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屠宰加工工培训 20.致昏刺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昏、刺杀
第一节活猪致昏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了解麻电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调整麻电器电压,正确使用麻电器。
二、相关知识
1 .麻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麻法是目前广泛用于生猪屠宰的一种致昏法。
电麻时电流通过生猪脑部,造成癫痫状态,心跳加剧,全身肌肉高度痉挛,获得良好的放血效果。
其致昏效果与电流强度、电压大小、频率高低以及作用部位和时间有很大关系。
2 .电麻致昏的优缺点
(1)优点。
符合动物福利提倡的关爱动物、无痛苦屠宰的要求,体现了文明生产,善待生命的理念;工艺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技术参数规范,适用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2)缺点。
常因毛细血管破裂和肌肉撕裂引起局部淤血,或因心脏麻痹而导致放血不全。
主要因血液中儿茶酚胺的积累,促使血压增高和纤维蛋白分解活性增强,伴随肌肉强烈收缩,使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胴体特别是腿部和腰部肌肉中产生许多淤血区;电击引起猪血压升高,也会产生淤血斑。
电压过小或时间过短时会出现反复电击才能致晕的现象;当电压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出血不畅,肉中出现淤血,甚至导致骨折等酮体损伤。
国外有的采用低电压、高频率电击方法,可以缩短从击晕到放血的时间(不超过30s),减少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淤血斑的发生频率。
三、工作技能
1.麻电器操作规程
启动前检查麻电器电气组件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机械故障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等,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试机;合上主电源开关、击晕电源开关,打开频率转换器,进行绝缘自测并检查各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
生产过程中必须在一个麻电
工作循环结束后,才能停止麻电器工作状态,以免造成猪只损伤、设备损坏;操作人员要避免接触设备可移动部位,并远离安全笼,以保证人机安全;密切注意击晕机各部分动作情况,如果发现动作不协调,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赶猪人员应合理安排待宰猪群的大小,不得使猪只在待宰通道中相互拥挤,保证猪只有序进入击晕机,避免出现猪只窜出麻电机或卡猪现象。
生产结束后,先停止输送机,把开关打到维修位置,然后断开击晕机电源,关闭频率转换器。
2.工艺限值
不论哪种麻电器,均应根据生猪的品种和个体大小、屠宰季节,调整电流的强弱、电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及作用时间的长短。
使用人工手动麻电器电麻生猪时,电压70~90V∖电流0.5~10A,触电1~3s,盐水浓度5%;使用自动电麻器时,要求电压不超过90V,电流不大于15A,触电时间1~2s。
采用双位电击(心脑三点低压电麻)使猪致昏时,头部击昏电流
2.4~2.8A,击昏时间2.2s,心脏击晕电压75~100V,时间1.5s
o
四、注意事项
1出现卡猪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机器,待故障排除,有关人员撤到安全地带后方可重新开启击晕机。
3.未经批准,严禁私自修改击晕机运行参数。
4.生产过程中应及时对击晕机及放血平台的血污进行擦拭和冲洗。
第二节刺杀放血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了解真空采血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使用真空采血设备采血。
二、相关知识
刺杀放血是用刀刺入屠畜体内,割破血管或心脏使血液流出体外,造成屠畜死亡的屠宰操作环节。
须在生猪致昏后立即进行,不得超过30s。
常用放血方式有倒挂放血与卧式放血两种。
从卫生学角度看,倒挂屠体,放血良好,利于随后的加工,但会产生肌肉收缩,且该过程会消耗能量并加速厌氧的糖酵解,促进PSE肉发生。
卧式放血操作简便,减少了从电击晕到刺杀放血的时间,同时缩短了屠体内的激素和酶作用时间,对肉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缺点是需增加一个链式输送机,因工艺和占地引起成本增加。
1 .放血方法
(1)切颈法。
此法即伊斯兰教屠宰法,多用于屠宰牛、羊,适用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
方法是在屠畜头颈交界处的腹侧面作横向切开,切断颈静
脉、颈动脉、气管、食管和部分软组织,使血液从切面流出。
具有放血较快、
屠畜很快死亡等优点。
缺点是:同时切断了食管和气管,胃内容物常经食道流出,污染切口,甚至被吸入肺脏。
(2)切断颈部血管法。
为保持产品的完整性,生产中广泛采用在屠备咽喉正中偏左0.5~1cm处刺断颈动脉血管的方法。
其优点是:杀口小可减少烫毛池水
的污染,不伤及心脏,心脏保持收缩功能,有利于充分放血,操作简便安全。
缺点是:杀口较小,如放血时间过短,容易造成放血不全,因此,放血轨道和
接血池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充分放血。
(3)心脏刺杀放血法。
该法损伤心脏,影响心脏收缩功能,导致放血不全,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NY467-2001)明确禁止在畜禽屠
宰加工中使用此法。
2 .放血程度的判定
放血程度是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放血完全的洞体,肉质鲜嫩,色泽鲜
亮,含水量少,保存期长。
放血不完全的洞体,色泽深暗,含水量高,易造成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容易发生腐败变质,不耐久藏。
为了使放血良好,刺杀、
放血应由指定的熟练操作工来完成。
3 .真空采血设备的工作原理
我国一些大型肉联厂曾用进口真空放血设备,进行血液深加工综合利用。
所用工具是一种具有抽气装置的特制“空心刀”。
放血时,将刀插人事先在颈部沿气管做好的皮肤切口,经过第1对肋骨中间直向右心插入,血液即通过刀刃孔隙、
刀柄腔道沿橡皮管流入容器中。
用真空刀放血可以获得可供食用或医疗用的血液,从而提高其利用价值。
真空刀放血虽刺伤心脏,但因有真空抽气装置,放血仍然良好。
4 .食用血液卫生标准
按照-《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0年∏月20日发布)第六
条规定,“生产食用血须经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批准。
必须采取防止毛、
粪便、杂质污染的有效措施,并须煮熟煮透,充分凉透后再出场(厂)。
变
质、有异味的血不准供食用”。
三、操作步骤
1 .刺杀
猪从麻电致昏到刺杀,时间不得超过30s,刺杀时操作人员一手抓住猪前
脚,另一手握刀,刀尖向上,刀锋向前,刀刃与猪体成15°~20。
角,在颈部
第一肋骨咽喉正中偏右0∙5~1cm处向心脏方向刺入。
杀口以3~4cm为宜,不得
超过5cm(以上部位描述均以倒挂垂直的屠宰方式为准)。
放血时间不低于
5min
o
刺杀刀应该消毒后轮换使用。
2 .真空采血工艺流程
(1)收集。
收集血液时,接血桶内应按规定比例先放入配制好的抗凝剂
溶液,然后对检验合格的猪只进行血液收集;边收集边往血液收集槽中人工
(或通过喷淋管道)添加抗凝剂溶液。
收集过程中,如发现接血容器内有结块
现象,此部分血液要单独放置,查清原因,不得混入血液储存容器,影响分离
效果。
对储存血液、血浆的容器要进行分组编号标志,随时隔离不可利用的血液、血浆。
(2)分离。
收集的血液要及时进行分离,在容器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
分离猪血时,最初1~2min操作人员依据色泽对分离出的血浆进行判断,45min
o
当血浆颜色呈浅黄色或稍泛浅红色时,方可进行收集;血液加入量可用调节阀
进行控制,把血流量调整到最佳位置,不得随意转动调节阀。
(3)预冷。
分离出的血浆要及时入库冷却,血浆在分离间停留的时间,
夏天不得超过30min,冬天不超过1h。
储藏库温要保持在0~4℃。
也可采用先预
冷后分离的加工工艺进行猪血分离。
3 .血液分离机操作规程
开机前先检查分离机的安装、固定情况有无异常,机体内外是否清洗干净,润滑是否正常,并通入清水,以免设备垫圈磨损;确认一切正常时方可启动分离机,打开排气孔,当液体流出后关闭排气孔,离心筒速达到最高时,停止通入清水,开启抽血泵开始供血,并用调节阀把血流量调整到最佳位置,正常分离血浆后不得随意转动调节阀,生产结束向分离机继续供给清水,以保证垫圈不被磨损,待机器停止运转后,停止供水。
彻底打扫卫生,机器拆洗消毒。
4 .抗凝剂溶液的配制
配制方法:将抗凝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边搅拌边加入35~40°C的温水中,使之充分溶解后方可使用。
抗凝剂溶液的配制量要依据屠宰量而定,不宜配制过多,亦不得放置时间太长,抗凝剂溶液配好后要在12h之内用完。
5 .卫生消毒
分离机、采血设备在使用前后要用150~200mo1∕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盛放血液、分离血浆的容器每使用一次,用热水冲洗干净后,用150^200mo1∕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注意事项
1、血液分离机开机前必须通入清水,以免设备垫圈磨损。
2.清洗设备时应断开电源开关,拆卸机器,对叠片及设备内部进行清洗、
消毒;清洗完毕,再装配好设备。
3•病、残猪的血液不得收集加工,必须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
处理规程》(GB16548-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16569-1996)规定做
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