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
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
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
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
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
第四,身高176--183左右。
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
第五,无生育史。
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
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
西南地区即重庆。
贵州。
云南。
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
第七。
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
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
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
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
(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
(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
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个人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信、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要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主要解决“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
上述三种表现形式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控制;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控制,加深自我认识,增强自我体验。
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就成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心理自我)。
所谓物质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是否健壮、漂亮等。
社会的自我,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权利等的认识和体验。
精神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理想、能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体验,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持久的部分。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可分为现实自我,镜中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中的我的认识,所探寻的是自我的真实状态,剖析“我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镜中自我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
理想自我指对将来的我的想象,其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或“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的三个阶段(奥尔波特)
1、生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
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
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
1岁: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
2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
3岁: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我来”的行为
2、社会的自我(自我的发展3岁---青春期)客观化时期
关注自身以外世界。
通过与他人交往,从周围世界寻找榜样,模仿、认同、内化为自身行为,学习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角色,进一步确定自己。
3、心理的自我(自我的成熟青春期---成年)主观化时期
关键期,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独立思考、选择和评价,表现出“逆反”情绪。
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统合中,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重点讲授)
青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确立的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会经历一个分化——冲突——整合的过程。
1、自我的分化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过程。
这时,原来儿童、少年时期“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即主体的“我”(I),也就是“理想我”;另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客体的我(Me),也就是“现实我”。
这种“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已开始走向成熟。
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础。
2、自我的矛盾
这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的过程。
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认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表现为内心冲突,甚至出现极大的内心痛苦和强烈的焦虑不安。
3、自我的统一
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
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整合统一。
三、总结:课堂活动(寻人启事和心理测试可二选一)
1、寻人启示(自画像):
如果你有一个外地的好朋友与你失去了联系,他想与你重新联系上。
为了保证能找到你,他在报上登出了一份内容详尽、描述准确的寻人启示。
想一想,这份启示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不妨来完成一下这份“寻人启示”,注意写上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情况。
(1)个人完成本人的寻人启事(自画像)(5分钟)
(2)小组内先打乱推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并通过讨论修改此人的寻人启事(自画像)(10分钟)(3)班内分享,请全班同学找出每个小组推荐的被寻找的人(5分钟)
教师点评要点:1、如果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这份“寻人启示”,说明他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定水平;如果学生能内容丰富而准确(比如给其他同学看了,别人都能认为他写得很符合自己的情况),那么他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就很好,反之,就需要积极加强。
2、自己最了解自己,尤其在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方面。
但是,主观的认识有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会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
所以,有必要根据或参考别人的评价来校正对自己的看法。
在中国古来就有“以人为镜”的说法,听听外来的意见能使我们更为客观。
如果能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那么就更好了。
2、(心理测试)自我和谐量表(SCCS)(见附1)
第二讲课时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应对
案例导入:
xx同学,进大学之前无论是对学习还是生活其他方面都是充满自信的,进入大学以后认为继续保持以往的优秀如信手拈花,并打算以后考研究生成名成家。
谁知想不到的是大学情况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同学们不仅个个聪明而且还各有所长。
而自己除了死读书外样样比别人差,且生活拮据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都无形中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以致不敢和同学交往,吃饭时独自一人吃最便宜的饭菜,省下钱买参考书,课外活动也不敢参加,怕动作笨拙引起同学们的讥笑。
最令他苦恼的是学习上成绩总是上不去,
被同学们讥称为“秀才”的他尽管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
一向学习上优秀的他被这种难堪的压力压的抬不起头来,过去理想至上和极其自信的他觉得处处低人一等感觉无比的压抑、烦恼和痛苦。
第一学期勉强通过考试,第二学期刚一开始就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整天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失眠以致无法正常学习,感觉生活无趣。
教师总结:
这位大学生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自卑,自卑的人总是在寻找超越自卑的途径。
但有的人总是有意或无意计较自己最不如人之处,因此他们总是难以摆脱自卑。
一、案例分析:过度自卑(重点)
1、表现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
自我评价持续过低,自我体验比较消极,是自卑的明显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我评价过低。
自我评价过低不外乎以下几种原由:个体的个性特征,自我评价以偏盖全和受其他人的评价所影响。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对自己做出较低的自我评价。
主要原因是倾向于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而且容易接受别人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
自尊心、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2、产生的原因
(1)消极的自我暗示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个体的自信,尤其是事前的消极自我暗示更易使人紧张和焦虑,自信不足加大失败的可能性,反过来更加强化了消极自我暗示。
长期的消极自我暗示将束缚能力的发挥,影响成功率。
(2)过度的挫折
有的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不断成功的人就会不断的成功,因为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他的自信。
反过来,失败愈失败,一个不断失败的人,每一次失败都会挫杀他的信心久而久之变得消极悲观。
稍受挫折就会变得自卑,过度的挫折会加深一个人的自卑感。
3、自卑的克服
自卑者缺乏的是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感,他们更在意自我价值。
当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被否定时,自卑感就会由然产生。
自卑是可以克服矫正的,关键在于找到真正适合自我的发展道路,建立一种内在的自信,不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1)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自我评价
善于挖掘自己的长处,肯定自我切忌一味的关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才能稳定自信克服自卑。
(2)积极自我暗示
学着自我鼓励自我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暗示自己:一定会成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或者告诉自己不成功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设想如何应付。
这样事前做最坏的心理准备,自卑感就可以降低了。
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
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
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
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
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
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
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
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
班了。
其实,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
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
影响。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影响呢?其实,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
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主见”。
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
“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
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
表面上看,有些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那块材料,再多的暗示也无济于事。
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
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
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
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
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
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
所以,皮格马利翁效应虽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
因为外界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
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3)课堂训练:(二选一)
1、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比如:我是坚强的……我会努力的……我要快乐……等等)
2、在全班同学面前咧嘴大笑
二、案例分析:过度自我认同(自负)(重点)
1、表现
自我认同是指自己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都能客观评价、坦然接受,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
对自我的认同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过度自我认同是有点自我扩张的人,他们高估自我,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过度自我认同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过高评价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要求,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义务而导致失败。
2、产生的原因
自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期望过高。
在高中阶段,老师、家长,学生对学业成绩过度看重,以此来衡量学生的优劣。
因此,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
大学阶段,能进入大学的学生常常学业自我概念比较高。
不仅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较高,家庭也以子女靠上大学为荣,甚至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比较高。
容易给大学生造成“我最优秀的”这种错觉。
结果理想自我设定太高,自我期望过高,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脱节。
3、自负的纠正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不是轻而易举人人都能做的的事情。
自卑固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负也同样如此。
自负的人比较自我中心,沉溺于自己过去的成功中。
纠正自负可以从客观认识自我,真正了解自我开始。
1.抛弃自我中心观念 2.学会爱别人
三、自我中心(简单介绍)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
大学生们强烈关注自我,往往愿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
当这种倾向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和心理特征(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尊心)结合时,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
表现
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考。
只关心自己,一是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往往以同学的导师或领袖身份出现,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因此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难得他人帮助,易遭挫折。
四、苛求完美(简单介绍)
表现
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
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总对自己不满意,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信心。
对自我十分苛刻,只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的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平凡的、或有缺点的自我,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其对自我的认识和适应更加困难。
五、教你一招:自信心的增强
当你被不良情绪所影响时,你是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的?
小组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
在大学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信念可以丢,但信心绝不可以丢。
自信是鼓起人生之帆的风,船怎能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信心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永远那么重要,无论你春风得意也好,秋风失意也罢。
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曾提出10条增强自信心的规则:
(1)每天照三遍镜子。
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整理着装,务必使自己和外表处于最佳状态。
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修饰一下自己,保持整洁。
晚上就寝前再照照镜子。
消除对自己仪表的不必要的担心,更有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上。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己的身体缺陷不要念念不忘。
其实,人们并没有那么在意你的缺陷。
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更会。
(3)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的到。
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面红耳赤时,你的听众可能只是看到你两腮红润,令人愉快而已。
事实上你的窘态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他人发现。
(4)不要过多的指责别人。
如果你常在心里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
应逐渐的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5)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
因此,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着用幽默的插话来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只要认真的倾听别人的讲话,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你。
(6)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
对不懂的东西坦白承认,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还会给人以诚实可信的感觉。
而且对别人的魅力和取得的成绩要勇于承认,并致以钦佩和赞赏。
(7)在自己的身边找一个患难相助、荣辱与共的朋友。
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好感到孤独。
(8)不要试图用酒来壮胆提神。
如果你害羞腼腆,那么就是喝干了酒瓶也无济于事。
只要你潇洒大方,滴酒不沾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9)拘谨可能会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
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
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确是唯一的方法。
(10)一定要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
否则,当你处于这种不利情况时,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也会感到比你地位优越,而在心里轻视你。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堂活动:画出心目中的男神、女神
具体操作:每个人都对自己或他人有所期待,心中都憧憬着完美的形象。
请各组同学们在讨论后用画的形式来描述你们心目中的男生或女生的形象,对方是第一选择,也就是说,男生要画女生而女生画男生。
画不一定要很精美,神似就可以。
有的东西用画不好表现,可以配上文字加以说明。
(10分钟)*分享所画内容
*教师总结:被欣赏的男生概括而言就是要有讲信用,热爱运动,乐于关心他人,诙谐幽默,不计较小枝小节的素质;被欣赏的女生呢,脸上要有微笑,要温柔大方、活泼而不疯癫,稳重而不呆板清纯秀丽,楚楚动人,不做作,有性格,刚强,自信,具有时代感。
有这么些优点的男生女生,当然会让所有的人都喜欢、钦佩,在生活中,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如果缺点被无限放大的话,还是会招来非议,你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女生?
*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这样的男生不被欣赏:吹牛皮,小气,粗心大意,娘娘腔,装疯卖傻的,爱耍帅,油腔滑调的。
这种男生老师也不喜欢。
不被欣赏的就是这样的女生:自以为是,骄傲自大,长舌头,小心眼,爱大惊小怪,不懂自重自爱。
二、教师讲授:怎么样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