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单元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单元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现代的科技文艺
单元综合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2017·邯郸高三期末,24)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
材料表明( )
A.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
B.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
C.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
D.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得哈贝马斯认为文化凝聚力有助于继续扩大欧盟,“主要源自”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在材料无体现,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都是欧盟的扩大理由,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无体现,更深层次的联合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故D项错误。
2.(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期末,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具特色的国际组织相继成立。
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共同特征是( )
A.主要成员国鼎力支持
B.倡导建立政治合作机制
C.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D.区域市场一度迅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国际组织分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欧盟的一些国家要退出欧盟,故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是经济合作组织,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美国和墨西哥,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故C 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建立后,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8·黄冈一模,35)“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
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答案 D
解析“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表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就业竞争激烈,美国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全球招工大厅是劳工买方市场,不是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故C项错误。
4.(2017·长沙高三期末,32)20世纪末期的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B.政治多极化的加强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D.新自由主义的崛起
答案 A
解析材料所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末期,对象是美国的大公司,根据这一信息可知20世纪末是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税收的减少说明这些大公司将一些生产和销售转移至世界各地,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降低成本,同时积极发展海外市场,故A项正确。
5.(2017·清远高三期末,35)有学者说:“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
”这是因为“区域自由贸易”()
A.以抵制全球化为主要目的
B.不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C.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可以看出材料要说明“区域自由贸易”对经济全球化的危害,区域自由贸易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D项正确。
6.(2017·大连二模,35)20世纪60~70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
认为在未来十年乃至20世纪以后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
这说明基辛格认为( )
A.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走向尾声
C.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五极世界理论,可知基辛格认为未来两极格局将不复存在,故B项正确。
7.(2017·肇庆三模,35)“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这一现象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欧共体的成立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得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项正确。
8.(2017·大庆二模,35)二战后,出现了世界性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变化。
这种调整或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企业经营思想发生变化
D.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
答案 A
解析二战时期,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变化,故A项正确。
9.(2017·石家庄高三期末,34)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
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
这些变化反映了( )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能源机器,没有体现“艺术想象力”,故A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有巨大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而是利用新能源发展科技,故C项错误;材料所要说明的是能源革命是由科技的发展促进的,而不是在说环境问题,故D项错误。
10.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
引力波能够被发现是基于(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普朗克量子论
C.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 D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研究的是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普朗克量子论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故B项错误;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与材料“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相符,故D项正确。
11.(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48)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
世界名画《公牛》的诞生过程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立体画派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而材料由一个实物最终抽象成一个碎片,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故D项正确。
12.(2017·青岛高三期末,24)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
”由此推断,这些影评专家认为( )
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
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说明《夜宴》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意在强调艺术应该做到内涵和形式的统一,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
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材料二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
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
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
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苏联]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
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唐岚、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答案(1)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
(争夺世界霸权)
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
(2)内涵: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
措施:欧洲: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
远东: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
(3)不能实现。
原因: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加强。
14.(2018·武汉模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概述该体系实现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
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
答案(1)目的: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
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
(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
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霸主地位。
(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中“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等信息体现了美国的目的;第二小问,从1945年国际形势和美国地位来分析;第三小问,提取“建
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表格内容可见,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冲击;第二小问,从世界政治发展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两方面介绍中国成为“大国”的背景,提取信息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