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利亚》画作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菲利亚》画作赏析
杨倩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4
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形象、传达人类情感的。
绘画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两者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来源于或高于现实生活;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它们都能触动人的心灵,引发人的共鸣。
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无疑正是传统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最佳典范。
一、米莱斯和拉斐尔前派
1848年,三名年轻的英国画家组成了“拉斐尔前派”,他们追随拉斐尔之前的绘画风格,主张复兴14-16世纪之前的绘画。
他们追求大量写实、画面色彩浓艳的绘画风格,并主张用这种风格来挽救英国绘画。
《奥菲利亚》的创作者米莱斯就是其中一员。
“拉斐尔前派”画家们依托文学进行构思和作品创作,他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得了大量的素材和创作灵感,莎士比亚戏剧中美丽的瞬间就这样成为他们画笔下的故事主题,他们将绘画与文学完美的融为一体。
绘画与文学的融合也让他们的画作具有了更多的历史故事性和丰富的文学内涵。
他们用极强的绘画写实能力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
米莱斯作为拉斐尔前派的集大成者,《奥菲利亚》让米莱斯声名大噪,使他在绘画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奥菲莉亚》的完成也正式宣告了拉斐尔前派辉煌时刻的到来。
米莱斯的绘画风格遵循了拉斐尔前派的创作理念,以严谨的自然描写风格为创作基础,追求画面的写实、严谨、细腻。
米莱斯以及其他两位拉斐尔前派画家之间是惺惺相惜的,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这让他们的每幅作品都具有一种共同的艺术特色,那就是热烈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米莱斯的很多作品都充分体现了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精神。
二、创作背景
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再次达到历史巅峰,与此同时,一场艺术变革也在英国艺术界再次揭开序幕,拉斐尔前派的三位艺术家:米莱斯,亨特以及罗塞蒂倡导的新一代现实主义风格令英国艺术界再次刮起了一场具有批判性的风暴,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了更加四通八达的伦敦铁路网提供便捷的交通,他们可以离开伦敦到乡下去探险,将所有关注目光投向那片刚刚开始走进他们视野的美丽风景,于是在1851年,他们启程去了萨里。
当时,在野外进行写生是前所未有的,足足早了法国印象派10年。
拉斐尔前派的三位成员都是一群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走出室内,走向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远离城市喧嚣的视觉盛宴。
三、画作赏析
(一)题材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学作品一直都是画家们创作素材的发源地。
从古希腊经典神话故事到基督教徒福音书的故事,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等人的经典文学作品。
一批又一批的创作者从这些的堪称“伟大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了素材与绘画灵感。
“《最后的晚餐》、《圣母的婚礼》以宗教神话为体裁,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取材封建社会放荡而堕落的唐朝皇室贾氏。
[1]”米莱斯的《奥菲利亚》同样也取材自西方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哈姆雷特》。
一千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画家笔下也会有一千个奥菲利亚。
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问世以来,画家们不断地重复用自己的笔描绘着自己眼中的奥菲利亚,广为人知的以“奥菲利亚”为原型的画作就有72幅之多。
根据创作者们对剧本的不同理解,他们画面中的奥菲利亚充满了悲伤、黑暗、痛苦。
而米莱斯的这幅《奥菲利亚》,它给我的是一种安静的美。
在死亡面前,奥菲利亚面无惧色,整幅画散发出一种“哀而不伤”的美。
(二)故事性
在中国从唐朝起,画家都开始注重画作的故事性。
故事性本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要素,画家却将这一特性在绘画过程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一般情况下,绘画是很难展现动态图景的,但有的画家却能够独具匠心,他们采取文学作品中最具故事性的动作入画,这样就使得整幅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拉菲尔的《西斯廷圣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都是选择代表性动作入画的经典例子。
而米莱斯的《奥菲利亚》则同样选择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故事中的主角奥菲利亚坠入河水里的这一幕。
可见绘画和文学都应该是来源于文学而又高于文学的。
米莱斯选择了文本中描写优美的一段入画,丰富了画作的内涵。
(三)与众不同的绘画程序
区别于其它的正常作画程序,这幅画的人物与风景是分开来画的。
米莱斯首先花了几个月时间,把萨里地区霍格斯米尔河作为画作的自然场景取材地。
遵循严格的写实程序,他精心地刻画了河边的树枝和乱草。
1851年12月,自然场景完成后,米莱斯回到伦敦,再进行画中人物的创作。
(四)画作细节
1.颜色。
米莱斯的《奥菲丽娅》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在看画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清新的绿色。
画面上的主色调是清亮的草绿,大片浓郁的绿与赭色的树干和泥土相连,反衬出人物刻画的精致。
2.光线的明暗。
明暗是绘画艺术中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运用明暗对比,可以更加突显出画面质感。
《奥菲利亚》这幅画的光线明暗对比并没有十分强烈,反而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
右上角一簇繁叶在阳光照射下,每片树叶的形状颜色都仿佛真的一样,在左上角的边缘,有几根柳树枝微微垂下同样沐浴在轻柔的阳光下,随风轻轻摇摆。
奥菲利亚躺在长满水草的河面上,微风吹不起河面的褶子,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仿佛时光停止了流逝。
她无神双眼和微张的唇似乎在唱着歌,又像在向世人诉说着她那伟大而又不幸的爱情故事。
她那精美、华丽的裙摆与周围的花一起绽放。
3.象征主义的运用。
画家和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喜欢运用象征主义手法。
一幅画或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要真正成为艺术,就必须通过运用象征手法给观赏者留下想象和解读的空间。
拉斐尔前派就是一个象征主义流派,特别善用风靡维多利亚时期的象征元素。
在《奥菲莉亚》里,种类繁多的花草不乏浓厚的象征性色彩。
画面上奥菲利亚身边的花都有自己所代表的象征
摘 要:绘画和文学作为文艺创作的两种重要形式,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实生活进行着描绘和诠释。
拉斐尔前派三杰之一的米莱斯借《奥菲利亚》,触摸并感悟了莎士比亚的思想脉搏。
本文结合绘画与文学的关系,通过对《奥菲利亚》的绘画背景、画面内容、画作思想与影响等方面的探析,在深入理解绘画与文学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感受这幅经典名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奥菲利亚》;米莱斯;绘画;文学
90
(上接第89页)
是一个关注个性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中国作为锐意进取的发展中国家,因自身文化底蕴的浓厚引发了接二连三的中国风热潮,愈来愈多的西方人喜欢来中国感受异域的文化特色。
中国元素也成为世界的流行元素被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所采用。
目前,现代设计对青铜纹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和服装设计等领域,且运用的纹饰大多囿于对饕餮纹、龙纹、凤纹、雷云纹等。
青铜纹饰有很大的潜质可待挖掘,这些宝贵的资源仍需要被更多的设计者所发掘、利用。
而且设计师们更应该打开设计思路,青铜装饰图案不仅可以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还可以用于现代和当代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其他新艺术形式,青铜纹饰在未来设计中的前景是广阔无限的,更需要设计师们不断的去挖掘。
结论
青铜纹饰的发展经历了自夏商周至秦汉长达多年的历史,出现了两次高峰,一是商周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它们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纹饰风格,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集中反应。
其纹饰的发展变迁体现了不断积累的中华文化的嬗变与传承,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美学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近几年,设计界中的有识之士也不厌其烦的倡导将古老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唯有如此中国的设计才能具有民族的个性,中国的优秀文化才能得以延续。
在充分了解自身艺术荟萃的基础上,对传统艺术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创新。
青铜纹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趣味,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它是现代设计创新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充分利用和继承它。
参考文献:
[1]柯马丁,陈彦辉,赵雨柔. 从青铜器铭文、《诗经》及《尚书》看西周祖先祭祀的演变[J]. 国际汉学,2019(01):25-52+2.
[2]夏添,王鸿博,崔荣荣. 先秦至汉代荆楚服饰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 服装学报,2019,4(03):255-262.
[3]黄雄,陈晨. 论汉代铜镜图像的装饰与格局之美[J]. 包装工程,2019,40(12):108-112.
[4]黄娟. 汉代铜镜钱纹分析[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05):40-51.
[5]周洁兰.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纹样与文创产品的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7):80-81.
作者简介:
黄蕊(1999—),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就读于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徐佳佳(1999—),女,安徽芜湖人,本科,就读于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田青(1984—),女,山东安丘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雕塑与公共艺术。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汉代青铜器纹样研究》(2019t1xydxs120);
2019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徽雕艺术在数字雕刻技术中的应用拓展研究”SK2019A0592)
意义:罂粟代表死亡;雏菊代表无辜;玫瑰代表青春和爱情;三色堇代表空爱。
如果认真看,你会发现在左边柳树枝上有一只鸟,这只鸟被称为知更鸟。
“关于知更鸟,在英国有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知更鸟以前的羽毛都是咖色,后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为缓解他的痛楚,知更鸟就飞到他身边用悦耳的歌声抚慰耶稣受到的痛苦,耶稣的鲜血就染到了知更鸟的胸前,后来知更鸟的胸前就多了一抹红色。
[2]”《奥菲利亚》中知更鸟的存在也许是为了歌颂奥菲利亚的善良、美好又或者是为她不幸的命运唱一首挽歌。
米莱斯综合了自然界的所有元素,使画面犹如照片般真实、细腻。
4.构图。
通常情况下,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会特别注意画面的布局,像文学作品中详略得当的要求一样。
假使毫无构思和安排,那这幅画或这部文学作品都将是平庸的。
《奥菲利亚》这幅画在构图上是成功的,整幅画乍一看是一条水平线。
一般而言,水平的线给人以平静之感,为了突破这一单调,米莱斯别具匠心在画面左边放了一丛垂直的水草,并将奥菲利亚的手也处理为垂直向上,形成对比的构图。
适当地利用对比,可以更加明显地突显出画作中的主体。
四、画作的内涵
画作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创作者智慧和情感的结晶,画家和文人都利用自己的作品来传情达意。
米莱斯在《奥菲利亚》中用自然风景入画,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浮躁、异化画风的批判。
在《哈姆雷特》里,奥菲利亚被种种残忍的现实所逼疯,她的内心满是绝望与痛苦。
但米莱斯在他的这幅画作中把奥菲利亚从苦难中解放了出来,表达了米莱斯对莎士比亚原剧中奥菲利亚不幸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关怀。
五、画作的影响
一向喜欢从文学和艺术品中汲取灵感的时尚界,也曾无数次借鉴奥菲利亚自溺的场景,重新演绎这个华丽但又凄美的故事。
除了时尚界以外在惊悚科幻电影《忧郁症》中,克斯汀·邓斯特扮演的女主角身穿洁白的婚纱,双手捧着一束兰铃花,静静地躺在绿色的水池之中,无疑也是借此镜头向奥菲利亚之死致敬,成为了电影中高潮的一幕。
结语 不论是时尚界的奥菲利亚,还是惊悚影片中的奥菲利亚,无疑都是对米莱斯经典画作的借鉴。
绘画与文学相互促进,莎士比亚的剧作是米莱斯创作灵感的发源地,而米莱斯的《奥菲利亚》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经典魅力。
《奥菲利亚》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传承,而且是对米莱斯的高超绘画技术的认可。
它既是绘画界和文学碰撞的火花,又是人类感情与智慧相融合后的精华。
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会一直在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开拓进取。
注释:
[1]李小鹿.试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3,26(04):341+333.
[2] /sgh-detail/8jlgbhnvt.html。
参考文献:
[1]钟悦颖.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J].戏剧之家,2019(18):220-221.
[2]陆怡佳.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J].美与时代(中
),2016(08):65-6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