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柔道项目运动员训练损伤的特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柔道运动员30名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进行分析。
研究的结果在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的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选题依据
在各种竞技运动项目中,尤其是像柔道这样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更是如此,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运动员运动寿命长短的至关因素。
柔道是一种两人身体直接接触、徒手较量、竞争性很强的体育项日,它包括投技、寝技、绞技以及关节技等,投技不仅在对方使技时容易造成自己受伤,而且当自己主动使技时也很造成自身受伤,尤其是在做集体自由练习时容易发生被其它组练习者冲撞后而受伤。
柔道动作常常没有完成便被对方抵制破坏,这是造成柔道项目受伤多的客观因素之一。
因此,对待运动创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预防、及时治疗,若拖延至久或治疗不当,不但会使多年训练的心血付之东流,影响训练和运动成绩,还会使患者深受痛苦,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有必要针对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探求柔道运动损伤法和原因,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对柔道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措施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和研
究,为把运动损伤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提高柔道技术整体水平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
二、柔道运动员的损伤研究
国内关于柔道运动员损伤的研究较多,孟维宏在《对柔道运动员赛前受伤的分析》阐述了柔道运动员受伤的几点原因一: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二技术动作不合理;三不同的级别运动员进行对抗等。
张龙,陈松在《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中对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情况以及损伤原因进行了详要的分析;梁洪洲,李萍在《柔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防治》针对指、腕、肩和膝的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周道训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的初步研究》中对之关节损伤的类型作了统计调查,并针对预防能够措施给予了一些建议;潘静娴,刘俊林等在《论柔道运动创伤的预防》针对防止创伤给出了相关的注意建议;张志荣在《柔道运动的损伤及预防》中针对柔道运动损伤的预防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不少,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都已经详细的研读在此不再一一罗列。
论文选择该题目是想针对柔道运动员的损伤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柔道运动员自身的损伤特点分析原因,并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柔道运动员30名(男子22名,女子8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近两年来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30名运动员中包括国家健将5名,国家一级25名。
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1.5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8.4年。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在图所书馆查阅包括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等在内的重要学报和刊物,收集相关文献全面详细地了解有关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内容,为论文工作的下一步进展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
四、运动损伤发生类型的调查结果
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关节扭伤(14例,占29.1%)和肌肉拉伤(12例,占25%)为主。
损伤部位和种类的相对集中与柔道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动作特点有关。
从解剖学观点看,膝部损伤较多与膝关节的特殊结构有关,在其受到侧面的暴力作用或当关节屈曲时,大、小腿间猛然的回旋运动,都极易造成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由于柔道运动员腰部和肩部肌肉发力较多,诸如姿势不当、用力过猛、疲劳或其他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这些部位的肌肉拉伤或劳损。
其他部位的损伤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倒地时不正确的落地方式造成的。
五、关于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结果
柔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伤好发部位及专项多发病,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潜在的因素:一是柔道运动项目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二是身体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生理解剖弱点。
六、运动损伤发生的季节分布和分析
在不同季节运动损伤发生的比例是大有不同的,其中冬季发生损伤的机率最高达到了总损伤人次的47.9%,作为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也不能忽视热身,因为冬季气温比较低,肌肉的粘质性比较高,动员起来需要一段时间,由于习惯了夏秋季节的训练习惯,使得在冬季不延长准备活动的时间,这就很容易造成损伤的发生。
虽然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场受伤比率大于赛场受伤比率,但是在一定的训练周期内,由于运动员在训练场训练的时间远远大于赛场的比赛时间,因此,柔道损伤的预防,应该从赛场开
始,加强赛场的安全性及提高柔道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七、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从调查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来看其比例高达96%以上,可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存在普遍性,这些运动损伤的发生对运动训练都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影响训练的正常节奏,重者会使运动员告别运动生涯。
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方面,根据以上针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结合不同的场景来探讨运动损伤的预防。
八、运动损伤的预防的总体原则
从影响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中可见心理状态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对运动员的最大重量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运动员自身状态的变化只有其自身最为清楚。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一般都根据训练计划来进行,训练计划只是一个训练依据,不能够生搬硬套,运动员心理状态或者身体状态比较差时可以考虑训练计划的调整。
如果训练中感觉非平常的疲劳,那么就要停止训练,防止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承受大负荷的训练。
注重肌肉发展的平衡性
由于柔道项目的要求,肌肉的平衡发展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锻炼当中,甚至在不少高水平运动员行列当中都存在着肌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上部肌肉发达程度较高,下部肌肉发达程度较低;前部肌肉发达程度较高后部肌肉发达程度较低;主动肌发达程度较高对抗肌的发达程度较低,这样就会使得在训练当中造成较弱部位肌肉的运动损伤发生。
因此应该注重肌肉发展的平衡性。
九、运动损伤的预防的措施探讨
1.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做好预防措施
随着柔道技术的不断提高,引起损伤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或减少受伤的发生率,注意节奏性,大、中、小运动量要搭配适当,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预防过度疲
劳。
柔道训练的安排要运动训练的安排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注意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相结合。
柔道的素质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不同层次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应由不同的训练计划,在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措施等方面有所区别。
要严格执行竞赛规则,不同级别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应避免进行对抗性的练习和比赛。
2.掌握正确动作,提高防范意识
据调查,有些运动员因技术生疏、不全面,在实战训练中盲目进攻,而没有注意自我保护,很容易被对方攻击而造成损伤。
在素质训练中,很多队员急于求成或放松懈怠,也同样会造成损伤的发生。
3.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局部训练
实践证明,很多柔道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
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和运动器官逐步适应剧烈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从一般的简单跑步到专项的准备活动,最重要的是要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以提高人的兴奋性,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最佳状态。
另一个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就是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机能,这也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
在训练内容上安排适当的拍打、抗击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加强该关节的稳定性,可以预防或减轻运动损伤。
十、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柔道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较多,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较大。
(2)柔道运动员的损伤有其项目的特点,损伤相对集中生于肩、膝、腰等部位,以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为主。
(3)肌腱韧带损伤和关节扭伤时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类型,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