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资料简介(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资料简介(一篇)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资料简介 1
人物经历:
李清照以多才多艺,她通晓书画,善写诗文,尤其以写词著名,是南宋婉约派词人的__。

她出身于一个文学修养很高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担任过礼部员外郎等官职。

母亲也知书善文。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精通史书,见闻广博,少女时的诗词就远近闻名了。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__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德夫说的,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最后三句。

可见李清照的词是多么具有其艺术特色。

“靖康之变”之前的这段岁月,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他们花了二十年时间编撰的《金石录》终于编成了。

这部书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写了许多清丽婉转的诗词作品。

它们大多表现了她在优裕生活中的悠闲情怀。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进入了颠沛流离、凄凉悲苦的后期生活。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李清照走后,留在家乡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烧毁了。

夫妻团聚不久,赵明诚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府。

他独自骑马去建康(当时江宁已改名为建康)听命,不幸于途中患病,到建康后竟与世长辞了。

丈夫的去世,对李清照的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她埋葬了丈夫,去临安投靠弟弟李沅。

不久金兵南下,宋高宗一路南逃,李清照也随着逃难。

当她返回越州时,随身带出来的文物收藏,或毁于战火,或被盗掠,只剩下一点残简碎篇。

国破家亡,凄苦漂泊,使李清照后期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是她的词,由清丽缠绵变为深沉悲壮。

她深深地怀念故国,对南宋小朝
廷不思抵抗只知逃跑,给予了极大的讽喻。

她在《乌江》这首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公元1132年,李清照移居临安,在那里过完了凄凉孤苦的晚年。

但是她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公元1134年,她对《金石录》做了最后的修改整理,写下了著名的融叙事、抒情于一体的《金石录后序》。

她把书献给朝廷,请求出版。

大约在公元1155年或稍后,一代女词人终于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去世时,她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去世后不久,《金石录》终于刻成问世;她的词集《漱玉集》六卷和诗文集《李易安集》十二卷,也相继问世。

可惜,她的诗词文集后来都散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李清照集》,都是后人重新收集的,只是她的作品的一部分。

【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在李清照的创作中其诗作的整体风格与其词作差异较大。

她在诗与词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自我。

如果说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比黄花瘦”、“欲语泪先流”的哀婉女子,那么在她的诗中则充斥着一个激昂豪迈、悼国怀乡的爱国__英雄形象。

一婉约,一豪放;一细致,一雄浑;一是诗人独抒性灵的心情日记,一为作者参政议政的豪迈文章。

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奇异地融合于一个弱女子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第一,宋人心目中诗词的不同地位。

诗是“载道”、“言志”的工具,而词是“诗馀”,是“小道”,是游戏之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有较多的__功用,是一种严肃的文体。

而词由于兴起于民间,且是教坊歌姬舞伎弹唱所制,所以流于“艳科”,且由于词的特殊形式更便于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在李清照的心目中,她是严格区分诗词的功用的,她可以用诗来表达她的__理想、社会抱负,但她在词中却沉浸在心灵的各种情绪之中,独自品味内心的点点滴滴与离愁别恨。

第二,李清照个人的词学主张。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__的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高的要求,以便“协律”、“可歌”。

由于对词有了多方面的限制,也就缩小了词所能表达的题材范围,可以说,李清照是有意让词成为她抒__感、伤春悲秋的载体的。

李清照的诗词虽然风格不同,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影响。

整体风格为婉约的词作中也不乏气象雄浑之作,而其诗作中也有婉秀灵动的作品,这可以看成是两种风格的渗透。

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意境宏大,想象丰富,气势豪迈与易安的其他词不同,倒有些像苏辛派的词作。

而其“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化用庄子的《__》,充满浪漫__色彩,飘逸豪放,与“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有些共通之处:这一点在她的诗中也有所体现,好用想象与联想,充满浪漫__的飘逸气质也是其诗的特色之一。

在易安的其他词中也有不少风格豪迈的词句,如“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临江仙》)、“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等。

而李清照的诗作也不尽是雄浑豪迈之语,如她的《春残》、《偶成》二诗:“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可谓整篇皆是情语,与词的风格别无二致。

“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这是李清照对自己诗才的肯定,也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

她用自己的诗作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家国沦亡的悲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她的诗,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一个柔中带刚,自信潇洒,才华横溢的一代。

艺术风格
白描手法
李清照词意、国画李清照词不以辞采取胜,而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意。

”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

例如《声声慢》开头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具有独创性,做到了自然朴素,不见凿痕。

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心理刻画,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词语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词被后人吟咏不哀的主要原因。

诗词__
诗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特点,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体现出诗人的感情。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仅用33个字就细腻地概括了词人热爱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

其中“肥”、“瘦”二字,极其
精炼地概括描绘出春末夏初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

李清照词的语言既经锤炼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约束。

__的音调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__美。

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

李清照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

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__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清照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

如《声声慢》这首词在声调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是宋词中绝无仅有的。

不仅在单调上表现出高低起伏、抑扬顿挫、__悦耳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李清照词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具有美感。

李清照-主要作品

《武陵春》、《醉花阴》、《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浯溪中兴碑诗》、《__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