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1af60ab7360b4c2f3f6401.png)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及与兄弟学校老师经验交流中,我发现大量实践事例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我们习惯上将他们称为后进生或双差生。
这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旷课、考试作弊、打架等行为。
他们在性格方面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对消耗体力的活动要比安静用脑的活动感兴趣,尤其爱好体育、郊游、各种游戏等活动,总之只要不要求他们学习,其它干什么都行。
他们旺盛的精力往往使用不当,许多时间消磨在闲荡中,干一些冒险、恶作剧甚至破坏性的事情,常常把敢于顶撞老师、包庇同学、拔刀相助等看成是勇敢。
②他们情感方面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多端,好奇心强、轻浮、易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
③他们意志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制力差,常常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④理智方面主要表现为遇事不能深思熟虑,头脑简单,易上当、受骗和轻信别人。
因此对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为自身因素和外界影响因素两个大的方面,下面就一一进行阐述:一、自身因素1.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与集中,或意志薄弱,学习活动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学习者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
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过程中自觉性高,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则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只是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得过且过,他们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易遇难而退,且易受外界诱惑的干扰,很多学生由于贪玩,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等想到作业还没完成时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怎么办?于是就将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拿过来抄袭,这样一次、两次就成了一种习惯,到最后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不愿意去动脑筋思考,整天就想着怎么玩好、吃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干脆放弃算了。
2.情绪方面的问题定量研究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绪更易低落。
后进生特点以及对策分析
![后进生特点以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5b2a69f46527d3240ce0d1.png)
后进生特点以及对策分析我班一学生案例此学生表现:上课经常走神,作业速度慢,时常拖欠作业,字迹模糊不清,自制能力特差,但是劳动很积极,同学之间关系一般、不是特别合群,认识问题呆板,不够灵活,缺乏“才气”。
采取措施:连续几天一直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要其以成绩好的同学为榜样,做个品优、学优、智优的三好学生。
结果:没来得及表扬发现老毛病又犯了。
找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十分袒护自己的孩子。
从这个案例我有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下。
每位班主任老师都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班内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健康的性格,有优秀的品质。
可是在教育教学中,总会有一部分令人头疼和棘手的后进生,让老师无所适从。
所谓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
即指那些思想品德或学习成绩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他们往往表现地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按时完成或者拖欠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如果我们做班主任不能及时地研究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特征制定出对策,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引导,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
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个不能回避忽视的问题。
一、后进生心理特征的表现:(一)矛盾心理:----1.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可是,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学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2.后进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后进生亦如此。
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14b6541f01dc281e53af0a6.png)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苏婷婷湛师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 11政治班摘要: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不求上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
这些学生人数不多,活动影响力却很大。
有时只是一两个人就把一个班级搅得乱七八糟,但如果教育得法,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将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以及对后进生的个人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转化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各班都有一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他们具有以下特殊的心理状态:(1)自卑。
根据调查发现,后进生中有40%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成绩差或表现不好,是班上的“丑小鸭”或“灰姑娘”,有时甚至被指责为“败类”、“包袱”。
他们除了要应对学习的困难,还有面对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鄙视。
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易产生厌学情绪,惶惶中也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2)依赖。
后进生中,大多数人的依赖心是比较重的。
在学校,他们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考抄完成,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的监督,自己缺乏进取心。
其本质是意志薄弱,怕吃苦的表现。
(3)虚荣。
后进生中,有些人虚荣心很强。
他们看到别人吃好,穿好,有派头,自己也跟着学,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时,他们就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
有时为了达到虚荣好强的目的,甚至会以突出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吵闹。
(4)孤独。
根据调查,后进生中有25%的有孤独感。
这些人寡言少语,性格孤僻,与班集体格格不入。
这种精神上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他们吸烟,喝酒,玩游戏,沉迷网络,自我封闭。
(5)易冲动。
大多数的后进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他们相互间讲友情,为哥们,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打群架,触犯法律。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0baa06240c844768eaee41.png)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4篇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1篇表现之一: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表现之二: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
于是,引起情绪不稳定或忧郁,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表现之三: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2篇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其特点有四:其一,有好胜逞能心理。
后进生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只因自身品德和学业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实现。
因而,这种好胜心就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尤其讨厌被当众批评,吃软不吃硬,越压越不服。
其二,有逆反心理。
后进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
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其三,有疑惧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
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
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
老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当耳边风。
其四,有矛盾心理。
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
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
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4e8536ad02de80d4d8406f.png)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后进学生在学校或班里,人数虽然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
他们在思想品德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形成了特殊的矛盾的一种反映。
后进生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可以从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内部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两方面加以分析。
从主观心理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并且对此特别敏感。
人们有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就会引起他强烈的冲动。
有的人认为,有些学生”软硬不吃,无羞耻心,自尊心可言”。
无非是”训”和”压”。
而不论是哄和训都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学生不吃这一套,乃是对哄和训的消极抵制,正是高度自尊的表现。
人们还普遍认为:”后进生普遍都有自卑感,有被遗弃感”。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但应当看到,自卑乃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是”被遗弃”的结果和反映,又是对被遗弃的一种消极的反抗。
他们感到委屈,心里又不服气。
于是叹息自己”没希望”。
这种情绪,并不是他们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对人们把他们”看扁”的反抗和不服。
这些,正是自尊心受到损害时极度自尊的典型心理特征。
好胜和不能取胜的矛盾。
孩子们之间经常爱比,在这个”比”字里面,就包含着争强好胜之心。
如果一个在学习上多败,好胜之心受到挫折,这对他心理上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再遭到一些冷遇甚至嘲讽,这对倔强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行为品德上范错误的时候,切莫简单处理。
而要细心研究其原因,有的放矢地积极引导,具体帮助,鼓励改进。
个人需要和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有些后进生,智力超群,求知欲强,上进心切,但是教师在教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多余的精力没有用到正确的方面,结果便朝着邪道上发展。
人是有感情的,也需要感情。
孩子是需要爱护和温暖的。
但是,后进生往往受人歧视,遭到嫌弃,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师长的关怀和爱护,性格变得粗野,孤避,他们极需要师长用诚挚的深情去感化。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a576a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a.png)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后进生是指在学习成绩、学业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同学稍逊一筹的学生。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消极、懈怠等,对于这些心理特点的教育应注重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自信心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后进生常常因为学习成绩、学业水平不如其他同学而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对于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关注后进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
通过及时表扬和奖励,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自信心。
其次,教育者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针对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通过给予后进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后进生常常表现出消极和懈怠的特点。
这种消极和懈怠情绪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和经验,激发后进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教育者应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或者比赛,培养后进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育者应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帮助后进生识别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后进生还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学习成绩稍逊一筹,后进生常常缺乏对于学习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鼓励后进生积极提问和思考。
通过解答问题和合理引导,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后进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消极、懈怠等,针对这些特点的教育应注重激发学习动力、提升自信心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特点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e548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7.png)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特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特点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被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这些类别并不仅仅只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代表了他们的态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进行详细讨论,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在特征。
优等生的特点优等生通常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在学术成绩、诚信、责任感和领导能力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以下是优等生的一些主要特点:1.坚定自信:优等生对于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
他们的自我认知是正确的,因此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自信。
2.自我驱动:优等生通常自我激励,并且自我学习。
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寻找途径实现。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非常积极,充满活力。
3.努力工作:优等生通常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全力以赴,不惜努力工作,并且能够长时间坚持。
4.优秀的时间管理:优等生通常非常擅长管理自己的时间。
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并且很少浪费时间。
5.对自己有要求:优等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他们通常设定高的目标,并且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付出努力。
6.倾向于独立:优等生通常具有非常独立的个性。
他们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且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7.社交能力强:优等生与他人相处得很好。
他们通常很有耐心,而且能够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需求。
中等生的特点中等生是指学校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他们的特点与优等生相比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等生的一些主要特点:1.缺乏自信:中等生通常比较缺乏自信。
由于成绩未达到优秀的标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或者失望。
2.目标不明确:中等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或者愿望。
他们可能没有想过未来的职业或者未来想要追求的目标。
3.日常生活管理不佳:中等生通常在日常生活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我休息等方面都不如优等生那么好。
4.缺乏自我激励:中等生通常缺乏自我激励。
后进生心理、成因探究及人格转化
![后进生心理、成因探究及人格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e71609fad6195f312ba622.png)
杭州市开元中学徐建岚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
教育工作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后进生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
一个班级的管理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后进生的管理。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将直接影响班风甚至校风。
后进生的心理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自卑心理强。
后进生往往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他们往往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与同学的交往上,或者发型、服饰等方面上,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二、戒备心理强。
后进生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老师。
三、逆反心理强。
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跟老师唱对台戏。
“治水先治源”,对后进生的转化同样需要摸清源头,找出之所以后进的种种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一、个体心理的障碍。
从心理素质看,后进生的独立性意向的迅速发展与认识能力低下不适应的矛盾,使其易感情冲动,产生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从思想水平看,后进生社会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激烈,人际交往日益纷纭复杂。
学生直接或间接受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心理产生一定的障碍,如情绪的反常、注意力的分散、“惧怕感”的缺乏、性格的偏执等,行为越轨,心态乖戾,时常采取过激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失当。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略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原则
![略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a86756804d2b160b4ec08f.png)
对后 进生 的 目标要 求 ,要做 到难 度适 中 , 不断 调整 。要 求 并 过低 ,则没 有促 进作 用 ,要 求过 高 ,学 生难 于达 到要求 ,则失 去 信 心和 动力 。班 主任应 注 意及 时调整 目标 要求 的难 易程 度 , 他 使 们呈 阶梯 式前 进 ,让 他们 既有 压力 ,又有 动力 , 这样 才会 达 到预 期 的教育 目的 。后 进生 的不 良思 想或 习惯 ,是 长期 养成 的结果 , 由于受 环境 的干扰 及 习惯 的影 响 , 转化 过程 中,出现 反复是 正 在 常 的 ,作 为教 师要 理解他 们 , 能 急躁 、冒进 , 能要 求他们 一 不 不 下 子就 转变 ,不能 因为 出现反 复而 全 盘否定 ,而要 有耐 心 ,要从 微小 处着 手 ,一 步一个 脚 印地踏 实 前进 。
一
教 师的批 评 、同学 的歧视 、家长 的打 骂 ,后 进生 长期处 于这 样 的环 境 中 ,必 然 形成 强 烈 的反抗 心 理 。这 种 不 良心 理 ,对 来
自外 界 的善 意 的批 评 教 育 ,也 可 能 当作 恶 意 , 以敌视 的态度 对 待 ,甚 至 有 意 与教 师 、家长 唱 反调 ,教 育就 进 入 一种 死 胡 同 ,
后 进生 由于学 习成绩 差 ,基础 知识 底子 薄弱 ,因此接 受能力
形 式 ,与 家长 互通信 息 , 时掌 握孩 子 的发展 情况 ,以采取 切实 及
有 效 的教育 措施 。家 校 的密切 配合 , 是教 育转 化后进 生是 否成 也
不 强 ,接 纳新 知识不 敢 主动 向老 师 和同学请 教 , 习就 更 加糟 糕 。此 种情况 ,使他们 学 对 学 习有一 种恐 惧 、自暴 自弃 的不 良思 想 。 因此 , 上课 不专 心 听 , 搞 小动 作 ,甚 至溜 出教室 ,或 者经 常逃 学 。
转化后进生工作总结范文(2篇)
![转化后进生工作总结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d2a71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d.png)
转化后进生工作总结范文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
教育行为后进生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分析后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行为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行为后进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行为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
这是做好行为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行为后进生是打开行为后进生心扉的金钥匙。
行为后进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行为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二、对待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又要讲究教育艺术。
班级中的行为后进生特别是一部分双差生,往往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分子,他们以对抗教师为目的,有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校内成群,校外结伙。
对待这些行为后进生,一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之前,注意启蒙,培养辨别是非曲直能力,在集体中反复制造否定的劣行的后果,使他们体验到这些错误的危害性。
二要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暧,以消去他们疑虑感心理和对立情绪。
同时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进步的开端,让他们感到在班中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挺起胸膛走路。
三、培养和激发行为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行为后进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
培养和启发行为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有意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热情地鼓动他们,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413e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Introduction:后进生是指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成绩较差的学生。
在教育中,后进生一直是被重视且特别照顾的对象。
因为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还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转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Part 1:后进生的心理特点1. 缺乏自信一些后进生可能由于长期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会失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在班级中,他们可能会显得独立性较低,对自己的提升缺乏信心。
2. 压力大由于成绩不如同龄人,后进生可能会面临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一些后进生可能会放弃,或是感到沮丧。
3.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后进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的动力。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他们觉得学习无望或难以理解难点,而导致的。
4. 自闭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上表现差可能会选择避开和同学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难以融入班级。
Part2:后进生的转化对策1. 提高学习自信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课外学习机会,例如辅导课,让后进生参加。
这些机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其实能够取得进步,从而提高学习自信。
2.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可以提供更加开放的学风,鼓励学生多积极探究问题,减少成绩的压力比如可以通过采用问答式教育、小组讨论等方式。
另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以鼓励、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
3. 激发学习动力学校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程,例如科学实验、户外探险等,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后进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4. 增强社交能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后进生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例如组织一些互动活动。
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课上机会,例如分组讨论,来引导后进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Conclusion:在教育中,后进生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激励。
通过提高学习自信、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动力、增强社交能力等方式,可以帮助后进生逐渐融入班级,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其转化方法论文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其转化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de5640c850ad02de80418c.png)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转化方法人们常以“辛勤的园丁”来赞誉老师,以“祖国的花朵”来比喻学生。
那么我以“花丛中的弱苗”来比喻“后进生”应该合适吧?作为园丁,固然很欣赏花园中灿烂盛开的鲜花,但也应该关注花丛中的弱苗,让他们享受到阳光的温暖,让他们吸吮到雨露的滋润,使这些“弱苗”茁壮成长。
常言道“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期待的应该是“文苑文坛,花族竞秀;江南塞北,桃李争春。
”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摸清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实践中体会到,后进生大体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失落自卑,自暴自弃,冷漠逆反。
但又都有这么一种心态:我并非一无是处。
就转化后进生而言,前者是教育转化的障碍,是转化的不利因素,后者是教育转化的契机,是转化的有利条件。
我认为,要教育转化后进生,首先就要在后进生队伍的他或她中发现“是处”,肯定他或她的“是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闪光点”。
这“闪光点”一经发现,并且让它有机会在学生群体中得以闪耀,那么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将受到振动,失落心态将受到冲淡,冷漠的心境将受到温暖。
某个后进生犯了某种错误,假如我们先肯定一下他或她的“是处”,先让“闪光点”闪闪光,然后再轻点一下所犯错误的现象,提出要求他或她改正的希望,那么受教育者的“怨气”必定消失,“暴所”必定衰减,“逆反意识”必定缓解。
在实践中,我对教育转化后进生总结了一下体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感化为主,以诚服人,以情动人。
教育方法为什么要因人而异呢?道理很简单,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既有他们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
个性有文静的、内向的,有粗鲁的、开放的,有懦弱的、胆怯的等等。
如果教育方法千篇一律,势必影响教育效果。
比如对于性格粗鲁的后进生,批评口气不要过于硬直且不宜立即进行,否则势必导致双方顶撞而使双方都下不了台。
对于感情脆弱的学生,批评方式宜隐藏,需以慈母般的心情做疏导工作。
至于犯错误所处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所以及所犯错误的性质也应成为我们灵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的依据。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bb3bd7195f312b3169a5ac.png)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陈广余(常州市北环中学)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意识不纯,品德行为不良,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却较大,有时一、两个人就把一个班级搅得乱七八糟.但如果教育得法,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将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和教育对策的一些浅析心得。
1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各班都有一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的学生。
根据调查分析,他们具有以下特殊的心理状态。
1)自卑据我们调查,后进生中40%有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成绩差,或者表现不好而常常受到批评,是班级中的“丑小鸭”或“灰姑娘”,有时还被指责为“包袱”或“败类”。
他们除了要应付乏味的学习以外,还要应付一些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鄙视。
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惶惶中,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
2)依赖后进生中,大多数依赖心理较重。
他们在学校依赖同学帮助,平时靠抄作业混日子;考试靠别人帮助,蒙混过关;在家依赖父母的督促,自己缺乏进取心。
依赖性是思想懒惰、意志薄弱的表现,其根子是怕吃苦,怕动脑筋。
3)虚荣后进生中,有些人虚荣心很强。
他们看到别人穿着时髦,有派头,于是自己也学起来,追求吃、穿、玩、乐。
当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经济要求时,有时便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
还有些后进生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好强的心理,不惜用种种不正当的方式来突出自己,好用拳脚征服别人。
在课堂上怪叫或故意与老师顶斗,吵闹课堂。
4)孤独据我们调查,后进生中25%的人有孤独感。
有的人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不愿合群,也有的两、三个人组成小团体,而与班集体格格不入。
这种精神上的寂寞和颓废,往往带来举动上的自我摧残。
有的人吸烟解闷,甚至绝望厌世;有孤独感的后进生往往是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感情不合或长期分居,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怕接近人。
5)易冲动后进生中,不少人特别易冲动,遇到他人言语挑唆,不问事由,动手就打,不顾后果。
后进生的特点和转化教师工作总结
![后进生的特点和转化教师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45c3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3.png)
后进生的特点和转化教师工作总结
后进生的特点:
1. 成绩较差:后进生通常在学业上表现不佳,成绩较差,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
理解能力较弱等问题。
2. 自信心不足: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后进生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能否迎头赶
上产生怀疑,自信心较低。
3. 学习动力不高:由于在学校中属于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后进生可能对学习没有很
高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转化教师工作总结:
1. 了解学生情况:转化教师首先要对后进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习成绩、学
习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
2. 确定目标和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和计划,明确需要达
到的阶段性目标,并设定详细的步骤和时间节点。
3. 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例如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
他们的兴趣爱好,将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学习更加有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后进生创造一个积极、鼓励、支持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
适当的帮助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 个性化辅导:针对后进生的不同问题,采取个别或小组辅导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精
细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6. 鼓励互动合作:促进后进生与其他优秀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让他们从优秀生身上
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7. 持续评估和追踪:对后进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和追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发现
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确保他们的学习能够持续改进。
二年级辅导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
![二年级辅导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2f5a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4.png)
二年级辅导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二年级辅导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在教育领域中,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学习的滞后,这样的学生被称作“后进生”。
在二年级这个年龄层次中,后进生比例较高,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心理状况。
心理状况分析1.自卑感许多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低下,在和班内其他同学的比较中往往感到自卑或失败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情绪波动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往往会感到无助或沮丧,进而导致他们情绪上的波动。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或者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3.缺乏自信由于学习困难,后进生容易受到打击并丧失自信心。
他们可能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主动表现自己,甚至会避免参与学校的活动。
应对措施1.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后进生的困难并提供正确的帮助。
教师可以挑选相对简单且符合后进生能力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赞扬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
2.在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适应后进生的不同需求。
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可以出版更多多样化的教材,以引导他们达到学习目标。
3.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投入最好的效果,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内活动。
教育者需要尝试鼓励后进生参加与他们能力和兴趣相近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情感和社会技能。
结论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与应对措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帮助后进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将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上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谈后进生心理特征及转化对策
![谈后进生心理特征及转化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cd091dcc7931b765ce15c5.png)
谈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对策每位班主任老师都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班内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健康的性格,有优秀的品质。
可是在教育教学中,总会有一部分令人头疼和棘手的后进生,让老师无所适从。
所谓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
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深,同时还会将有新问题出现。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研究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特征制定出对策,不能很好地及时地引导,必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
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个不能回避忽视的问题。
本人在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后进生的转化对策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1.后进生心理特征的表现1.1矛盾心理,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可是,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学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其次,后进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后进生亦如此。
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1.2自卑心理,后进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
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之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
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
![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a844a39c77da26925c5b0cc.png)
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作者:李顺江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5期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正常,但由于受到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影响,导致学习、品德、行为诸方面表现落后的学生。
对后进生,只要实施特殊的、得当的教育,他们仍然能够进步,能够转化。
后进生的落后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后进生的落后是暂时的,并不意味着他们将一成不变、永远落后。
后进生除了具有相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本身的心理特点。
一、对周围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后进生在集体中处于落后地位,在学校受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回家后爸爸妈妈又打又骂,容易使他们产生疑惧心理。
这些孩子敏感、有戒心,他们怕老师批评,怕班主任家访,怕父母打骂。
因为挨批评多,产生对立情绪,一些后进生总以为老师看不起自己,家长不信任自己,总是找自己的“麻烦”,因而不信任老师,常常和同学闹矛盾,不愿听家长教训,更不愿向家长和老师说心里话。
二、自尊心被自卑感掩盖学习成绩落后,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会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自卑感。
但是,当后进生听到家长、老师的称赞时也会兴奋不已,而且会决心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进一步表现自己,以得到进一步的赞扬。
所以说后进生不是没有自尊心,而是自尊心受到损伤,被自卑感掩盖起来了。
三、对集体既向往又抵触儿童喜欢合群,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而后进生对家长、老师、集体有抵触情绪,反感集体的教育惩罚,同时也不愿受到集体的约束,于是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
而当他们看到别的儿童在集体中愉快地活动时,却又非常向往集体生活。
四、外部表现与内心愿望不一致后进生心理常处于矛盾状态,表现得傲慢粗野、蛮横无理,对所犯错误看似不在乎,但在内心却隐藏着极大的痛苦。
他们不甘心落后,愿意进步,有改好的愿望,只是怕老师、家长、同学不信任自己,才没有勇气把真实的思想表达出来。
七种后进生类型特点及教育策略
![七种后进生类型特点及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d2d0cc580216fc710afd4f.png)
七种后进生类型特点及教育策略七种后进生类型特点及教育策略这类后进生的主要特点是:思想进步,学习踏实,认真,自尊心强。
但是,他们往往显得思维迟钝,认识问题呆板,不够灵活,缺乏才气。
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完全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而不是靠聪明才智得来的。
因此,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就越来越感吃力。
对待这类差生,应注意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展,注意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多做一些综合性的智能训练,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度。
第二种:品优、学劣、智优型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后进生的主要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把学习视为负担,而对人和对工作那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并有较高的组织、活动能力。
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红与专的关系所致。
因此,对这类后进生主要是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为国家、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道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加以具体指导和热情帮助,使他们很快地赶上去。
第三种:品劣、学优、智优型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后进生的特点是:头脑聪明,反响迅速,学习成绩好,并能善于应酬,能说善道,在一局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然而这类后进生常表现出对集体的不满情绪,有对抗教师权威的心理。
对待这类后进生,一定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最好能以他们的优点逐步克服他们的缺点,也最好能从集体主义教育入手,以集体的荣誉感来克服他们的缺点,如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和智力竞赛等发挥他们的才能专长,引导他们为集体做好事,逐渐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但对他们决不能苟且迁就,更不能以学习好来掩盖品质不好的方面,否那么是很危险的。
第四种:品优、学劣、智劣型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后进生的特点是:反响迟钝,学习成绩差,有较强的自卑感,但他们都是品行端正、忠实肯干的实干型学生。
对这类后进生,在学习上应多做鼓励,经常创造条件和时机,使他们感到学习在进步和前进,而不是在落后和退步。
案例3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案例3后进生的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518b9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b.png)
案例3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小敏是一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特别喜欢他,平时活泼机灵,但是一到课堂就没有了生气,软蔫蔫的,眼光发愣,还特别爱上课的时候睡觉。
提起他的学习成绩,老师和家长就想叹气:原本一个不错的孩子,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功课有几门不及格,作业上也是红叉处处,爸爸妈妈都很着急,想办法把小敏换到一个整体水平更高的班级当中,想让班级的气氛带动小敏学习,不过他非但没有变得努力起来,好像更讨厌上学了,爸爸妈妈也无可奈何。
以上这个例子中的小敏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的典型代表,像他这样的学生一个特点就是学习成绩落后,不爱学习,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智力活动中都表现正常,甚至于有的表现出高出平均的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相对落后呢?首先我们来看“后进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原因:(一)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原因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
虽然这些不能像智力因素一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它也属于动力系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后进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是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关,自己的学习活动是被迫的行为。
他们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学生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他们会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
意志力表现薄弱,他们学习上畏难情绪,他们爱爱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
(二)学习方法欠缺随着年级上升,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学生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的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
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学生还仅仅一味的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关系变得稀松时,学生就无所适从。
所以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并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也总是上不去。
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daa2bec650e52ea541898d8.png)
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让我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
后进生,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严重缺陷的学生(其中多数是品德、学习双差生 )。
后进生教育是个别教育中的特殊情形。
后进生有其独特的特征:1、道德认识模糊,是非颠倒。
如把打人骂人欺负小同学看作是勇敢,把包庇坏事看作讲义气,把别人的进步看成假积极等等;2、情感对立,情绪反常。
他们由于长期挨批评、受岐视,因而产生了本能的戒备心理,对家长、班主任甚至班上比较好的同学都怀有一些敌意,认为这些人故意和他过不去。
3、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他们一边保证改正错误,一边却依然故我,他们有时也想改邪归正,但一遇诱因,又立即精神崩溃。
4、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如开口就带脏字,甚至张口就骂,举手打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抄袭或干脆不做作业;惯于说谎,做了错事不认帐。
造成的原因,从社会上说,那些坏思想、坏风气起着毒害作用;电影、电视不健康镜头,情节的渲染、影响。
从家庭上说,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平时不管孩子,管起来狠揍一顿了事;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袒护,他们闯祸,总是责怪别人,使孩子有恃无恐,养成许多坏习惯。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有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只抓教育,忽视德育;在发现后进生的一些苗头时,班主任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后来再抓,为时已晚;教育的方法不当,简单、粗暴、训斥多,学生做了好事不相信,做了坏事加倍惩罚,从而加速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形成。
后进生的不良品质与习惯是在较长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要把它矫正过来,绝非易事。
但只要我们摸清了后进生的特征以及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信心,在行动上百折不挠,在方法上坚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绝大多数后进生都能教育好的。
下面试从心理学角度浅谈教育后进生的几种做法。
(一)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
不少后进生在家里缺少温暖,在学校又受到岐视。
他们对班主任的教育既反感,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消除他的恐惧和对立情绪,任何教育都是不能奏效的,因此必须从动之以情入手,因为只有感化,才能转化,只有在师生的感情距离缩短,逐渐通融的基础上,再晓之以理,老师的话语才能象涓涓细流那样滋润孩子的心田,并萌发出积极因素,生根、开花、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第四章数学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分析4.1后进生的气质类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的重要工作,要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了解其差的程度和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后进生的气质不同, 心理状态便不一样。
一般来讲, 后进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
1. 胆汁质类型。
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感情变化迅速、强烈、明显, 性格急躁, 容易冲动, 自制力差, 外向性明显,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 多血质类型。
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情感、兴趣不稳定, 不集中, 耐力差, 是非观念淡薄, 容易感情用事, 自控能力弱。
后进生中逃学、打仗闹事等多为这一类型, 他们常常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3. 粘液质类型。
这类后进生表现为对事物缺乏热情, 因循守旧, 过分刻板, 惰性心理明显, 一般不愿与同学交往, 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的内心感情, 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 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我独立, 常常脱离集体, 不愿受纪律的约束。
4. 抑郁质类型。
这类后进生常表现为多虑, 缺乏自信, 性格内向、孤僻。
他们常常由于学习差, 缺点多, 自感前途渺茫而得过且过, 甚至自暴自弃。
后进生中, 属于以上典型四种气质类型的人不多, 中间型或混合型为多数, 后进生错综复杂的心态, 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心理障碍。
只有了解并掌握后进我责备,决心痛改前非。
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
一是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有表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二是蛮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
一些后进生在表面上显得什么都无所谓,可谓“天不怕地不怕”。
但当他们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和学校纪律时,有时也会产生懊悔与不安;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或操行评价不高时,有时也会感到内疚与羞惭。
三是合群与孤独的矛盾心理。
后进生也希望交朋友,跟别的孩子相互交流与学习。
但由于获得的社会评价不高,自感低人一等,把自己看成是有别于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另类人,因而相当一部分后进生常常把自己封闭在“坏孩子”的狭小圈子里。
有的干脆把自己孤立起来,不跟任何人交往,即不跟同学交流,也不向老师交心,整天沉默寡言。
四是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心理。
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他们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薄弱,妄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想靠短时间的努力就提高成绩,往往是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
五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心理。
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
六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
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
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3、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多属胆汁质类型。
后进生由于很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
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
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
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跟老师唱对台戏。
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躁,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他们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拒不接受师长的教育和帮助,从心底产生外界的对立情绪。
当他们因过失行为受到批评指责时, 常常好顶撞、抵赖, 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或索性“破罐子破摔”。
逆反心理是与自卑相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类学习后进生思想情绪傲慢,言行表现出极大的反抗情绪,经常明知故犯,故意与老师对立。
他们自尊心很强,但是得不到尊重,如果教育不当,就有可能走上歧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种逆反心理会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一蹶不起。
4、自卑心理这类学生多属抑郁质类型。
自卑心理是自尊心多次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减力性的有时是反抗性的情感状态,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中学生处于自尊心、自信心和争强好胜心理急剧增长的时期。
他们遇事不甘示弱,都希望自己是强者或优胜者,最怕别人瞧不起,所以,对“后进生”这个词有着很大的恐惧感。
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屡遭挫折,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对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完成的事情缺乏热情和信心;或是由于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
他们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脑子笨,没人喜欢,是失败者,在家长、学校、同伴中总是抬不起头来,渐渐地转化为自卑,感觉低人一等,缺乏学习动力, 整日无精打采,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没有信心,进而自暴自弃。
这种自卑心理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他们往往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与同学的交往上,或者发型、服饰等方面上,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这种心理在本课题所研究的多数个案中普遍存在。
5、消极心理自卑导致消极。
在心理上后进生常常觉得自己在校是“二等公民”,因为基础差,成绩总不见好转,或是虽经努力而取得一点点进步,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或表扬,导致对自己失望,所以干脆不再去努力;有的后进生在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老师或家长却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索性不努力,不积极,导致思想“后进”。
时间一长,他们往往表现得对班级工作不负责任,不愿参加班级活动,处事消极。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长期的自卑心理的压迫下,觉得自己在学习等方面比不上别人,对于班级的工作、举行的活动也不愿抛头露面,消极对待,即使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稍有成就感,而由于我们教育机制的不完善,教师的冷漠对待,也会使他们的成就感顷刻间烟消云散,他们会感到:做与不做都一样,学习好才是唯一的。
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消极处事的心理。
6、抑郁心理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
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7、闭锁心理这类学生多属粘液质类型。
中学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
他们一般不愿与同学来往, 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内心的情感, 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和行为上的自我孤立, 以致脱离集体和纪律的约束。
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
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后进生表现为少言寡语,郁郁寡欢,不合群,性格内向封闭,不爱与人交谈,不喜欢表现自己,喜欢独来独往,不与老师、同学打交道,态度冷漠,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情感,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
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
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8、焦虑心理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
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总是胡思乱想。
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
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可能长时间里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心烦意乱,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种心理在韩晓伟、张宽、王浩等同学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
9、恐惧心理后进生由于自身毛病多,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常常受到家长、老师的责难,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思想包袱沉重、情绪底落、意志消沉, 害怕在公共场合下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易撒谎, 不讲实话,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
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甚至对班集体也充满着恐惧。
不少“后进生”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
在遭多次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容易丧失信心而产生。
10、多疑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受到的批评、嘲笑、指责多,“光照”时间很少,可能在师生中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班级中声誉和地位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所以他们他们特别敏感,常常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
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
有时凭空臆测,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对周围的人常持怀疑和警戒的心态,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关心、不同情,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
对同学、家长,尤其是老师关于自己的褒贬议论更为敏感,常常犯主观臆断的错误。
当他们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往往怀疑老师是故意找茬整他;当集体的某些活动没有安排他们参加时,往往认为是瞧不起他,歧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