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水域污染与水生物资源破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镜泊湖景区水域资源污染与破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刘慧聪)
中文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相伴而生。
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然而镜泊湖景区水域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域流域污染以及水生物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镜泊湖景区;水流域;水资源;污染;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世界各地,对水的需求量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最大限度,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的水域流失与水生物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如何正确的、有效的保护水域环境与水生物循环,也成为治理镜泊湖景区水环境的当务之急。
一、镜泊湖景区水域流失与水生物资源的现状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
以湖光山色为主,并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以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5A级景区。
牡丹江市镜泊湖5A级景区的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牡丹江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而且关系到下游沿岸2 0 0 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其水产资源收入比重更是在牡丹江地区居民收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
地位。
近几年来, 由于湖区周边乡镇及上游敦化市工农业迅速发展, 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 使得牡丹江干流上游入湖水质逐步恶化。
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进出口数额的不断加大,旅游业的毅然兴起,以及城市居民对水流域保护意识的缺失,镜泊湖内的水产资源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
二、镜泊湖景区水域污染与水资源破坏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监管部门保护环境措施不力。
1 9 8 0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镜泊湖管理局。
主要是组织和管理旅游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建设。
但是近几年来, 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
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适应, 法制不健全, 有章不循和不正之风的干扰所造成的。
这里的林业发电水产隶属关系复杂, 而商业、税务、物价、卫生、治安、交通等, 市县都管又都不管, 各自为政, 各行其事, 镜泊湖管理局对此则无能为力。
2 .景区发展方向不能明确落实。
镜泊湖国家5A级景区是我国
著名的湖泊景区。
早在建国初期,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家军委主席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到过这里勘察,并高度赞赏镜泊湖的
美丽风光。
但多年来, 镜泊湖景区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落实, 导致保护区内旅游、养鱼、发电和其他建设事业间的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
3、景区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治理不完善。
镜泊湖污染源分内、外两个部分。
外部污染主要来自上游的吉林省敦化市, 日排工业及生活污水, 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牡丹江, 对镜泊湖水质产生一定
影响。
近年来, 游人急剧增多, 大量生活废水、废气、废渣、垃圾等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据调查所示, 目前旅游业每天用水量巨大,其废
水大部分都未经处理就排入湖中, 或者只经过渗井过滤就渗入地下, 污染地下水。
4、居民捕杀水生物,渔业资源量减少。
其原因之一是生产部门迫于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压力,过量捕捞湖内水生物; 其次电厂用水多过多, 造成鱼类死亡和影响鱼类繁殖; 再次非法捕捞猖撅, 湖内渔船过多,更有非法渔船进行捕杀,这对鱼类资源破坏极大。
三、镜泊湖景区水域资源保护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1 、明确和落实镜泊湖发展建设方向。
镜泊湖自然保护区不同于一般研究基地的保护区, 其建设主要向高山旅游方向发展,任务主要是科学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统筹安排各项发展建设, 为
人们提供自然、优美的旅游环境。
2、努力做好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 是构成风景名胜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
风景区的森林不仅要禁止一切乱砍乱伐, 并且要组织各政府单位和居民积极开展绿化活动,提高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有计划地改造森林木业, 增加森林覆盖率。
建立卫生组织, 在道路旁、停车场以及其他旅客集中处设立宣传板, 并专门设立卫生人员加强对卫生、交通及游客的管理, 以保证景区环境建设。
3、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对景区环境保护的相关举措。
为了彻底扭转私批滥建现象, 必须严格履行基建审批手续。
一切新建的、改建的、扩建的项目都必须符合景区规划的发展要求, 并且经管理局批准后
才能施工。
为加快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建设, 应贯彻“以湖养湖”精
神, 广开投资渠道。
对在旅游景区内建设旅馆、休养场所和其他从事商饮和服务等经营的活动单位按照建设投资、床位及营业额等, 收取一定比例的“公用事业费“和”景观建设费” , 用于公用事业和景观物的建设,也进一步的保护的景区环境以免再次遭到破坏。
4、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消费观是消费的一种主观属性,对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消费者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在法律的约束下和自身消费伦理的规范下,摒除错误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通过产品选择这一消费行为来引导企业进行生态产品的生产。
消费者主动消费生态消费品,有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具体实行,并且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球性资源供给紧约束的现状要求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践行适度、公正和责任的消费行为,提高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构建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消费的最终目的是坚持人类的一切消费观念都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人本观念”是生态文明消费观的实质,“人本观念”旨在通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消费观和发展观,以人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法稳.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洪明勇.生态经济评论[D].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黄玉源.生态经济学[D].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沈满洪.生态文明建设:从概念到行动[D].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