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农村金融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农村金融概述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
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 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
在农村这个 特定环境、 条件下进行
采用的手段 是信用
作用的实体 是资金
表现的形态 是货币
涉及面广
风险较高
特点
政策性与 商业性共存
管理较难
农村金融的构成
农村金融是整个社会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包括: 农业金融指为与农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活动, 如向购买化肥、市场化生产的农户提供贷款,或以满足农户和 农业工人特定需要的保险。 小额信贷存在于城乡,主要是为城乡贫困群体和低收入人群、 微型企业提供包括信贷在内的金融服,也有专门的农村小额信 贷,主要为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融资服务。 政策金融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一些商 业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的领域提供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金融的系统性
作为一个系统来看:
1
农村金融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实体
城 市 农 村
金融
农村金融
图1-2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交集
2
农村金融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由若干要素组成,包括: 宏观层次 金融监管系统
农村金融供给系统
中观层次
金融机构系统
微观层次
金融需求主体系统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 (一)理论前提及主要结论
理论前提: ①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 ②低息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抑制了金融机构 发展。 ③运用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是导致贷款回收率降低 的重要因素 ④由于农村资金拥有较多的机会成本,非正规金融的高 利率是理所当然的。
主要结论:

新旧范式对比表见P37
第四节 可持续性、覆盖面 与福利影响
1.4.1农村金融循环三角
福利影响
创新(制度 、产品、服 务、程序) 覆盖面
有利的环境
可持续性



Zeller和Meyer将农村金融描述成包括内部循环和以边 界为限的外部循环系统的三角框架,认为代表三角框架三 个顶点的覆盖面、可持续性和福利影响是微型金融的经营 理念和目标。三角框架的内部系统代表了向三角框架外部 系统推进从而实现经营目标的创新活动。 创新内容包括: (1)农村地区有效地建立了适应潜在约束和机遇的体系。 (2)提供帮助各种农村客户平滑消费收入,降低风险和 增加资本积累的产品和服务。 (3)促进了农村金融和服务的发展进程,降低了交易成 本和固定成本,提高了机构透明度、学习和宣传的效果。



主要结论与政策主张: (1)为增加农业生产和缓解农村贫困,有必要加强对农村 经济活动的政府干预力度,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 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 (政府干预;从农村外部注入资金;建立非盈利性金融机构) (2)为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农 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较其他产业要低。 (低利率) (3)大力发展以贫困阶层为目标的专项贷款。 (目标贷款)

(1)利率和交易成本共同决定了金融服务的需求 (2)非正规金融是有效率的,原因在于相关交易 成本特别低,并能持续地提供微型金融服务 (3)因为金融中介的专业化,金融市场范式将有 助于提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效率
(二)、政策主张和可能的缺陷
农村金融市场论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放松农村利率管制 取消定向补贴信贷制度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是最佳的判断标准
农村金融系统的特性
1. 整体性与相关性 2. 环境适应性与动态性 3. 农村金融产业发展与 农村发展的关联性
四、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1
农村金融 在农村 再生产过程中 处于中介 地位
2
农村金融 是农村资金 的总枢纽
(二)作用
1
筹集和分配 农村资金,支 持农村经济 建设和农业 生产发展
(二)、农业信贷补贴论下政府干预农村金融的途径 1.农业发展银行 补贴性贷款 目标贷款
限制商业银行向农村 发放贷款
2.对商业银行的限制 限定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 信贷利率,即利率上限政策 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资产业 务额或负债业务额一定的比 例向农村地区发放农业信贷
3.目标信贷
优惠再贴现
(三)、农业补贴信贷及其绩效分析
可能的缺陷: 实践表明,金融市场论的功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 么大。 例如,利率自由化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一)理论前提与主要结论
理论前提: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竞 争的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无法完全 依靠市场机制培育出一个农村需要的金融市场。


主要结论:
2、抵押与道德风险
在农村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信息不充分。为防止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 正规金融机构一般只向借款人提供抵押贷款。 随着抵押财富的增加,农民的违约将越发 “昂贵”,“激励相容”效益能有效降低由于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
三种农村金融理论的主要区别
政府 干预 农业信 贷补贴 论 农村金 融市场 论 不完全 竞争市 场理论
第1章 农村金融理论基础
1.1 农村金融概述 1.2 农村金融理论 1.3 农村金融发展的范式转变 1.4 可持续性、覆盖面与福利影响
思考



Q1:什么是金融? 什么是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主要区别? Q2:农村金融的特点?特殊性? Q3:你对目前中国的农村金融有多少认识和了解? Q4:你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Q5:你认为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村金融问题?
1.3.1农村金融发展范式再转变
从1980年开始,以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 村信贷部和阳光银行为首的一些微型金融机构 开始在吸收储蓄和提高利率的基础上探索可持 续发展之路,以图摆脱对外源资金的依赖和扩 大服务能力。理论界也试图从理论上引导微型 金融的升级和正规化,并建议实行金融自由化 改革,通过正规银行的降级来增加农村低端金 融市场的供给和竞争性。这便是农村金融范式 再次转变的大背景。
开发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
改进金融监管方法,强化自律
二、农村金融新兴范式的出现

2006年,世界银行推出了CGAP(世界银行扶贫 小组)的研究报告《全民的机会:构建普惠金融 体系》,倡导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使社会大众特 别是中低收入人群体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同 时,CGAP研究报告指出,普惠金融体系,尤其是 针对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仍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2
3
调节货币 资金、稳定 农村经济
管理农村资 金,提高农村 经济效益
第二节 农村金融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
农业信贷 农业信贷补贴论(Subsidized Credit 补贴论 Paradigm)也称农业融资论,是农村金源自文库发展 的一种旧的理论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农业信贷补贴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 论。
必要
利率 管制
进行低 利率管 制 自由市 场利率 放松管 制
贷款资 金的筹 措
从农村 外部注 入 从农村 内部筹 集
主要从农 村内部筹 集,不足 部分政府 提供
专业贷 款的有 效性
有效
对非正 规金融 的评价
弊大于 利 有效
不必要
无效
市场机 制失效 时必要
方法适 当是有 效
政府应 该适当 引导
第三节 农村金融发展的范式转变
新旧范式在有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分歧:
综合来看,旧范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在 支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部门发展以实施赶 超战略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相反,新范式建立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和各种金 融技术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其优点在于能够为市场主 体提供更好的引导和激励,进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 自主深化和广化,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1、逆向选择、有限责任与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效应:随着利率的不断增加,农民违约的 激励增大;而且,在有限责任的前提下,由于风险的不 可观测性,借贷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高收益、低成功率 的项目,因为当项目失败时,他可以不用还款。 高风险项目可以支付比低风险借贷者更高的利率。 借款者在项目成功时收益,而在项目失败时并不受损, 这是因为破产时借款者会选择赖账。也就是说,借款者 在有限责任下呈现出了风险偏好的特征。
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 决定农村金融活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 农村经济决定 农村金融 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 金融效益的提高。 农村金融的业务内容与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村经济 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状况。 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农村金融反作用 于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的中心,通过融通农村 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稳定农村 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有必要采取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等非市场措施。但政府 不能取代市场,而是应补充市场。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二)政策主张
(1)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的稳定。 (2)在金融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前,相比利率自由化,更应 当注意将实际存款利率保持为正值,同时抑制存款利率增长。 (3)在不损害银行最基本利益的范围内,政策性金融(面向特 定部门的低息融资)是有效的。 (4)政府应鼓励并利用借款人联保小组以及组织借款人互助合 作等形式,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贷款回收 率低下等问题。 (5)利用担保融资、使用权担保以及互助储蓄会等办法,可以 改善信息的不对称性。 (6)融资与实物买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确保贷款回收。 (7)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考虑实施一定的特殊政策,如 限制新参与者等。
不少发展中国家和 国际组织一直试图 为低收入阶层提供 信贷服务,以摆脱 贫困,促进发展。 却始终没有成功。
一些向低收入群体 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的项目和机构,不 断取得令人鼓舞的 成绩。
小额信贷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快速 发展。
微型金融革命主要内容:
1
创新产品,深化、拓展金融市场服务
2 3
4
广开融资渠道,使更多金融资源商 业化、市场化
(一)理论前提及主要结论
理论前提: 一方面,农村信贷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 前提。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信贷政策总是与 政府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分不开,农村信贷政策常常 被政府作为实现诸如社会、政治、公平等政府发展目标 的工具,金融扶贫也成了政府农村信贷政策的重中之重。


(三)不对称信息下农村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
古典经济学认为:信贷市场将在价格 (利率)的作用下趋向均衡。也就是 说:如果信贷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 降,需求增加;反之,如果信贷需求 大于供给,利率将上升,需求减少, 供需也将趋于平衡。 假设前提是:这个信贷市场信息充分。

农村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产生两个基本概念: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即事前的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即事后的信息不对称。

Q1:怎样高质量地越来越多地为较大规 模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Q2:怎样不断地越来越多地服务更贫困和 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 Q3:怎样不断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务提 供者双方的成本?

普惠金融与政府补贴的“扶贫贷款”的 区别?
新范式关于如何发展农村金融这一问题的主张: 1 限制政府的直接干预 2 从金融系统观出发优先发展三大战略 3 多途径扩大金融服务
1.严重的金融抑制效应 2.低息贷款难以瞄准穷人
3.低息贷款并不廉价
4.金融机构难以持续发展
(四)、对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的反思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如果农民存在可以持续得到廉价资金的预期,那么农民就缺乏储蓄 激励,这使得信贷机构无法动员农村储蓄以建立自己的资金来源,从 而农业信贷成为纯粹的财政压力。(无法动员储蓄,缺乏自我积累能 力) ②当低利率上限使得农村贷款机构无法补偿由于贷款给小农户而造成 的高交易成本时,那么政府信贷的分配就会偏向于大农户,这使得低 息贷款的主要受益人不是本村的穷人,低息贷款的补贴被集中并转移 到使用大笔贷款的较富有的农民身上。(贷款目标偏离) ③政府支持的、不具有多少经营责任的农村信贷机构缺少有效地监督 其借款者投资和偿债行为的动力,这样会造成借款者故意拖欠贷款。 (大量不良贷款形成)
什么是新兴农村金融范式?
指使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 新兴农村 金融范式 所发展起来的一切技术手段、制度和理念,
它力图把商业金融的原则与微型金融所发展 的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在摆脱外部 补贴的情况下扩大对农村低收入者的渗透能 力。
1.3.2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兴范式 一、微型金融革命
20世纪 60-70年代 20世纪 70-80年代 20世纪80 年代末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