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最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最新发展
1.背景
如今,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快速增长,计算机离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越来越近,甚至密不可分。
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为复杂的算法和工作,简化工作流程,达到节省工作时间的目的。
在广告公司,航空公司,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业务中都有计算机的影子,它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行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从学术研究到股票交易、从学校教育到娱乐游戏、从联机信息检索到在线居家购物等。
计算机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会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
另外,计算机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如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一定会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显著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有非常多的功能,如可以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等。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主要功能。
(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即实现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电子邮件、传真、远程数据交换等。
(2). 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
一般情况下,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其中共享数据资源最为重要。
(3). 远程传输计算机已经由科学计算向数据处理方面发展,由单机向网络方面发展,且发展的速度很快。
分布在很远的用户可以互相传输数据信息,互相交流,协同工作。
(4). 集中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使得现代办公、经营管理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已经有了许多MIS系统、OA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计算机最主要的应用是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两大方面,另外还有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通信和资源共享。
正因为计算机网络有这么多的好处,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网络,迷上了计算机,计算机还有非常多的特点,总结起来,共五点:
1.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称处理速度)用MIPS来衡量。
现代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在几十MIPS以上,巨型计算机的速度可达到千万个MIPS。
计算机如此高的运算速度是其他任何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它使得过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复杂运算任务,现在只需几天、几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完成。
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计算精度高
一般来说,现在的计算机有几十位有效数字,而且理论上还可更高。
因为数在计算机内部是用二进制数编码的,数的精度主要由这个数的二进制码的位数决定,可以通过增加数的二进制位数来提高精度,位数越多精度就越高。
3.记忆力强
计算机的存储器类似于人的大脑,可以“记忆”(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而不丢失,在计算的同时,还可把中间结果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上一步的执行结果,运用逻辑判断方法自动确定下一步的执行命令。
正是因为计算机具有这种逻辑判断能力,使得计算机不仅能解决数值计算问题,而且能解决非数值计算问题,比如信息检索、图像识别等。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由于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的计算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现代计算机不仅可以用于数值计算,还可以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办公自动化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计算机用途非常广泛,在上面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中提到了一些它的应用,接下来归纳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总的来说也有五点:
1.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即科学计算。
数值计算是指应用计算机处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
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如卫星运行轨迹,水坝应力,气象预报,油田布局,潮汐规律等等,可为问题求解带来质的进展,使往往需要几百名专家几周、几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只要几分钟就可得到正确结果。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选择、存储、制表、检索、输出等的加工过程。
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
如自动阅卷、图书检索、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编辑排版、情报分析等等。
3.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是指及时搜集检测数据,按最佳值对事物进程的调节控制,如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
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既可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也可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4.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为设计工作自动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利用计算机的制图功能,实现各种工程的设计工作,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
即CAD。
如桥梁设计、船舶设计、飞机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当前,人们已经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CAM)和辅助测试(CAT)联系在一起,组成了设计、制造、测试的集成系统,形成了高度自动化的“无人”生产系统。
5.智能模拟
智能模拟亦称人工智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以替代人类部分脑力劳动,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方向。
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将成为智能模拟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学习、推理和联想”能力的机器人的不断出
现,正是智能模拟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标志。
智能计算机作为人类智能的辅助工具,将被越来越多地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作用,与它自身的配件是离不开的,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的。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个人电脑(PC:personalcomputer)的主要结构,主机:主板、CPU(中央处理器)、主要储存器(内存)、扩充卡(显示卡、声卡、网卡等有些主板可以整合这些)、电源供应器、光驱、次要储存器(硬盘)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摄像头,外置调制解调器MODEM等)。
尽管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诞生以来以来有了令人目眩的飞速发展,但是今天计算机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储程序结构,即冯·诺伊曼结构。
这个结构实现了实用化的通用计算机。
存储程序结构间将一台计算机描述成四个主要部分: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电路,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I/O)。
这些部件通过一组一组的排线连接(特别地,当一组线被用于多种不同意图的数据传输时又被称为总线),并且由一个时钟来驱动(当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驱动控制电路)。
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
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
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
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
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
它可以做两类运算: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
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
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
对于一台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将以上计算机各部分联系起来。
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对指令进行解码,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确输入,告知ALU对这些数据做哪些运算并将结果数据返回到何处。
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件就是一个用来保持跟踪当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计数器。
通常这个计数器随着指令的执行而累加,但有时如果指令指示进行跳转则不依此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成中央处理器,CPU)逐渐被整合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
这类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
条指令。
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释,运算器执行的指令集是一个精心定义的数目十分有限的简单指令集合。
一般可以分为四类:(1)、数据移动(如:将一个数值从存储单元A拷贝到存储单元B)(2)、数逻运算(如:计算存储单元A与存储单元B之和,结果返回存储单元C)(3)、条件验证(如:如果存储单元A内数值为100,则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
指令如同数据一样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
比如说,1011000就是一条Intel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拷贝指令代码。
某一个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
因此,使用流行的机器语言将会使既成软件在一台新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加容易。
所以对于那些机型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它们通常只会关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机器语言。
更加强大的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会与上述计算机有所不同。
它们通常将任务分担给不同的CPU来执行。
今天,微处理器和多核个人电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超级计算机通常有着与基本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显著区别的体系结构。
它们通常有着数以千计的CPU,不过这些设计似乎只对特定任务有用。
在各种计算机中,还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数据分离的哈佛架构。
①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
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储器内的程序,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
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
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
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
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
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③编译系统: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④网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间能进行相互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⑤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这些标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数、线性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计算程序。
⑥服务性程序:也称实用程序。
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诊断等功能。
为了使计算机能算得快和准、记得多和牢,数十年来,对提高单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对提高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和容量作了许多改进,如:增加运算器的基本字长和提高运算器的精度;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或对数据进行自定义,使数据带有标志符,用以区别指令和数,及说明数据类型;在CPU内增设通用寄存器、采用变址寄存器、增加间接寻址功能和增设高速缓冲存储器和采用堆栈技术;采用存储器交叉存取技术及虚拟存储器技术;采用指令流水线和运算流水线;采用多个功能部件和增设协处理器等。
充分发掘了单个处理器的潜力后,人们转向发展并行处理技术。
开始时(1952年)是在运算器中设计了并行的算术运算逻辑,继而开始采用多功能部件,即在中央处理器中设立相互独立、而又可能同时工作的功能部件。
经过30年的发展,用单处理器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性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向量巨型计算机就是这时期的技术的结晶。
2.计算机的历史
(1)计算机在全球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
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
1944年霍华德.艾肯(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
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
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
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这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
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
1949 年: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制成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
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带上存储程序。
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 发明了软磁盘,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
由此开创了存储时代的新纪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 。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1953 年: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1957 年完成。
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
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首先使用晶体管技
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57 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式打印机。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
新的职业,如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与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
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
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
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
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机系列IBM360系统它兼顾了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两方面的应用。
IBM 360系列计算机是最早使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它开创了民用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的先例,计算机从此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
与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相比,它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
IBM 360成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里程碑。
此后,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基于微处理器的微型计算机时代从此开始。
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都有新的发展。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
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
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基于“半导体”的发展,到了一九七二年,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
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 2,300 个“晶体管”,可以一秒内执行 60,000 个指令,体积也缩小很多。
而世界各国也随着“半导体”及“晶体管”的发展去开拓计算机史上新的一页。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这一领域的先锋有Commodore, Radio Shack和Apple Computers等。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
与IBM PC竞争的Apple 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1984年8月: MS-DOS 3.0、PC-DOS 3.0、IBM AT发布,采用ISA标准,支持大硬盘和1.2M高密软驱。
1984年底: Compaq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更进一步的EIDE推出,可以支持到528MB的驱动器。
数据传输也更快。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
时钟频率到达33MHz,可寻址1GB内存。
比286更多的指令。
每秒6百万条指令,集成275000个晶体管。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
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
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
到3.3版本时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发布便宜且功能强大的计算机Amstrad PC 1512。
具有CGA图形适配器、512KB内存、8086处理器20兆硬盘驱动器。
采用了鼠标器和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家庭设计。
2000年9月14日,微软正式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windows千僖年版本Windows Me,同时这也和优异的超频能力,最终Barton创造出了一个让所有DIYer无限怀念的Barton时代。
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继续缩小,各方面的性能飞速提高,而价格却不断下跌,计算机走进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目前,计算机中CPU 的主频已经达数GHz,内存也已达数Gb。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集成电路就没有现在的微型计算机。
(2)计算机在中国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
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
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
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