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分析
丹巴县城沙子坝危岩崩塌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
丹巴县城沙子坝危岩崩塌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摘要]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形成大量地形地貌复杂、岩土结构破碎的高陡斜坡,斜坡上常分布有危岩崩塌地质灾害。
丹巴县城区沙子坝危岩变形破坏特征明显,对丹巴县城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运用了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查明了沙子坝危岩的分布范围、规模、破坏模式、破坏后的运动特征,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危岩崩塌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参考。
1 危岩崩塌基本特征沙子坝危岩崩塌位于丹巴县城南侧斜坡地段,斜坡坡向345°,坡度50-80°,主要表现为陡崖、陡坡,危岩区高50-100m,宽约700m。
危岩区出露基岩为志留系茂县群第四组黑云母斜长变粒岩,产状340°-20°∠5-10°,岩体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发育,切割危岩块体块径一般1-2m,在降雨等作用下,经常发生小型零星崩塌及落石,崩塌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斜坡及坡脚地带,斜坡坡度30-40°。
为了更好的分析和评价斜坡区以及各地质灾害点的情况,根据斜坡地质环境特点,将该斜坡自西向东划分为Ⅰ、Ⅱ、Ⅲ、Ⅳ 4个区(见照片1)。
根据分布范围、高度、微地貌等不同,将Ⅰ号危岩区分为4处危岩带,Ⅱ号危岩区可划为8处危岩带,Ⅲ号危岩区可划为2处危岩带,Ⅳ号危岩区可划为2处危岩带。
另外,危岩带中还发育大量危岩体,危岩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其次为坠落式和滑移式。
照片1 沙子坝危岩全景图2 危岩崩塌区斜坡结构特征及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区内危岩体由志留系茂县群第四岩组灰黑色黑云母斜长变粒岩组成,质地较纯性脆,较坚硬,岩相稳定。
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发育四组裂隙,岩体被切割成块体,裂隙发育间距在2~3条/m,延伸长5~8m,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斜坡岩体主要发育四组裂隙,分别为①255°∠72°、②32°∠85°、③15°∠86°、④240°∠85°。
滑坡、崩塌和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滑坡、崩塌和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摘要: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
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灾害种类多样、复杂。
为了更好地防控地质灾害,降低发生时的风险和损失,人们需要对灾害类型进行实地勘查,分析其活动变形情况及发育特征,准确掌握其形成机制,以便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科学、灵活地应对。
关键词:滑坡;崩塌;危岩;地质灾害;形成机制1地质灾害形成机制1.1崩塌形成机制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突然脱落或倾倒的现象。
崩塌一般分为土质崩塌和岩质崩塌。
土质崩塌总的形成机理一般为:由于风化岩土体具有易受扰动的特性,在边坡开挖振动及卸荷回弹的作用下,边坡坡面岩土体结构极易产生松弛,并且边坡的开挖使原来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的深部岩土体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在大气环境干湿循环变化影响下,边坡坡面暴露的岩土体风化较为强烈,产生大量风化孔隙,孔隙度显著增高,并伴随抗剪强度显著衰减,风化孔裂隙使得雨水易于向深部渗入,渗入的雨水形成的毛管水使松散破碎的表层岩土体厚度逐渐变大,以至形成松散浅表层大气影响带,该影响带吸水至一定量时,有效凝聚力急剧降低,当有效凝聚力降低到不能维持边坡稳定时,即产生其浅表层岩土体的失稳崩塌。
岩质崩塌形成的机理多发生在碳酸岩地区,边坡为顺向坡或斜交坡,崩塌体均为陡坡内的岩层面、风化裂隙面或节理裂隙面切割而形成的,岩层面、风化裂隙面、节理裂隙面多有泥质或松散土体充填,雨水沿岩层面、风化裂隙面、节理裂隙面入渗岩体,入渗的雨水不断溶蚀岩体,最终导致岩体的主控裂隙面贯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危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进而脱离原坡面或母体产生崩塌灾害。
1.2滑坡形成机制滑坡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存在一定坡度的斜坡或者切割较深的沟谷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及临空面,岩土接触面平行于地形坡面且顺坡的界面,为自然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易滑界面,表水(包括雨水)的渗入则对滑坡产生起软化和催化的作用,长期的表水渗入使风化界面处风化土不断被软化,强度显著降低,形成软弱层。
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
1000 0569/2021/037(10) 3145 6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李成龙1,2 李海兵1,3 王焕1,3 张进江2LIChengLong1,2,LIHaiBing1,3 ,WANGHuan1,3andZHANGJinJiang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1 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 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Guangzhou511458,China2021 07 01收稿,2021 09 30改回LiCL,LiHB,WangHandZhangJJ 2021 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deformationbehavioroftheBeichuansectionoftheWenchuanEarthquakeFaultZone ActaPetrologicaSinica,37(10):3145-3166,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Abstract Rockcomposition,internalstructuresandgeochemicalpropertiesofafaultzonearethreecriticalaspectsfortheunderstandingofitsnatureoffaultactivitiesanddeformationbehaviors Faultgouge,asakeycomponentofafaultzone,notonlydeterminesthestrengthofafaultzone,butalsocontrolsitsslipmechanism Inthisstudy,wefocusedonthefaultgougeintheShabatrenchintheBeichuansection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 Basedonmacroscopicandmicrostructuralobservation,X raydiffraction(XRD),TESCANIntegratedMineralAnalyzer(TIMA)andmicroX rayfluorescence(μXRF)analyses,wesystemicallydissectedthenatureoffaultgouge,anddiscusseditsdeformationbehaviorsandfaultingmechanismsrelatedtothefaultzone Our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faultcoreinBeichuansectionconsistoffoliatedblackfaultbrecciaandfaultgouge Amongwhich,a25 cm thickfaultgougebeltislayeredbyyellow,grayandblackfaultgouges TheWenchuanearthquakeslippingzonewaslyingintheborderofthegrayandblackfaultgouges,wheredragstructuresandR1secondaryshearfracturesarevisiblearoundtheslipzone,indicatingacharacteristicofthrustslipping Theclastsinthefaultgougeareangularwithvaryingsizes,showingthecharacteristicsofrapidseismicsliding Theyellowandgrayfaultgougescontainedmuchmoreclayminerals(42%~52%)thantheblackone(19%~29%),andtheirquartz(36%~47%),illite(18%~32%)andchlorite(7%~15%)contentsarealsohigher,whilethefeldsparcontentislowerthanthatofthelatter Thesemayindicatethatwater rockinteractioninyellowandgrayfaultgougewasstrongerthanintheblackfaultgouge,suggestingthattheporosityoftheformergougeishigherthanthatofthelatter Highlyenrichedillite/smectiteformationandFeelementintheslipzoneimplyfrictionheatwasgeneratedduringtheslip Meanwhile,graphitewasemergedintheblackfaultgouge,whichindicatesthatthermalpressurizationoccurredasaweakeningmechanismduringthefaultsliding In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obviousdifferencesinrockcompositionsandfaultzonescaleswereobservedbetweenthesouthernsegmentintheHongkouareaandthenorthernsegmentintheBeichuansection However,faultgougegraphitizationexistsinbothsections Together,thesystemicinvestigationshaveimportantimplicationsforunderstandingthefaultingbehaviorofthenorthernandsouthernsegments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Keywords Wenchuanearthquake;Faultgouge;Deformationbehavior;Beichuanfaultzone;LongmenShan摘 要 断裂带的岩石组成、内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是认识断裂活动性质和变形行为的关键,而断层泥作为断裂带核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217、4197222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5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成龙,男,1988年生,博士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 mail:colfuer@163.com通讯作者:李海兵,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活动构造研究,E mail:lihaibing06@163.com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重要物质,不仅影响断裂带强度,而且控制断裂的滑移机制。
某危岩边坡地质成因剖析及变形演化过程模拟分析
某危岩边坡地质成因剖析及变形演化过程模拟分析【摘要】危岩体是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活动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
对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难题。
针对危岩带采取地形测量、地质测绘、井探、钻探、物探、同位素14 C 测年等手段,弄清了危岩带的成因机理。
将典型地形剖面进行了地质概化,利用有限元模拟再现了灾害发生的过程,结合近水平软硬互层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理论,推断了四面山危岩形成演化的历史过程。
为今后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的地质灾害发生机理认识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危岩边坡;地质背景;成因剖析;变形过程1 危岩带概况四面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四面山集镇区是旅游风景区客流的集散中心。
危岩带处于四面山镇的东侧,坐东朝西,整体南北长约460m,北端宽约80m。
危岩带分布高程约1020~1140m,呈长条状分布,坐东朝西,北宽南窄,南北纵向总长度约460m,北端宽约80m,南端宽约35m,整体高度约80~110m(北高南低),总体积约260×104m?。
在危岩带前面的陡崖上存在有7处单块危岩体,在危岩带南侧的母岩陡壁上存在1处单块危岩体,各危岩块体积大小不等,从一千多方至三万余方,总体积约108860m?。
危岩带与后部基岩母体之间为一个巨大的拉裂沟槽。
2 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2.1 地质构造危岩带构造上位于太和向斜的东翼,岩层平缓,地层连续稳定,无断层、构造破碎带等通过,岩层产状为265°∠11°。
危岩带区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一组为近南北走向:265°∠87°,该裂隙与坡向近于一致,在陡崖(危岩)带可见延伸长数百米,间距十至几十米不等,张开宽度一般0.05~0.20m,在陡崖的边沿由于卸荷作用,顶部可见最大张开度达2.0m,裂缝内多有岩块、灰白色钙质、及粉土充填,裂隙平直、裂面粗糙;另一组为近东西走向:350°∠88°,间距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延伸长度可达百余米,张开宽度一般0.05~0.10m,在陡崖的边沿由于卸荷作用,顶部可见最大张开度达1.2m,裂缝内多有岩块、灰白色钙质、及粉土充填,裂隙平直、裂面粗糙;此两组裂隙为危岩体的主控裂隙。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摘要:崩塌是斜坡灾害的一种形式,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在地震、降雨的影响下产生变形破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千家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千家岩崩塌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趋势,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崩塌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崩塌;基本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一、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基本特征千家岩崩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龙池镇栗坪社区,崩塌体发育于龙溪河左岸斜坡上,位于不稳定斜坡下部基岩出露处。
根据本次地面调查,崩塌体后缘有裂缝,根据崩塌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组成及崩落方向,将整个区域分为崩塌区以及堆积区。
图1 崩塌BT1全貌照片(1)崩塌区崩塌堆积区地形坡度约38-54°,危岩体岩层产状136°∠68°,与坡面倾向相反,为一反向坡,岩性主要为石炭系(C)灰岩,泥质灰岩,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崩塌区长约40m,宽约50m,厚约2-3m,体积6000m3,为一小型岩质崩塌,主崩方向为332°。
(2)堆积区崩塌堆积体长约26m,宽约40m,厚约2-5m,体积3800m3。
崩塌堆积物沿斜坡分布,北东部基岩崩落的大块石分散于斜坡中下部,部分块石滚落至下部机耕道外部,堆积区坡度在20°-35°之间。
崩塌堆积体顺坡堆积形成倒石锥,堆积体结构松散。
由于堆积体位斜坡平台后缘,未见滚落和滑动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二、崩塌(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经野外实地调查,该崩塌最早出现于5.12地震。
2010年8月,该崩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局部垮塌,崩塌方量约260m3,2013年7月9日,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垮塌,方量约320m3。
本次崩塌发生于2017年8月28日强降雨条件下,崩塌体顶部基岩崩落,沿斜坡堆积在斜坡中下部。
岩层产状与坡面倾向相反,崩塌堆积体目前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状态。
崩塌后缘右侧为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裂缝一般宽约2-5cm。
浅谈危岩崩塌灾害成因机制
浅谈危岩崩塌灾害成因机制摘要: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是指出现在岩石裸露的陡峻边坡上一些较大的土体或岩块骤然与其母体发生脱离,进而发生倾倒、崩落以及相应的滚动地质现象。
通过对危岩体发育特征和崩塌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研究,对后续相关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危岩发育特征、危岩崩塌地质灾害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综述,以地质灾害为研究方向,分析了危岩体形成机制。
关键词:危岩崩塌;发育特征;成因机制1 引言危岩崩塌是因为一些出现在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之间发生倾倒或瞬间脱落的现象。
根据崩塌类型危岩可大致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以及坠落式崩塌三种形式。
判断危岩崩塌发育特征时,要结合边坡的内在结构要素和外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1]。
我国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紧靠太平洋西岸,相应大地构造处在亚欧板块的东南缘,并和冈底斯—印度板块以及太平洋板块相连接。
从西到东各地出现差异较大的地质环境,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总体而言,地层发育齐全,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泛生。
为了能够从容地应对地质灾害发生,降低危岩崩塌发生时的风险和损失,人们需要对灾害进行实地勘查,分析其活动变形情况[2],为了能在灾害发生时科学灵活、从容不迫地应对,应该准确掌握其成因机制。
2 危岩成因机制有关崩塌的成因可以简化为根据不同的裂隙面和结构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实际上其成因种类繁多,成因也十分复杂。
STROM等[3]对天山山脉9个特大型岩质边坡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大多数破坏位于危岩的活动断层附近,他们认为强烈度震级可能引发这些大规模的岩体出现滑动破坏现象。
刘传正等[4]人对鲁甸地震导致的红石岩崩塌灾害进行分析,认为红石岩山体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震持续时长和地震加速度引起。
陈洪凯等[5]在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中得出陡崖底部泥岩内腔的形成会发生崩塌灾害。
曹卫刚等[6]对镇地坝古崩塌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崩塌形成过程中前后依次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地层形成、地壳抬升、溶蚀初期、溶洞扩大、溶洞垮塌、倾倒崩塌,提出崩塌的直接原因归属于地下溶洞垮塌。
浅谈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城市地理082地理研究·GEOGRAPHY浅谈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樊兴朝(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是危岩、崩塌勘查的核心任务,也是危岩、崩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本文以工程案例为基础资料对上述两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形成机制;稳定性;危岩体;崩塌引言:参考国内相关文献[1][2][3][4],可以给出崩塌和危岩体的定义,地质体在重力作用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滚落或跳跃的现象叫做崩塌,崩塌具有明显的拉断或倾覆特征,崩塌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称为崩塌灾害;危岩体是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的地质体。
从上述定义可知,崩塌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地质体破坏的一种形式,而危岩体则是一种地质体,是崩塌发生的物质基础。
危岩体-崩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崩塌的发生都要经历长时间的危岩体的孕育过程。
危岩、崩塌勘查的首要任务是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居于主导地位,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危岩体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体,崩塌是一种地质作用,要想科学的预测危岩体可能发生的崩塌模式,对其稳定性作出科学的评价,就必须对危岩体-崩塌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
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大桥村黄金组危岩排危除险实施方案编制项目为例,对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谈一点自己的工作体会。
1.概述黄金组危岩于20世纪80年代发生过崩塌,最大的落石体积约13m3,落石曾将1户村民房屋毁坏,主要威胁其下方18户村民共76口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防治。
2.危岩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黄金组危岩位于屏山县西南方向直距约5km 处,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大桥村黄金组;地处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多年平均降水量911.7mm,属岷江水系,地表水系不发育。
斜坡震裂变形发育分布规律及危险性分析
险 的堰塞 湖 3 0多 座 , 些 次生 灾害 同样 造成 了严 这
重 危 害 , 是 灾 后 重 建 所 必 须 面 对 的 重 大 工 程 地 也 质 问题 。 而 在 这 些 次 生 地 质 灾 害 中 , 坡 震 裂 变 斜
横波 ( s波 ) 的影 响 , 体 波 效应 。根 据 其 作 用 特 即
点 L , 震 中 P 波 和 S波 到 达 时 的 振 动 , 导 致 l 地 将
斜 坡 岩土 体 出现运 动方 向( 惯性 力方 向) 或 相反 的 变 化趋 势 , 二者 的组 合方 式决 定 了斜 坡 岩 土体 的 整 体运 动趋 势 和 未 来 破 坏 方式 。当然 , 其组 合 方 式 比较 多 , 1即是 其 中一种 简化 模式 , 图 具体 详细 分 析可 参见 作者 在 文 献 [ ] 1 中的论 述 。而数 值 模
程【 ( 2 ; 时 , 场 大 量 的 实 例 显 示 , 震 图 )同 现 地
[ 类 号 ]P 4 . 1 分 6 2 2 [ 献 标 识 码 ]A 文
20 0 8年 5月 1 日发 生 的 汶 川 大 地 震 , 有 2 具 震 源浅 、 级 大 ( . 震 M8 0级 ) 影 响 范 围 广 、 害 严 、 危
认 识 斜 坡 震 裂 机 理 , 深 入 研 究 震 裂 变 形 发 育 分 对
[ 要 ]2 0 摘 0 8年 5月 1 日发 生 的 汶川 地 震 造 成 大 量 山体 出 现 震 裂 变 形 , 在 危 害 严 重 。 以 青 2 潜
川 县 为 研 究对 象 , 合 大 量 实例 调 查 统 计 以及 振 动 台模 拟 研 究 , 步 分 析 了斜 坡 震 裂 变形 的 基 结 初
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研究强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地震发生后,山体变形和破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给地质学家提供了研究强震过程中地质变化的重要线索。
本文将从山体变形和破裂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在地震发生后,山体经常会发生明显的变形,这种变形往往表现为山体的开裂、断裂等特征。
强烈的地震震动会引起地下岩石的应力集中,导致山体发生变形,进而引发山体的破裂现象。
山体的破裂不仅会影响周围的地质环境,还可能对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研究显示,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的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的断裂、滑动和位移等现象。
在地震发生后,山体中的岩石由于地质应力的变化而发生断裂,使得原本相对稳定的山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形。
一些岩石甚至可能发生滑动、位移等现象,导致山体的整体结构发生破坏。
在地震后的演化过程中,山体的变形和破裂现象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研究发现,在强震发生后,山体的变形和破裂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剧,直至达到一个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山体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破裂现象,甚至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
为了更好地研究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地质学家通常会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山体变形和破裂的具体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地质勘探和地质监测技术也可以用于监测山体变形和破裂的过程,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山体变形和破裂的规律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机制,为地质灾害预防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川地震灾区巴中市南江鹰嘴岩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一 一 ~ 一 一 f
一 ~ 一 一
w
图 1坠落式 危岩 示意 图
方 向进 行 切 割 , 同时 位 于 底 部 的 泥 岩较 软 弱 的 基 座 受 到前 期 的风 化 作 用 而使 凹 腔形成 ,之后在 多种 因素 的影响之下 , 例如岩体 自重等,发生 了坠落而使 整体 结 构 处 于 失 稳状 态 中 ,这 种破 坏类 型称
个面积约为 3 0 0 0 0 m ,其山顶的高程大约 是8 9 0 m,坡 脚 的 高 程 大 约 是 4 7 0 m,两 者存 在 的高差 约是 4 2 0 m。鹰 嘴 岩 的 山体 整体地貌特征呈 “ 凸 ”字 ,地 势 陡 峭 , 危 岩 的 岩体 主要 在 顶 部 以及 徒 崖 上 有 分
、
貌, 鹰 嘴岩 的地 貌类 型就 属于 这种 地貌 。 度在 1 0 m 一 3 0 m 之 间 ,平 均 面积 在 4 0 o o I l l 2 为坠落式 ,如图 1 所示。 在 低 深 山 的周 围有 很 多 形 状 各 异 的 桌 状 左 右 ,坡 度 大 约 为 2 7 0 。 一 3 6 0 。 。在 坡 顶 2 滑 塌式 该 种 破 坏 方式 主 要 是 危 岩 体受 坡 体 山,它们产生 的原 因是被 冲沟切割 ,特 的砂 岩陡崖部位 ,危岩带因陡崖受裂 隙 点 为 坡 陡 、顶 平 以及 上 陡下 缓 。山 丘 顶 切割而形成,其长大约为 1 0 0 0 m, 高度在 顺坡外隙的控制 ,岩体的底部较软弱的 面通常高程是 7 0 0 m~ 9 0 0 m,鹰 嘴 岩 的 山 1 0 m ~ 3 0 m 之 间 ,平 均 的 面 积 在 2 0 ( 0 ) 0 基 座 因 此 软 化 产 生 塑性 变 形 。并 在 两种 顶东 西有 5 0 m宽,南北 有 5 0 0 m长,整 左 右 ,且 坡 度 大约 在 2 5 0  ̄ ~ 3 6 0 o 之间。 因 素 即 重力 以及 静 力 水 压 的 影 响 下产 生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1. 崩塌灾害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
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
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
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
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
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
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
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
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
滑移-倾倒式21强风化滑塌式倾倒式坠落式图3.2-1 危岩体失稳方式示意图灰 岩灰 岩灰 岩灰 岩图3-2 危岩失稳方式示意图1 坠落式受裂隙切割和下部岩腔影响,高悬于陡岩上端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随卸荷裂隙不断加深加宽,一旦裂隙发育切割整个危岩体,使其脱离母体,危岩在重力作用下从母体突然脱离失稳产生崩塌。
震裂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如危岩 体 W2( 图2 )位 于坡体 的下部 ,所处坡 面产状为 3 0 0 。 / _ 6 0 。 一 8 5 o ,斜体 岩体澄江 一晋宁期花 岗岩 ,节 理裂隙发 鼍 育, 岩体破 碎危岩 体高 约 7 m , 厚约 2 . 6 m, 宽约 l O m, 总体 积约 土 1 8 2 m , ,岩体 为块 状花 岗岩 。 主要发 育 三组结 构 面 :① 3 1 0 。
根据危岩体裂缝变形特 征, 分为以下两类 。
1 . 1裂 开 错 动 型
该类危 岩体 是在地震 时岩体在原 有裂 隙的基础上进 一步 拉 开并产生错 动 , 但并未形成崩塌。 此类 危岩体常 由缓倾 、 陡倾 两组结构面切 割 , 危岩体沿缓倾结构面产生了位移 。
使裂缝贯通 , 如震裂未动 型危 岩 , 则此类危岩未崩塌 ; 或变形量
别、 录政 ( 安 徽 省 地 矿 局3 2 7 地 质队 安 徽 工 程 勘 察 院,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0 0 )
摘 要 : 汶川地震新增 了大量的震后 松动 山体 , 震裂 山体 潜在 危害性
极大, 孕 育着 大量的崩塌。文章主要 阐述 了震裂山体存在的危岩 体的
分布特征 , 在此基础 上总结 出危岩体 的几种 类型和演化机理 。根据 裂 缝的 变形特征将震裂山体危岩体分为 : 裂开错动型、 震裂未动型。地震 荷 栽和暴雨对震裂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很 大。
安
徽
建
筑
2 0 1 3年第 6期 ( 总 1 9 4期 )
震裂 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剑
An a l y s i s o f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F a i l u r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e r i l o u s o f Sh a t t e r Sl o p e s
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研究强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研究是地震地质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mountain deformation and rupture caus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geology.在地震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地震引起的山体变形破裂通常表现为地裂缝、滑坡、斜坡失稳、地面沉陷等现象。
The deformation and rupture of mountain caused by earthquakes usually manifest as ground fissures, landslides, slope instability, ground subsidence, etc.这些特征对山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These features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mount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因此,对山体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对减轻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Therefore, in-depth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mountain deformation and rup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地震引起的地裂缝常常是地震破裂沿断层延伸到地表的一种表现形式。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危岩体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或岩体,在地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
下面列举常见的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1. 地质构造影响: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活动性对危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地震和构造活动经常会导致岩体断裂、滑动和倾覆,从而形成危岩体。
一般来说,地震带、断裂带和褶皱带等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容易发育危岩体。
2. 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地貌特征也影响危岩体的发育。
在高山地区、峡谷、崖壁等陡峭地势的地方,由于物理风化和侵蚀作用,岩石会形成裂隙、滑坡和崩塌等,从而形成危岩体。
3. 气候影响:气候条件对危岩体的发育也至关重要。
在湿润地区,水分渗透岩层内部会导致岩体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其变得不稳定。
而在干旱地区,长期的干燥和热胀冷缩作用也能破坏岩石结构,形成危岩体。
4. 岩性影响:不同的岩性对危岩体的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具有裂缝和节理的岩石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贫砂质的岩石容易受侵蚀作用,增加形成危岩体的可能性。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某小学后山危石转变为滚石的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龙门山断褶强烈侵蚀斜坡式 中高山区, 工程区地形地貌按成 因可划分为构造侵蚀地形和构造溶蚀地形 , 其 中构造侵蚀地 形按山岳可划分为高山、 高 中山、中山 ; 构造溶蚀地形组合
图 1 滚石砸毁围墙和窗户
形态 为石 丘洼 地 。工程 区位 于宝 兴县 某小 学后 山 ,坡脚 高程 9 8 6 m,顶部 高程 1 0 8 3 m,高差 1 0 0 m 左右 , 属 于低 山地貌 。斜 坡上 陡下 缓 ,顶部 为缓 坡平 台 ,斜坡 坡度 约 4 O 。左 右 ,区内植被 发育 ,主要 为乔木 植
收 稿 日期 :2 0 1 4 -1 0 - 2 8
作 者简 介 :黄 颉 ( 1 9 8 2 一) ,女 ,环 境地 质专 业硕 士 ,工程 师 ,主要 从事地 质 灾害 勘查 、设 计 以及工 程勘 察等 工作
‘注:本文所述的危石,是指潜在 的滚石,即已经脱离母体并停留在斜坡上的块石,目前处于静止状态,但一般受外力作用,极易发生滚动,并对
摘要 :鉴于 2 0 0 8年 汶川地震 以及 2 0 1 3年芦 山地震后 ,受地震 力作 用,坡 面危石 ( 潜在 滚石 )增 多,加之 余震 、降雨等 外力作 用 ,危石极 易转 变为滚石 ,对人 类活动构 成威 胁 ,因此本文 以某小学后 山危石 为例 ,着重 论述危石分 布以及 转化为滚石的成 因机制 ,并对其影 响因素进行 分析 ,旨在为类似的研 究提供 一些实例 论证 , 并 为滚石 灾害的研 究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芦 山地震 ;危石 ;滚石 ;滚动式 ;柔性 防护 系统
滚 石 ,是指 个别 块 石 因某种 原 因从 边坡 和 陡崖 表面 失稳 后 经下 落 、回弹 、跳跃 、滚动 或滑 动 等运 动
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沿着坡面 向下快速运动 ,最后在较平缓的地带或障碍物附近静止下来 的一个 动力学 过程 。当滚 石运 动范 围 内有人类 活 动或人 类 构筑 的设 施并 引起 一定 的损 失 时 ,就构 成 了滚 石 灾害 。 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频繁 的地震活动 、特殊的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滚石事件的 触发因素 。广义滚石的共同特征为 :潜在的滚石 (包括 自然的和人工制作 的块石 )失稳后沿坡面或陡 崖 向下 运 动 ,并 对 其影 响范 围 内的人类 活 动有一 定 的危 害 。 西南地区属地质灾害高发区,而滚石灾害作为一种具有多发性 、突发性 、随机性 等特点 的致命性灾 害 ,已经 越来越 受 到人们 的关 注 。尤其 在发 生 了 2 0 0 8年 的汶 川地 震 以及 2 0 1 3年 的芦 山地 震后 ,受 地震 力的影响,坡表发育了更多的危岩体及危石 ,而在余震或暴雨等外力作用下 ,这些危岩及危石极易发生 滚落而造成危害。在经历了芦山地震后 ,宝兴县某小学后山斜坡上 目 前就堆积 了多块危石及危石区 ,对 下部 的小学 师 生安 全构 成 了极 大威 胁 。本文 以该小 学后 山危石 ( 区 )的分 布 特征及 危 石转 变 为滚 石灾 害 的形 成 机理 为研究 重点 ,旨在 掌握 此类 危石 转变 为滚 石灾 害 的必要 条件 ( 主要 因素 ) ,为 此类 滚石 灾 害的 研究及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并对灾后重建 的选址及避让提供一些依据 。
滑坡、崩塌和危岩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则判断该崩塌发育程度低。
55°,有阶段季节性地表径流流过,岩土体较湿;坡面上局部发育有小的裂缝,主控裂隙面直立,呈上宽下窄状,上部充填杂土,裂面近期有掉块现象;坡肩有小裂缝,存
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及临空面,岩土接触面平行于地形坡面且顺坡的界面,为自然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易滑界面,表水(包括雨水)的渗入则对滑坡产生起软化和催化的作用,长期的表水渗入使风化界面处风化土不断被软化,强度显著降低,形成软弱
中国金属通报,2019,(4):137-138.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2):170-171.
关于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
西部资源,2019,(4):132-133.。
四川巴州崩塌危岩发育特征
四川巴州崩塌危岩发育特征王凌芬;刘飞;胡伏生;王文霞【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s in Bazhou Dis-trict, Bazho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after 5.12 earthquak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nect-ing to thei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Mainly attention is pu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lides and rock structure, also the basic rule of landslides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examples, we proposed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andslides formation mechanism that earthquake triggered. Finally, we summarized five main types of landslides and generalized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models.%本文着重介绍5.12地震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重点分析了崩塌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及崩塌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成因机制的分类体系,概括和总结了五种主要崩塌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模式。
【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8页(P300-307)【关键词】崩塌;地震;岩体结构;四川巴州【作者】王凌芬;刘飞;胡伏生;王文霞【作者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3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巴州区属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达州西部,米仓山南麓,东连通江、平昌,南接仪陇,西邻阆中、苍溪,北与南江县接壤。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1. 崩塌灾害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
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
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
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
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
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
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
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
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
滑移-倾倒式21强风化滑塌式倾倒式坠落式图3.2-1 危岩体失稳方式示意图灰 岩灰 岩灰 岩灰 岩图3-2 危岩失稳方式示意图1 坠落式受裂隙切割和下部岩腔影响,高悬于陡岩上端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随卸荷裂隙不断加深加宽,一旦裂隙发育切割整个危岩体,使其脱离母体,危岩在重力作用下从母体突然脱离失稳产生崩塌。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
图1倾倒破坏地质模型
Fig.1 Geological model oftoppling failure
(a)稳定
(b)倾倒
图2单个岩块稳定性
Fig.2 St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column
Z>一。cmospfl+-五Kcs。in。(Lt口r+十p,8.-)tan尾l
孱r=屈一夕
the angle ofthe seismic force with respect
indicated that the toppling stability ofrock slopes increases to the horizontal Key wordst
plane
rising but descends markedly with the seismic coe伍cient increasing.
to earthquakes
式中:怎为岩块肌的长细比,H为边坡高度,厦为
自然坡面倾角,屈为边坡(切坡)倾角,口为破坏面
视倾角。 第一块倾倒岩块的长细比应为满足式(1)中的
Ⅳf=气等%+知陋fl+Kcos(叶/0]一
t[cos屈-Ksin(a+孱)】/COS风)
(5) 式中:Ⅳf-l’M分别为岩块i-1和i+1作用在岩块 i_1:00法向力;‘,毛分别为为M一,和M的作用力臂; 仍为陡倾裂隙面内摩擦角;形为岩块i的重力。 记
slopes
analyzed.The
variables of every rock
block potential to toppling,use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 4 危 岩体 W3
作用 造成 危岩 体 的失稳 。
危 岩体 W3 ( 见图 4 ) 所 处斜 坡 坡顶 呈 陡 崖地 貌 ,
相 对 高差 4 0— 8 0 m, 出露 中生 界 三叠 系 上 统 西康 群 侏 倭组 板岩 、 变 质石英 砂 岩 , 表层 破 碎 。 陡崖 以下 为 崩 塌 堆积体 区 , 坡度约 3 0 。一4 0 。 , 坡表顺直 , 相对 高 差崩坡积层覆盖 , 推测崩坡 积层厚度 1 5~3 0 m 不 等 。植 被 以稀 疏 杂 草 为 主 , 分 布 大 量 落 石 。危 岩 体
3 . 2 暴 雨 对 危 岩 体 演 化 的 影 响
由于震裂 危岩 体 的产生 是 以原 有 裂 缝 的扩 展 错 动 为基 础 , 在 以后 的 演 化 过 程 中 , 其稳定性如何 , 是 十分 重要 的 问题 。暴 雨 后 , 危 岩 体 裂缝 会 短 时 间 内 聚积 大 量裂缝 水 , 若不 能及 时排 出 , 则 会 因静水 压 力
立面突出, 团块 状 , 宽约 2 m, 长约 7 m, 平 均 厚 度 约
震 裂危岩 体 , 在遭 受 暴 雨 后 , 在裂缝处充水 , 充 水对 裂 隙等 结 构 面 产 生 软 化作 用 , 特 别 是 泥 质 等 软 弱结 构 面 ,含 水 量 达 到饱 合 后 软 化 作 用 明显 , 抗 剪
若 裂缝 足够 深 并 满 足 下 式 条 件 , 则 裂 缝 开 始 扩
展: KH> K I c ( 4)
综上 , 有 充满 水裂 缝可 自动 扩展 的极 限深 度 :
, 、
的抬 升 , 促使结构面拉开, 是坡体结构疏松 , 横 波 是
一
手
种 剪切 波 , 提 供 了水平 向的惯 性 力 , 促使 危 岩 体 向
K H= h 了 7 r T 其中 , = 0 . 6 8 。
( 3 )
地震 引起 危 岩 体 裂缝 扩 展 , 主 要 是 通 过 地震 波 的作 用导 致 的 。地 震 波 分 为 纵 波 和 横 波 , 纵 波 是 一 种 压缩 波 , 会 引起垂 向的惯性 力 , 使 危 岩体 产 生 向上
裂隙 , 下方存 在 J 3悬 空结 构 面 。J 1裂 隙 张开 段 长度 约为 4 m, J 2裂 隙完 全 张 开 , 泥质充填 , 危 岩体 稳 定 性 主要 受 J 1结构 面控 制 。考 虑 到 儿 结 构 面 张 开段 长 度 大于 闭合段 长度 , 危 岩体 现 状 欠稳 定 , 可 能 坠 落 失 稳。裂 隙: J 1 , 1 0 9 7 8 。 , J 2 : 1 8 4 5 4 。 , J 3 : 4 5 。
的应 力 强度 因子 ; 为作 用在 裂纹 面上 的最 大应 力 ,
= Y h ( 2 )
式中 , 为水 的重 度 ;其它 符号 意义 同前 。
于 是相 应 的应力 强度 因子 为 :
3 I
3 震 裂危 岩体 的演 化机 理研 究
3 . 1 地 震 对 危 岩 体 演 化 的 影 响
第 6期
矿 山 测 量
2 0 1 3年 1 2月
1 . 2 m, 结构 面粗 糙 。构成 危岩 体侧 向切 割 面 。
2 . 3 崩 塌 后 退 型
此类危 岩未 崩塌 ; 或 变形 量较 大 , 使 危 岩体 产 生 临 空 方 向的移 动 , 但 未 能超过 危 岩体 破坏 的 l 临界 变形 量 , 因此没 有 产生崩 塌 , 如裂 开错 动 型危 岩 ; 再者 是 裂 缝 完全 贯通 , 产 生 了崩 塌 , 并 进 一 步 震 裂 了后 部 山体 ,
产生 裂缝 , 如崩 塌后 退 型 。
此类 危 岩体 体 一 般 是 地 震 时 , 底 部 或 前 部 产 生 崩塌 , 底 部或 前部 有 临空 面 出露 , 而未 产 生 崩 塌 的最 下 端危 岩体 成为关 键 块体 , 一旦 关 键 块 体失 稳 后 , 上 部 危岩 块体 易于 产生 连锁破 坏 , 呈后 退式 破坏 。
1 1 o , 层面 2 1 5 5 5 o 。
裂 纹面 上作 用 有 任 意 分 布 的 “ 当地应力” ( )时 ,
对应 裂 缝尖 端应 力强度 因子为 :
K H=
 ̄ / 仃 ^
( 1 )
式中 , 为形 状 因子 ; K 静水 压力 导 致 的缝尖 端
h = 0 . 7 5 f 、 Y , l
( 5 )
( 下转 第 5 6页 )
临空 面 的拉 有 裂缝 的 扩
展 。纵波 和横 波 的交替作 用 , 导 致 了山体 的震 裂 , 当 裂 缝 变形量 未 能使 裂缝 贯通 , 如 震 裂 未动 型 危 岩 , 则
当地 震波 在传 播过 程 中遇 到裂 隙 等 性 质 突变 的 结构 面 时 , 将发 生反 射 和绕 射现 象 , 振 幅 发 生 明显 改
变 。 由于两侧 介质 特性 的差 异 , 将 产 生反 射 波 , 因此 在界 面处 造 成 反射 波应 力 和透 射 波应 力 , 出 现 复 杂 的动 应力 分异 , 将 在界 面处 产生 拉 应 力 , 促进 其 被 拉 裂, 同时 剪切作 用 力还可 促进 其剪 切 变形 ] 。
强度 降低 ; 而且在 陡倾 裂 隙形成 的孔 隙水压 力 。 暴雨中, 危岩 体 裂 缝 会 短 时 间 内聚 积 大 量 裂 缝
水, 若不 能及 时排 出 , 则 会 因静 水压 力 作 用 而撕 开 裂
缝, 继而 造成 危岩 体 的失稳 。根据 断 裂 力学 原 理 , 当
为2 m, 危岩体左侧缘存在 J 1裂 隙 , 右侧 缘 存 在 J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