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奶奶”陈金英:“无债一身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奶奶”陈金英:“无债一身轻”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李浩瑄发自浙江丽水
4月25日,倒春寒,浙江丽水下着毛毛雨,天气冷飕飕的,陈金英拄着拐杖和弟媳去银行取钱。
她的背很驼,雨天地面湿滑,92岁高龄的她走得颤颤巍巍,步伐却不缓慢。
陈金英有个红黑相间的小提包,她从不离身,即使坐在家中,也要放在自己手能够着的位置。
过去,这个包里装着一沓又一沓的现金和一张又一张的欠条。
2021年春节前,在她90岁的时候,陈金英从丽水赶往金华老家,还了人生的最后一笔债。
从80岁到90岁,她用十年时间,还清了总计2077万元的债务,她说:“无债一身轻呐。
”
今年3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陈金英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工作报告中:浙江丽水法院邀请耄耋之年创业还债的守信老人为“诚信履行”代言,带动1260多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
“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
陈金英的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女时期、做中医、办厂、还债。
1931年12月,陈金英在浙江金华出生,因为是女孩,她只念到了小学四年级。
1949年,她在18岁那年嫁给了丈夫,这段父母包办婚姻还算圆满,夫妻俩从未吵过架。
丈夫家很贫苦,三餐饭都吃不饱,公公不会种田,陈金英嫁过去后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陈金英不想一辈子被困在田间地里,她去柳城纺织社做过纺织女工,还去曳岭供销社做过工作人员。
陈金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农村的赤脚医生,陈金英自小就接受着这方面的熏陶。
1955年,陈金英想方设法去到曳岭卫生院跟丽水四大名医之一学中医,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学习格外用心,“老师上课后我抄书,背病症、方剂,老师出诊我就同他一起看病开处方”。
24岁那年,陈金英如愿成了医
生,进入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卫生院工作。
之后的28年,陈金英把青春奉献给了卫生院,但这期间,也并非一帆风顺。
两家卫生院要合并时,陈金英四处张罗着买杉木、进水泥,建起四幢新房,没想到惹怒了领导,她被批斗时,领导说:“一个女人,男人办不到的事她还去办。
”
陈金英在52岁那年提前退了休,女儿潘美仙接替了她在卫生院的工作。
陈金英闲不住,她开始研究起创业的路子。
有一次,她听别人说羽绒服好卖。
而且整个丽水,只有三家羽绒服厂。
陈金英心动了,她拿出自己全部积蓄——3000元,注册了一家羽绒服公司,专注制作市场上空缺的中老年羽绒服。
雇了十几个工人,找了两间屋子做车间,陈金英走上了创业之路。
因为用料好,做工细,她的中老年羽绒服一路畅销,有时候一下子会接上万件的订单,陈金英的小作坊忙不过来,只能分给别人做。
“别人把单子交给我妈就放心,不管是什么单子,只要她接下了,就一定会在约定时间里保质保量地交货,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去帮着做后道。
”潘美仙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陈金英的生意越做越大,在生意最好的时候,
年收入能有几百万元。
冒着小雨,陈金
英(右)和弟媳前去银行取钱。
封面
20
2004年,正是外贸市场的黄金期,陈金英顺势而为,将她的中老年人羽绒服推销到国外。
73岁的陈金英,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黄金期。
陈金英的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她建起了两栋4层楼的厂房,有七八千平方米,工人也从十几个增加到上百个。
陈金英没有料到,随着电商兴起,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市场,其它厂子在兼顾羽绒服保暖需求的同时,不断研发时尚、好看的款式,更受市场青睐。
四五年后,陈金英的事业步入了下坡路。
由于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生产链,厂房没有流动资金的支持,很快,服装厂倒闭了,陈金英借来的一千多万元只换来了满大仓滞销的老式羽绒服。
2011年,80岁的陈金英遣散了所有工人,带着2077万元的债务和几万件羽绒服陷入人生低谷。
“大梦一场”。
摆在陈金英面前的是两个选择:要么宣告破产,就此安心养老;要么承担债务,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
“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
”一生要强的陈金英还是不愿意认输。
超过60岁,陈金英贷不到款了,她将工厂和丽水的两套两百多平方米的房产卖掉,加上手头的流动资金,先还了1800万元。
余下的两百多万元,她找亲戚朋友借钱先顶上,再一点一点慢慢还。
“她这辈子没掉过眼泪”
麻绳专挑细处断。
就在这期间,陪伴陈金英62年的老伴因病去世。
之后几年,陈金英的大儿子做生意失利,欠下十几万元,担心儿子日子过不下去,陈金英把这笔债也背了下来,可是儿媳妇还是离开了这个家。
陈金英的二儿子是货车司机,原来有陈金英的服装厂,不愁没货拉,厂子倒了,二儿子又因为酗酒而酒精中毒去世。
在潘美仙的印象里,她从来没见过母亲哭泣,“她这辈子没掉过眼泪。
大多数人遇到困难就缩头了,她不会,她是往前冲,别人说她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正干什么事都只管往前走。
”
92岁的陈金英身体并无大病,除了心脏不太好,“她年轻时太操劳了”。
陈金英在卫生院的时候,有人找她看病的话,时常刨两口饭就往回赶。
“我妈
是事业型女人,她几乎不管我和两个弟弟的日常起
居,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们是奶奶照顾长大的。
”
有人劝过陈金英,“你年龄这么大了,那些债的
本金其实都还完了,剩下的也就是利息,就别还了。
”
陈金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说承诺过的话就必须
兑现。
自从开始还债,陈金英就没穿过几件好衣服,
潘美仙心疼母亲,强拉着她去找裁缝做了两件。
但
潘美仙嫁去了石家庄,陪母亲的时间并不多,有一年
夏天,她带陈金英去普陀山拜佛,让她得以散散心。
在去普陀的码头等候轮船时,陈金英接到了一个电
话,电话那头的债主问她在哪里,为什么家里没人,
“害怕我跑了吧”,陈金英不想撒谎,就说跟女儿在普
陀,对方一听立即怒不可遏,呵斥道:“你有钱旅游!
没钱还债是吧!”潘美仙听不下去了,从母亲手中抢
过电话,替她解释了两句。
也就从这以后,陈金英再
没出去旅游过。
陈金英不申请破产,坚持还债的新闻被当地媒
体报道后,在丽水广泛流传。
2014年,她被评为丽
水市莲都区第四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得到两万
元奖金,债主得知后,到她家来要,陈金英理了一个
还账的顺序,她解释这笔钱要先还给一个卖布的老
板,对方不干了,从陈金英的包里搜罗出2000块钱
拿走了,这是外孙刚给陈金英买补品的钱。
为了一点一点把钱还上,80多岁的陈金英一直
在外奔波。
可是实体店的生意并不好做,陈金英厂
里剩下来的羽绒服不仅款式过时,还缺码,
光靠好心近十年间,陈金英
把获得的荣誉证书都
装在印有“诚信兴商”
的塑料袋内。
21
人购买远不足以还债。
于是,她的大儿子陪着她,拉着装满羽绒服的大皮箱和平板车,到丽水周边的城市寻找销路。
一次,在丽水火车站,陈金英在扶梯上没站稳,和装满羽绒服的打包袋一块跌倒了。
平板车砸在了陈金英的肋骨上,“我身子硬朗,见能站起来就继续赶车去了。
”
陈金英喜欢忙碌,她的老年生活被债务笼罩着,没有时间停下来伤心难过。
“心愿已了”
两年前,陈金英还了最后一笔7万元的债务后,她把账本烧了。
那个印着“浙江省丽水市兴华羽绒厂”红头字样的本子不复存在,上面曾详细记载着债主姓名、借款时间、借款总额、利息、已还款和应还款。
如今,陈金英住在一个每月花1400元钱租来的老房子里,每次回家,她要紧握着扶梯爬十来级台阶,再颤颤巍巍地掏出钥匙对准锁芯开门。
一进屋,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拥挤,两间卧室和客厅都摆满了货物。
陈金英的床头还摆放着她和老伴在金婚时拍摄的纪念照,照片上的两人身着红色唐装。
大多数时间,陈金英都坐在这张照片旁看电视,或者写前来找她看病的人的病历。
陈金英坐着和人交谈时喜欢双手抱胸,她给记者拿出一摞厚厚的老照片,照片里是30年前她作为女企业家时的样子。
她总是身着灰色西服套装,背着一个时髦的黑色皮包,给各个地方和各种人捐赠:有私营企业协会,有贫困大学生,甚至还有印度洋灾区。
除此之外,她还有厚厚一叠打印出来的捐赠记录,她曾辉煌的时间里,做过的善事都被留在了这沓纸上。
她最近一次做善事,是在今年1月31日,向丽水市慈善总会捐出了14800元。
近十年,陈金英的人生则被各级政府颁发的奖状记录着,“全国十大守信人物”、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七届浙江省道德模范、2021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称号……陈金英把这些“红本本”装在一个印有“诚信兴商”的塑料袋里,存放在柜子的最深处。
陈金英的心愿了了,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空虚下来,她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卖羽绒服的店并没有关门,剩下的两三千件羽绒服,她想等到冬天再随缘卖掉。
弟媳是去年初从老家到丽水来与她同住的,两个老人,陈金英行动不便,弟媳有轻微脑萎缩,智力退化,相互能有个照应。
有人知道陈金英曾是中医师后会上门找她开点方子,她很乐意做这件事,这让她感到自己“还有点用”,她不收一分钱。
2022年,陈金英受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在“共享法庭”上,讲述她践诺守信的故事。
“大部分被执行人都比我年轻,要去打拼,人生的路很长。
暂时陷入困境时,要坚信自己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和能力。
”陈金英乐于做这件事,她也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带动被执行人重新拥抱生活。
陈金英前去做了两次分享,有几名小额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了债务。
在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先礼后兵”专项执行行动期间,共计3957.39万元债务得到主动履行。
今年2月3日,陈金英还成为了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诚信履行”代言人。
陈金英的老伴在生前一直想去毛主席的故乡韶山看一看。
今年3月,潘美仙带着父亲的遗照,陈金英坐在轮椅上,由大儿子推着,去往韶山,完成了她还完债后的第一趟旅行。
每到一处景点,潘美仙就举着父亲的遗像环绕一圈,让他了却生前心愿。
有游客在景区认出了陈金英,还要跟她合照,道别时,游客会祝福她:“诚信奶奶,您一定长命百岁!”
封面
陈金英时常坐
在她和老伴的金婚
纪念照旁看电视或
记录病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