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第二章

合集下载

2023年储运油料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2023年储运油料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小结1.石油旳元素构成:构成石油旳重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旳烃类构成:由碳和氢可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

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旳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

3.石油中旳非烃化合物重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4.馏分构成:原油加工时一般是按照沸点高下首先将其切割成几种馏分,即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

5.我国原油旳构成特点:从元素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旳特点之一。

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是我国原油馏分构成旳一种特点。

6.各类化合物旳分布规律:伴随石油馏分沸点旳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长。

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所有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第一章思索与作业1常见旳油料有哪几类?石油储运行业所说旳油料是指旳什么?答:a石油、原油、石油产品、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b原油、石油产品及成品油2石油命名、特性?答: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旳油状可燃液指气态、液态和固态旳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

石油旳性状:石油一般是流动或半流动状旳粘稠液体。

石油旳颜色: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旳,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

石油(Petroleum)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旳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旳可燃性粘稠液体,常与天然气共存,与煤同样属于化石燃料。

3我国原油有什么特点?我国原油旳“三高”是指旳什么?答:大多数原油旳相对密度(d204)>0.85,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粘度高,含蜡量高;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4石油旳重要计量单位及换算?答:1桶=158.99升=42美加仑5石油旳元素构成?重要元素旳存在形式?答:石油重要由C,H,S,N,O5种元素构成。

油气储运知识

油气储运知识

油气储运知识第一篇:油气储运知识专业综合介绍:油气储运,简单讲就是油气的储存和输运两个过程。

(详细讲就是将油田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油田气进行收集、处理,将符合外输标准的原油贮存、计量后分别输送至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过程。

)存储,石油从地底下采上来存储到油库,油罐,管道里。

为了保证油田均衡、安全生产,外输站或矿场油库必须有满足一定贮存周期的油罐。

贮油罐的数量和总容量应根据油田产量、工艺要求。

输运,输送特点是那种方式?铁道、水道、管道运输?管道输送是用油泵将原油从外输站直接向外输送,具有输油成本低、密闭连续运行等优点,是最主要的原油外输方法。

我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原油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随着西气东输到上海、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开发和利用、上海漕泾化工区的建设、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油气储运工程在国民经济和上海地方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方向为:油气储存、加工和产品应用,油气集输和管道运输,石油金融贸易。

油气储存、加工和产品应用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储存、深加工、高效转化和利用等;油气集输和管道运输主要是化工方法解决油气储运中的问题和管道输送技术;石油金融贸易主要是油气及产品的进出口商务、期货交易等。

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为:数学、英语、计算机、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为: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化工自动化仪表。

主要专业课程为: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加工工艺学、专业实验、最优化方法在石油储运中的应用、油库安全、管输工艺、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石油金融贸易、进出口实务、销售管理等。

学生在校期间,还进行下厂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环节的严格训练。

此外,为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

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所属的石油化工分公司、石化研究院、石化设计院、高等院校、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现代物流管理部门、石油贸易公司、航空油料公司、港口、军队、IT企业等单位。

油气储运概论第一二章矿场油气集输

油气储运概论第一二章矿场油气集输

可编辑版
19
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
掺蒸汽集油流程
可编辑版
20
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
5、气田集气流程
集气管网:高压(>10MPa)、中压(1.6—10MPa )、低 压( <1.6MPa )
井场需经两级节流降压 一级用来控制气井质量,二级降压使气体压力满足采
气管线起点压力要求。
注意:为防止气体降压后采气管线内因降温形成水合物,应在一级降
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可编辑版
7
三、油气储运系统发展概况
油气高效的处理方法与新型处理设备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全国输送网
络形成。 油气处理与输送的高效节能技术和安
全输送技术。 储存系统安全和国家石油储备。
可编辑版
8
四、本课程内容
矿场油气集输系统 长距离输油管道系统 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 城市输配气工程 海上油气田的油气储运 油气储存工艺 油气储运系统安全
33
三、油气混输的特点(续)
3、存在传质现象 油气混输管路中,随着管线的延长,压力越来越
低,有气体析出,此时气体的质量流量增加,密 度增加;而液体的质量流量减少,密度增加。 注蒸汽管路中,起点压力约在150~170大气压, 温度为300℃,质量含气率约70%。随着压力的降 低,散热量增加,质量含气率下降。
5、集输系统密闭程度:开式和密闭流程
可编辑版
15
(二)油田集油流程举例
1、双管掺活性水流程
可编辑版
16
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
2、二级布站油气集输流程
可编辑版
17
油田集油流程举例(续)
3、单管环形集油流程
可编辑版
18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序言油库在高温低温等适宜的天气条件下,遇雷电或静电放电时,在金属导体上产生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

若未采取措施或防护不当,则会在金属导体间或金属导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放电,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等意外事故。

1989年8月12山东黄岛油库遭受雷击爆炸起火,大火共燃烧104个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造成19人死亡,7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0-5000元。

1993年山西孝义县一个油罐被雷击引起爆炸,死亡6人,烧毁房屋10间。

2010年8月22日江苏省赣榆县易达酒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雷击事故,造成酒精罐区爆炸起火,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所幸的是无人员伤。

类似事件各地还有许多。

在遵循"安全、科学、经济"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切实可行的防护技术,研制简单、可靠、实用的防护装置,对于做好油库的雷电、静电防护,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静电1.1静电的产生原因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磨擦,紧密接触或迅速剥离都会产生静电,其是一个物体失往电子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假如该物体与大地尽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而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

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闪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轻易放电。

1.2静电的性质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灌输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2)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轻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轻易升高;(3) 油管出口与油面的间隔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静电电压就越高;(4) 管道内壁越粗糙,油品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5)油品含水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6) 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轻易产生静电;(7) 管道上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油气储运基础知识1

油气储运基础知识1

V- _# e1 V( Y- W第一章油品性质1、石油产品储存注意事项有哪些?1)要及时检查油罐是否有泄漏。

答:(2)防止油品超温突沸、乳化造成油品变质。

(v# + r, k3 J; W 串油。

3()防止由于检查不细而跑、冒、U/ Z q7 n2、石油产品的特点是什么?答:石油产品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和对人体有毒有害。

、石油主要由哪两种元素组成?3答:石油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占元素总量的。

,氢元素占11~14%其中碳元素占96~99%,83~87%( N N4 \3 ]3 b4、炼油厂的主要生产特点?)易3()高温;(4(5)高压;)易爆;(1答:()易燃;2)易中毒。

6! J! @7 o9 L7 @/ S(腐蚀;、石油产品的闪点高低对储运有何影响?5答:从闪点高低可鉴定出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闪点愈低,燃料愈易燃,火灾危险性也愈大。

所以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送储存和使& m% _; ]8 }: c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第二章安全生产$ M E) S3 U0 M0 R6、如何预防油罐冒顶事故的发生?)加强责任心,勤检尺、勤检查、勤联系、勤了解收1(答:要加强现场检查,当油罐油位接近安全高度时,油情况;(2))切勿过于(及时切换罐;3)及时掌握收油的变化情况;(4依赖液位计,出现液位异常时,应引起注意,必要时上罐检) y. ?9 P) r! ?/ x' [, 尺,以防液位计卡住失灵,造成冒罐。

d* `3 }- B8 L4 C' `% s: m. X: 、油罐为什么要定期检尺?7T* a漏、1答:()定期检尺能及时发现罐内油量的变化,防止跑、)掌握油罐活动时的收付量,串、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判断油罐加热器、冷却器是否有泄判断收付是否正常;3(漏现象。

* C) z8 i/ A2 q4 X* `: e( r8、用侧深量油尺进行空距测量时,油高值如何确定?为止。

油气储运概论知识1~3章(选修课复习必备)

油气储运概论知识1~3章(选修课复习必备)

5.分离器的工艺设计原则
(1)从气体中分出油滴 • 要求:油滴沉降至气液界面的时间小于气流把油滴带出分 离器时间。 • 沉降时间主要与液滴直径有关,油滴直径为10~270µ m。 • 由上述原则设计出分离器尺寸。
(2)从原油中分出气泡 • 原油中气泡上升速度大于任一液面的下降速度。 • 不起泡原油停留时间1~3min,起泡原油停留时间5~20min。
2.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目前适于我国某些油田的高效油气集输流程有
不加热集输流程 适当提高集输压力,增加油气分离级数 中压多级分离流程 利用井口压力直接输至联合站
“无泵无罐”流程
全密闭集输流程
油气从井口到外输站的处理和输送全 过程不开口
“一级半”流程
(2)油田集油流程举例
1)双管掺活性水流程
2)二级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气集输流程
油气储运工程简介
• 油气储运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连 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
油 气 储 运 工 程 主 要 内 容
1 2 3
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 油气的长距离运输
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
4
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
5
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
油气储运工程的任务
6、对分离器工作质量的要求 • • 气液界面大、滞留时间长;油气混合物接近相平衡状态。 具有良好的机械分离效果,气中少带液,液中少带气。
7、分离器总体设计要求 • 同时满足气中除液和液中除气的要求; • 不同气液比用液位调节器进行调节; • 处理量大时多台并联工作。
四、 原油净化
原油净化的目的
(2)离心分离原理 当液体改变流向时,密度较大的液滴具有较大的惯性,就会 与器壁相撞,使液滴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离心分离。它 主要适用于初分离段。

油气储运

油气储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油轮船队运送了大量原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油轮船队运送了大量原油。 这对缓解战时东海岸对石油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因此, 这对缓解战时东海岸对石油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些 油轮就成了敌方潜艇的主要袭击目标, 油轮就成了敌方潜艇的主要袭击目标,这就迫使美国发展其管 网系统——一种不易受袭击的输送方式。 一种不易受袭击的输送方式。 网系统 一种不易受袭击的输送方式 气体的管线输送 早在三千年以前,我国就用竹筒来输送天然气。 早在三千年以前,我国就用竹筒来输送天然气。 我国是最早输气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最早输气的国家之一,四川盐业展览厅的一些资 料里, 料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采和输送天然气的光 辉业迹。直到1821 1821年 辉业迹。直到1821年,美国的阿瑞哈特打了第一口天然 气井,他只钻了5米就发现了气层; 气井,他只钻了5米就发现了气层;然后他用空心圆木 串在一起,制作成了美国的第一条输气管线,所产天然 串在一起,制作成了美国的第一条输气管线, 气用来给附近人家照明。这就是美国天然气工业的开端。 气用来给附近人家照明。这就是美国天然气工业的开端。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1、按转油和量油方式分类
分井计量、分井转油:计量和油气分离在每口井井场进行, 分井计量、分井转油:计量和油气分离在每口井井场进行, 分离后的油气分别进入集油和集气两条管路进行输送。 分离后的油气分别进入集油和集气两条管路进行输送。 集中计量、集中转油(小站流程):一个区的油井计量和 集中计量、集中转油(小站流程):一个区的油井计量和 ): 分离工作都集中在计量转油站, 分离工作都集中在计量转油站,由一个生产分离器承担几 口井的转油工作,把几口井的产物一起分离、一起即将, 口井的转油工作,把几口井的产物一起分离、一起即将, 另用一个单井分离器轮流计量每一口井的油气产量。 另用一个单井分离器轮流计量每一口井的油气产量。 分井计量、集中转油(单管密闭混输):油气在井场计量 分井计量、集中转油(单管密闭混输):油气在井场计量 ): 后,再混入同一条管线混输到转油站,转油站把各井送来 再混入同一条管线混输到转油站, 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记录总产量。 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记录总产量。

油气储运

油气储运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常温输送压降计算。

它主要应用了李氏算法借助C语言程序来计算大庆油田70口井的压降,并与实测生产数据进行比较、检验、评价了气液两相管流的压差计算方法。

气液两相流常温输送过程中要进行压降计算,其关键要确定流动形态,本文主要依据贝克方法对流态进行了判定。

在此基础上应用李氏算法然后利用了计算机的C语言经过编程得出相应的误差。

经过对贝克分流法中m的修正结果表明,应用李氏算法对大庆地区的常温输送压降进行计算精确度还是比较大的。

采用常温输送是利用井口余热、余压对油气进行不加热输送,不但节省了能源和资源,而且是实现全密闭输送工艺的关键环节。

这对油田生产有很大的意义。

在探讨油、气、水混合物水平管流的压降计算的同时,本文还涉及到油、气、水混合物的性质和产量、管长、油管尺寸与压强之间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温度;持液率;流态;压差;计算方法目录第1章概述 (1)1.1 研究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成果 (9)第2章计算过程 (10)2.1 沿程压降 (10)2.2 流态判别公式—贝克分流法 (11)2.3 液相为非牛顿流体时剪切速率的确定 (11)2.4 计算步骤 (12)第3章原油、天然气和水的物性参数 (13)3.1 溶解油气比 (13)3.2 原油体积系数 (14)3.3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5)3.4 原油和气相的密度 (17)3.5 原油、水、天然气间的表面张力 (17)3.6 含水原油的流变指数 (18)第4章软件编制及计算结果分析 (19)4.1 计算一口井的过程 (19)4.2 软件程序编制 (23)4.3 评价的依据 (24)4.4 本研究中所用的误差参数 (24)4.5 评价的结果 (24)4.6 误差分析 (25)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附程序 (29)附表 (33)第1章概述矿场气液混输管线的压降计算,属于多相流问题。

油气储运安全

油气储运安全

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性质非储运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对储运专业基础知识与储运安全技术高度概括和全面介绍。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涉与石油、机械、电子、电气、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与其相关的各个环节。

课时共48学时。

目的对储运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储运工程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学习,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运行分析与管理。

任务1.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储存与输送的基本方法和过程;2.熟悉石油与天然气的性质与用途;3.了解油气集输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油气管道输送方式;4.了解油品储存和天然气的储存5.掌握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油气场站、油库、加油站、管道等安全分析与管理。

主要参考资料《油气储运工程》,严大凡主编,XX《天然气集输工程》,X良鹤主编,石油工业《天然气管道输送》,李长俊主编,石油工业《油库加油站安全技术与管理与事故分析与防X实务全书》,黄明达,李庄主编,当代中国音像1.2 课程考核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核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1.3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专业X围一、油气储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一)油气储运系统: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与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

油气储运系统1、原油井场—集油站—集油总站(联合站:原油净化处理)—首站—长输管线(管线的穿跨越、中间泵站等)—终站(库、炼厂、铁路运输、船等)—炼厂详解:原油从油井(自喷或抽油机井)经集油管线输至集油站,在集油站进行适当的油气分离、计量、(增压、加热)。

由管道(油气混输或油气分输)输至集油总站对原油进行轻烃回收、原油稳定、含油污水处理、气体脱水、脱CO2和脱硫等综合处理。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复习题练习2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复习题练习2

Test Two测试2(第二章)1. New Words and Phrases(1) 矿场油库lease oil tank farm(2) 集中处理站central gathering station(3) delivery pressure 交接点压力,交货压力(4) 蒸发损耗evaporation loss(5) 调节油罐float tank(7) 吸入管汇suction manifold(6) 允许最大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 (MAOP)(8) 加压站booster station(9) 并联和串联parallel arrangement and series arrangement(10) 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NPSH)(11) 刮管器收发装置scraper trap(12) 流量计标定器meter prover(13) 首站outgoing station /initial station(40) 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39) 输气末站gas transmission terminal station(14) 气体分输站及气体接收站gas distributing station and gas receiving station(15) 不可压缩的和可压缩的incompressible and compressible(16) 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17) 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38) 容积式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18) 脉动流pulsating flow (19) 叶轮impeller(20) connecting rod 活塞连杆,连动拉杆(21) 润滑油lubrication oil (22) 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23) 多级压缩机和单级压缩机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single-stage compressor(24)hydrostatic testing 静水压试验,密闭性试验(25)量规清管器caliper pig (26) 旁通管线bypass line (27)泄压阀pressure relief valve (28)排污阀drain valve(29)reducer 还原剂,还原器,减压器,还原者,异径管节(30)漏磁清管器magnetic-flux leakage pig(31) 超声波清管器ultrasonic pig(32)传感器transducer (33) 永久磁铁permanent magnet (34) 清管器通过指示器pig indicator (35) 压力表pressure indicator (36) 曲柄轴crankshaft (37) 轴承bearing2.translation (翻译)2.1Flow lines , the first link in the transportation chain from producing well to refineries , are used to move petroleum from individual wells to a flow station in the field for separation and metering .出油管是从生产井至用户输送链中的第一个环节,用来将各井生产的石油输送到计量站进行分离和计量。

油气储运技术手册

油气储运技术手册

油气储运技术手册
油气储运技术是指一系列将油气从地下储存加工至运输的技术。


手册旨在为油气行业工作者提供储运技术资讯,帮助工作者更好地理
解油气储运技术的概念,技术原理和实践操作。

第一章概述
本章介绍油气储运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油气储运技术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油气资源的挖掘、加工和运输提供全面技术保障。

第二章储存技术
本章介绍油气储存技术的种类、储存设施的设计和储存过程中的安
全管理。

储存是油气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储存设施的设计和
管理对于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第三章加工技术
本章介绍油气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

加工是指将从储
存设施中取出的原油或天然气进行精炼和加工处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可分为初级加工、中级加工和高级加工三个等级。

第四章运输技术
本章介绍油气运输技术的种类、工具和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气的储存和加工完毕后需要通过输油管道、运油船或者铁路等方式进
行运输。

第五章安全管理
本章介绍油气储运技术中的安全风险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

油气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全流程中加强安全管理。

结语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油气储运技术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油气储运技术是油气生产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

武理工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讲义02油船

武理工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讲义02油船

第二章油 船第一节概 述油船是运输原油及其制品等散装液体货物的船舶。

在很久以前,液体油类是盛在圆型木桶内装到船中运输的。

这时,运油船扣除桶重及木桶之间占用的无用空间,仅能运输占载重量一半的货油,而且在风暴天气,木桶随船摇摆滚动,常常相互碰撞而损坏,甚至碰坏船体。

特别是最下层的木桶也容易被压坏漏油,可能引起火灾,这是非常危险的。

后来(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散装的帆船运油。

这样的船,最初是为了载运淡水而建造的。

能载运货物50t。

当时已考虑到液体货油随着船舶的摇摆而动荡,而采用了纵舱壁来减少自由液面对船稳性的影响,以及液体舱的膨胀容积问题。

到了1886年,一艘真正的油船——“格音考夫”(GLUCRAUF)号问世了,该机帆船属德美石油公司所有,总吨位为2 307t。

该船在设计布局上属于最初的山岛型船,机舱在尾部,以减少烟囱火星落在甲板舱的机会和避免尾轴穿过油舱,驾驶台在中部,为便于瞭望,上层建筑比以往的货船多加了一层。

前后的上层建筑之间用步桥连接起来,油舱分左、中、右三列。

非常有趣的是该船的设计布局虽经百年变迁沿用至今,直至本世纪的六十年代出现了超级油船之时才发生了部分的改变,例如船舯的上层建筑取消了,驾驶台亦搬到后部上层建筑之上,为求瞭望更远距离采用了加高上层建筑高度的办法。

油船的规模逐渐造得越来越大。

到了1915年已出现有11 000 t的油船,而当时的干货船只有几千t级,1939年出现了12 500 t级的油船。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大批订造16 000 t级的油船。

到了1956年已出现几艘50 000 t级的油船。

1956年苏伊士运河第一次封闭带来了超级油船的时代。

所有的油船为从中东运油到欧洲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这样长的航程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发展规模经济,人们开始摆脱了苏伊士运河限制的概念。

开始放手去造更大的油船了,加之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依靠进口石油的国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而需要更大吨位的油船。

油气储运第二章

油气储运第二章
4
•储 运 工 程
6)闪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与空 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 ℃表示。一般原油的闪点在30~170℃之间,原油中各馏分 的闪点随沸点升高而升高。
7)热容和发热量:热容是加热1g原油使其温度提高1℃所需 消耗的热量(以焦耳表示)。随原油的密度增加其热容量降 低。 相对分子质量增高,以及相应地其沸点和密度增大, 烃的热容也减小。发热量是1kg(或1g)燃料当全部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相当于单位质量的原油经 燃 烧所能发生的热量。一般烷烃原油含氢较多,其发热量 比环烷烃和芳香烃原油为高。
2 油品和天然气的性质
1
•储 运 工 程
2.1 石油的化学组成
2.1.1 基本概念
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体 原油:未经加工的石油 油品: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的石油产品。
2
•储 运 工 程
2.1.2 石油的组成
石油:组成极为复杂,但其元素组成却较简单,主要由碳、 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83~87%,氢 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6~99%,硫、氮、氧三种元素 总量约为1~4%。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墨西哥石油含硫高达 3.6~5.3%、阿尔及利亚石油含氮量为 1.4~2.2%。此外, 石油中还含有微量铁、镍、铜、钒、砷、氯、磷、硅等。 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稀烃、炔烃(天然气) 非烃类: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22
•储 运 工 程
1、油品粘度的表示方法
油品粘度是表示油品在层流状态(即牛顿流体)下流动性能的 指标,非牛顿流体流动时用表现粘度表示。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粘度一般有5种表示方式,即动力 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油品粘度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很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主要采 用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英美等国大多使用赛氏和雷氏粘度,德国 和西欧各国多用恩氏粘度和运动粘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 定统一采用运动粘度,现各国均在逐步改进,目前各种粘度表示方 法并存。

储运油料学-第二章

储运油料学-第二章

附表1中。 此表适用范围为:
API0为0~100; 相对密度
15.6 为1.0760~0.6112; d15 .6
20℃密度为1.0074~0.6057;
15℃密度为1.0754~0.6112。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3.油品密度与化学组成和馏成之间的关系
度比值来表示该液体的相对密度,又称比重,用 d 表示
常用的有d420(我国),d15.615.6(欧美) ;欧美国家常用比重指
数来表示油品密度,也称为600F API度,以API0表示
141.5 比重指数( API ) 15.6 131.5 d15.6
随着油品相对密度增大,其比重指数下降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第一节 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蒸发性能是反映其汽化、 蒸发难易的重要性质,用蒸汽压、沸程来描述。
一、 蒸汽压
定义: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 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 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气化。 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 蒸气压较小。
馏程的数据基本能反映油品组分轻重的相对含量,
或用与不同油品之间的比较,在原油评价中常用。
馏程是发动机燃料表示蒸发性能的重要质量指标。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三、平均沸点
在求定石油馏分的其他各种物理参数时,为简便常用 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汽化性能 1.体积平均沸点
以气相馏出温度为纵坐标,馏 出体积为横坐标,可以绘得该 油品的恩氏蒸馏曲线。
馏出温度,℃

石油储运基础第二章

石油储运基础第二章
第二章 石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第二章 石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 混合物。 三、四千年前人类就已发现和利用石油。在古 代中东的巴比伦人曾把石油用于建筑和铺路。 我国早在西周初期公元6世纪初,《博物志》 中对石油的详细描述。至公元11世纪,北宋沈 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命名了“石油”,并 提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的科学论 断。 到12、13世纪,在陕北延长一带就出现了我国 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油井。
六、 燃烧性能
1、 爆炸及爆炸极限 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和 空气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发生爆炸的基本条件是爆炸混合物的浓 度范围。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 度分别叫做爆炸下限和上限。

六、 燃烧性能
2 、闪点( flash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 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 低温度, 以℃表示。
第二章 石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石油的组成 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汽油 柴油 喷气燃料(航空煤油)及其他产品 原油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三、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
(二)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4 胶质—沥青状物质 胶质—沥青状物质结构复杂、组成不明的高分 子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胶质是一种很粘稠的流动性很差的液体或半固 体状态的胶状物,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 胶质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50ppm的胶质就可 使无色汽油变为草黄色。

三、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储运工艺培训教材资料

储运工艺培训教材资料

上海石化岗位培训教材储运工艺技术炼化部储运分公司目录第一章油料基础知识 (4)第一节石油的组成 (4)第二节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性质 (11)第三节油品加工方法 (22)第四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使用要求 (26)第二章储运工艺流程简介及物化性质 (33)第三章罐区操作 (46)第一节油品调合 (46)第二节气柜工况及系统操作各类参数 (49)第三节低温乙烯操作 (53)第四节低温丙烯操作 (62)第五节常规操作 (70)第四章油品安全性质 (74)第一节油品火灾危险性的类别划分 (74)第二节石油产品的储运特点 (78)第五章公用工程 (82)第一节公用工程类型、操作条件和用途 (82)第二节公用工程操作规程 (83)第六章事故处理规程 (86)第一节冷却系统事故预案 (86)第二节生产操作事故预案 (86)第三节公用工程事故预案 (88)第七章储运设计中常用计算 (90)第一节油罐容量的选定 (90)第二节石油化工过程中简单流体计算 (94)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103)第一节环保基本知识 (103)第二节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120)第九章油库的安全管理 (122)第一节石油库投产的HSE管理 (122)第二节石油库生产的HSE管理 (126)第十章储运行业新技术 (130)第一节霍尼韦尔油品调合解决方案 (130)第二节灵活可靠的物料移动 (134)第十一章典型事故案例 (138)第十二章思考题 (142)第一章油料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的组成石油是一种油状液体矿藏。

在古代由于地壳的运动将大量动植物体埋在地层深处,在高温、高压和缺氧条件下,经长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转化为石油。

一般把从油田开采得来未经加工炼制的天然石油称原油;炼制加工成符合一定使用要求的成品油称石油产品,或简称油品。

原油通常是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密度一般小于1。

世界各地所产原油因产地或油层位置不同,在性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油气储运专业课LNG复习资料

油气储运专业课LNG复习资料

简答12题(分条作答,关键词)画流程图6题第一章绪论1、液化天然气(LNG):当天然气在大气压下冷却至约-162℃时,天然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

2、LNG的基本特点:(1)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2)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3)其重量仅为同体积的水的45%左右;(4)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和成本,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

第二章天然气的净化技术1、LNG有哪些杂质?H2O、SO2、H2S、COS、Hg、芳香烃族、N2、He、O22、为什么要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1)含有CO2和H2S的天然气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形成酸液腐蚀管路和设备;(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而堵塞阀门、管道和设备;(3)降低管道输送能力,造成不必要的动力消耗。

第三章制冷原理和方法1、制冷原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气体膨胀制冷和相变制冷(1)气体膨胀制冷:是利用较高压力的气体共通过节流阀或膨胀机绝热膨胀使气体降压降温来获得冷量。

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类型:节流膨胀制冷和绝热膨胀制冷。

(2)相变制冷:是利用某些物质(即制冷剂)在相变时的吸热效应来产生冷量。

最常见的利用某些物质(即制冷剂)由液体转变为蒸气时的吸热制冷,这种方法也称为蒸气制冷,一般有三种类型:蒸气压缩式、蒸气喷射式和吸收式。

注:天然气液化中常采用的制冷方法(3种)是:节流膨胀制冷、膨胀机绝热膨胀制冷、蒸气压缩制冷。

2、膨胀机制冷循环(是绝热膨胀过程)膨胀制冷循环流程图(与书P26的图3-3略有不同,翻书看下)1-压缩机;2-干燥器;3-冷凝器;4-气液分离器;5-膨胀机;6-节流阀膨胀机制冷循环是一种输出能量的绝热膨胀过程,它大大改善了循环的热力性能,并可以获得更大的温降。

流程:温度为T0、压力为P0的原料气经过冷凝换热器换热后温度降为T2、压力降为P2,部分冷凝分离出来的凝液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出来并节流减压后排出,未冷凝的气体经膨胀机绝热膨胀到压力P3、温度T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三、 原油净化
58
1、原油中的含水
存在形式 乳化水——形成稳定乳状液
游离水——不相容常温下可以沉降分离出 乳状液 内相(分散相)——液滴 外相(连续相)
59
油气集输系统
2、为什么要脱水
增加摩阻损失,管路曲线变陡 破坏了泵的吸入性能
增加集输过程的动力损耗
使离心泵的性能变坏 水的比热>油的比热 地层水含盐类 增加集输过程的燃料损耗 使泵的轴功率增加 水蒸汽含盐导致加热炉管结垢 造成设备管道的腐蚀 发生水解生成 HCL(腐蚀作 总液量增加 影响原油加工正常进行 用) 原油中含硫化物又加深腐蚀 原油含水会多占储油容器 水汽化后体积远大于油气化后体积

水洗

水洗

水洗

水洗
含水原油
人孔
电极
进液分配头
含水原油进口
放水排空口
69
热化学脱水流程
1、压力沉降罐;2、加热炉;3、电脱水器;4、缓冲罐;5、外输泵
51
(二)分离器的工艺设计原则
1、从气体中分出油滴 要求:油滴沉降至气液界面的时间小于气流把油 滴带出分离器时间。 沉降时间主要与液滴直径有关,油滴直径为10— 270微米。 由上述原则设计出分离器尺寸。 2、从原油中分出气泡


原油中气泡上升速度大于任一液面的下降速度。 不起泡原油停留时间1-3分钟,起泡原油停留时间 5-20分钟。
W/O W/O/W乳状液
化学破乳剂 高压电场 破坏内相水滴界面膜, 利用电场力破乳脱水 促使水滴碰撞、聚结、
沉降,使油水分离
电脱水常作为原油乳状液脱水工艺的最后环节,原油电脱 水器也成为油田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63
5、原油脱水方法
脱游离水和脱乳化水,主要解决脱乳化 水问题。 乳状液的破坏称破乳。 破乳过程:分散水滴相互靠近、碰撞、 界面膜破裂、水滴合并、沉降分离。 原油脱水方法:注入化学破乳剂、重力 沉降脱水、利用亲水表面使乳化水粗粒 化脱水、电脱水等。
立式(占地面积小,适于处理含固体杂质较多的油气混合物)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计量分离器 生产分离器
36
p97
37
卧式重力分离器
38
油气集输系统
卧式三相分离器
入口分流器 水平分离板 稳流装置 加热器 防涡罩 天然气出口
油气水 混合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瀑布
集液部分
油室
污水出口 平行捕雾板;安全阀接口;气液隔板;溢流板 初次分离部分 挡沫板 出油阀

65
(2)原油电脱水

若热化学脱水达不到商品原油含水率指标时,可采用电脱水。
1、电脱水机理 适用于处理含水率小于30%油包水型乳状 液。 将原油置于高压直流或交流电场中,由于 电场对水滴的作用,削弱了水滴界面膜的 强度,促进水滴的碰撞,使水滴聚结称粒 径较大的水滴,在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 聚结方式:电泳聚结、偶极聚结、震荡聚 结。
67
(3)振荡聚结

交流电场中电场方向不断改变,水滴内的各种正负 离子不断做周期性往复运动,使水滴两端的电荷极 性发生变化,界面膜受到冲击,强度降低,水滴聚 结沉降。
交流电场中,偶极聚结、震荡聚结为主 直流电场中,电泳聚结为主,偶极聚结为辅。

68
油气集输系统
卧式电脱水器
悬挂绝缘子 净化油出口
66
(1)电泳聚结

把原油乳状液置于通电的两个平行电极中,水滴将向同自身 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运动,即带负电荷的水滴向正电极 运动,带正电荷的水滴向负极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因 水滴的大小不等、带电量不同,运动速度也不同,水滴会发 生碰撞聚结。
(2)偶极聚结

水滴受电场的极化和静电感应,水滴两端带上不同极性的电 荷,形成诱导偶极。 受电场作用,水滴变形,界面膜强度降低。 多个水滴形成水链,相互吸引,碰撞合并成大水滴。
39
油气集输系统
各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其作用
1) 主体容器
形状——分离器的形式和尺寸 承受压力——分离器的工作压力 尺寸——分离器的处理能力
2) 初次分离部分
作用——快速分离从进口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
结构——疏流式
切线式
40
油气集输系统
3) 主要分离部分——利用沉降分离把直径为
100微米以上的液滴最大限度的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同时还要分离出液体中的气体 4) 碰撞分离部分(除雾器)——利用碰撞分 离把初次分离和沉降分离未能除去的较小的油滴 (10~30微米以上)除去
商品原油
质量含水率:
合格 ≤1%
饱和蒸汽压:
优质 ≤0.5%
凝析油和稠油有不同的质量含水率要求
最高储存温度(或60℃)下原油的饱和蒸汽 压不大于当地气压
含盐量:
不大于50g/m3
31
商品天然气
露点温度:
最高输送压力下天然气的露点应低于 输气管埋深处最低环境温度5℃
硫化氢含量:

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目:
单管集油流程、双管集油流程(蒸汽伴随流程 -蒸汽管和油管)和三管集油流程(热水伴随 流程-热水管、油管和回水管)。
8


按集油管网形态:米字型管网集油流程、环 型管网集油流程、树状管网集油流程和串联 管网集油流程。 按油气集输系统布站级数(油井和原油库之 间集输站场级数):
第二章
矿场油气集输 系统
主讲: 吕宇玲
1
油气集输系统
概述
研究对象(就油田的生产全局)
油藏勘探
寻 找 石 油 资 源
油田开发 采油工程
提 供 原 料
油气集输
产化将 品处分 理散 ,的 使原 之料 成集 为中 油、 田净
概括讲: 工作范围 是以油井 为起点, 矿厂原油 库或输油 输气首站 为终点的 矿场业务
(2)连续分离

连续分离是指气液混合物在管道中压力不断降低,并且不断 将逸出的天然气排出,直到压力降为常压。 该方法生产中无法使用。
55
(3)多级分离 压力降到一定数值把气体排出,压力再降到一 定数值,在把气体排出,如此反复。 一个分离器和一个储罐为二级分离;二个分离 器和一个储罐为三级分离。。。。。
13
(2)掺蒸汽集油流程
14
5、气田集气流程
高压(>10MPa)、中压(1.6—10MPa )、 低压( <1.6MPa ) 两级降压:


1、控制气井产量;2、使满足采气管线的起点压力

采气站:气液分离、计量、调压和脱除有害气体。
15
16
第二节
矿场集输管路
17
油气管道的分类和应用
按管路内流动介质的相数,集输管路可分
≤ 20mg/m3 C5+含量: ≤ 10g/Nm3 有机硫(CS2和COS)含量: ≤ 250mg/m3
32
油气集输系统
液化石油气(C3和C4 )

C1+C2含量: C5+含量:
≤ 3% ≤ 2%

饱和蒸汽压:
38℃时的饱和蒸汽压不大于15个大气压(绝对) -10℃时的饱和蒸汽压大于3个大气压(绝对)
为单相、两相和多相管路。 矿场集输管路中大约有 70%属于两相或多 相混输管路;油田范围内主要存在油气水 三相,用一条管路输送一口或多口油井所 产油气水的管路。
混输技术广泛于:
⑴沙漠油田 ⑵陆地上的边际油田 ⑶滩海油田及海上油田
18
油气混输的特点
1、流型变化多

埃尔乌斯把两相管路的流型分为气泡 流、气团流、分层流、波浪流、冲击 流、不完全环状流、环状流和弥散流 等八种。
5) 液面控制机构 6) 压力控制机构 7) 加热器 8) 安全阀
41
42
43
44
45
波纹板
46
旋风分离器
47
旋风分离器
48
旋转膨胀型分离器
49
传统分离与分离新概念
50
对分离器工作质量的要求

气液界面大、滞留时间长;油气混合物 接近相平衡状态。 具有良好的机械分离效果,气中少带液, 液中少带气。

24
第三节 原油与天然气的加工处理
25
油气集输系统
一、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
三脱:
出矿原油脱水、脱气后得 商品原油 伴生气、天然气脱轻油得 商品天然气 三回收: 污水中回收原油,回收污水,回收轻烃
净化污水
液化石油气
26
出矿原油
27
天然气
28
液化石油气
29
稳定轻烃(戊烷为主的液态轻烃)
30
2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

油井计量 集油、集气 油气水分离 原油脱水 原油稳定 原油储存 天然气脱水 天然气凝液回收 和储存 含油污水处理
3
井排来油
拔出的 气体, 经过冷 却、分 离。最 后的干 气与分 离器出 口气体 同时外 输
换热器 分离器 电 脱 水 器
外输罐
19
油气混输流型
气泡流
气团流
20
油气混输流型
分层流
波浪流
21
油气混输流型
冲击流
不完全环状流
22
油气混输流型
环状流
弥散流
23
2、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
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两相的速度常常不 同,使气液相间产生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 3、存在传质现象 油气混输管路中,随着管线的延长,压力越 来越低,有气体析出,此时气体的质量流量 增加,密度增加;而液体的质量流量减少, 密度增加。 4、流动不稳定 在气液两相管路中,气液两相各占一部分管 路体积,当气液输量发生变化时,各相所占 管路体积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这就会引起 管路的不稳定工作。在滩海油气混输管路中 甚至出现严重冲击流,影响油田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