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楼赋
一、作者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王粲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

西京扰乱,遂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

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官至侍中。

王粲少有才名,身遭乱离,其诗辞气慷慨,部分诗作反映了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现实性比较强烈。

其小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

后人辑有《王侍中集》。

二、作品理解
《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依附刘表所作,抒发了作者因战乱而漂泊异乡,对故土的浓重思念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开篇至“曾何足以少留”,写登楼的缘起及眼中所见。

作者寄人篱下,百无聊赖,为“销忧”而登楼散心,结果事与愿违,眼前辽阔美丽的原野,非但没有使他获得清凉的慰藉,反而生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心中之“忧”随即而出,也奠定抒情基调,成为笼罩全文的文眼。

第二部分自“遭纷浊而迁逝兮”至“岂穷达而异心”,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前二句回忆往事,以一个“漫”字尽显作者去国怀乡、度日如年的心境。

结尾几句连用孔子厄陈叹归、钟仪囚晋仍奏楚音、庄舄显于楚而不忘越吟三个典故,说明思乡之情无论穷达,自古皆同。

第三部分自“惟日月之逾迈兮”至最后一句,感叹日月流逝,惧匏瓜之徒悬,冀王道一平,自己能够“假高衢而骋力”,但纷乱的现实击碎了他建功立业的梦想。

萧瑟秋风,惨惨天光之中,作者徘徊踯躅,满怀悲愤,夜半难寐,从中可以窥见建安时代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

本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写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间,如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丘”的古人故事暗示未遇明君的现实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与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一、三段所写之景偏于客观描绘,而第二段中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

无论是情随景迁,还是因情设景,都有情景相生之妙。

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成语,增强了思想感情的表达力度。

全文风格清雅,措词洗炼,音节和谐,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基本特色。

三、练习
1、本文中抒发的忧思,其内涵是如何逐步深化的?
2、找出本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说明这些景物描写对抒情起了什么作用?
3、文中多处用典,分别说出这些典故在文中的含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