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炎症49例临床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炎症49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愈38例(77.6%),好转9例(18.4%),无效2例(4.0%),总有效率为96.0%。

无效病例主要原因为,患者服药后便稀,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而未能坚持治疗。

本组病例的疗程为3-11d,平均(4.9±1.6)d,多数患者1周后出院。

结论:口腔颌面部炎症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炎症;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31-01
在现代口腔科中,口腔颌面部炎症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多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感染而引发,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颊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其中包括:牙槽脓肿、智齿冠周炎、颌面部蜂窝组织炎、颌下淋巴结炎、牙周脓肿等。

在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不适症状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有可能导致感染症状的进一步扩散,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1]。

因此,在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治疗中,必须做到及时确诊,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
面部炎症患者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6-75岁,平均(39.5±1.7)岁。

本组病例中,咬肌炎症12例,颌下炎症10例,眶下炎症8例,颞下、口底炎症各8例,翼颌炎症6例,颌周炎症4例,咽旁炎症1例。

感染类型为:牙源性感染33例,腺源性感染5例,无血源性感染5例,损伤性感染4例,医源性感染2例。

1.2 方法:本组病例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全身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加强支持疗法,调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抗病能力。

在急性蜂窝织组织炎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细菌对于抗药物的敏感性,人体对于同一菌种、菌型的感受性,对于抗菌药物的反应性,以及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科学、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用量要充足,如果患者的感染症状较重,应采取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毒性。

如果患者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对于各种感染症状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口底感染患者要注重早期切开,以保证患者呼吸道与引流通畅;眶下感染患者为减压主张早期切开;咽旁感染患者切开时,切口不宜过深,以防止损伤深部血管[2]。

在局麻情况下,局部脓肿形成穿刺确诊后选取合适的切口,使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使得脓液尽量引流。

对于较大的脓腔,引流速度不宜过快。

脓腔引流后,使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且放置引流管、引流条等。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1)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发热与开口困难等临床症状
均消失,局部炎症肿胀也完全消退;2)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发热、开口困难与局部炎症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者上述症状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发热、肿胀、开口困难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愈38例(77.6%),好转9例(18.4%),无效2例(4.0%),总有效率为96.0%。

无效病例主要原因为,患者服药后便稀,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而未能坚持治疗。

本组病例的疗程为3-11d,平均(4.9±1.6)d,多数患者1周后出院。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炎症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以颊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等为主要症状,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感染症状将进一步扩散,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炎症多表现为咬肌、舌下、颏下颌下隙等处感染,患者的局部感染症状较为明显,化脓局限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感,临床诊断较为容易。

但是翼颌、颞下等深部感染,患者的早期局部感染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诊断也较为困难[4]。

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主要是依据以下临床特点:1)眶下感染肿胀,多是由上唇底部肿胀,波及内眦部、鼻侧、颧部、眼睑,至鼻唇沟处消失,上下眼睑明显肿胀;2)咬肌处的感染肿胀症状显著,局部变硬,牙关紧闭;3)翼颌感染症状患者,通常伴有冠周炎反复发作与下齿槽
神经阻滞麻醉等病史,以及下颌角内侧肿胀、压痛等临床特点。

在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中,不能简单的“就口医口”,应特别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中,以敏感抗生素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用足剂量,疗程应适当控制,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合本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致病菌以厌氧菌、革兰球菌等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较大,病原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各种超广谱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这可能与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有一定的关系。

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中,为了强化控制感染的效果,在诊治中加强了实验报告检查,通过对于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抗生素。

同时,加强了静脉输液,维持了水、电解质与代谢平衡,增强患者机体抗病能力等综合治疗措施,有效增强了临床疗效。

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必须及时进行切开引流,以彻底清除病灶,不但缩短了疗程,而且避免了炎症复发。

总之,口腔颌面部炎症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国荣.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5(9):147-148
[2] 王治平,赵建江,艾伟健,等.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21
例临床分析.广东医学,2007,28(3):426-427
[3] 胡晓文,吴学礼,欧阳喈,等.2种不同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效果分析[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290-292
[4] 陈中,谷凤琴.口腔颌面炎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6):102-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