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模拟讲课稿(人教版高二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课题优质课模拟讲课稿(原创)
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参与研究的课题是《运用电教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研究》,
也就是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和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有机融合,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拓宽
学生视野、改变学习方法的目的。
下面是我的课题优质课讲课时间。
同学们,沿着唐诗的长河溯源而上,我们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位诗人,我们对他知之甚少,
只知道他为我们留下了两首诗,而其中一首则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也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
【板书】
我们先通读这首诗,读的时候一定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是七言的,七言的节有两种,即“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如“滟滟随波千万里”则是“二二二一”节拍的,而“何处春
江无月明”则是“二二一二”节拍的。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听一遍录音。
这是老师自己配乐朗读并制作的一个素材,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这首诗。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呢?通通了这首诗后,我们进入研读环节。
请同学们先看
前八句,从中找出所写的景物,并思考所写景物有何特色。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几句依
次写了春江、明月、芳甸、花林、夜空、沙洲,开篇即点题,正好对应标题“春、江、花、月、夜”。
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柔美的月光之后,所以所写景的特征是梦幻、奇妙、纯净。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共潮生”的“生”为什么不是“升”呢?对“升”是至下而上的一个动作,而“生”则含“诞生、生命、活力”之义,所以此处所写景物还富有生机和活力。
我们一起读这几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得美妙、高亢。
作者监江望月,面对如此美景【板书】,引起了他怎样的思索呢?请同学们结合接下来的
八句来思考讨论。
对,正如这位同学所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作者想
到了人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月亮又是什么时候生成的。
这个问题最终不得其解。
接着作者
又思索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生存状态,人和江月宇宙相比何其渺小,人生又何其短暂,但作
者却没有“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他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代代无穷的人类和永恒的江月则是共生共存的了,又这一点来说,又是多么令人欣慰啊!这是盛唐之音在诗人心中的时代回响。
诗人临江望月,思考了人类本源和宇宙生成的问题,这种迥绝的宇宙意识,这种哲理【板书】意味也正是这首诗“孤篇盖全唐”的原因之一吧!
诗歌的剩余部分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并找出。
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即思妇和游子。
他们触动了作者的情思,所以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哪句诗触动了你的情思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举手回答。
这位同学找的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
衣砧上拂还来”,这两句我也特别喜欢,正如他所说,作者把“月”拟人化,月光落在门帘上,
卷卷不去,月光落在捣衣砧上,赶也赶不走。
思妇走到哪里,月光就走到哪里去陪伴。
月光的陪伴更显出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孤寂无依。
这位同学找的描写游子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分析得也特别好,没有几个人有幸能乘着月光回家团聚,更多的游子则是在这满月的光里一夜未眠,月就要落了,游子无尽的思念之情也随着残月挂满了江边树林。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份想见而未得,只能通过月光来寄托的相思之情【板书】,也正是这首诗的迷人之处吧。
这首诗先写了春江月夜之美景;接着写了诗人临江望月,生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最后写了思妇怀人和游子思家。
整首诗景、情、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这节课经过初读、研读已经了解了这是怎样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乐美读这首诗。
好,下课。
20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