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目录
第一节:生化检验
1.谷丙转氨酶(ALT)
2.谷草转氨酶(AST)
3.转肽酶(GGT或r-GT)
4.碱性磷酸酶(ALP)
5.乳酸脱氢酶(LDH)
6.总胆红素(TBIL)
7.直接胆红素(DBIL)
8. 间接胆红素(BIL或T-D BIL)
9.总蛋白(TP)
10.白蛋白(ALB)
11.球蛋白(GLO)
12.白/球比值(A/G)
13.血糖(GLU)
14.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15.肌酸激酶(CK)
1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7.尿素氮(BUN)
18.肌酐(CR)
19.胆碱酯酶(CHE)
20.尿酸(UA)
21.血清胆汁酸(TBA)
22.甘油三酯(TG)
23.总胆固醇(TC)
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载脂蛋白A(APOA1)
27.载脂蛋白B(APOB)
28.钾(K+)
29.钠(Na+)
30.氯(Cl-)
31.钙(Ca2+)
32.镁(Mg)
33.无机磷(磷) (Pi)
34.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35.淀粉酶(AMY)
36.糖化血红蛋白(HbA1C)
37.血清腺苷脱氢酶(ADA)
38.血清单胺氧化酶(MAO)
39.血清5′-核苷酸酶(5′-NT)
第二节:免疫检验
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2.类风湿因子(RF)
3.乙肝两对半
4.乙肝前S1抗原检测(Pre-s1Ag)
5.甲肝检测(抗HAV-IgM)
6.丙肝检测(抗HCV-IgG)
7.梅毒检测(TRUST试验)
8.HIV抗体筛检(ELISA法)
9.结核杆菌抗体试验(胶体金法)
10.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血清学检测
11.肥达氏反应
1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1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T3)14.甲状腺素测定(T4)
15.促甲状腺激素测定(TSH)
16.甲胎蛋白检测(AFP)
17.癌胚抗原检测(CEA)
18.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
19.EB病毒检测
20.解脲支原体检测
21.衣原体检测
22.抗弓形虫抗体测定
23.抗风疹病毒抗体测定
24.巨细胞病毒(HCMV)测定
25.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测定
第三节:血液常规检验
1.红细胞计数(RBC)
2.血红蛋白测定(Hb)
3.白细胞(WBC)检验
4.白细胞分类(DC)
5.血小板(PLT)检验
6.红细胞比积(HCT)检验
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12.红细胞沉降率(ESR)
13.凝血四项(PT、APTT、TT、Fbg)
14、地中海贫血筛查试验
1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16、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检测:
17、骨髓细胞检查:
18、疟原虫检查(涂片法)
第四节:尿液常规检验
1.尿颜色
2.尿透明度
3.相对密度(尿比重)
4.尿酸碱度
5.尿蛋白(PRO)
6.尿酮体(KET)
7.尿葡萄糖(GLU)
8.尿胆红素(BIL)
9.尿胆原(UBG)
10.尿亚硝酸盐(NIT)
11.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BIO)
12.尿白细胞(LEU)
1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HCG)14.尿淀粉酶(U-AMY)
15、尿蛋白定量
第五节:大便常规检验
第六节:脑脊液检验
第七节:浆膜腔积液检验
第八节:关节腔积液检验
第九节:前列腺液检验
第十节:精液检验
第十一节:阴道分泌物检验
第十二节: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第一节生化检验
1、谷丙转氨酶(又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参考值0-42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参考值0-40 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又名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正常参考值5-40 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考值成人:30-141 U/L 儿童约为成人的2倍。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
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

5、乳酸脱氢酶(LDH)
正常参考值140-270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肺梗死、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可引起LDH增高。

6、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0-25.2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00-6.8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间接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T-D)
正常参考值 3.43-20.8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60.00-84.00g/Lμ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失血。

10、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4.00-54.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低于30g/L,则预后较差。

11、球蛋白(GLO)
正常参考值20-35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降低: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

3周岁内的婴幼儿出现生理性低蛋白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有抑制免疫机能的作用,会导致球蛋白的合成减少。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丙种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如,先天性疾病,仅见于男性婴儿。

而后天获得性的,可发生于男、女两性。

此类患者缺乏体液免疫机能,很易发生难与控制的感染。

12、白/球比值(白蛋白/球蛋白)(A/G)
正常参考值 1.10-2.50
临床意义
减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

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增高:常见于3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有抑制免疫机能的作用,会导致球蛋白的合成减少使A/G 增高;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丙种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如,先天性疾病,仅见于男性婴儿。

而后天获得性的,可发生于男、女两性。

此类患者A/G增高,缺乏体液免疫机能,很易发生难与控制的感染。

13、血糖(GLU)
正常参考值 3.89-6.3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降低:胰岛细胞瘤、高血糖素缺乏、严重肝病患者。

14、羟丁酸脱氢酶(又名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正常参考值80-220 U/L
临床意义α-HBDH与LDH、AST、CK、CK-MB一起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人血清LDH/α-HBDH比
值为1.2~1.6。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α-HBDH活性增高,LDH/α-HBDH比值下降,为0.8~1.2。

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可升高到1.6~2.5。

但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有关。

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

此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H1活性增高,故α-HBDH活性亦增高。

15、肌酸激酶(CK)
正常参考值26-208 U/L
临床意义增高:心梗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正常参考值0-24 U/L
临床意义常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视
17、尿素氮(BUN)
正常参考值 1.7-8.3m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下降:BUN下降较为少见,常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

18、肌酐(CRE)
正常参考值成人:58.00-127μmol/L;
儿童:27-88 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19.胆碱酯酶(CHE)
正常参考值4000-13000U/L
临床意义CHE活性降低时有临床意义。

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约有4/5病人血清CHE活性降低至正常60%,危重病人可降至正常的10%以内甚至完全缺如。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均可致CHE活性降低。

饥饿,营养不良CHE也降低。

可作为有机磷中毒诊断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手段
20、尿酸(UA)
正常参考值
男:150.00-416.00μmol/L;
女:89.4-357.60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1、血清胆汁酸(TBA)
正常参考值<1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损害时。

22、甘油三酯(TG)
正常参考值0.50-1.8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23、总胆固醇(TC)
正常参考值 3.10-6.72mmol/L
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TC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参考值 1.16-1.55mmol/L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TG血症,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缺少运动等。

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参考值 2.27-3.30 mmol/L
临床意义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当LDL-C值在3.36-4.14mmol/L 时,为危险边缘;>4.14mmol/L为危险水平。

26、载脂蛋白A(APOA1)
正常参考值
男性:1.05-1.75g /L 女性:1.05-2.05g /L
临床意义
(1)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1偏低。

(2)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值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1与HDL-C却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

(3)APOA1缺乏症、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APOA1与HDL-C极低。

(4)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以引起APOA1降低。

27、载脂蛋白B(APOB)
正常参考值
男性:0.6-1.40g/L 女性:0.55-1.30g/L
临床意义
(1)当有血清LDL-C升高时,APOB也升高,甚至在还未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时APOB已升高。

(2)APOB和LDL-C同样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3)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等,APOB具有诊断意义。

(4)此外,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B都可能升高,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

28、钾(K+)
正常参考值 3.5-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

(2)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降低
1.经口摄入减少。

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

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

4.尿钾丢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29、钠(Na+)
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
(1) 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

(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

3.抗利尿激素过多。

30、氯(Cl-)
正常参考值96-10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降低: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31、钙(Ca)
正常参考值
成人:2.1-2.6mmol/L;儿童:2.3-2.8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软骨病,小儿手足抽搐症,老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32、镁(Mg)
正常参考值0.6-1.2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少尿、无尿时期,由于肾清除功能降低,血浆及红细胞Mg含量均增高,可出现高镁血症。

此外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Addisan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用镁剂治疗过量等情况。

血镁增高可出现镁中毒症状,如深部腱反射消失,肌肉瘫软、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血镁高时可发生心脏骤停。

Mg降低:和高血镁比较,低血镁较为多见。

且伴有电解质紊乱。

血镁减低可见于镁摄入量不足,如禁食、呕吐、慢性腹泻、消化道吸收不良,还可见于尿排镁量过多,如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服用利尿剂等情况。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症、糖尿病酸中毒时也可出现Mg降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促进镁丢失,高血钙时增加尿镁排出,术后输液期血清镁可暂时下降。

33、无机磷(磷) (Pi)
正常参考值0.8-1.6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降低: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34、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正常参考值20-32 mmol/L
临床意义CO2CP是静脉血标本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 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ˉ所含CO2量,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

35、淀粉酶(AMY)
正常参考值血清:70-220IU/L 尿液:0-650 I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
孔,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

36、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正常参考值 3.8%-5.8 %
临床意义
1、此试验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高于10%,胰岛素的剂量就需要调整。

2、此试验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判断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也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HbA1C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

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血红蛋白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时间,随之HbA1C就会降低,即使这一时间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可能是升高的。

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其他溶血性疾病、镰刀细胞特征、妊娠、最近显著的血液丧失或慢性血液丧失等等,当解释这些患者的HbA1C结果时应当小心。

37、血清腺苷脱氢酶(ADA)
正常参考值0-25U/L
临床意义ADA活性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症、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前列腺和膀胱癌、溶血性贫血、风湿热、伤寒、痛风、重症地中海贫血、骨髓性白血病、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心力衰竭等。

ADA在良恶性难辨的渗出液鉴别上有重要价值。

国内外研究表明,ADA对诊断结核
性渗出液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活检和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胸腹水ADA活性显著增高,癌性胸腹水不增高,而血清ADA活性二者无显著差别。

此外,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的重要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显著增高,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颅内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稍增高。

38、血清单胺氧化酶(MAO)
正常参考值0-60U/L
临床意义血清MAO活性测定是检查肝纤维化病变的重要指标。

纤维化发生在汇管区之间或汇管中心区之间时,MAO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80%以上;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增高,且升高幅度最大。

纤维化病变侵入肝实质内时,升高率仅为30%。

临床上测定MAO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

39、血清5′-核苷酸酶(5′-NT)
正常参考值0-11U/L
临床意义5′-NT广泛存在于肝脏和各种组织中。

5′-NT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如阻塞性黄疸、原发及继发性肝癌等,通常酶活力变化与ALP活力变化相平行。

但在骨骼系统的疾病中,如肿瘤骨转移、畸形性骨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等,通常ALP 活力增高,而5′-NT正常。

所以,对ALP活力增高的患者,测定5′-NT活力有助于临床判断ALP活力增高原因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骼系统疾病。

第二节免疫检验
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IU/ml
临床意义链球菌感染后1-4周ASO明显上升,6周可下降,但对活动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皮肤炎有重要意义。

2、类风湿因子(RF)
正常参考值<20IU/ml
临床意义用于类风湿因子相关疾病的诊断。

70%-90%的RA 患者RF阳性。

但RF阴性不能排除RA诊断。

除RA外,还有其他很多疾病RF也可阳性,如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多种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感染。

健康人群中约有5%的人RF阳性,70岁以上的人阳性率甚至高达10%-25%,但临床意义不太明确,有人认为,RF阳性常早于临床症状许多年出现,这些人患RA的风险较RF阴性的人要高5-40倍。

3、乙肝两对半
检查由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成,以下将按如上顺序直接给出结果,阴性(-),阳性(+)。

(1)+-+-+
1)“大三阳”,HBV(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

2)既可见于肝功能异常的急慢性乙肝患者,又可见于肝功正常
的无症状HBV携带者。

3)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该结果并伴有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10倍,HBV DNA水平较低者,是抗INF-α、拉米夫定治疗的较好对象。

(2)+--++
1)“小三阳”,HBV复制活跃程度较低或相对静止,传染性较弱。

2)见于急性HBV感染的恢复期,慢性乙肝携带无症状者,若HBV DNA阳性,则提示HBV仍有复制,并具有传染性。

3)在病变自然过程中或经治疗后的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HBeAg/抗-HBe发生血清转换后可出现,此时HBV DNA低或消失。

4)若出现该结果并伴有ALT持续异常,HBV DNA阳性者,应考虑前C区变异的可能,此时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此类患者,宜注意观察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演变情况。

(3)-+-++
主要见于机体感染HBV后已恢复健康或正处于恢复期,恢复后抵抗力的强弱,主要观察抗-HBe测定值大小,大部分都处于较高水平,可防止野生株HBV感染,但不能阻止变异株HBV感染。

(4)-+---
1)表示机体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并对HBV产生抵抗力,一般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

2).经注射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后,机体产生抵抗力,可防HBV感染,免疫应答正常者,一般在注射第二支疫苗后不久即可出现抗-HBs阳性,其有效保护浓度应>=10mIU/ml(RIA法)。

3).经注射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被动免疫后,可检出抗-HBs,但维持时间不长。

(5)----+
1)表示机体既往感染过HBV,既不能确定有无HBV复制,又不能说明有无传染性,应注意排除假阳性可能。

2)可见于HBsAg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其HBV DNA 大多为阳性,临床较少见。

3)若同时出现抗-HBc IgM阳性,则提示HBV急性(或近期)感染,或慢性乙肝正处于炎症活动期。

(6)---++
1)多见于HBV感染后的恢复期,由于此时仍可检出低水平的HBV DNA,故有弱传染性,当出现抗-HBs阳性后,则表示感染恢复。

2)部分HBV感染者恢复后,可不出现抗-HBs阳性应答反应,当注射乙肝疫苗后,才可产生回忆抗-HBs应答而出现抗-HBs阳性,故出现此类结果患者,可试注射乙肝疫苗。

(7)+---+
1)注意试验误差,部分重复可检出“大三阳”或“小三阳”。

2)排除试验误差后,出现该结果,见于HBV慢性感染,若要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则需进一步检测HBV DNA。

3)“大三阳”治疗过程中出现该结果,提示HBeAg/抗-HBe有发生血清学转换的可能。

此时肝功能一般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宜注意监测。

1)未受过HBV感染,为HBV易感者。

2)此类患者应按现行0、1、6标准方案注射乙肝疫苗以防HBV 感染,注射完后,定量监测抗-HBs浓度,确定有无保护力产生,一般而言机体产生抗-HBs后,其保护疗效可维持3-5年,此时可加强注射一次。

3)若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HBs,为无应答者,应重新按上述标准进行新一轮注射。

(9)+----
1)急性HBV感染最早期,随之出现HBeAg和抗-HBc IgM,若以后仍为HBsAg阳性者,需用抗-HBs作试剂阻断实验以鉴定其特异性。

2)可见于HBV2的感染(非新的变异病毒)。

3)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由于来自母体抗-HBc的阻断,可无抗-HBc的应答,此时仅单项HBsAg阳性。

(10)++---
1)前后感染两种亚型的HBV,或HBsAg与抗-HBs之间仅有低亲和性反应。

s基因变异,其编码的HBsAg抗原性改变,原型抗-HBs 不能将其清除。

2)IFN-α治疗中虽出现抗-HBs血清转换,但由于s基因变异,而不能将HBsAg清除。

3)乙肝疫苗接种者,少数各例虽有正常抗-HBs应答,却仍能感染α决定簇变异的免疫逃逸病毒株,从而与HBsAg共存。

较为罕见,文献报道可能是与INF-α治疗中C基因区的短暂整合或s基因序列中α决定簇前有插入性变异有关。

把此种模式当作“大三阳”对待。

(12)-+-+-
HBV感染恢复期,但诊断结果应慎重。

(13)-++-+
非典型HBV感染,诊断结果应慎重。

(14)-++--
非典型HBV感染,诊断结果应慎重。

(15)--+-+
非典型HBV急性感染,诊断结果应慎重。

(16)---+-
急性感染恢复期,但待查RF后再做诊断。

(17)+-+--
HBV急性感染,强传染性。

(18)-+--+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有免疫力。

(19)+--+-
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慢性HBsAg携带者,HBV易转阴。

1)病毒发生了常规意义上的变异
2)抗病毒治疗有效导致病毒复制被抑制
3)检测试剂盒引起的假阴性
4、乙肝前S1抗原检测(Pre-s1Ag)
与乙肝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如果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

5、甲肝检测(抗HAV-IgM)
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HAV,结合临床可作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6、丙肝检测(抗HCV-IgG)
正常人血清抗HCV-IgG阴性。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

HCV感染后,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疾病。

7、梅毒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
属于非特异性试验。

主要用于梅毒的治疗效果观察与评价。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梅毒感染,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确认。

8、HIV抗体筛检(ELISA法)
正常人阴性;如果阳性需送上级疾控中心复查确认。

9、结核杆菌抗体试验
正常人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试验阴性。

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进入机体后可以诱导产生抗感染的细胞免疫,也能产生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反应,后者对机体无保护作用。

各类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反应规律为:病变重、受损范围大者细胞免疫功能弱,而抗体产生多。

在活动性结核患者中结核杆菌抗体试验阳性率为64%左右。

10、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血清学检测
正常人: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阴性,肺炎衣原体血清学检测阴性。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出现症状后的第七天即可检测到IgM类抗体,于第十至第三十天后IgM类抗体浓度即可达高峰,12-26周后IgM类抗体滴度逐渐降低直至检测不到。

IgM类抗体多在初发感染时检测到。

肺炎衣原体可引起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占肺炎发病率的10%)、心内膜炎、脑膜炎、结节性红斑,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11、肥达氏反应
抗伤寒沙门菌O凝集价>80,H凝集价>160,抗副伤寒沙门菌抗体凝集价>80才有诊断价值。

如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更有意义。

但近期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者,其凝集价亦可升高。

1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正常人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

轮状病毒是造成婴幼儿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在儿童及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