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经验及对我国“撤点并校”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表学占管理2019年7月1日E-mail:jxyglcn@ 美国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经验及对我国“撤点并校”的启示
徐建华高婷婷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调整弱势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高效发展,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美国州政府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均衡
发展。
通过系统分析美国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发展历程、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撤点并
校”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国撤点并校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受到规模经济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渐扩大。
为实现教育公平和获得优质教育,美国州政府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其获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撤点并校”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一、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的发展历程
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是一项历时悠久、影响广泛的教育改革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初步探索阶段(1869-1944年)。
1897年美国颁布了《农村学校十二人委员会报告》,并提出了学校合并的具体措施,以这份报告的实行为标志,各州农村中小学的合并正式启动。
城市的工业化推进了合并的产生与发展,人们认为大规模的合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汽车的发明与道路的修筑也提供了合并学校的可能性。
第二,高潮阶段(1944-1966年)。
194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会议”倡导振兴农村中小学教育,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合并运动。
1950年小规模学校将近6万所,1970年下降到0.2万所。
此时,美国各州农村中小学深受社会各界的影响,学校合并的步伐加快,达到了合并最为激烈的时期。
第三,停滞阶段(1966-1983年)。
虽然州政府解决了小规模学校的许多问题,但也发现合并后的学校由于规模过大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学校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小规模学校也有其合理之处。
因此,美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合并整体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第四,理性发展阶段(1983年至今)□1983年发布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文件,推动了全国范围内教育革新运动的开展o2000年,时任总统签订的“农村教育成就项目”促进了小规模学校的复兴。
此后,美国农村中小学的合并朝着“多元平等”的方向发展,人们对待合并也更趋向理性化。
“学校合并运动,是美国20世纪教育史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叭各州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促使美国农村教育发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变化。
二、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的有效措施
1.实行政策倾斜,吸引优秀师资
美国在农校中小学合并的过程中,各州政府往往会通过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优秀师资,也陆续出台许多激励政策,以稳定和增强农村的师资力量。
第一,如果师范生有意到一些贫困地区任教,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更大的贷款额度补贴。
“自2006年起设立教师奖励基金,以此来鼓励城市教师到贫困的农村地区教学”叫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有些州政府还提出为大学生减免学杂费和设立教师奖学金政策。
第二,对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予以具有吸引力的物质帮助。
如佛罗里达州建立教师贷款豁免项目,当教师借贷后经济实力难以偿还贷款时,在政府及相关人员出示的证明下可以凭借教学任务来换取不予还款的批准。
第三,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如聘请专家免费培训教师职业能力,各校间合作共享彼此的教育资源、教育经验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予以优惠的政策倾斜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合并后
徐建华高婷婷:美国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经验及对我国“撤点并校”的启示•83•
的学校更能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2.设立专项基金,推进标准化建设
美国州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解决农村中小学合并后给学校、家庭带来的经济问题,不断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第一,设立专项基金,降低合并后学校的教育成本,解决学校办学费用高的问题。
如堪萨斯州为合并后的学校提供专项资金,以此弥补合并后学校所产生的费用支出,西弗吉尼亚州成立学校管理局为合并后的学校提供相关资金援助。
第二,设立专项基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解决家庭中教育投入增多的问题。
其一是解决了交通问题。
国家建立较为完善的交通服务体系,州政府提供专门的校车,并对校车的运行与管理作出特别严格的规定,或由父母自行安排车辆,但费用由州政府承担。
据了解,“1933到1944的一年中,公立学校的学生平均交通费用是23.88美元”叫其二是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
州政府给予住宿学生一定补助费用,如1980年以后,许多州给予寄宿生生活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等补助;对陪读家长房租等费用进行补贴。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既避免了学生因费用增加引发辍学的现象,也促进了农村中小学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优化。
3.选择合理区位,重视社区价值
美国州政府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合并时,非常重视学校所在区位的精心选择,也会重点考虑社区的利益和价值。
第一,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合并前,都要征得社区居民的同意,让社区居民进行公开投票,以保证每个居民参与到合并过程中。
这样不仅能够尊重社区居民的受教育权,也能够使上级部门对合并的可行性做进一步的了解,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
例如,纽约、伊利诺斯等州在开始合并学校前就听取社区居民的想法与建议,且允许并鼓励每一位社区居民投身于民主管理。
第二,学校的合并会影响社区的健康发展,要保护社区的价值。
“在1880年,马萨诸塞州撤除了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教师和一所学校只有一个教室的小规模学校,在适中的地点建立中心学校”肌中心学校的建立对两个社区都有益处,不仅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缓解了社区与学校二者之间的矛盾0
三、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1.加剧教师流动,扩大师生比例
虽然学校合并后,州政府对教师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但合并后城乡教师工资差距较大,会无形中加剧教师的流动,对当地教育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合并后的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先进的设备等,但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也随之扩大。
教师由带一个班变成现在带几个班,已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有个性的学生发展。
师生间沟通交流的机会逐渐减少,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增加教育成本,影响教育公平
“马文•多德森和托马斯•加勒特研究阿肯色州学区合并对教育成本造成的影响时发现,虽然合并可节省约34%的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各种隐性成本”问。
由于合并后上学路途遥远,大部分州都用校车来接送学生,高额的燃料费用、车辆设备的折旧费用等也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据科南•科林和约翰.辛普的研究表明,1930年学生乘坐校车的比例不到30%,目前已达到了近60%。
50年代时,交通费用达到20亿美元,90年代中期,交通费用的投入已超过100亿,并且还在增加”嘔还有一些离家很远的学生,只能选择在学校寄宿,虽然州政府给予住宿生一定补助,但对于收入水平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依然还是一份很大的教育投入费用。
所以,合并后无形中增加了教育成本,影响了教育公平。
3.缺失维系纽带,加速社区衰落
虽然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前考虑了社区的利益与价值,但合并还是会给社区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学校是社区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维系社区文化弘扬及传承的重要纽带,学校合并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社区居民共同文化基础的消失,势必造成邻里之间关系的渐渐疏远,进而影响了社区的稳定与延续。
此外,学校是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团结、社区认同的重要媒介,学校合并运动使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终止了学区,就终止了社区”叫社区居民会因学校的合并渐渐失去依托,对学校的拥护力、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逐渐降低,进而加剧了社区人口的流动,社区的经济、政治等都会受到影响,加速了社区的逐渐衰落。
四、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对我国“撤点并校”的启示
1.提高师资质量,推动撤点并校良性发展
美国在吸引和留住合并后农村中小学师资时,主要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包括在安家、住房、贷
•84•徐建华高婷婷:美国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经验及对我国“撤点并校”的启示
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教师多方面的资助。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县域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与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差距,导致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农村优秀教师更倾向于去教学环境好、薪资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城市学校任教。
因此,要想招得好和留得住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
一是大幅度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二是对于在农村地区连续工作满一年或更长时间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三是设立教师进修奖,积极奖励学有成就后能继续回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四是给予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更大奖励,使这些教师能享有政府津贴;五是建立专门的激励基金,直接地、专门地对教师进行拨款,用于提高师资质量。
师资质量的强大有利于减少教师的流动性,逐渐缩小师生比例,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但有利于学生成绩的逐渐提高、个性的健康成长,还可以促进撤点并校的良性发展。
2.加强政策配套,推进撤点并校稳步前行
美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处理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问题,促进了标准化建设。
当前,我国在撤点并校过程中遇到的既有学校方面的困境,如政府对学校的预期资金投入与撤点并校后的实际投入相差甚远,也有家庭方面的困境,这些困境中最主要的根源还是教育经费不足。
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采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与省级、县级政府配套资金三者结合的方式,对合并后的学校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要实行校车制与寄宿制的有机结合。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由国家、地方和家庭三方共同承担相应的交通费用,且家庭所承担的费用要由国家制定统一标准。
此外,国家要建立完备的校车司机聘任与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
同时政府要重视寄宿制学校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寄宿管理制度。
加强政策配套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使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更能为学校带来良好的声誉,推进撤点并校稳步进行。
3.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助推撤点并校有序实施
美国农村中小学的合并是建立在实际调研、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利益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而我国在撤点并校中,往往存在着盲目撤点,忽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一些地区由于实行并校导致农村凝聚力明显下降,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造成村民被迫向城市迁移,部分农村逐渐衰落、甚至消失的现状。
因此,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适当保留农村学校,保护和维系学校与农村的密切联系,并对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分析与评价,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撤点并校要听取当地村民、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向当地教育部门与村民做详细的分析报告。
“通过对实施合并的农村中小学进行追踪研究,总结合并过程中的经验,再将成功的策略应用到以后合并案例中去”叫总之,撤点并校必须要关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并校后可能对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造成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从眼前短视利益出发,应充分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助推撤点并校有序实施。
美国农村中小学“学校合并运动”符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实行撤点并校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省情、县情,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遵循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借鉴美国“学校合并运动”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撤点并校”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实行与深化。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ural Education Association.Rural School Consolidation Report./2005—4—1/2007—3—10.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iscal Year2006Budget Summary and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19.[EB/OL]../about/ overview/budget/buget06.2008—08-10.
[3]Robert L.Leight.Country School Memories[M].W estport:G reen w ood Press,1999.8.
[4]腾大春.美国教育史(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Marvin E.Dodson III,Thomas A.Garrett.Inefficient Education Spending in Public School DistrictsrA Case for Consolidation.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04,22(2):270~280.
[6]Kiernan Killeen and John Sipple School Consolid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olicy.[DB/OL].. 2000-04-24/2007-10-25.
[7]RuralSchoolConsolidation[EB/OL]./index. php/Rural_School_Consolidation,2011—6—19.
[8]王娟涓,徐辉.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12).
【责任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