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1.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
正确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使基础代谢率增高,1mg的甲状腺素可增加产热4000kJ,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左右。
所以甲状腺素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知识模块:生理学
2.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正确的做法是
A.测量可在24小时内任何时刻进行
B.测量前一天晚上的饮食不受任何限制
C.受试者应处于睡眠状态
D.受试者无精神紧张和肌肉活动E.室温不限高低,但要求恒定不变
正确答案:D
解析: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基础代谢率。
知识模块:生理学
3.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主要依靠
A.肌紧张
B.肝脏代谢亢进
C.全部内脏代谢增强
D.战栗性产热E.非战栗性产热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主要依靠两种方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战栗性产热和非战栗性产热。
战栗性产热指骨骼肌产生的不随意节律性收缩。
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产热量高,代谢率可增加4—5倍。
非战栗性产热,也称代谢性产热,指通过物质代谢产生热量。
知识模块:生理学
4.安静时,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是
A.心脏
B.大脑
C.肝脏
D.肾脏E.小肠
正确答案:C
解析:安静时,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知识模块:生理学
5.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蒸发E.辐射和对流
正确答案:D
解析: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知识模块:生理学
6.细菌所致的发热是由于
A.细菌导致产热过多
B.调定点上移
C.热敏神经元阈值下降
D.散热调节障碍E.冷敏神经元阈值升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调定点学说,细菌引起的发热是由于致热原使PO/AH的热敏神经元兴奋性下降,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如调定点由37℃升至39℃,则正常37℃体温低于调定点设定值,而使冷敏神经元兴奋,引起散热减少,产热增多反应,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而畏寒、寒战,直至体温升至39℃时才达到调定点,在39℃水平保持产热和散热平衡。
若致热原被清除,调定点回降37℃,此时39℃的体温就可以兴奋热敏神经元,从而使产热抑制,散热加强而出现血管扩张,出汗等表现,体温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知识模块:生理学
7.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降低E.疼痛刺激
正确答案:B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均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对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比对循环血量的变化敏感。
知识模块:生理学
8.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C.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D.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正确答案:A
解析: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知识模块:生理学
9.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正确答案:E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知识模块:生理学
10.肾小管液中葡萄糖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髓袢降支
B.远端小管
C.近端小管
D.集合管E.髓袢升支
正确答案:C
解析:原尿流经近端小管,滤液中约67%的Na+、Cl-、K+、H2O,85%的HCO3-,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重吸收。
知识模块:生理学
11.渗透性利尿是由于
A.抗利尿激素(ADH)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管液溶质浓度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
正确答案:C
解析:肾小管液溶质浓度高,则渗透压高,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结果尿量增多。
知识模块:生理学
12.大量出汗或急性腹泻后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囊内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
正确答案:D
解析:大量发汗或严重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
知识模块:生理学
13.正常情况下,被近端小管重吸收的Na+、水的量占肾小球超滤液的
A.50%~55%
B.55%~60%
C.60%~65%
D.65%~70%E.70%~75%
正确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球超滤液中65%~70%的Na+、水和全部葡萄糖。
知识模块:生理学
14.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ADH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E.肾小球囊内压下降
正确答案:C
解析: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知识模块:生理学
15.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包括电一化学一电3个环节
B.不需要Ca2+参与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D.突触后膜上存在特异性受体E.突触后膜可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沿着神经轴突传到神经末梢,引起细胞外Ca2+内流诱发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产生局部去极化或超极化,完成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
知识模块:生理学
16.生长激素的作用是
A.促进骨骼的发育
B.促进软骨生长
C.促进脂肪代谢
D.促进生长素分泌E.刺激干细胞分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促进软骨、内脏生长。
②促进代谢: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升高血糖的作用。
知识模块:生理学
17.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的作用是
A.血小板数量增多
B.红细胞数量降低
C.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D.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正确答案:A
解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血糖升高;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分解,促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
②参与应激反应: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如创伤、缺氧等)出现的应激反应,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为主。
③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胶的敏感性,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维持血容量;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胎儿肺泡的发育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知识模块:生理学
18.下列不属于激素作用的特征的是
A.信息传递
B.特征性
C.高效性
D.相互作用E.广泛性
正确答案:E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内分泌细胞分布广泛,但作用并不广泛。
知识模块:生理学
19.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E.甲状旁腺素
正确答案:C
解析:缺乏甲状腺素分泌的情况下,大脑发育和骨骼成熟全部都受损,可引起呆小症。
知识模块:生理学
20.下列不是腺垂体分泌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催产素
C.催乳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促性腺激素
正确答案:B
解析:腺垂体主要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生长激素、催乳素和促黑激素这七种激素。
知识模块:生理学
21.对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使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
B.使阴道黏膜上皮糖原含量增加
C.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
D.促进乳腺卵泡发育成熟E.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分泌
正确答案:B
解析:C项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知识模块:生理学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5一羟色胺E.多巴胺
22.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正确答案:A
解析: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对心脏的活动起抑制作用,所以答案为A。
知识模块:生理学
23.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正确答案:C
解析: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引起缩血管效应为主,所以答案为C。
知识模块:生理学
A.酪氨酸激酶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E.一氧化氮合酶
24.第二信使DG可激活细胞质内的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25.第二信使cAMP可激活细胞质内的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26.在信号转导过程中cGMP可激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酸鸟苷(cGMP)和Ca2+等。
DG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C(PKC);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带着内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经G蛋白耦联,激活膜内腺苷酸环化酶(AC)在Mg2+作用下,催化,ATP转化为cAMP,则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与配体结合,将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GC使细胞质内的GTP环化,生成cGMP,cGMP结合并激活蛋白激酶G(PKG),PKG对底物蛋白磷酸化,从而实现信号转导。
知识模块:生理学
A.糖皮质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ACTH
D.ACTH和糖皮质激素E.糖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7.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哪项激素浓度升高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28.在腺泡腔内储存,并在激素储存量上居首位的是
正确答案:B
解析: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缺氧、饥饿、创伤、手术、疼痛、
寒冷及精神紧张等刺激时,血中ACTH浓度立即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体中唯一能将合成的激素储存在细胞外的腺体,被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从滤泡细胞顶端排人滤泡腔,构成滤泡内胶质的主要成分,这就是甲状腺激素的储存形式。
这种细胞外的储存形式比较特殊,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甲状腺激素在相当长(2—3个月)的时间内稳定供应,可使得人体在饮食碘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维持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
知识模块:生理学
A.(4.5~5.5)×1012/L
B.(8~12)×1012/L
C.(4~10)×109/L
D.(100~300)×1012/LE.(3.5~5.0)×1012/L
29.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30.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31.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自细胞数量为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5~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为(4—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约占1%;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
知识模块:生理学
A.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又反馈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发挥作用
B.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的激素
C.通过紧密连接扩散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激素
D.激素经特定管道运输到靶细胞或组织发挥作用E.激素经血液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发挥作用
32.激素的自分泌指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33.激素的旁分泌是指
正确答案:B
解析:自分泌指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生产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而发挥作用,旁分泌指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组织液直接弥散到邻近细胞而发挥作用。
知识模块:生理学
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D抗原
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
34.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35.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理学
36.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正确答案:E
解析:A型血红细胞膜上有A型凝集原,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B型凝集原,A、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A、B型凝集原,O型血红细胞膜上没有A、B两种凝集原。
知识模块: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