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预习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2.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学习资源】
一、预习字词
1.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并记在心里,并且给下列字注音。

弦()哉()兮()峨()
2.本课中我认为难写的字是,我再练习写两遍
3.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
a、查字典。

()
b、看注释。

()
c、联系上下文。

()
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
二、理解词语及句子
1.联系课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洋洋
..兮若江河:
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
2.写出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梳理脉络
伯牙擅长,子期擅长,他们二人志同道合,伯牙心内所想,子期都能。

子期死去后,伯牙因为,于是破琴绝弦。

由这个故事所得,后人用来比喻知音难求。

四、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语,在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下,画直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为知己者。

☆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莫逆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
【学习困惑】
我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拓展资料】
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1.王安石《伯牙》:“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2.列御寇《高山流水觅知音》:“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
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5.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6.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拓展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
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课后检测】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①假若;②若是;③像。

2.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再;②打击;③复习。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读;②想到、提到的;③怀念。

4.善:①善良;②擅长,长于;③;好,表示赞同④;熟悉;⑤容易。

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来者不善.。

()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1.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正确的是()
A.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2.钟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

()
A. 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 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 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3.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4.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用“”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情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兮!”
志在秋风,钟子期曰:“善哉,兮!”
志在冬雪,钟子期曰:“善哉,兮!”
5.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
超:、、。

6.《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7.《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

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