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和创造力,通过口语表达、绘画和手
工活动等形式展示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 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的介绍。
2.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介绍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描绘春天的音乐,同时展示一些春天的画作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引入新知(10分钟)
通过课件和文字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讲述春天的温暖、明亮、绿色和新生等特点,以及春天代表着希望、生机和新的开始等象征意义。
3. 学生活动(25分钟)
a. 观察描述: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幅春天的照片或绘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描述出其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b. 绘画创作:学生用彩笔和彩纸自由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可以是春天的景色、花朵、小动物等。
c. 手工制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或自己的创意,用彩纸和剪纸等材料制作春天的装饰品,如花朵、蝴蝶、阳光等。
4. 学生展示(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简短的口头描述,介绍自己作品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感知春天的美好,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或家庭附近的公园、花坛等地观察春天的景色,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春天的诗词、歌曲或故事,进一步丰富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他们对春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来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创作活动,注重培养他们对春天的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只是在学生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创作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