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铜丝线圈
的长度为______cm。

2.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
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
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人看到鱼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所形成的。

4.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______ 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
______ (选填“高”或“低”)些。

5.在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时间长了护目镜的玻
璃罩会变模糊,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6.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少量的固态碘,烧瓶口用玻璃片盖住,对
烧瓶微微加热,会看到瓶内会有______(填“白色”或“紫红色”)的烟
雾,这是碘的升华现象。

今年夏天以来,我市多次利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的原理工作的。

7.寒冷的南极,考察队员用酒精温度计测温度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______(填“高”或“低”)。

8.用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取一些乙醚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如图所示)。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
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9.石墨烯是人类目前研制出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一般导体都快,说明它的______好。

用石墨烯制成的电子元件很容易散热,这说明它的导热性______(填“好”或“不好”)。

10.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一座体积为6×108m3的冰川,其质量为______。

当冰山融化一半后,剩下的冰的密度是
______kg/m3。

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D. 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12.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的人,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
A. 彩虹
B. 水中鸟的倒影
C. 手影戏
D. 观察昆虫
13.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 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
C. 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D. 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
14.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 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D. 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15.如图是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7.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8. 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输飞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钎维材料。

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 质量小
B. 密度小
C. 弹性小
D. 硬度小
19.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D.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20. 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下列关于瓶内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仍为m 、体积仍为V 、密度仍为ρ
B. 质量变为m 2、体积变为V
2、密度仍为ρ
C. 质量变为m 2、体积仍为V 、密度仍为ρ
D. 质量变为m 2、体积仍为V 、密度变为ρ2
21.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 画出反射光线OB ,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2.如图,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
S′.
23.如图所示,O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O为入射电,请画出入
射光线和其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要调整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镜和发光物体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图甲是实验过程中的一次成像情况,成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B”、“C”或“D”),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图甲中的发光物体向左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小雨发现温度计外壳模糊,是因为水蒸气在温度计表面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
化)。

(2)小雨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冰是一种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加热到第7分钟时,该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做此次实验时将试管浸在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中固态物质______。

26.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______ 处;此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 g/cm3.
③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自行车有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及休闲自行车。

公路自行车是指在公路路面(或人为硬化道路,或砂石路)上使用的自行车车种,可用于公路自行车竞赛。

为了使骑行达到高速,要求车身质量较轻而风阻较小。

(1)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

材料锰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
性能(强度)强较弱将强强
密度(kg/m3)7.9×103 3.0×103 4.5×103 1.6×103
(2)已知自行车所用铝合金的质量为12kg,则所用铝合金的体积是多少?
(3)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减少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4.00
【解析】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4.00cm对齐,所以细铜丝线圈的长度为L=14.00cm−10.00cm=4.00cm。

故答案为:4.00。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注意读数时要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解: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中的水的体积不同,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即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明确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不变反射
【解析】解: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鲤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鲤鱼到水面的距离,所以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始终和鲤鱼的大小相同,故像大小不变;此时看到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不变;反射。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
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的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应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

4.【答案】缩小高
【解析】解:无人机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需要将像拍摄小些,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知,需要无人机飞的高些来增大物距。

故答案为:缩小;高。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可判断。

本题是一道以无人机为背景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要掌握。

5.【答案】液化
【解析】解: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这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6.【答案】紫红色
【解析】解: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碘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紫红色。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低
【解析】解: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可知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为−38.8℃;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可知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于水银的凝固点不够低,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凝固,所以寒冷的南极无法使用水银温度计,应采凝固点较低的液体装入玻璃泡内,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很多,所以适合测寒冷的南极,所以寒冷的南极,考察队员用酒精温度计测温度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

故答案为:低。

根据水银的凝固点不够低,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很多,适合测更寒冷地方的温度,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常用液体温度计制作原理的掌握,并且考查了对温度计内液体的选择。

8.【答案】汽化
【解析】解: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汽化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导电性好
【解析】解:根据石墨烯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一般导体都快,说明其导电性好;
用石墨烯制成的电子元件很容易散热,说明其导热性好;
故答案为:导电性;好。

石墨烯作为电导体,有着和铜一样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比目前任何材料的导热性都好,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石墨烯新材料的知识,了解石墨烯这种新材料的基本属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5.4×1011kg0.9×103
【解析】解;由ρ=m
V
可得,冰川质量m冰=ρ冰V冰=0.9×103kg/m3×6×108m3=5.4×1011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剩下冰的密度仍为0.9×103kg/m3。

故答案为:5.4×1011kg;0.9×103。

(1)已知冰的密度和体积,由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其他因素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是一道好题。

11.【答案】A
【解析】解:A、成年人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0kg左右,故A符合实际;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90℃,故C 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12.【答案】C
【解析】解: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手影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13.【答案】D
【解析】解:
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是虚像,故A正确;
B、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故B正确;
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故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大小会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4.【答案】A
【解析】解: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
D、鼓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所以是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1)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与频率没有关系;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

15.【答案】B
【解析】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故B正确、ACD错。

故选:B。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两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

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D
【解析】解: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
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选:D。

酒精是比较容易汽化和液化的物体;
酒精受热就会迅速的汽化,形成酒精蒸汽;
酒精蒸汽受冷就会液化,形成酒精。

此题考查的是酒精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18.【答案】B
【解析】解:我国自行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飞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根据ρ=m
V
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密度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9.【答案】C
【解析】解:A、由于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是晶体,故A错误;
B、据熔化图象可知,海波在AB段是固态,故B错误;
C、据熔化图象可知,BC段是熔化过程,故该过程中海波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据图象可知,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4min,故D错误;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

在图象中包含了好多知识。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把整个图象分成3段,首先是固体吸热升温;然后一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可以看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熔点及熔化所用的时间;最后是晶体完全熔化完后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

此题给出了海波的熔化图象,让学生通过图象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

由于海波是晶体,所以它的图象应分为三段进行分析: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

在分析时先找出能够直接看出的,再分析隐藏的内容。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但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也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密度。

本题考查容器内气体质量的变化引起的气体密度的变化,关键是明白在容器内气体质量减小后,不变的是气体的体积,这是解题的难点,另外还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解答】
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体积为V 、密度为ρ,质量为m =ρV , 用去一半氧气后,质量减半,变为m 2,即ρV 2;体积不变,仍为V ,
则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ρ′=
ρV 2V =ρ2
; 故选:D 。

21.【答案】解:
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等于50°;图中法线已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后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OB ,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2.【答案】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两条折射光线,即可得到发光点S的像点S′。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3.【答案】解: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AO,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的作图,注意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关键是牢固掌握光反射和折射规律。

24.【答案】同一高度C放大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