
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
请回答:
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
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2017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祖国将迎来68周年华诞,68年风雨历程,68栽沧桑巨变,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为实现心中的中国梦,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谱写了一曲曲宏伟壮丽的篇章。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战争是什么?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1949年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经济特区中,被称作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
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个地区?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个地区?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名长留史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林则徐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1860年8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青浦重创了谁指挥的洋枪队?
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的“公”是指谁?他是在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
我们应该学习这三位人物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