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 3 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3 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退避三舍
D、老马识途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战争的背景是王室衰微
B、争霸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天子威信
C、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天子过去的经济特权
D、结果是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是出现了较大的诸侯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B、促进了军事的发展
C、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漫长的历史【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诸侯国与其都城连线正确的是( )
A、赵国──大梁
B、秦国──咸阳
C、魏国──邯郸
D、楚国──临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A、卧薪尝胆
B、尊王攘夷
C、退避三舍
D、围魏救赵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鲁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一匡天下齐桓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春秋争霸的历史盛卷。

其中齐桓公首霸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B、任用管仲为相
C、组建强大的军队
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诸侯会盟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如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战国时期,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谁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
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读经典著作,析变法举措】
材料二: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

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
材料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

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三次著名的战役。

战国中期以后,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先后崛起的是哪几个国家?
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

(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______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______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______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______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______
都江堰是哪一年由谁主持修建的?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篇:探究改革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论语》
材料二:戮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商业)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秦民高兴,道无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一中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指的是哪场变法?据材料二概括这次变法的主要措施。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这次变法的作用。

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
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
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
管仲是怎样“相桓公”的?
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
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列举题】列举战国七雄。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