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教案(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蝈蝈》教案(推荐)
第一篇:《蝈蝈》教案(推荐)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小学
冯群英
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
蝈蝈叫声录音;蝈蝈图片;带生字词、多音字,意思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师放),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呀?(蝈蝈)
2、展示图片,师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清脆、响亮的声音就是它发出来的。

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已经去收集了蝈蝈的资料,谁能来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蝈蝈的信息?
(身体绿色,雌蝈不会叫,雄蝈会叫,叫声清脆动听,声音有吸引异性、自卫和报警的作用,雄蝈好斗。

种类有很多,全世界已知约有7000种。


旁白:因为蝈蝈的叫声响亮、动听,而且又有好斗的个性,常常成为人们的玩物,可不,一只“蝈蝈”被关在笼子里卖给老爷爷挂在了窗台上。

关于“蝈蝈”的这个故事就开始了。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及多音字,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注意听,并指正。

2、评价后,全班齐读。

3、根据意思填词语。

(自言自语、无声无息、手舞足蹈、习以为常)
三、听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听完后我会请人说说文章大概的意思。

(明确:主要写了白发老人喜欢蝈蝈,就买了一只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不叫,他就喂蝈蝈红辣椒,蝈蝈就不知疲倦地叫,最后蝈蝈“逃”走了。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最能说明白发老人喜欢蝈蝈的语句。

3、交流:⑴他喜欢蝈蝈的叫声,买下他,关在笼子里;
⑵蝈蝈不叫,喂给它红辣椒
⑶蝈蝈叫了,老人很得意。

蝈蝈不知疲倦地叫,并没有不厌烦。

⑷它咬破笼子,逃走了。

——放蝈蝈回到大自然中
四、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读完后想想蝈蝈被关在笼子中是什么感受?(难受、不舒服)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做上着重号---小圆点)是啊,假如你被关在屋子里不能自由出去也该会有多难受啊!
读到这里,老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是比喻句吗?
2、蝈蝈不叫,白发老人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的孙子和孙女是怎么猜的?现在就请男同学当小孙子,女同学当小孙女,读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声分角色读。

3、小孙女认为是怕生,小孙子认为是生气。

那你们猜猜,蝈蝈心里在想什么呢?(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说)
4、白发老人明白蝈蝈的心思吗?(不明白)他为了让蝈蝈叫,就喂蝈蝈红辣椒。

当听到蝈蝈又清脆又响亮的叫声的时候,老人和孩子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得意、兴奋)
用高兴的语气齐读10、11自然段。

5、蝈蝈不叫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他叫,但它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最后孩子的父亲终于说出了心中的厌烦。

但大人们并没有心思去猜测它叫个不停的原因。

于是两个孩子又开始议论起来。

大家一起来分角色读读——女同学读15自然段,男同学读16自然段。

6、读了孩子们的对话,你觉得蝈蝈不知疲倦地叫,又似乎在说什么呢?(同桌的同学互相猜一猜吧)——学生交流。

7、白发老人现在明白蝈蝈的心思了吗?从哪句话或哪些词可看出来?(叹息)
8、后来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大家齐读18、19自然段。

思考:(1)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2)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不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而且本体和喻体之间还要有相似点。


讨论:如果蝈蝈不是自己逃走的,那么是谁放走的?他为什么要放走蝈蝈?——交流:白发老人;他听了两个孩子纯真的对话后明白,禁锢幼小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动物也会哭,也会难受。


9、那老人最后放走蝈蝈的做法对不对呀?为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现在,如果你是一只蝈蝈,你会对人类说什么话?
(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你怎么把朋友关在笼子里呀?)
如果你是小孙子,你会对白发老人说什么话?
(蝈蝈好可怜啊,爷爷,放了它吧?)
如果你是白发老人,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话?
(我怎么老糊涂了呢?把它关在笼子里,不给它自由)
2、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吗?谁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
提示:比如,喜欢鸟,便去捉鸟关在笼子里玩;喜欢蝌蚪,就把她捉来放在瓶子里------)学生交流。

师小结:
——真正的爱,是善待,是给他人应有的自由。

其实,不仅仅是
善待动物,而是善待自然界的一切生灵。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据为己有,不是禁锢。

所以,我们人类更应该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宽广的胸怀。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篇看似简单的课文中能读出更多的含义。

六、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2、写一件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二篇:《蝈蝈》教案
《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悟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

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的与文本交流。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难点: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受文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多媒体显示“蝈蝈”的一些图片。

2、激趣对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3、多媒体出示有关蝈蝈的资料,引入新
二、初读文
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本文围绕什么来写?根据这条线索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三、研读文本
深化主题、根据下表(多媒体显示)的提示,细读文,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不叫的蝈蝈
叫个不停的蝈蝈
逃走
人物形象
主旨
第一天
第二天白天
第二天晚上
以后的日子
一天晚上
第二天早上
蝈蝈
人物描写
孩子
爸爸
爷爷
2、小组根据蝈蝈的表现及人物的态度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主旨”两栏,推出发言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爷爷:善良、慈祥、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关爱生命。

孩子:单纯、可爱、纯洁、善良、关心小动物。

主旨:关注生命,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回归文本
质疑探究、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你们在读文时提出的问题,同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等会儿在班上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为什么蝈蝈初来时不叫?(多种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没兴趣呀,害怕呀,伤心啦都行)
②第一段末写“它呼唤、祈求着什么?”它会呼唤,祈求什么呢?(同伴、恢复自由)
③为什么后来蝈蝈叫个不停?(言之成理可)
④从18、19段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们对蝈蝈的理解同情)
⑤爷爷为什么“叹息”?(也许为儿子“烦”而无赖,也许是对孙子的话有了感触,不得不忍痛割爱。


⑥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和谐共处、本文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

可令人遗憾的是,很有些人以自己是地球的统治者自居,无视动物的生命,不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使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时至今日,一些残杀野生动物的的罪行还是屡禁不止。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逗。

人类的野蛮行为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你知道哪些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能说说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吗?
(同时多媒体出示)
大量捕蛇——鼠害
捕食青蛙——虫害
捕杀鸟类——虫害、蝗灾
食野生动物——非典
……
2、其实,人类的的魔爪远非仅伸向动物,植物又何尝幸免于难?大量森林,草皮等植被的破坏,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土地沙化、黄沙肆虐,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警钟长鸣啊,我们怎么能不清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生态,这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时下,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正不断地奔走呼告,并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在保护动植物,保护着地球,保护人类的未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你,将怎么做呢?(多媒体出示)
(学生自由作答)新标第一网
六、堂小结
巩固提高、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2、学生自由作答(也许是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也许是懂得了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也许是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当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环保行。

七、外练笔(多媒体出示)
写一个有关小动物的片段,可以是对它的外形、动作、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简短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八、板书设计
不叫→叫→叫不停
关注生命
(失去自由、悲伤、孤独)
关爱动物蝈蝈
咬破笼子逃走?
与动物和
(放生)
谐相处
教学反思:
第三篇:蝈蝈教案
青年教师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看不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在无边的黑暗中,他们的生活变得灰暗、寂寞。

像这样双目失明的人就叫做“盲人”(出示并认读“盲”)。

体会
2、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蝈蝈”。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5、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二、指导替的写法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怎样写会更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三(课件)
过渡:刚才这些词语,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字也很漂亮,学了这几个词语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打开书,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找一下答案。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课件)
(一)第一小节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自读,指明读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

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

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让我们一起喜滋滋地读好第一小节。

试背
(二)第二小节
1、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那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

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

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

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

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

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

谁来试着读读(评价引导:A你是笑着说的B“您”字读得真好,读出了对奶奶的尊敬和喜爱C想到蝈蝈可以和婆婆做伴,你很开心)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先自己练练,(情景
模拟A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

B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开心果,你不在我可真不习惯,现在好了,蝈蝈和我做伴了。

C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的。

)谢谢孩子们,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心里很害怕。

可是听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声音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

试背
(三)第三小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蝈蝈的歌声多么美妙动听,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

2、婆婆走进田野,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她又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指明回答,然后读。

3、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预设: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欢快的流淌,溪水可真清啊,清的一眼看到底?。

读词:流淌的清波(评价:老师看到小鱼在游动了。

真清啊!)
你们想看一下美丽的田野吗?(出示:野外图。

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


你能读出蝈蝈给婆婆带来的快乐吗?(引导:你来到田野很兴奋,但声音大了,会把婆婆吵醒的。

这句话是想象,读的轻柔,缓慢。

给你个小建议,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读一读。

田野是宽广的,有蝈蝈的歌声婆婆不再孤单,她特别快乐)
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婆婆开心吗?小朋友开心吗?你们开心吗?葛老师也特别开心,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蝈蝈。

来喜滋滋地读好这段话,读出婆婆内心的欢乐。

试背
(四)第四小节
1、送完蝈蝈,小朋友该走了,他会怎么和婆婆告别呢?
2、恩,小朋友一边挥手和婆婆说再见一边还高声说——指名读: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3、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

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4、我们现在来读读第四小节,特别读好蝈蝈的歌声。

试背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得真好。

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2、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给盲婆婆送去了什么?
3、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朋友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

给婆婆送去了光明。

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

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

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齐背
第四篇:《蚂蚁和蝈蝈》教案
《蚂蚁和蝈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3.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由”“汗”“粮”,认识新偏旁“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生活态度,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走进童话王国,看看蚂蚁和蝈蝈这两种昆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复习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宝宝大家还认识吗?
(出示)自由自在满头大汗
又冷又饿
装满粮食
乘凉
搬粮食
傻瓜(1)指名领读;全体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来找一找,那些词语是写蚂蚁的?哪些词语是写蝈蝈的?
写蚂蚁:满头大汗
装满粮食
搬粮食
傻瓜写蝈蝈: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乘凉
(3)男生读写蚂蚁的词语,女生读写蚂蚁的词语。

(4)过渡:小朋友们把词语掌握得这么好,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可以把课文学好。

(三)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两幅图片,问:你觉得哪一幅图符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为什么?
第一幅图,因为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夏天。

(3)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加红“真热”。

指名朗读句子。

(放映图片)看,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树上的叶
子都晒蔫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适当评议)
(4)这么热的天啊,蚂蚁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
找一找。

(5)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加红“一群”“搬粮食”(6)那么蚂蚁们是怎么搬粮食的?
找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7)出示图片,看,这些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加红“背”“拉”,教师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做一回蚂蚁,边读边做动作背背粮食,拉拉粮食。

(加红“满头大汗”)他们搬的满头大汗,谁能来看图说说看“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头上都是汗,说明蚂蚁搬得很辛苦。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8)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想出蚂蚁们还会用哪些办法搬粮食?(指名说)蚂蚁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你会把刚才说的动作填进这句句子里吗?(出示填空:他们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个个满头大汗。

)可填:推,扛,顶。

(9)蚂蚁们多累啊!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适时表扬。


(10)读了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蚂蚁呢?
(出示填空:这是一群________的蚂蚁)(11)小朋友们真会读书。

一起来读一读这群勤劳的蚂蚁。

(齐读)2.第二自然段
(1)夏天里蚂蚁搬粮食搬得这么累。

那蝈蝈们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读一读,找一找。

A.学生回答“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点击“笑”)蝈蝈们会怎么笑话蚂蚁呢?会说些什么呢?
哈哈哈,这群蚂蚁真是傻瓜,天气这么热还在外面搬粮食。

这群蚂蚁真是傻瓜,天气这么热都不知道找个地方乘凉。

B.学生回答“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你们能从中找出蝈蝈这时候做的动作吗?(加红“躲”“乘凉”“唱歌”“睡觉”)他们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可真是――自由自在。

(点击“自由自在”)
(2)此时的蝈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读好这个词。

(指名读
“自由自在”)
老师真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蝈蝈,范读。

你们谁也来读读这句话?(3)我们能不能把整段话读好呢?(齐读,适时鼓励)(4)读了这段话,你认为这是几只什么样的蝈蝈?(出示填空:这是几只________的蝈蝈)
(5)蚂蚁和蝈蝈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过着夏天。

((出示二、三自然段)老师请女生做蚂蚁,男生做蝈蝈。

(分男女生读)
3.第三自然段
(1)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冬天到了。

(播放西北风的声音)听,西北风多大啊,你觉得冷吗?谁能读好这个词“呼呼地”(指名读,适时点评。


(2)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谁能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冬天西北风的寒冷。

(3)此时,外面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食物也找不到了。

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怎么样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4)学生回答“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出示句子)你们觉得蚂蚁的日子过得怎样?(快乐)。

(点击“躺”)真舒服啊!看看图,你能学着课文前面的样子用“有的…有的…”的样子说说话吗?(出示填空: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他们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______。

)(唱歌,睡觉,自由自在。

参考描写蝈蝈的句子。

)蚂蚁们多自在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我们一起随蚂蚁舒舒服服地过冬吧。

(齐读句子)(5)这个时候的蝈蝈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出示句子)
谁再来读读蝈蝈的状况?(指名读)
解释“又冷又饿”:蝈蝈既感觉到很冷,也感觉到很饿。

(6)蝈蝈这个时候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看图片)看,这只蝈蝈在大哭,你想想看,他会说什么呢?
(好冷啊,真饿啊!
冬天快点过去吧,我好饿啊!)
这只蝈蝈在大哭,这只蝈蝈半睁着眼,有气无力的,另外一只蝈蝈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的,可能已经冻死了,饿死了。

夏天的蝈蝈还嘲笑蚂蚁呢,现在是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相信你也能把蝈蝈的生活情况读得很好。

(指名读句子)(7)这时候你们觉得蝈蝈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痛苦,难受)
(8)每一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4.总结:指板书夏天的时候,蚂蚁很勤劳地堆积粮食,蝈蝈却在偷懒乘凉。

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躺在堆满粮食的洞里舒服地过冬,而蝈蝈却在冷风中痛苦地哭泣。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道理。

)5.齐读课文
(四)生字指导
过度:聪明的你们把课文读得那么好,相信字也会读好写好。

出示:由


(五)板书设计
20.蚂蚁和蝈蝈
蚂蚁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勤劳
懒惰
冬天
舒服
又冷有饿
快乐
痛苦
第五篇:《蚂蚁和蝈蝈》教案
蚁和蝈蝈
(第二课时)
执教人:
顾卫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道理;
3、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图片、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啊?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 小蚂蚁有个要求,就是要让小朋友一起用响亮的声音来喊一喊这些词语宝宝,谁愿意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夏天)师:瞧,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地叫着,师:夏天会给你怎样的感觉? 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师: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让老师觉得夏天更热了。

2、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大家瞧
出示图片:蚂蚁搬粮食图(搬粮食)板书:搬粮食
师:那小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呢?看看图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一群蚂蚁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