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校”2023—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王国维写了一篇专论艺术形式美的美学论文,题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这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值得我们重视。王国维在这篇论文中,系统地考察了古雅(艺术形式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下一些论点:

一、艺术的意象(壮美或优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古雅)才能表现出来。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吾人之所以感如此之美且壮者,实以表出之之雅故,即以其美之第一形式更以雅之第二形式表出之故也。”

二、艺术的雅与俗的区分,就在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换句话说,同一内容,同一意象,由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因而就有雅与俗的不同。王国维说:“即同一形式也,其表之也各不同。同一曲也,而奏之者各异;同一雕刻绘画也,而真本与摹本大殊。诗歌亦然。‘夜阑更炳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诗)之于‘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词),‘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之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词),其第一形式同,而前者温厚后者刻露者,其第二形式异也。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

三、但是艺术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王国维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那么古雅之原质愈蔽。”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论断。意思是说,艺术形式美的使命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因此只有通过否认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的思想。这个传统思想反映了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当艺术的感性形式诸因素把艺术内容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欣赏者为整个艺术形象的美所吸引,而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时,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在这里,艺术形式美只有否认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否认得愈彻底,实现得也就愈充分。这是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局部。

四、艺术形式美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王国维认为艺术形式美(古雅)可以离开艺术意象(壮美或优美)而有独立的价值。这是不错的。但艺术形式美的这种独立价值终究是相对的,因为艺术形式美终究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王国维没能指出这一点,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王国维对于艺术形式美具有独立价值的论证,也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例如,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王国维认为这种趣味都来自艺术形式美,这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趣味主要还是来自艺术的意象,而不是来自艺术形式美。这一点,并不因为艺术家描写的对象是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就有所改变。

王国维对艺术形式美的考察,是相当系统的,比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都要深入得多。其中显然有康德美学的影响,但他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见解,对后人进一步研究艺术形式美很有启发。

(选自叶朗《美学史大纲》,有删改。)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艺术形式美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王国维认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它们的艺术形式美不同,故而前者雅而后者俗。

B.王国维认为,“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这是因为,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即:一切艺术都是因

为形式美不同,所以才有了雅和俗的区别。

D.所谓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即:艺术内容通过感性形式诸因素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由此而使得欣赏者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而是完全沉浸于整个艺术形象

的美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艺术形式美只有通过否认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思想。

B.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但艺术形式美可以离开艺术意象而有独立的价值。

C.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局部是认为“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那么古雅之原质愈蔽”。

D.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这种趣味主要来自艺术的意象,而非艺术形式美。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形象地说明了王国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那么古雅之原质愈蔽”的论断,即:艺术形式美的目的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为此它只有否认自己才能实现自己。

B.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王弼认为,“意”(主旨)要靠“象”(艺术形象)来显现,“象”

要靠“言”(语言文字)来说明。但是,“言”和“象”本身不是目的。“言”只是为了说明“象”,“象”只是为了显现“意”。因此,为了得到“象”,就必须否认“言”;为了得到“意”,就必须否认“象”。这与王国维的论断是一致的。

C.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叶燮在论水的波澜之美时说,只有当水的“质”空虚明净,微风煽动,生出的波澜才是美观的,如果换成一条臭水沟,遇风而动,虽然也会出现波澜,但是只能扬起恶味,哪里有什么美呢?这说明艺术形式美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

D.杜甫的《登岳阳楼》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拉开了浩大无边的景观,风格昂厉;后四句突音转调换,风格幽咽,怆然含悲。前后大开大合,有一种顿挫回环之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这主要是由它的艺术形式美所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

..末为吴兴郡守。东阳

..。法兴,隋大业

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

..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

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

..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