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XX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
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
(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

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2.结构设计的总特点
(1)这一方案,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2)这一方案,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这一方案,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3.需要说明的问题
(1)教材结构对课标顺序作了微调。

教材基本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顺序来编写,只是在局部作了微调。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顺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放在第四单元。

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熟悉经济生活的程度,教材总体思路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

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路并无不可。

但是,因为从微观讲起,容易忽略人们微观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甚至可能造成“我们的经济活动是在私有制条件下进行的”误解。

所以,在安排教材结构的时候,为强化对学生进行基本经济制度的教育,强化公有制为主体的观念,强调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制度背景,教材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前置到第二单元,即讲生产时作为经济制度背景来安排。

这样处理,既强化了政治观点的教育,又使教材总体逻辑更顺当。

(2)教材结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逻辑。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有助于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应该说生活本身无逻辑,生活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机械地按生活内容安排教材结构,容易引发人们对教材理解的争议,出现重复交叉、前后倒挂甚至畸轻畸重的状况。

生活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匀速的,而是向上下四方辐射的,有些内容在某一点上会急剧膨胀。

而我们的教材,则要考虑教学逻辑、容量均衡、循序渐进、先后衔接。

可见,现在的教材结构,应该说是学科教学的体系。

这种体系既不同于大学经济学教程的体系,也不同于生活的简单扩展。

采取结合生活讲经济知识的办法,设计不同于经济学教程的教材结构,是《经济生活》结构的一个特点。

三、《经济生活》呈现方式的特点
1.关于呈现方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存在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括。

但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为了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教材的形式设计应该有新突破。

也就是说,在教材呈现策略上应该下功夫。

举个例子来说。

帮人改正错误,通常的办法是批评。

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但效果往往不理想。

非洲有个部落,那里有个习惯──用赞美去教训。

谁犯了错误,就让他成为全族大会的主角,站在全族人面前。

族人并不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谈危害、提希望,而是赞美他为族人做了哪些好事,如何帮助别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而且真心诚意地赞扬他。

当大家讲完,就高高兴兴地散会。

在这件事中,犯错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不是。

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危害吗,也不是。

他还会再犯同类错误吗?可能性更小。

采用这种方法,尊重了犯错误者的发展,张扬了人的善性,同时也遏制了他的恶性。

如果直接批评、遏制其恶性,反面有压抑其善性的可能,不利于他的进步。

从达成教育目标而言,用赞美去教训可谓高明的策略。

这件事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启发,对于教材的形式设计有启发。

如果我们把教材的理论和政治教育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他们会因成人化、枯燥而不易接受,甚至有逆反心理。

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南其辕而北其辙。

如果我们在形式设计上,先把学生引进真实的情景,提出他们关切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研究,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理性地审
视这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纳入我们预设的轨道,引领学生朝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进发。

这里涉及教材观、学生观的问题。

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不是陈述真理的圣经,不是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有鉴于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从真实情景出发,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

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

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2.教材的呈现模式
(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

(2)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

(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

(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

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

(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

每框2~3目。

(6)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

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

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7)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

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

(8)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

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

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

(9)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

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

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此外,新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明、朴实、活泼、深入浅出;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

如教材第四课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第五课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第七课表现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第十二课表现生产全球化的图示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结果。

四、《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体现时代感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

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新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子,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问题,打造诚信体系的新热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思路,以及信用卡广泛使用的新手段、人们消费和就业观念的新变化,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反映。

这一方面突出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党中央的新精神,另一方面更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

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20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指针。

加强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伟大的工程: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工程、广得人心的民心工程、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培养新人的战略工程。

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学生处处面临不良诱惑的今天,作为高中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落实八号文件责无旁贷,教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

为此,教材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

例如:讲商品,强调生产者为用户着想,货真价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货币,强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爱护人民币、不使用假币;讲消费,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强调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讲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爱我们的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讲生产经营,强调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讲分配制度,强调对我国分配政策的认同,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讲税收,强调依法自觉诚信纳税;讲财政的作用,强调维护国家大局的利益,感受国家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讲市场经济,强调对我国经济改革取向的认同,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强调竞争意识、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强调诚信、道德操守为重;讲小康目标,强调爱党爱国的教育、民族自信心的教育;讲对外开放,强调宽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怀,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等等。

3.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需要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参与经济生活离不开经济知识,但是,死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益处不大。

因为经济知识不是点金术,参与经济生活需要的是从不同的经济角度进行审视和选择。

比如,大家都知道储蓄存款时,存定期利率高,存期长回报大,可是为什么人们总要存些活期、短期的呢?有人种大棚菜致了富,可有人跟着种却亏了本。

有人在狐皮滞销时转产减少了损失,又有人在此时购进良种扩大生产结果发了家。

这是为什么?
参与经济生活,实际是进行恰当的选择。

人们作出选择要付出成本,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

你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些别的选择,被放弃的那些就是你的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进行利弊的权衡,需要智慧,需要知识,需要能力。

这些能力,在书本上找不到,书本上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

难怪有些经济学家自嘲说:“两三个经济学家,得有
五六种观点。

”“经济学家不会失业,因为原有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

”“经济学家最有本事把事情弄得混乱不堪”──传说,外科医生、物理学家、经济学家争论谁的职业出现得早。

外科医生说:“自从上帝制造夏娃,从亚当身上取肋骨,外科医生的职业就存在了。

”物理学家说:“上帝在造人之前,先把天地分开,这只有物理学家才能做到。

”经济学家说:“上帝在把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混沌一片,只有经济学家才能把世界搅得如此混乱不堪。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说明懂得道理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只能在实践中锻炼,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给学生自主探究、辨析、选择提供方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用工具的能力;比较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提高消费选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趋势的能力;掌握就业技能,提高选择职业的实际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根据经营企业的不同条件和要求,成就自己事业的能力;具体分析投资种类,善于考虑各种因素巧投资的能力;合理配置自己的有限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能力;关注国家的财政和税收,监督政府部门的能力;分析分配当中的问题,理解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能力;参与小康社会建设,为本地出谋划策的能力;了解外贸中的冲突,妥善应对反倾销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实际是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复杂事物会辩证思维,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引导学生学会权衡利弊、果断作出正确选择。

说得高一点,就是教给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种种智慧。

五、使用《经济生活》教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应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课程改革,强调提高觉悟,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正确的。

但我们对此的理解应该全面而辩证,也就是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课程改革是扬弃,以前的问题要改,以前的成绩要发扬。

我国基础教育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扎实的,这一成绩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思想政治课与日常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是课程性质决定的,也是有教育学根据的。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就能获得能力。

觉悟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认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觉悟。

如果我们在改革中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将陷入新的误区。

2.不应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次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使用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只要是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弱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多方面。

一是先于学生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二是为学生提供三贴近的、典型的教学资源;三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各种活动;四是驾驭学生的课上课下活动,并在其间适时评价、引导;五是为学生释疑解惑,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后所得的结论,要剖析清楚,指出易混易错的地方,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3.加强实践环节要有度
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思考,获得体验,并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智慧。

这是我们使用教材要刻意采用的教学方法。

但是,采用活动教学、特别是安排学生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要追求效益,要适度,更要注意安全。

我们要防止从一端走到另一端,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防止对学生时间的浪费,更要防止对学生造成伤害。

4.要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考试,是广大师生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于评价改革,只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产生可行的、好的办法。

关于评价改革,教育部有关部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

教师需要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客观公正、行之有效、可以操作的方法。

同样,对于评价改革,既要发扬过去的成绩、采用过去有效的方法,又要依据课改理念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说到底,这个问题是实践问题,是创新问题。

5.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的进度
新教材共有12课、24框。

每一单元有一个“综合探究”,需用1课时展示成果。

整本教材的总设计学时数为28课时,剩余的时间为机动课时。

用一学期讲完。

乍看教材,似乎教学内容比上一轮教材没减多少,个别地方还有所增加。

上一轮经济常识讲一学年,这本经济生活则讲一学期。

于是有的老师提出如何把握教学分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依法执教的观念。

对于教学内容,把握到什么程度,应该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根据。

有些内容,虽然新教材涉及,但是并不要求像过去讲那么深、那么全。

如果老师想把自己所熟悉、所知道的知识,都讲给学生,对教材深挖洞,那么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如果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涉及的知识作少而精的处理,抓住要害和智慧,教学任务在既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

其次,从实际出发,弹性处理教材。

尽管教材按框安排内容,一般一框讲一课时,但毕竟各框内容深浅不同,有多有少。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处理,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进度,从总量上控制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