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3.1_分子和原子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3.1_分子和原子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是静止的2. 小明阅读《科学大众》杂志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滚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3. 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D.4.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5. 下列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的是()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B.水的电解C.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D.白磷燃烧6.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 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都有颜色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8.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D.9.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B.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10.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11.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C.闻到香味D.加热铜片变黑12.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13. 向酒精中加入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其主要原因是()A.酒精挥发了B.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C.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小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D.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一定不变17. 下列实例,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湿衣服晒干了B.通电分解水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D.水结成冰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是因为________.(2)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________.(3)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是因为________.19. 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________和汞________,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大量氧________聚集成氧气,许多汞__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均填“分子”或“原子”)20. 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右图:(2)如果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原因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对物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请将“物质”、“原子”填写在合适的空白处,完成设计.(1)物质的构成有如图相互关系:(2)概念的辨析和应用.在①②③④中,能表示分子的是(填写序号,下同)________;表示个原子的是________;既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________.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国庆小长假,某校学生佳明同学和小伙伴一起到革命老区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1)他们进入景区大门,场地上各种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__.(2)他们在山顶进行了简单的午餐,下面的食品主要补充维生素的是________A.面包B.香肠C.苹果D.高钙牛奶(3)返回下山途中,佳明拾取了一些不文明游客乱扔的物品,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A.矿泉水瓶B.易拉罐C.塑料袋D.门票及导游图(4)佳明用空瓶装了一瓶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A.过滤B.蒸馏C.沉淀D.吸附.(5)佳明了解到他们乘坐的飞机大量使用金属材料(图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6)佳明在爬山途中休息时拿出自带的月饼与朋友分享,他发现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活性炭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旅游回来后,佳明同学对脱氧剂进行了探究(图二):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佳明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佳明得出________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________;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佳明将其带进实验室,继续探究:23. 某同学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一株“铁树”开满了“红花”.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9年春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C【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观察选项,故选.2.【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使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很小,故选项错误.、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故选项正确.、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间有空隙,故选项错误.、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小明和他妈妈被动吸烟,而不是分子间有作用力,故选项错误.故选:.3.【答案】A【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可.【解答】解:、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一小匙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消失”,是因为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4.【答案】C【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发生了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而不是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故选项错误.故选:.5.【答案】C【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若分子没有改变,则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答】解: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中水的电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中液化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没有改变,故正确.中白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故错误.故选.B【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微粒间都有间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从质量来比较,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大,有的分子质量比原子小,所以,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分,所以,正确;、分子、原子都是在运动的,所以,错误;、分子、原子的微粒间都有间隔,所以,错误.故选.7.【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应考虑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8.【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水和酒精混合,一部分酒精的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总体积小于,故选项解释正确.、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9.【答案】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水的三态变化,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饭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10.【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选项解释正确.、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而不是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事实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解释错误.故选:.11.【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海水晒盐、酒精挥发、闻到香味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都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后和铜原子结合成氧化铜,能够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12.【答案】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构成的知识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错误;、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错误;、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故选.13.【答案】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向酒精中加入水时,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解答】解:、酒精挥发与总体积小于无关,故不符合题意;、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所以,总体积小于,故符合题意;、虽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向酒精中加入水,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没有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4.【答案】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从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考虑,它们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解答】解:、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说明分子运动,正确.、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正确.、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正确,空气中有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多种分子.、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并没有变化,故此说法错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答案】C,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解释正确;、由于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故解释正确;、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故解释错误;、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整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解释错误.故选.16.【答案】C,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正确;、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错误;故选.17.【答案】A,D【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则应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解:、湿衣服晒干了是由于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符合题意;、通电分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水结成冰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符合题意.故选:.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2)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训练有素的缉毒犬闻到毒品的气味.(3)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是因为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的作用力大,在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19.【答案】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本问题.【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多个氧分子构成氧气,汞是由多个汞原子直接聚集而成的,它不存在汞分子.故答案为: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20.【答案】解:(1)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是因为水分子不断的运动,大量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容器中水会减少;(2)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其原因就是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答案:(1)水分子运动(或水蒸发);(2)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或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在不断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运动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解答】解:(1)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是因为水分子不断的运动,大量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容器中水会减少;(2)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水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其原因就是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答案:(1)水分子运动(或水蒸发);(2)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或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答案】③,①,②【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分子;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能表示该物质、该元素和钙元素的一个原子.【解答】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能形成离子,能构成分子,(2)能表示分子;表示个氮原子,既能表示铜,也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答案】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BB强,利于活性铁粉与氧气、水分接触,活性铁粉已部分被氧化,除去包装袋内的氧气,铁粉与氧化铁,、【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水的净化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回答;(2)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3)根据材料的种类分析判断;(4)根据净化水的原理分析判断;(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6)根据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的脱氧原理是与氧气、水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说明已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铁锈蚀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可能含有未反应的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闻到花香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2).面包富含糖类;.香肠富含蛋白质;.苹果富含维生素;.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与无机盐;(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4)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5)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所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6)①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的脱氧原理是与氧气、水分反应,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利于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与氧气、水分接触.23.【答案】解:从图示看,主要现象就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在没有和氨水接触的情况下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能从浓氨水中不断地运动出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时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从实验现象来考虑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没有和氨水接触就变成了红色,说明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同时证明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呈碱性溶液的性质,说明氨水呈碱性.【解答】解:从图示看,主要现象就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在没有和氨水接触的情况下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能从浓氨水中不断地运动出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时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呈碱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分子原子测试题

分子原子测试题

分子原子练习测试题一、选择题(2*25=50分)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水泥砂浆3、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5、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6、“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间有空隙C. 可禁止青少年饮酒D. 可防止酒后驾车7、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D.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10、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A. B. C. D.1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混合物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12.关于水和水蒸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④它们含有相同的分子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3.下列物质一定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锰 B.空气 C.过氧化氢 D.液氧14.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选项是【答案】C【解析】 A选项气体容易压缩,而固、液体很难压缩,因为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液体的大得多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活性炭能除去异味,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人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对人体的调节起重要作用;D选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因为这样氧气与可燃物隔离,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与生活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答案】B【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错误,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以免降低肥效,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盐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错误,故选B【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置换反应的概念,铵态氮肥的检验,碱溶液与碱性溶液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很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 D【解析】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答案选择D【考点】分子的特征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MnO2C.CO2D.H2O2【答案】A表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应选A项。

【解析】A.O2【考点】物质的构成微粒5.在原子中,与核电荷数不一定相等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带的电荷数【答案】B【解析】在原子内,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相等是基于它们所带的电量和电性,而中子是不带电的,因而与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没有必然的相等关系。

【通用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通用版】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含答案专题一、分子和原子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B.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C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4∶3【答案】D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答案】BC4.在学习完“分子和原子”等相关知识后,张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组成【答案】D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M、N均是混合物 B.变化Ⅰ、Ⅱ、Ⅲ均属于物理变化C.变化Ⅱ、Ⅲ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R、M、N中共有两种分子【答案】C6.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呈碱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答案】B7.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氧化汞是由汞、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氧化汞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答案】C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A .H2OB .H+ C. H2 D. H【答案】C9.下列各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10.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答案】C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B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三氧化二铁C.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答案】B13.如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表示两种不同原子.虚线框内应填的图2是()A. B. C. D.【答案】D14.“哈罗单车”进入无为,方便了无为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复季气温的升高,“哈罗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答案】B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降温会结成冰,是因为降低温度分子不再运动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B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做扩散运动【答案】B17.春暖花开,漫步在花园小道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分子原子测试题(含答案)

分子原子测试题(含答案)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 B.H20 C.H2 D.2H2.在加压条件下,25m3 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 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晾干,闻到茶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轮胎充气——分子间间隔变化D.化学变化——分子破裂、原子组合4.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加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5.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空气C.氯酸钾D.二氧化碳7.下列关于过氧化氢(H2O2)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8.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唯尔,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形成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才能构成物质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产生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成别的分子10.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依据此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1.水变成水蒸气,主要改变的是()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水分子质量变大C.水分子间隔减小D.水分子间隔变大12.根据你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以下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海绵能吸水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1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B.用液态空气制氧气C.水沸腾得到水蒸汽D.用水通电分解制氧气14.小林同学用凉开水养鱼,不一会儿鱼全死了。

初中化学 《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 《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

《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以再分D.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2.小明向一小烧杯水中加入一小颗品红,发现品红慢慢无规则地向四周扩散,最后整杯水全部变成了红色。

该实验主要说明()A.分子是可以用肉眼看见的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的运动速率比较慢3.医院使用的氧气,是通过压缩将氧气充入钢瓶内,氧气能被压缩说明()A.分子的体积在压缩的情况下,体积变小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C.气体分子可分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4.下列变化中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结冰B.酒精挥发C.过氧化氢的分解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的缘故B.物体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从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1体积的水和1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8.水受热时可以变成水蒸气,水降温后又可以结成冰,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下列各项中,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A.水分子的种类B.水分子的结构C.水分子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10.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原子B.氢分子C.水分子D.氧原子和氢原子11.随着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B.分子停止运动C.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分子质量变大《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以再分D.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错误;D、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错误;故选:B。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14.(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以下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柳絮轻扬——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互相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原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 【详解】A、柳絮轻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柳絮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 A解释不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 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C解释正确;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铅原子间有引力,故D解释正确; 故选A。
1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劝学》中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名句。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 C.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还是纯净物 D.“冰寒于水”是因为冰和水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详解】A、水结成冰,冰是固态的水,水和冰均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分 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 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广东广州·执信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当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 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1. 化学的基础单位: 原子2. 具有质量的粒子: 原子3. 同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5.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8.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符号: 原子10.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1.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2.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化合物13. 原子的质量基数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6.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7. 氧气的化学式: O218.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9. 氢元素的符号: H20. 原子实的电荷数: 电子数2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22.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23. 同种元素的不同质量物质: 同位素24.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 离子25. 具有一定质量,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26. 物质中氧气的分子数: O22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28.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29. 在化学键中原子的组合形态: 分子30.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1.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32.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33. 水的化学式: H2O3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5. 能保持元素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位: 原子36.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3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38.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39.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40.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元素的种类和比例4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4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43. 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结合的原子: 化合物44.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45.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 离子4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7.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4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5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1. 氧元素的符号: O52.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5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55. 水的分子式: H2O56.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57.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5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9. 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顺序6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1.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6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63.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4.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65. 氧元素的符号: O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6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8.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9.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70.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7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72.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73.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74.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7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6.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77. 氨的化学式: NH378.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什么: 离子79. 水的化学式: H2O80.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81. 元素的原子序数: 用于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82.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8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8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85. 碳元素的符号: C86.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7. 苯的化学式: C6H68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90.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91.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92. 氧气的化学式: O293.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94. 具有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95.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9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7.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9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9.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0.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01.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102.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03.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0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05.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06.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0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0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9.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10.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11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1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13.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1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15.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116.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17.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18.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19.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20.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21.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12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2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24. 硫元素的符号: S12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26.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27.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128.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129.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130. 氮的化学式: N131. 水的分子式: H2O13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3. 氮元素的符号: N13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5.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3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38.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0.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4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4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43. 含有聚合物的天然材料: 天然橡胶144. 碳元素的符号: C145. 氯元素的符号: Cl146. 含有聚合物的合成材料: 塑料147.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148.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49.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50.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51.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15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5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55.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56. 氨的化学式: NH315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58.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15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0.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6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63. 具有碳元素构成的化学物质: 有机化合物16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67.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68. 氯元素的符号: Cl169. 具有相同原。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添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驱走蚊虫,这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2 .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利用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隔变大了B.分子体积变大了C.分子运动加快了D.分子个数变多了5.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D.液氧7.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氧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氧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氧分子总数增加8.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10.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并释放,将癌细胞杀死。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B .微粒观:过氧化氢(H2 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C .守恒观: 100mL 的水和 100n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 200mLD .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 OH ﹣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D 【详解】A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B 、过氧化氢(H2 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0mL 的水和 100m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00mL ,选项错误;D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白色污染 ”B .乙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 【详解】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 白色污染 ” ,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大,不符合题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会在不断地运动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详解】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及答案(四套)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氧原子)( )2.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

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水分子可以再分B.水分子很小C.水分子间有间隔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3.“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

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能改变的是( )A B C D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7.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8.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右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9.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空气里氧分子和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分子的性质相同C.碘受热变成碘蒸气,碘分子没有发生变化D.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10.”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二、填空题11.水蒸气与液态水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分子和原子测试题

分子和原子测试题

分子和原子测试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是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和质量不同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A氧化汞制氧气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D碘升华为碘蒸汽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8、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品红扩散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9、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是A.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0、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臭氧是一种纯净物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1、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分子和原子测试卷

分子和原子测试卷

分子和原子测试卷(总分:40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 )1.对比如图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它们不同点,下列解释正确的是()(2 分)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在电解水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在水蒸发中,分子本身是不变的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2 分)A. 很小B. 不断运动C. 有间隔D. 不可分3.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2 分)A. 原子的质量极小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 原子的体积极小D.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4.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②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2 分)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5.对于“水受热蒸发”的解释,不正确的是()(2 分)A. 水分子没变化B. 水分子的间隔变大C. 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D. 水分子体积变大且数目增多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2 分)A. 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B. 物体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C. 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从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 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7.云南地震时,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2 分)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间有间隔8.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 分)A. 水蒸发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 水蒸发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 水分解时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 水分解时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2 分)A.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D.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10.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2 分)A.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 每个碳酸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C. 碳酸反应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D. 以上全都正确二填空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 )11.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测验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测验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测验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B.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 分子不停的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

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5.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8.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A.氨水挥发B.空气液化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石蜡受热融化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0.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B.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C.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12.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海水、雨水B.新鲜空气、硫粉C.氧气、优质矿泉水D.氧化镁、氧气1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14.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15.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16.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1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18.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氢原子B.氧分子C.氢分子D.水分子19.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0.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B.纯净物C.化合物D.糖水二、填空题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等构成的,分子是由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2题,共44分)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大小和质量不同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A. 氧化汞制氧气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D. 碘升华为碘蒸汽6.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9. 距地球15~35km处有一处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臭氧是一种单质B. 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 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0.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⑤11. 以下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 MnB. 汞C. FeD. 水12. 氯化氢、氯酸钾、氯气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 氯原子B. 氯离子C. 氯分子D. 氯元素13.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 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C. 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 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 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 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15. 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16.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氧气B. 水C. 汞D. 二氧化碳1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二氧化锰B. 空气C. 高锰酸钾D. 蒸馏水18.(多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19.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你认为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20.(双选)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21.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3.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24.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二、填空题。

25.(3分)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________ 和____ 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 。

26.(2分)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蔗糖,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例如:稀有气体、金属等。

27.(7分,每空1分)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28.(2分)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29.(7分,每空1分)将描述分子特点的句子的符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是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②分子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2)水受热变成水蒸汽,体积变大,说明;(3)糖水通过滤纸,说明;(4)湿衣服晒一会儿会变干,说明;(5)可将大量氧气圧入钢瓶中,说明;(6)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分子,说明;(7)很多物质在氧气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有的物质在氧气中不反应,说明;30.(7分,每空1分)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而则不能再分。

31. (6分,每空2分)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分)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五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2分)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6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34.(4分)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科学家有:①阿佛伽德罗;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拉瓦锡.用序号填空: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指出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35.(6分,每题2分)某兴趣小组做实验,以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 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 2 (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6.(8分)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由此图所获得的信息.(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