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1月电工技术学报Vol.36 No. 2 第36卷第2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Jan. 2021
DOI: 10.19595/ki.1000-6753.tces.191425
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脉冲
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何映江1余亮1马剑豪1董守龙1,2姚陈果1
(1.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
2.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重庆 400030)
摘要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在新型粒子加速器、生物细胞实验仪器等领域拓展应用,对脉冲功率发生器高重复频率、短脉冲、脉冲参数灵活可调提出更高的要求。
该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功率变换模块电路拓扑。
这种电路拓扑由LC振荡升压单元和Blumlein形成线单元组成,利用多开关时序逻辑控制实现对输出波形参数的调整,相对于传统Blumlein线在保留其短脉冲成形优点的同时,能获得输出脉冲频率数倍于开关频率,输出电压幅值数倍于直流充电电压,输出脉冲的极性及间隔时间的灵活调整。
同时,通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传输线波过程分析阐述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电路仿真加以验证。
此外,采用射频MOSFET开关和同轴电缆搭建一台原理样机,在负载匹配时,实现了在开关频率500kHz时输出脉冲频率1MHz、输出脉冲电压幅值4倍于直流电源电压20ns的短脉冲。
关键词:纳秒脉冲发生器LC振荡电路 Blumlein脉冲形成线半导体开关
中图分类号:TM832
An Adjustable Polarity High Frequency Blumlein Pulse Forming Line
Power Modulation Module with Boost Mode
He Yingjiang1 Yu Liang1 Ma Jianhao1 Dong Shoulong1,2 Yao Chenguo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2.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lse power technology in new particle accelerators, biological cell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and other fields,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pulse power generators with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 short pulse and flexible adjustment of pulse parameters. This paper studies a new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circuit topology composed of an LC oscillating boost unit and a Blumlein line unit. The multi-switch timing logic is used to adjust the output waveform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lumlein line, it can obtain output pulse frequency several times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while retaining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pulse forming.
In addition, the output voltage amplitude is several times the DC source voltage, and the polarity and interval time of the output pulse are flexibly adju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circuit is explained by the time domai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ircui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7011)、重庆市基金(cstc2019jcyj-msxm0368)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CDXYDQ0010)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19-11-02 改稿日期 2019-12-17
426 电工技术学报 2021年1月
transmission line wave process, and is verified by circuit simulation. Moreover, a principle prototype is built using RF MOSFET switch and coaxial cable. When the load is matched, the output pulse frequency is 1MHz at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of 500kHz, and the output pulse voltage amplitude is 4 times the DC supply voltage with 20ns pulse width.
Keywords: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LC oscillation circuit, Blumlein pulse forming line, semiconductor switch
0引言
长期以来,热核聚变研究、强光光源、电磁成形[1-2]等大型科学工程应用是推动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些大型装置往往追求瞬态的高温、高压力、强电场和强磁场等极端物理环境。
因此,驱动这种大型装置的脉冲功率电源一直追求更高的输出功率。
而近年来,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在新型粒子加速器[3-4]、生物细胞研究科学仪器[5]等领域,仅仅要求脉冲功率电源输出适当的功率,而对短脉冲、输出极性、高重复频率等波形特征参数有着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新型加速器应用领域,由于感应式回旋加速器具有高能量和高流强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射频回旋加速器[6]。
在感应式回旋加速器工作中,为了让粒子束每次通过感应腔时都能加速,外部脉冲加速电场必须与粒子回旋频率同步,这就要求脉冲发生器的重复频率达到MHz级;并且感应式回旋加速器中的加速和聚束是由不同的脉冲调制器来完成,加速电压为稳定的单极性脉冲,聚束电压为双极性电压,所以要求脉冲发生器还具有可调极性的功能。
此外,为了提高束流品质,往往要求注入器脉冲电源只能输出数纳秒的短脉冲[7]。
而在生物细胞试验研究中,MHz级重复频率的数纳秒脉冲发生器也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脉冲重复频率、极性以及脉冲宽度对细胞的电渗透过程产生重要影响[8-10]。
K. Matej等利用Blumlein形成线和全桥结构相结合实现最高重频 1.1MHz、电压峰值±200V的脉冲输出[11],发现在高重频纳秒脉冲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细胞膜的透化并且减小了细胞质膜损伤。
R. Lea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秒级短脉冲具有透膜效应,能量更加集中在细胞核膜而不是细胞外膜[12]。
随着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发展,利用半导体开关在脉冲源中可输出更高重复频率脉冲。
基于全固态半导体开关研制出来的高压脉冲源主要为形成线脉冲源、Marx发生器、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 LTD)等[13-16]。
但是全固态Marx 发生器受到开关驱动能力限制,形成脉宽难以低到几十纳秒[17]。
全固态LTD虽然十分有助于快前沿短脉冲的形成[18],但是在高重频工作条件下,对于磁心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在多个脉冲连续工作后,磁心的等效电感量会减少,为了不影响其输出电压,还需要在脉冲间隔进行磁心复位操作,这增加了装置的成本和复杂性。
而形成线产生的脉冲宽度是由其长度决定的,有利于在高重频下产生短脉冲。
S. Romeo等利用微带传输线产生了最短脉宽10ns、幅值800V的短脉冲[19],但是直流充电电压需要达到1 000V,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单级Blumlein形成线产生短脉冲的低效率问题,Mi Yan等利用Blumlein 形成线和传输线变压器(Transmission Line Trans- former, TLT)相结合的拓扑[20],使多级Blumlein线产生的脉冲进行叠加,能输出2.5kV、脉宽为20ns 的短脉冲,但是随着级数的增加,更多的电压波馈入TLT次级线路,导致TLT电压叠加效率逐渐下降。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LC振荡充电与Blumlein 形成线相结合的新型拓扑结构,具有数倍的升压功能,并且只使用了3个半导体开关就能在500kHz 的开关频率下实现重频1MHz的双极性、同极性输出以及脉冲串内延迟时间灵活可调。
1 脉冲发生器拓扑结构研究
1.1 LC振荡充电升压
本文所提出的LC振荡充电与Blumlein线结合的可调极性纳秒脉冲发生器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
图中,L为充电电感,C m为稳压电容,T1与T2为两段传输线,DC为高压直流电源,R L为负载电阻,S1、S2和S3为MOSFET开关。
首先通过该电路的动态时域分析阐述脉冲发生器的LC振荡升压充电原理。
其脉冲发生器工作工程主要分为:①开关闭合时,传输线放电形成脉冲并且直流电源对电感L充电;②开关断开时,电源
第36卷第2期 何映江等 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 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427
图1 脉冲发生器电路拓扑结构 Fig.1 Topology of Pulse generator circuit
与电感L 、传输线等效电容C 和负载R L 形成阻尼振荡,在极短时间内提高传输线的端电压。
由于传输线是等效为电容和电感组成的分布参数电路,需要考虑电磁波传输的时间。
从图1中可以看出,开关S 1/S 3和S 2在闭合对电感充电时等效电路有所不同。
(1)首先分析开关S 1/S 3闭合时的充电过程,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由于前端LC 振荡周期远大于传输线波长,所以Blumlein 形成线可以等效为电容器C 1和C 2。
图2 开关S 1/S 3闭合时等效电路
Fig.2 Equivalent circuit when the S 1/S 3 is closed
可以根据该等效电路计算出流过电感L 的电流i (t )为
L (2)/dc L ()1e 2t L R U i t t R ττ−−⎛⎞
⎜⎟=
−⎜
⎟⎝⎠
> (1)
式中,U dc 为充电电压;τ 为电磁波在每段传输线传播的时间。
当已知开关的导通时间t on 时,代入式(1)就能求出当开关断开时的电感初始电流i 0。
(2)然后分析开关S 2闭合时充电过程,没有经过传输线和负载,其充电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开关S 2闭合时等效电路
Fig.3 Equivalent circuit when the S 2 is closed
根据等效电路得到i (t )为
on /dc
on
()1e t L R U
i t R −⎛
⎞
⎜⎟=−⎜⎟⎝
⎠
(2) 式中,R on 为开关的导通电阻。
经过计算,当时间t 足够小(μs 级及以下)时,式(2)和不带2τ 延时
时间的式(1)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由于S 2闭合给电感L 充电时没有2τ 的延时时间,
为了使正负极性脉冲幅值相等,应增加S 1导通时间、减小S 2导通时间,保证正负极性脉冲能量相等。
(3)开关S 1、S 2、S 3断开时的等效电路相同,开关S 1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
由于两段传输线中的电容C 1和C 2可以认为是并联,所以图中取等效电容C =C 1+C 2。
图4 开关S 1断开时等效电路
Fig.4 Equivalent circuit when the S 1 is disconnected
根据图4电路结构,可以知道,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为全响应过程。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 KVL )可得到
L dc L C R U U U U ++= (3) 2
2d d d d C C L U i C t U U LC
t ⎧
=⎪⎪
⎨⎪=⎪⎩
(4) 把式(4)代入式(3)可得
2dc 2
d d d d C
C
C U U LC
RC
U U t
t ++= (5) 由于该电路状态为全响应过程,所以解分为通
解和特解。
12C C C U U U =+ (6)
可以看出,当时间无穷大时,U C =U dc 。
所以其
特解1dc C U U =。
其通解求解过程为
222d d 0d d e
C C
C t C U U LC RC U t t U A λ⎧++=⎪⎨
⎪=⎩ (7) 210LC RC λλ++= (8)
当L R <时,得到U C 2和U C 分别为
L
dc 22
e sin sin R
t L C U U ββ−⎞−=⎟+⎟⎠
(9)
L
2dc 11e sin sin R t L C U U ββ−⎡⎤⎞⎢⎥=−⎟+⎟⎢⎥⎠⎣
⎦ (10)
428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1年1月
式中,β 为振荡电压的初始相位,可以根据初始条件i t=0=i 0(i 0为开关断开时电感L 的初始电流),计算出其表达式为
β= (11)
其中
()
(
)
on L on
on
(2)dc
13/L 0dc
2/on S /S 1e S 1e
t L R t L R U R i U R τ−−−⎧⎪−⎪=⎨
⎪⎪−⎩闭合
闭合
(12)
感抗的表达式为
L j j2πZ L fL ω== (13)
可以看出,电感在高频下呈高阻抗特性,能量表达式为
2
12
Q Li =
(14) 可以看出,在高频条件下,电感不仅能起到有效隔离作用,并且电感的积累能量即发热量远小于传统Blumlein 脉冲发生器中的充电电阻。
1.2 脉冲发生器的可调极性输出
该脉冲发生器除了能单极性输出外,还可以进行双极性和同极性的多模式输出。
图5和图6分别为双极性和同极性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5 双极性脉冲输出
Fig.5
The bipolar polarity pulse output
图6 同极性脉冲输出
Fig.6 The same polarity pulse output
当开关S 1和开关S 2交替动作,S 3为关断状态时,就能在负载上实现双极性脉冲输出;而当开关S 1和开关S 3交替动作,S 2为关断状态时,就能在负
载上实现同极性脉冲输出。
其具体原理需对开关动作时的波过程进行分析。
以双极性脉冲输出为例,假设在所有开关关断时,传输线端电压已经通过LC 振荡充电为U 0。
这时开关S 1闭合,开关S 2保持关
断状态,其波过程形成如图7所示。
图7 开关S 1闭合时波过程形成
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wave process when
switch S 1 is closed
(1)开关S 1闭合后,强迫B 端接地。
在0<t < l /v 时,电压入射波1U 入=−U 0。
l 为每段传输线长度,v 为波速。
(2)当t =l /v 时,电压入射波1U 入达到负载处,在负载上产生电压U R L ,并且一部分发生反射,产 生反射波1U 反,另一部分继续入射,成为2U 入。
其值可通过彼得森等效电路进行计算,其关系式为
021
222
Z U U U Z R =−=−+入 (15)
20R U R
U U Z
=
=−入 (16) 01211
=+=2
R U U U U U −−入入反 (17)
式中,Z 为传输线波阻抗,阻抗匹配时满足R =2Z 。
(3)当t =2l /v 时,反射波1U 反达到短路点B ,
形成符号相反的反射波3U 反=1/2U 0,入射波2U 入达到开路点A ,形成符号相同的反射波2U 反=−U 0/2。
(4)当t =3l /v 时,反射波2U 反和反射波3U 反达到负载处,传输线电压和负载电压变为0,完成放 电过程,在负载上形成一个幅值为U 0及脉宽为2l /v 的脉冲。
而当开关S 1关断,S 2闭合时,A 点短路,B 点开路,波过程传播方向是从A 点到B 点,由于方向
反向,在负载上会形成与上一个脉冲极性相反、幅值与脉宽相同的脉冲。
相同地,在同极性脉冲输出时,开关S 1关断、S 3闭合时形成的波过程与S 1闭合时形成的波过程完全相同,所以会在负载上形成两个极性、幅值以及脉宽一样的脉冲。
第36卷第2期何映江等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429
1.3 半导体开关控制时序
为了让该纳秒脉冲发生器能够有效地可调极性输出,需要对开关S1、S2和S3的动作时序进行协调控制,开关控制时序及负载波形如图8所示。
可以看出,无论是双极性还是同极性输出,都巧妙地利用了两个开关在一个周期内同时处于关断状态时,给前端LC振荡充电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所以可以用更少的开关数量和更低的开关动作频率实现脉冲的可调极性和2倍频输出,并且当改变一个开关周期内两个开关闭合的延时(即改变两个脉冲之间的延迟时间)时,只需要通过改变两个开关的导通时间,就能形成幅值相同、延迟时间可调的双极性或同极性脉冲,这对于加速器的调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后文的仿真与实验中有所详述。
图8 开关控制时序及负载波形
Fig.8 Timing consequence of swatches and waveforms
of load
2 高频可调极性脉冲发生器仿真分析
本节为了验证第1节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利用PSpise仿真软件搭建电路仿真模型。
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①电路主要参数的选取;②控制开关导通占空比改变LC振荡升压比以及脉冲的可调极性倍频输出。
2.1参数选取
该脉冲发生器的主要参数有传输线、负载电阻、充电电感和直流充电电压。
2.1.1传输线参数
为了精确地拟合实际的实验测试,传输线的各项基本参数与市场上同轴电缆设置相同,传输线采用有电容电感组合的分布参数模型。
同轴电缆的单位电容c r=100pF/m,单位电感l r=250nH/m。
波阻抗Z为
Z=(18)
计算得到波阻抗Z=50Ω。
同轴电缆的单位延时时间τ =5ns/m。
根据脉宽t w=2τ,传输线长度取值2m才能使脉冲宽度为20ns。
2.1.2负载电阻
该脉冲发生器为使脉冲波形达到最优化,设计为负载匹配。
匹配公式为
L
2
R Z
=(19)计算得到负载电阻R L=100Ω。
2.1.3充电电感
Blumlein线在形成脉冲时,在电感L处要基本等效为开路,这就要求L的等效阻抗Z L绝对值远大于传输线波阻Z,一般为10倍数量级以上。
并且当控制开关动作周期大于1/2固有振荡周期时,才能通过改变开关导通占空比有效调节和提升脉冲电压幅值。
可以得到
22
102π
1101
2ππ
Z fL
Z
L
f f f C
⎧
⎪
⎨
⎪
⎩
<
><<
(20)
式中,f为开关工作频率;C为传输线等效电容。
通过计算选取电感L的值为1.6mH。
2.1.4直流充电电压
该脉冲发生器依靠前端LC振荡电路具有数倍于直流充电电压的能力,实际中的同轴线耐压为1 000V,为了保留耐压裕度,设定直流充电电压为200V。
仿真电路模型的各元器件参数见表1。
表1仿真各元器件参数
Tab.1 Each device parameters of simulation
参数数值
传输线波阻抗Z/Ω50
传输线等效电容C/pF 200
传输线等效电感L/nH 500
传输线延时τ/ns 10
直流充电电压/V 200
稳压电容C m/μF 10
充电电感L m/mH 1.6
负载电阻R L/Ω100
2.2 脉冲发生器仿真验证
2.2.1LC振荡升压仿真
图9给出了当设定开关S2及S3处于断开状态,
430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1年1月
S 1的动作周期为1s ,不同导通时间t on 时的传输线端电压U 0的变化曲线。
图9 传输线端电压仿真波形
Fig.9 Waveforms of transmission line terminal
voltage simulation
可以看出,当开关的导通时间t on 变大时,其端电压振荡幅值有所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t on 的增加,当开关闭合时,直流电源通过负载R L 为电感L 充电的时间增加,电感L 积累的磁场能量越大,而当开关断开进行LC 振荡充电时,电感L 中转换为电场能量越大,所以就导致振荡电压幅值越高。
图10给出了当开关S 1动作频率为500kHz ,导通时间t on 分别为200ns 、500ns 以及1μs 时的传输线端电压和负载电压仿真波形。
可以看出,随着导通时间的增加,端电压和负载脉冲输出电压峰值增大。
当开关导通时间为1μs 时,脉冲电压峰值达到800V ,为直流充电电压的4倍。
说明该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调节开关动作占空比来调节脉冲电压峰值,更加智能化。
(a )
200ns
(b )
500ns
(c )1μs
图10 不同开关导通时间的端电压和负载电压仿真波形 Fig.10 Terminal voltage and load voltage simulation
waveforms for different switch on-time
图11给出了当设置开关导通时间500ns ,动作频率500kHz 时的单个负载脉冲仿真波形,可以看出,该波形为脉宽为20ns ,上升沿时间为4ns ,峰值为560V 的方波脉冲。
图11 负载脉冲仿真波形 Fig.11 Simulation waveform load pulse
2.2.2 可调极性倍频输出仿真
在可调极性脉冲输出的仿真中,同样保持直流充电电压为200V 不变,并且维持脉冲峰值为±600V 的基础上,验证可调极性脉冲的2倍频(1MHz )输出和脉冲之间的延迟时间灵活可调。
图12给出了当开关动作频率为500kHz ,开关S 1与S 2/S 3的导通延时时间为1μs 时的双极性和同极性端电压及负载脉冲仿真波形,其脉冲频率为1MHz ,验证了倍频功能。
与单极性相比,可以看出,无论
是双极性或是同极性,脉冲重复频率提升为两倍。
(a )双极性
第36卷第2期 何映江等 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 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431
(b )同极性
图12 可调极性脉冲仿真波形
Fig.12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adjustable polarity pulse
该脉冲发生器不仅可调极性脉冲输出,并且脉冲间的延迟时间可通过控制开关的动作时序进行灵活调节。
以双极性脉冲为例,图13分别给出了延迟时间为600ns 和1.4μs 的端电压和负载脉冲仿真波形。
(a )
600ns
(b )1.4μs
图13 不同延迟时间双极性脉冲仿真波形 Fig.13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bipolar pulse with
different relaxation times
当脉冲间的延时时间改变时,需要通过调节相应的开关S 1、S 2和S 3的导通占空比,使得电磁场能量转换动态平衡后,保证开关动作周期内的两个脉冲(双极性或同极性)幅值相等。
3 基于LC 振荡充电的可调极性纳秒脉冲
发生器实验测试
3.1 实验设计
该纳秒脉冲发生器主要由开关驱动电路和脉冲
形成主电路构成。
为了减小主电路和驱动电路的杂散信号干扰和高低压隔离,采用光电转换电路把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逻辑门电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TTL )信号进行一次电光-光电转换,然后送到开关栅级以有效驱动开关动作。
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的设计中,尽量减小放电回路中的杂散电感,有利于脉冲快前沿的形成。
相关主要元器件参数见表2。
表2 脉冲发生器主要元器件 Tab.2 Main components of pulse generator
器件 型号 主要参数 同轴线 RG174/U
波阻抗Z =50Ω, 长度l =2m 固态开关(MOSFET )IXZ631DF12N100
V DSS =1kV, I DM =72A,
t r =3ns, t f =2ns 储能电容 CDE 1 200V, 1μF 光纤接收发器
FT/R50MHIR
数据率50Mbit/s
主电路中的充电电感采用1.6mH 的绕线电感,负载电阻采用最大功率100W 、阻值100Ω 的无感电阻。
图14给出了该纳秒脉冲发生器的实验测试平台。
由于该发生器的工作重复频率达到1MHz ,即使采用倍频输出,单个开关的工作频率也达到了
500kHz 。
在高频工作条件下,开关的热损耗非常严重,所以采用散热片对开关进行散热处理,防止过高的温度对开关动作产生影响甚至损坏。
在实验样机测试时,考虑到该纳秒脉冲发生器内存在的损耗和在高重频情况下对直流电源功率的要求,本实验选用东文生产的型号为DW −P102−5000ACC2的高压电源模块作为脉冲发生器的直流电源,该电源输出电压1 000V 、电流5A ,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kW 。
信号发生器采用Stanford Research Systems 超低抖动数字延时触发器DG645。
示波器选用
Lecroy WavePro
图14 纳秒脉冲发生器实物
Fig.14 The total view of the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432
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21年1月
760Zi-A ,其采样率和带宽分别为10GS/s 及6GHz 。
高压测量探头为Lecroy PPE6kV ,带宽400MHz 。
3.2 实验测试结果
(1)在单极性输出实验中,图15为设置开关S 1动作周期1ms 以及导通时间分别为200ns 、500ns 和1μs 的传输线端电压波形。
图15 实测端电压波形
Fig.15 Measured waveforms of terminal voltage
可以看出,该测试电压就是恒定周期的正弦衰减振荡波形,与第1节理论推导和第2节仿真相互验证。
其中在第一个振荡周期时电压降到零电位以下时,由于开关的反向二极管的钳位作用,维持在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下。
然后使脉冲发生器在500kHz 重复频率下连续运行,图16分别给出在充电电压200V ,开关S 1导通时间为200ns 、500ns 和1μs 的传输线端口电压
(a )
200ns
(b )
500ns
(c )1μs
图16 不同开关导通时间的实测端电压和负载脉冲波形
Fig.16 Measured terminal voltage and load pulse
waveforms for different switch on-time
U 0和负载脉冲输出波形U R L 。
实验证明了该发生器的
升压性能和调制开关占空比来调节脉冲峰值的功能。
图17为在开关导通时间为500ns 时的测试波形时间轴进行缩短,测试的单个脉冲输出波形。
可以看出,该电压波形为峰值为600V ,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为3.1ns 和6.3ns ,半高宽为20ns 的方波脉冲。
由于在负载回路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杂散电感,所以产生脉冲后会有局部振荡。
图17 单个脉冲实测波形
Fig.17 Measured waveform of single pulse
(2)控制开关S 1的导通时间220ns ,开关S 2和S 3的导通时间180ns ,对该脉冲发生器的可调极性脉冲输出进行测试。
图18给出脉冲间延时为1μs
的双极性脉冲和同极性脉冲的传输线端口电压U 0以及负载脉冲输出波形U R L ,其脉冲峰值为±600V ,重复频率1MHz 。
可以看出,当重复频率达到1MHz 时,脉冲之间会存在一个20V 左右的直流分量,原因是前端充电电感1MHz 下没有及时放完电,可以考虑适当减小充电电感以抑制直流分量。
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脉冲发生器利用更少的开关实现更高频率的可调极性脉冲输出。
最后以双极性脉冲输出为例,对正负极性脉冲的延迟时间可调进行实验验证。
图19分别给出了延迟时间为600ns 和1.4μs 的双极性端电压U 0和脉冲
第36卷第2期 何映江等 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 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433
(a )同极性
(b )双极性
图18 可调极性脉冲测试波形
Fig.18
Measured waveforms of multi-polar pulse
(a )
600ns
(b )1.4μs
图19 不同延迟时间双极性脉冲测试波形 Fig.19 Measured waveforms of bipolar pulse with
different relaxation time
波形U R L 。
可以看出,正负极性脉冲幅值基本相等。
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纳秒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时序来对脉冲间的时延进行灵活调制的功能。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 脉冲形成线脉冲发生器。
通过理论推导、
仿真分析和初步的样机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1)该脉冲发生器利用LC 振荡充电,配合开关的动作频率能在单级电路下实现最高脉冲电压幅值4倍于直流充电电压,降低对直流电源的供电需求,并且可通过控制开关导通占空比实现脉冲电压幅值的灵活调节。
2)该电路方法可利用多个开关的延时控制,实现脉冲的可调极性输出和倍频功能,不仅能有效降低单个开关损耗,相对于传统的Blumlein 线在输出波形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
尽管,初步的实验样机仅能达到数千瓦的功率输出,其主要受限于半导体开关的功率容量,然而本文中的模块可以通过模块化的叠加路线得以实现[20]。
因此,本文所提的电路方法对研制高重频、电压增益、纳秒级短脉冲、可控双极性脉冲功率发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 邱爱慈, 黄建军, 等. 几项新技术在“闪光二号”加速器上的应用[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5): 876-880.
Zhang Yongmin, Qiu Aici, Huang Jianjun, et al. Application of several new technologies in flash 2 accelerator[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08, 20(5): 876-880. [2]
Zhou Yan, Tan Jianwen, Yao Chenguo, et 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on plastic heating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 form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8, 46(10): 3427-3437.
[3] Takayama K, Kishiro J. Induction synchrotron[J].
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A-Accelerators, Spectrometers,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2000, 451(1): 304-317. [4]
Takayama K, Arakida Y, Dixit T,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induction synchrotron[J]. Physi- 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8(5): 054801.
434 电工技术学报 2021年1月
[5] 郭飞, 李成祥, 唐贤伦, 等. 冲激辐射天线实现皮
秒脉冲电场在人体大脑模型中聚焦的研究[J]. 电
工技术学报, 2016, 31(3): 195-202.
Guo Fei, Li Chengxiang, Tang Xianlun, et al.
Focusing of pic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s electric
fields in human brain model with impulse radiating
antenna[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6, 31(3): 195-202.
[6] Kakad A, Kakad B, Omura Y, et al. Mod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 by Pc5 ULF
waves and energetic ring current ion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9, 124(3):
1992-2009.
[7] Archana S, Naresh P, Ranjeet K, et al. Sub-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and electron beam source
for nToF applic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Power
Modulator and High Voltage Conference, Santa Fe,
New Mexico, 2014: 73-75.
[8] Kolb J F, Kono S, Schoenbach K H. 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 generators for the study of
subcellular effects[J]. Bioelectromagnetics, 2006, 27(3): 172-187.
[9] Pakhomov A G, Shevin R, White J A, et 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and cell damage by ultrashort electric field shocks[J].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07, 465(1): 109-118.
[10] Vernier P T, Ziegler M J. Nanosecond field alignment
of head group and water dipoles in electroporating
phospholipid bilayer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7, 111: 12993-12996.
[11] Matej R, Matej K, Denis P, et al. Blumlein con-
figuration for high-repetition-rate pulse generation of
variable duration and polarity using synchronized
switch control[J].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9, 56(11): 2642-2648.
[12] Lea R, Gorazd P, Damijan M. Electroporation of
intracellular liposomes using nanosecond electric
pulses−a theoretical study[J].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3, 60(9): 2624-2635. [13] 乔中兴, 刘凯, 董寅. 铁氧体同轴传输线脉冲锐化
特性的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5, 30(2): 21-25.
Qiao Zhongxing, Liu Kai, Dong Yin. Investigation of
ferrite-filled 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s for pulse
sharpening[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5, 30(2): 21-25.
[14] 李江涛, 赵政, 钟旭, 等. 基于模块化Marx电路和
传输线变压器的重频纳秒脉冲源设计[J]. 电工技
术学报, 2017, 32(8): 121-128.
Li Jiangtao, Zhao Zheng, Zhong Xu, et al. Design of
repetitive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based on
modularized Marx circuit and transmission line trans-
former[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7, 32(8): 121-128.
[15] Redondo L M, Kandratsyeu A, Barnes M J. Marx
generator prototype for kicker magnets based on SiC
MOSFE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8, 46(10): 3334-3339.
[16] Sugai T, Tokuchi A, Jiang Weihua. Effects of pulsed
power control on plasma water treatment using ltd[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8, 46(10):
3566-3573.
[17] Shi Haozheng, Lu Yuanda, Gu Tianyu, et al. High-
voltage pulse waveform modulator based on solid-
state Marx generat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
ctrics &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5, 22(4): 1983-1990.
[18] Kazemi M R, Sugai T, Tokuchi A, et al. Waveform
control of pulsed-power generator based on solid-
state ltd[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7, 45(2): 247-251.
[19] Romeo S, D'avino C, Zeni O. A Blumlein-type,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with interchangeable
transmission lines for bioelectrical appl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3, 20(4): 1224-1230.
[20] Mi Yan, Bian Changhao, Wan Jialun, et al. A modular
solid-state nanosecond pulsed generator based on
Blumlein-line and 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 with
microstrip line[J].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6, 24(4): 2196-2202.
作者简介
何映江男,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脉冲功率技术
及其应用。
E-mail:*******************.cn
余亮男,1986年生,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脉冲功
率技术及其应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
E-mail:****************.cn(通信作者)
(编辑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