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标准修养良好品德第一节遵守公民根本道德标准一、公民根本道德标准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根本道德标准。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与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老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与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效劳社会。
二、提出与倡导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意义1.公民根本道德标准表达了社会主义道德建立要求。
2.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是对公民道德要求高度概括。
3.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有利于对公民进展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含义及四个特点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而言,它是在人类社会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开展起来,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与相关性特点。
特点:1、活动范围广泛性2、交往对象复杂性3、活动方式多样性4、活动结果相关性。
二、公共秩序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那么维系人们公共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意义1、有序公共生活是构建与谐社会重要条件。
2、有序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安康开展必要条件。
3、有序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根本保证。
4、有序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与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四、维护公共秩序根本手段1、道德与法律是建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两种根本手段。
2、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互为条件。
五、社会公德含义与三个特点〔一〕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道德准那么。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表达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2、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表达为保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3、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表达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5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
其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和,俭朴节约,积极进取,以愤图强;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所有公民都能理解和认同,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在公民道德实践中相互作用,交叉渗透。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其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文明上网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地一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诚实守信模范:
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
黄大发模范事迹
•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 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 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 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 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 为“大发渠”。
• 2015年8月,白永皓决定背着妈妈上大学。重返校园后,白天,间隔4小时帮妈妈 导一次尿;晚上,间隔6小时导一次尿;上午、下午各按摩5次;每天三餐按时按 点准备好;每天要清洗换下来的衣服,买菜做饭,收拾屋子。2015年12月,妈妈 住院做脊髓探查手术,又花去十多万的费用。出院后,为节省开支,白永皓租了 两间价格便宜的房子。2017年春节,妈妈的病情再次加重。看着儿子在学校、医 院、出租屋三头跑太劳累,母亲坚持要回老家。母亲回老家休养后,他在与妹妹 的一次通话中,得知妈妈又住进了医院。原来,妹妹的身体单薄,无力将妈妈抱 到轮椅上。妈妈由于长期卧床,无法晒太阳,褥疮、贫血、缺钾等并发症更加严 重,不得不住院治疗。白永皓心如刀绞,立即请假回老家,再次担起照顾母亲的 责任,让妹妹全力以赴参加招聘考试。
• 灾难夺走亲人的生命,但却夺不走一名共产党员的意志品质。王生廷说: “越是紧急时刻,党员越是要站出来,扛起来,让大家安心。”安葬妻子 第二天,他就和哥哥一起,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他摸排南、北石 门村低压电力设施损坏情况,为电力抢修提供准确数据;积极参加高压线 路抢修恢复工作,在作业现场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用自己家的铲车,清 理南石门村通往高速路的道路,为电力快速抢修开出一条平坦大道;每天 都帮村委会输送发放救灾物资。在两兄弟的带领下,南石门村的救灾重建 工作进展顺利,很快就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南石门村也恢复昔日的容 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五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 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 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 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
践活动中,人类 必然要发生各种 各样的人际交往 和社会关系
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 是道德产生的 主观条件
意识是道德产 生的思想认识 前提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
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 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 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问题1
中国革命道德有哪些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
能够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而保持 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 件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进步,既要注意在文明交 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要在文明互鉴中 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 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 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 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主体的道德体系 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 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 以全盘否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消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学问,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打算呢?老师应当怎么开展政治教学打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第五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第五章教案1一、教学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实力目标】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学问目标】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全部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法财产和财产全部权的含义。
【难点】区分合法财产,财产全部权。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探讨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
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
思索: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
客体——钱,患病学生。
结果——退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这局部财产的全部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公民的合法财产举例:(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4)某市长受贿310100元,视为家产。
思索: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全部?哪些不应当属于个人全部?为什么?总结:(1)依据全部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当归属集体全部,国家全部。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全部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全部权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支配自己的压岁钱呢?学生分组探讨,归纳:存银行一局部,捐款一局部,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全部权。
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运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考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 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 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 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 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 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 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名节如璧不可污。”趣味是与人的品德、操守、 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 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才可能有益于社 会和他人。
如果情趣低俗、沉溺于玩乐奢靡就很容易销蚀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变得精神空虚、 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生活奢靡甚 至道德败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 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 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 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遵守社会道德、锤炼高尚品格)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比较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 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爱岗 指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敬业 敬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 体现: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关系:依存关系、互承关系、共荣关系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孔子
雷锋
各行各业敬岗爱业模范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 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2010年2月9日,在京津承包建筑工 程施工的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赶 回武汉黄陂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 工钱,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日 夜兼程,千里送薪。不料在2月10日 凌晨遭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 孙东林为完成哥哥孙水林“新年不欠 旧年薪”的遗愿,赶在除夕夜的前一 天将33.6万元钱,全部发放到农民工 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 薪义举。
(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前景 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
33% 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前景如何 43% 的大学生对此甚至没有思考过 24% 的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略知一二” 67% 的大学生没能掌握职业发展信息 30% 的人甚至没有注意过 3% 的人了解职业发展信息
• • • •
查数据,看大势,分析供求关系 审条件,析结构,关注市场预期 溯历史,观动向,预测单位走势 查校友,探人气,谋析就业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课程总结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在于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法治理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总结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的结构、权利与义务的分类、法律实施的方式等。
课程总结
01
学习指导
02
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 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五章课件
目录
• 第五章课程导论 • 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 •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第五章课程导论
课程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加强思 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03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利的 重要工具。
法律的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 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能够对社会 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在社会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下,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02
思想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是法律基础的价值
基础,为法律的实施和遵守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制度保障
03
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法律的强制力
和规范作用,保障了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和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差异
约束力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靠内在的道 德自觉和自律,而法律基础则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法规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2.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3.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教学重点:1.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2.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法律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教学内容: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以保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宗旨,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法律在社会中起着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源头。
2.法律: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3.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进行行政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相关机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5.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对法律问题进行解释的一种司法行为。
6.国际法: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交往和互动的一种法律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具体规定和保障1.民事法律:(1)财产权的保护;(2)人身权利的保护;(3)合同自由和契约精神的保护;(4)知识产权的保护。
2.刑事法律:(1)禁止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2)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行政法律:(1)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四、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使其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2.学习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
2.呈现: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4.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并展开小组活动,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总结:由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目的要求】掌握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熟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社会公德的概念(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2、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
在日常生活尤其是日常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列:案例1:“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
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2004 年全国出境总人数达到2885 万人次,200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到了3452.3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了11.27%。
与前几年相比,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
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家庭关系包括:
夫妻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推荐同学们观看以下三部影视作品
三、离婚
说离就离
离婚原则: 既保证离婚自由,同时又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依据: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主要从婚姻基础、离婚原 因、夫妻感情现状和有无和好可能等综合分析。 离婚方式: 协议离婚(登记离婚)——到婚姻登记机关申 请; 诉讼离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心 理 测 试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摆正爱情的位置
树立高尚的爱情观
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 相尊重,共同进步。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
稚嫩大学生休学当爹娘 岁月如山劳燕分飞
19岁的刘何和女友都是重庆某重点高校的大二 学生。2005年,女友不慎怀孕,刘何和女友毅然决 定双双休学生子。2005年9月,他们顶着巨大的压 力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然而,面对嗷嗷待 哺的女儿,面对濒临荒废的学业以及众叛亲离的局 面,两人是否能超脱一切? 生活不是过家家。2006年6月20日,记者前去参 访时,“大学生妈妈”已经撇下婴儿离家出走,而 大二男生则陷入困窘,只身抱着年仅9个月大的女 婴泪如雨下……
法定必备条件
法定禁止条件
男女双方自愿
达到法定婚龄 符合一夫一妻
直系血亲和三代 以内旁系血亲 患有医学上禁止 结婚疾病
结婚的禁止条件
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 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三 代以内旁系血亲,指直系血亲以外的同源于祖 父母、外祖父母的亲属。 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人结婚。(如:性病、严重的精神病、重症智 力低下、瘫痪、麻风病尚未治愈的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 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 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 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 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 则志不慑。
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讨论:
大学生理直气壮不让座,尊重公德需要理由?
“上车我是投了币的,就算有老人有孕 妇站我旁边,我也可以选择不让座,这 跟学识、素质无关。”
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都是塑造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最
重要、最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
要的精神保障。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教学重点: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 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 教学难点:
• 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两个概念的区别 问题。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 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 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 会风气。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道德强调自律,通过道德教育、道 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观念意识,作用
4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放性、透明性、与他人和社会的关联性。
精选ppt
(二)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
精选ppt
(三)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
现代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新闻载体的普及与推广,促 进了信息快速、便捷、充分地传播与交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精选ppt
思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 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 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精选ppt
公共生活的领域是社会公共场所;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
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不仅深入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 神世界。
精选ppt
(三)法律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特点
强调“他律”。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 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 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惩处,警 戒人们遵守规范。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律直接干涉的只是极 少数人的“自律”失效、越出基本规范的行为。
•
意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尊老敬老作
为考核党员、干部的内容,对党员、干部中不履行赡
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父母、长辈的,社会舆论要
严厉谴责,同时一律不予提拔任用。情节严重的,要
给予党内或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பைடு நூலகம்
精选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一 、法的词源
1.从词源上分析:
中国“法”字的古字体 “灋”,《说文解字》:“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zhi),所以触不直去之, 从去”。
➢ “法制宣传日”,并非“宪法日”,是因为宪法与刑 法、民法、诉讼法等一样都需要宣传。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复旦投毒案
➢ 2013年4月16日,上海,2010级 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 黄洋的被害,令与他同专业的同 学难以相信。黄洋是四川自贡人 ,家境贫寒,但个人非常努力, 成绩也很优异。他是为了给母亲 治病,才立志学医的。平时在班 级里,他勤奋好学,多次获得学 校奖学金。据了解,她母亲手术 费都来自他的奖学金。在他喝到 有毒水时,感觉到异样特意倒掉 了原有的水并清洗了饮水机。以 防同室其他同学喝到。这也引发 了网友关于“误杀”的猜测。 ,
《唐律》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 国古代法典,共十二篇,五○ 二条。
总则 事律
罪律 专则
名例篇 卫禁篇 职制篇 户婚篇 厩库篇 擅兴篇 贼盗篇 斗讼篇 诈伪篇 杂律篇 捕亡篇 断狱篇
57条 33条 59条 46条 28条 24条 54条 60条 27条 62条 18条 34条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嫌疑人林某上海市二中院于10月30日立案受理复旦投毒 案,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该案由上海市人民 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
➢ 2010年,林某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 免试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 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 在此期间,林某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并在 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在复旦的校外冠名 奖学金名单中也有林某的名字。林某曾在自 己的书中写下“我热爱医学,立志献身医学 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 终身”这样的誓言。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的规范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国家创制(创制性) ➢ 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 国家强制(强制性)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3.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4.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三、人类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法律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 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 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 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 而生了。 中国:最早的法<禹刑> 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 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法治国的方针。
教学重点 ➢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 2001年,国家将12月4日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 日”,并在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 “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灋”有三层含义:
神明裁判 强制性 公平性
灋与廌是同一种神兽, 是古人杜撰出来的中 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 据说它能辨别曲直, 在审理案件时,它会 用角去触理曲的人。
中国最早的“法”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 “林看起来挺阳光的,也挺开朗的。”与林某一起组 织过活动的段同学回忆,林某碰到熟人都会主动打招 呼,对师兄师弟也比较客气。不少见过林某的校友, 对其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热情”。
林森浩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 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 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 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教学目的:
➢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 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 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掌握社会主 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性质分析:"法"是公开的、具体的、客观的、确定的" 标准",是追求"有序"这个目标的"行为规范"。
关于“法”与“法律”的一般认识: *法是国家判断人们行为曲直的标准。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判断人们行为曲直标。
准的文件。 *在中文中法与法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
用,但有些含义不尽相同。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1、奴隶制法律
(一)奴隶制法的产生 1)、经济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产品交换;私有 制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2)、阶级原因: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出现;阶级关系取代 血缘关系 3)、文化原因:文字的出现及其广泛使用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 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 的规范。
“法”“律”合一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 一而归于一”。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