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律的神话——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律论’与‘纯诗说’
全部面相。英国经验论谱系中的夏夫茨伯里提出了
的实质,就是让艺术从作为‘寓教于乐’和‘思想
审美无利害的学说,并且对于崇高与美进行了区
宣传’的工具中摆脱出来。”⑨艺术的独特性是在与
别,稍晚于他的大卫·休谟则提出了审美“趣味
美的结合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自主性是通过强
关问题。1998 年第 4 期 《外国社会科学》 上,周宪
译介了德国学者彼得·比格尔的两篇文章,重点介
绍了比格尔批判哲学及其对艺术自律问题的深入探
由于研究视阈的分化,当前国内学界对艺术自
160
讨。随着学界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日益关注,周宪
艺术自律的神话
在 2005 年撰著了 《审美现代性批判》 一书,基于
指出了两条研究路线存在的不足:文化社会学视阈下的研究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构,美学学科
内部视阈下的研究则有待更深入细致的展开。在笔者看来,对艺术自律起源的回答,应该遵
循一条内外部视阈融合的研究路线,如此方能更好地洞察审美现代性的症候。
关键词:艺术自律;起源说;文化社会学;美学;视阈融合
众所周知,艺术自律不仅是美学得以自洽的核
贵族国家争夺文化领导权这一历史事实。可以说,
内涵:“‘艺术体制’范畴也至少包含两种含义,
在对艺术自律起源的讨论中,冯黎明也做出了有意
它既是公共运营的文化机构、职业化的组织,也是
义的学术贡献。
⑤
机构得以组织化运行的机制、惯例。” 在解释现代
主义艺术体制的自主性成因时,周计武依旧是沿着
二
美学学科内部视阈下的起源说
结为单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
第一人。在徐岱看来,“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
的艺术”的概念,由此,艺术摆脱了技艺说的枷
义运动才真正缔造了艺术自律的观念,无论是将戈
锁,并且美的艺术的观念成为了法国百科全书派对
蒂埃还是瓦莱里作为艺术自律说的首席旗手,我们
于艺术的共识性理解。然而,这还不是美学起源的
判》,从而完成了知情意三分的哲学体系。在康德
看来,“那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
⑧
运动,他否认康德美学已经走出了德意志认识论的
传统,这一切都是有待商榷的。
除了高建平、徐岱,韩清玉也专注于对艺术自
的”, 由此,审美判断成为想象力与知性和谐一致
律问题的学理探讨,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在
的非功利静观中,关联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形式
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分工的过程,而艺术自律性就是
个深刻的转变同时也就是真善美的分离。”④周宪认
这一社会分工的产物。促使艺术自律性产生的第二
为,现代艺术的功能并不是真、善、美的彻底分
点原因是现代性进程中形成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在
离,而是在审美、认知和伦理的分化中为艺术自律
周宪看来,“商品这个最普通最世俗的形式,消解
2021 年第 2 期
艺术自律的神话
——当前国内关于
“艺术自律”
起源说的研究现状
◎吕 东
摘要:本文聚焦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梳理出艺术自律起源研究的
两条主要路径,其一是在审美现代性的宏阔视阈中,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探究艺术自律起源,
其二是在美学学科的内部视阈中厘清艺术自律的发生史。文章在肯定当前研究成果的同时,
彼得·比格尔式的双重维度 (艺术的社会机构和艺
术的特定时期功能性决定因素) 来展开论述,强调
以上考察了国内文化社会学视阈下的艺术自律
这种自主性一方面有赖于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
起源研究现状,另一条路径则是美学学科内部视阈
艺术生产和分配机制,另一方面有赖于天才美学、
下的艺术自律起源探究,其中,高建平、徐岱、韩
因,进而可以透视审美现代性的诸种特性。可以
艺术的审美独特性,但另一方面,这也迫使艺术家
说,艺术自律性就是我们理解审美现代性的一把密
退守艺术的“象牙塔”,这本身也是现代性与审美
钥。
现代性的矛盾性张力。艺术自律性形成的第三个原
除了周宪,周计武、冯黎明等学者也从文化社
因是制度化,周宪借助了比格尔对艺术体制的定
性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现代艺术重新作用于社会
了文化的宗教膜拜性,一方面把文化作为世俗活动
提供了条件。如此,在艺术的社会功能转变中,基
与宗教活动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又使得文化作为一
于艺术自律性的审美救赎论经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而
②
个独立的领域充分发展起来。” 也就是说,资本主
得到了广泛传播。至此,周宪采用文化社会学的视
给出了艺术自律观念的社会学动因。何为艺术自
这在现代主义艺术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艺术作品
律?周宪强调自律性是相对于他律性而言的,“这
的个性化创作或接受都会推动艺术的内在化演进。
就意味着在解释的意义上,自律可以归诸于审美现
艺术自律性形成的第五个原因是艺术创作明显的形
象或艺术现象自身。与此相反,他律性是指艺术现
亚?也就是说,谁才是美学的亲父呢?高建平没有
指出艺术自律从文化社会学视角起源于资产阶级与
急于给出答案。在高建平看来,鲍姆加登所代表的
162
艺术自律的神话
德意志认识论传统只是美学起源的一股思想力量。
的论述中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康德并没有走出
在法国,1746 年,夏尔·巴托神父在他出版的 《归
认识论美学,那么康德就不是确立艺术自律观念的
‘天赋人权’的意义上给予了艺术自律以本体论的
这一定义来看,鲍姆加登应是莱布尼兹—沃尔夫学
⑥
地位”。 此后,在康德建立的艺术自律的大厦上,
派的信徒,他依旧是在德意志的认识论传统中命名
法国、德国和北美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思潮,法
和思考美学。虽然鲍姆加登在理性认识中划分出了
国的唯美主义运动、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世
式主义倾向。周宪认为,从社会学角度看,传统艺
象或审美现象是由外部影响所导致的或所要求
术是重内容而轻形式,也就是艺术的非艺术的功利
①
的”。 简言之,艺术自律是指无论从价值根源还是
因果独立性上,都将艺术存在的理由从艺术之外挪
至艺术之内。
性要求掩盖了艺术的审美感性形式,而肇始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形式主义风潮使艺术的重心回
的哲学沉思》(1735 年) 中首次提出了美学的学科
开对现代性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冯黎明从巴托神父
概念,在鲍姆加登看来,美学乃是研究感性表现的
对美的艺术的定义入手,同时指出培根在哲学领域
完善的科学。而在 1750 年,鲍姆加登又借用美学
将人类认知划分为记忆、想象与理智,他们二人是
来命名自己的巨著。毫无疑问,鲍姆加登是第一位
提出了鲍姆加登到底是美学的教父还是亲父的问
首创,但是这些为艺术的自律性存在提供合法化依
题。当然,从鲍姆加登首次给美学命名的角度上
据的重要术语,是在康德那里超越现象描述而被提
讲,鲍姆加登的确是美学的教父,但是亲父一说却
升至有关人的类本质属性的概念,所以说是康德在
值得商榷。从鲍姆加登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自律观念的生父,但仅仅从巴托和培根直接过渡到
像一位摩西,从沃尔夫主义的岸边窥见了新的理
康德的审美判断,对艺术自律观念的学科内在发生
论,而不是征服了新的美学领域的约书亚。”⑦
史的梳理略显粗疏。冯黎明又在 2014 年第 3 期 《长
那么,到底谁才是建立美学这门学科的约书
江学术》 上发表了 《艺术自律与艺术终结》 一文,
2015 年第 6 期 《哲学动态》 上,韩清玉发表了 《艺
的自主性领域。将美善分离,康德迈出了决定性的
术自律思想的四个维度——从西方现代美学到康德
一步,他走出了认识论美学,来到了一个新的美学
感性领域并把它交付给美学,粉碎了莱布尼兹的单
论以及北美的审美造反,无一不是艺术自律观念影
子一致性并给连续性法则撕开了一个裂口,但在鲍
响的结果。冯黎明以艺术自律为核心观审文化现代
姆加登那里,美与善还是纠葛在了一起。高建平借
性的症候无疑是有思想洞见的,康德也无疑是艺术
用了保罗·盖耶对鲍姆加登的评价:“鲍姆加登更
较早分别从艺术实践和抽象理论层面触及艺术自律
为美学命名的思想家。但是,在高建平看来,为美
的先行者,经由他们的准备而产生出了康德的审美
学命名并不足以说明他就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而
学说。冯黎明认为,审美现代性是以康德为开端
应该是创始了某种思想或学科规范。于是,高建平
的,“尽管‘审美无功利’‘美的艺术’等并非康德
会学视角展开了对艺术自律缘起问题的深入研究。
义,从体制层面解释艺术自律性的形成动因。在比
在 2018 年出版的专著 《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
格尔的批评哲学体系中,艺术体制包含的双重内
重构》 中,周计武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中,以观念
涵,它们分别是艺术的社会机构这一中介机制和艺
史的方式梳理出了艺术自律形成的体制性脉络。在
义的市场化原则使艺术家摆脱了对贵族和宫廷上层
角,在审美现代性的宏阔视阈中阐明了艺术自律性
的依附关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品作为商
形成的社会动因,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艺术自律性
品进入市场,遵循自由市场的交换原则,也使艺术
与审美现代性的共生关系及艺术自律性的社会动
家有更多的创作自由,从而在艺术实践中更加注重
艺术静观和有机整体的艺术品观念。可以说,周计
清玉等学者产出了富有洞见的学术成果。
武基于艺术体制对艺术自律形成原因的分析受到了
比格尔的深刻影响。
在 2008 年第 10 期 《社会科学战线》 上,高建
平发表了题为 《“美学”的起源》 的文章。高建平
冯黎明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
梳理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缘起,也为艺术自律的内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的特定时期功能性决定因素。在现代社会中,艺
周计武看来,西方艺术若要在“祛魅”之后开创新
术的社会机构发生了由“仪式到剧场”的转变,并
未来,首先就是要铸造艺术自主性和审美自律性的
且艺术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
神话,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特质便是自律性,而先
前现代艺术中,艺术与日常生活实践保持着某种直
锋派艺术誓要反叛艺术自律的神话,从而充分发挥
接的、有机的关联;而现代主义 (尤其是唯美主
艺术的革命性效能。此后,周计武又在 2019 年第
义) 以来的艺术发展,逐渐脱离的生活实践,艺术
10 期 《文艺争鸣》 上发表了 《艺术体制的现代性逻
161
2021 年第 2 期
辑》 一文,他在文中进一步明晰了艺术体制的具体
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产生出一系列关于艺
发生史给予了较为清晰的展示。首先,高建平从
术自律问题的学术成果,在 2013 年第 9 期 《文艺研
“美学思想”与“美学”的概念区分入手,指出美
究》 上发表的题为 《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
学思想古已有之,而鲍姆加登在其博士论文 《对诗
理论旅行》 中,冯黎明以艺术自律为关注重心,展
在国内学者中,周宪是较早译介并从文化社会
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强烈关注,艺术自律起源问题也
学视角展开对艺术自律问题探讨的先行者。早在
得到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但研究也暴露出了
1993 年第 3 期 《文艺研究》 上,周宪便发表了 《西
一些不足,笔者将对这一研究现状进行论述。
一
文化社会学视阈下的起源说
方现代美学的几个发展趋向》,涉及艺术自律的相
律起源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两条差异化的研究路径,
心命题,也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论域。因艺术自律
第一条便是在文化社会学视阈下梳理艺术自律的缘
观念本身具有双重维度,所以有必要对艺术自律的
起动力,周宪、周计武、冯黎明等学者沿着这一研
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此方能深度把握艺术
究路径产出了不俗的研究成果。
自律的观念内涵。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学界对
变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王国,因而也就失去了传统
文化社会学视角对艺术自律的起源给予了详尽阐
艺术所具有的社会功能”,③这一切都从体制层面促
释。在书中第八章 《审美现代性与艺术自律性》
使艺术自律性的形成。艺术自律性形成的第四个原
中,周宪从诠释艺术自律的内涵入手,从六个方面
因是现代个人主义 (或个性主义) 的内在推动力,
归艺术内在的审美感性形式,形成了艺术的自律性
诠释出艺术自律的观念内涵之后,接下来的问
观念。艺术自律形成的第六点原因是艺术社会功能
题是,产生出艺术自律观念的社会学动因又是什么
的转变。在周宪看来,“艺术从前现代承担社会团
呢?周宪归纳出了六点原因。在周宪看来,现代性
结和道德承传的功能,转变为单纯的审美愉悦,这
说”。在高建平看来,正是德国认识论传统的“完
调一种形式美学而凸显审美内容的独特性。可以
善说”、法国百科全书派对艺术概念的思考,英国
说,徐岱否定了康德作为艺术自律起源的鼻祖,而
经验论的审美无利害说和趣味说,为康德美学的形
将这一美学观念的产生推后至 19 世纪的唯美主义
成 创 造 了 条 件 。 1790 年 康 德 发 表 了 《判 断 力 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