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专业课教学的探究方法
一、实验———亲自实践,增强探究体验
实验是学生获取专业课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验证,找出实验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讲评、讨论总结,使学生在认识上不断得到提高,这样可使学生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主动地去追求知识。
二、观察———丰富感知,提高探究效率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直观有效的途径,观察前要让学生弄清“怎么看”、“看什么”。例如:观察蝗虫的形态特征时,就告诉学生观察触角是丝状还是念珠状,头式是前口式还是后口式,口器是咀嚼式口器还是刺吸式口器,翅膀是膜质还是鞘质,后足是跳跃式还是步足式等;对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一些肉眼难以观察的生理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或挂图,使学生进行直观地感知并进行细致的观察。
三、假想———触景生情,拓展探究空间
假想往往是创新的萌芽和源泉,也可能是一种科学的创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假想推理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自由开阔而有着丰富内涵的探索空间,拓宽学生的探究路径和思维视野,让学生能够并且善于突发奇想。例如:在讲春化作用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小麦生长发育周期图,向学生提出,如果缺少低温阶段,而在春季播种,将会出现什么结果?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春化作用对小麦开花结实的影响,明白春化作用的重要意义。
四、质疑———巧设问题,养成探究品质
俗话说: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处生疑,或于新知与旧知比较中生疑,在质疑问难中迸发出多彩的思维浪花。同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驱动力,并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并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又如,在观察叶的结构时,可提出下列问题: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收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六、阅读———消化理解,开辟探究领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首先,要读“准”:字要读准确,避免错读、误读,以保证第一印象准确无误。其次,要读“清”:课文要分清主次,理出重点、难点、疑点。再次,要读“透”:就是要透彻理解课文的各知识点,明白课文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疑难知识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做到准、清、透,才能准确掌握各知识点,才能提高自身解题能力,才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河南省舞阳县职业高级中学 王顺岗)
谈新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朋友角色
(一)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年轻的教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育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做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摈弃灌输,要赋予学生一定的私人空间,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师生的交往和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这样,教师和学生间就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学会宽容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能力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须知惩罚是教育,而宽容和同情又何尝不是教育。事实上,在教育中“宽容+同情”比惩罚更有收获。教师善待学生,多一些“换位意识”,善解学生的心意,与学生同忧乐,共休戚,就会与学生心心相印,产生共鸣。
二、导师角色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师要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做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导师。
(一)引导学生提高能力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是为了谋生。教师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教师要竭尽全力去激活学生创造的热情与细胞,使他们尽情地发挥,“学会自己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按着个性自由发展”。
(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三、学生角色
古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精辟的语句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学相长。而时代的发展正在为这一教学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便捷,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教师学东西可能不如学生快,在某些方面知道的也许不如学生多,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恭恭敬敬地向学生学习”。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王军利)
【本栏责编 周 启】
93
2005年第6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