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生角度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研究生角度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以华南师范
大学为例
周晓芳;肖鹏;卢勃;刘志铭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国内研究生导师评价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案例高校实际情况,面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广泛调研和收集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从为人师(导师的师德和人格魅力)、为经师(专业知识基础)、为导师(指导研究生能力)和为师之本(导师的基本素质)四个方面出发,构建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66个四级指标的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实践工作证明,建立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来源广泛、真实、有效且可操作性强,反映的评价结果准确。
% This research, based on its analysis of domestic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pervisor evaluation, case studies the assessment status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extensively collects evaluation indexes recommended by postgraduates. The indexes involve 4 A-level, 11 B-level, 34 C-level, and 66 D-level ind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utors' professional ethics, special literacy, tutorship capability and basic qualit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been well-accepted for its wide variety of sources, actuality,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5页(P100-104)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周晓芳;肖鹏;卢勃;刘志铭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广东广州 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6
随着研究生扩招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社会越来越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对导师以及社会对研究生导师的看法都在逐渐变化。
作为研究生导师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导师评价在国外很多大学非常流行。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短暂,尽管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导师遴选机制,但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研究生导师评价和评估的真正可操作的体系,由此带来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
导师评估工作被认为是异常困难的系统工程,[1]国内对研究生导师评价的研究较
多从现状出发,分析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制度和指标进行建议。
在评价的对象上,学术型博士和硕士生导师评价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多见,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导师评价研究较少。
评价方法上大多使用调查问卷和统计,结合模糊数学、AHP层次分析、BP神经网络、灰色理论等方法的应用,[2-4]并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导师评估信息平台和评估系统。
[5-6]针对研究生导师评价指
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导师的科研学术、教学工作评价、师德三个方面,例如有研究构建的学术追求、教学热情、创新意识、师生交流、职业道德5个指标,[7]或思
想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创新素质、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信息能力8个指标;[8]也有研究从内因和外因出发构建评价指标,外因主要包括教学
基本设施状况、研究生教学管理状况等,内因则包括研究生导师的德行、知识、才
能、情感等;[2]还有研究专门对目前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指标进行批判,建议改变
不适合的指标,增加发展性指标。
[9]
实践上,很多大学都实施过导师评价工作,如上海海事大学等、广东省药学院,并建立了相关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系统,[10]但实际取得的意义不大,因此很多高校已经放弃了此项工作。
究其根源,在于我国陈旧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和十几年来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以导师遴选来代替评价的现状。
[11]因此,对于研究生导师评价工作,为何评价?如何评价?评价的作用?评价了后怎么办?
研究生教育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要从研究生角度出发来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在研
究生中开展广泛调研就非常重要。
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案例高校,面向华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全面调研研究生对导师的看法以及评价导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面向全体硕士研究生进行广泛调研,设计及选取评价指标
调研工作由课题组成员以及吸纳加入本项工作的覆盖案例高校大部分学科的研究生进行,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调研,并结合“华师研究生在线新闻”公告以及邮件、在线聊天工具(QQ、飞信)等方式,收集各个学院不同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意见、看法和评价指标。
面对面访谈形式主要涵盖9个学院10个专业160位同学,收集到的信息可分为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方面。
通过比较分析,大部分同学认为优秀导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2)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和高远的目光;(3)要多与学生沟通,尽心尽责地指导,具备很强的责任心;(4)能够给学生一些课题锻炼,在课题中全面指导;(5)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应该关心学生:(6)因材
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特色学生。
对导师要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文理科同学之间,包括以下方面:(1)文科学生要求导师能讲能写,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理科学生希望导师不要太功利,学术味重些,商人味少些。
(2)文科学生希望导师多带领他们到社会中实践,理科生希望导师耐得住科研寂寞,多给些科研课题。
(3)文科生希望导师能讲能写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理科生不要求导师能言善语,只要能多拿项目。
(4)文科生希望导师多给些压力,对于生活上的关心可有可无;理科生则有较重的科研任务,希望导师在生活上给予补贴。
另外,男女学生对导师的评价要求基本没有差别,可见性别在评价中不是一个决定因素。
本研究所有指标均通过广泛调研,面向全体研究生,来源可靠、真实、实际和广泛。
(二)指标体系构建
对于收集到的大量、零乱的信息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技术(ISM)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Mind Manager工具使指标体系结构层次清楚而直观,最终得出四级指标,一级指标 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 34个,四级指标 66个。
其中第四级
指标为操作性指标,并有对上级指标的解释功能。
然后运用Delph法向专家(主
要包括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经济管理学等专业的教授、研究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从事高等教育实践工作多年管理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进行咨询论证。
同时,我们对指标不停地修改、整理,吸收多方意见,因此整个过程是开放的,积极反馈和动态的。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问题,本表中未列出66个四级指标。
各级指标的解释如下:
(一)为人师
“人师”即“人格引导之师”,导师要以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品德和人格影响学生,具备一定的师德修养,对研究生进行精神引导。
根据所收集的调查指标,我们选取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作为“为人师”的二级指标:
师德修养指导师不仅要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具有感染力,而且要在人格塑造上也具有感召力。
基于此目的,“师德修养”应包括以下三级指标:人格魅力、师道传承、道德楷模和传道有方。
工作态度主要指导师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等,这些隐性知识相对于导师传授的书本知识来说,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选取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乐于并愿意教学、关心学生的态度等指标,并根据这些四级指标的内容将它们归类为严以律己和宽以待人两个三级指标中。
同样,导师的人生态度也在默默地感召和影响着学生,其结果可以说是深刻并可使研究生受益终生的。
导师应具有宽广的心胸、热爱生活,具有关怀社会的热情、具备培养学生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等。
根据这些四级指标的内容,我们将其分别归类在生活态度和社会态度两个三级指标中。
(二)为经师
“经师”即“专业知识之师”。
导师从事的学术职业是典型的专业性职业,表明导师已经具有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形成专门化的教育内容。
教学和科研作为学术活动的核心,也是导师最本质的工作。
从收集的指标来看,硕士生普遍提到要在这两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
因此,从学生的视角,我们构建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个二级评价指标。
导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涉及文化知识素养水平,还要注重包括施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
首先应保证授课内容充实,能将学科内部知识不断进行重组和改造,并且能保证教学课时量和严格要求学生。
其次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基于对这些具体的四级指标的分析,我们将它们分别归类在授课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几个三级指标中。
导师的科研能力是学生非常看重的,这次收集指标时学生均强调导师须具有获得各类科研课题的能力及应当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发表论文并且撰写相关专著等。
据此,我们将这些四级指标归类为科研项目和科研成就这两方面进行评价。
(三)为导师
“导师”即“指导之师”。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的人,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将研究生的老师称为导师,对其有同样的期待和要求: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指导能力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最重要的方面,从所收集的调查指标来看也是最多的。
四级指主要标根据调查收集的指标进行筛选与补充,筛选是为了剔除较偏,没有共性的指标,补充是考虑到民意调查时调查对象不可能表达得完全到位。
设定的二级指标为三个方面:培养环境、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主要是从硕士生自入学到毕业这个过程来考虑的。
首先导师要招生就应该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科研的环境、条件和机会。
其次就是三年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具体的操作指标包括: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指导学生实施课题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和创新品质的情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指导、指导学生选题论证的情况等。
最后,将这些具体的指标划归在指导方式、培养方法、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和选题认证这七个三级指标里面。
最后就是培养的结果,即在读的和毕业的研究生。
(四)为师之本
人师、经师、导师这三方面,经师是出发点,导师是基本点,人师是制高点,但这三者最终都将统一体现到导师的素质上来。
为师之本是导师自我素质锻造,调研中发现,广大研究生在希望导师能在教授学问、传授知识之余,能够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导师能够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能够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治学态度、创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求导师要养成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尊重科学、热爱真理、情调高尚、仪表庄重、行为文明、作风朴实、循循善诱、严于律己等优良教风,要求导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崇高的人格境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在人格境界上受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因此我们从品质、知识、人际交往这三方面考虑“为师之本”,这三方面包括自身的修为和与外界的交流,是获得成功和持续向前动力的源泉。
最终将二级指标划分为:学术品质、知识结构和人事处理。
学术品质是体现在学术上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体现的就是思想,作风体现的就是道德,而求知体现进取品质;知识结构由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的思维都很重要;人事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沟通三方面,不仅体现研究生对导师管理师生关系的期待,也衡量导师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研究指标确定以后,通过建立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评价网站及相应的评价系统,开展研究生导师评价实践工作。
在线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 356条评价数据以及大
量评价反馈意见(均为研究生自愿参与),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研究生认可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
之后对评价数据进行仔细统计,选取BP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简称ANN)是模拟复杂生物神经网络自主学习和智能特性的系统模型,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协调处理信息、信息处理和存储合二为一以及对信息处理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特点。
[12]BP人
工神经网络是多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其权值的调整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的学习方式,是ANN 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类型。
评价通过设定和训练1个输入层,2个中间隐层,1个输出层的4层BP神经网络,经过14次训练后,网络的目标
误差就能达到要求,并将三次训练后的结果进行两两回归分析,显示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得到的结果误差不大,符合数据和实验要求。
从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导师评价工作来看,从研究生角度出发,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而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非常有效、合适的评价研究生导师的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进行的评价工作和因此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华南师范大学实际情况很符合:即在华南师范大学,大部分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比较满意,满意程度随着研究生所在学院、年级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我们在实际调研中掌握的情况以及长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很相符合。
因此,本研究建立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来源广泛、真实、有效且可操作性强,反映的评价结果真实。
具有为师之本,从而实现人师、经师、导师,提高为师之本,最终实现“师贤方
能生斐”,是我们制订此套评价指标体现的出发点。
实践结果证明,从上述四个层次建立的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非常符合研究生的要求,使用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真实而准确。
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的不同层次,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决定着评价工作的性质、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实施过程等系列评价工作内容。
目前我国主要有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职专业学位博硕士、在职人员申请博硕士学位、港澳台博硕士研究生等几种研究生类型,对应相应研究生导师,构成研究生导师的种类和层次。
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导师评价的评价工作主体不同,决定评价的目标、评价工作的重点、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方法等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评价时,要以研究生导师为本,结合研究生导师的个性和群体差异性进行分类评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评价工作也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献】
[1] SCRIVEN M. A unified theory approach to teacher evaluation [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5,21(2):111-129.
[2]黎军,张娜. 对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申导师评估指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69-72.
[3]王战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4]侯华伟,郭从斌. 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模糊数学评价[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6):61-64. [5]卢兆银,杨海君. 基于JSP 技术的研究生导师聘期量化考核系统的设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4):134-141.
[6]朱建伟.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术论文量化评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27(2):70-73.
[7]李璐, 陈闻. 硕士研究生导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因素分析[J]. 高教论坛,2008 (3):187
-190.
[8]鲁媛媛. 硕士生导师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硕士论文,2002:
9-10.
[9]汪全胜. 建立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机制[J]. 教育与现代化, 2009 (2):59-64.
[10]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评价系统[DB/OL].(2009-3-19).
.
[11]周林颖. 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D].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21. [12]丛爽,向微. BP网络结构、参数及训练方法的设计与选择[J].计算机工程,2001,27(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